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3 毫秒
1.
中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症状多样化,乃多种因素夹杂而致,其发病过程有虚有实,实乃毒邪损伤脑络,虚乃气虚脑髓失养,其治疗不外乎祛邪与扶正。如何正确处理祛邪与扶正,如何恰当运用到中风治疗中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中风始发痰瘀生毒、毒损脑络,毒邪炽盛,应先予以祛邪,解毒通络,结合不同证候要素或清热化痰、或化痰通腑;并提出将补气扶正治疗时点前移,以助祛邪;另不容忽视的是中风始发即出现正虚之象,治疗先补气扶正,后再兼祛邪;溶栓后破血耗气致气虚络脉瘀阻及气虚不能摄血而出血,治疗应益气化瘀通络和补气摄血护络;中风恢复期肾虚不容忽视,主要病机是络损髓伤,治疗需要重视补肾益髓护脑,改善中风后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
路易体痴呆是一种神经变性性痴呆,主要表现为波动性认知功能障碍、视幻觉及帕金森综合征。本课题组提出了从脑髓—脑神—脑气的角度辨治路易体痴呆,认为脑为髓海,根于肾,是脑的物质基础;脑神是大脑内各种精神活动的集合,包括认知、情感、思维等,是脑功能的体现;脑气则是连接脑髓和脑神的枢纽,可充脑髓,养脑神。肾虚髓空是本病发生的基础,随疾病进展,正虚邪盛,痰瘀内生,日久酝酿成毒留滞于脑,造成髓损神伤,脑气紊乱,病人出现一系列肢体运动、官窍及认知问题;病至晚期正虚积损,元神不复,造成形神衰惫。在治疗方面,以补肾益髓,养神复意,调补脑气为主,同时应在辨证过程中注意痰浊瘀毒的有无,把握好标本虚实,兼以祛毒化浊、固本培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阐述痴呆病的中医病机入手,建立以"肾-髓-脑"为轴线的模式图,以期阐明老年性痴呆发生发展的中医机理。老年性痴呆发病的根本在肾精亏虚,阴阳不调,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肾精亏,则五脏皆虚,功能衰退,痰、瘀等有形实邪乃生,日久可化火化热,再有情志不畅等病因,多成虚实夹杂之证。老年人肾虚是其体质特点,是与年龄相关的,肾虚则致阳虚、气虚、痰湿、血瘀。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应以调理体质,延缓衰老为基础。调理体质当以补肾填精益髓为主,根据个人不同体质特点,辅以健脾化痰、活血通络、益气补血、疏肝解郁等治法,延缓衰老,防治痴呆。  相似文献   

4.
于苗  丁薇  王悦  张丽娜  张根明 《中医药导报》2023,(9):134-136+164
基于脑小血管病的临床特点及现代医学研究认识,从中医病机角度,提出“络损髓伤”为脑小血管病的发病关键。其中,年老正虚为本病的促发因素,瘀、痰、浊毒有形实邪滞络所致的脑络病变为发病基础;脑髓失养、髓海失充的脑髓损伤为病变后果;发病过程中“络”“髓”相互影响、渐进损伤,最终形成“络髓同病”的病理结局。据此提出脑小血管病的总治法为通络养髓,但不同病变阶段的侧重点略有不同,“络损”以益气活血通络为主,“髓伤”以补肾养髓扶正为主,从而实现“络髓同治”。  相似文献   

5.
赵鑫 《陕西中医》2013,34(8):1021-1022
作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之一,老年痴呆症目前尚缺乏可靠、确切的诊疗手段,中医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症,脾肾亏虚、痰浊瘀血为其基本病机.肾虚则精髓不足、脾虚则脑髓失养,加之痰浊瘀血阻滞经络,脑络不通,以致清窍失灵.故此治宜益气健脾,补肾填髓,化痰活血,醒神开窍.益气健脾可生养气血,化痰去湿,补肾填髓则髓海充足,化痰则窍开而神明,活血则脑络通畅.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了该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是在脑小血管病基础上出现的认知功能减退,占血管性痴呆的36%~67%,发病率高。毒损脑络理论认为人体内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长期蓄积变生毒邪损害脑络。笔者基于该病临床特点,认为“毒损脑络”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机关键,其中毒邪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络损是重要的病理变化,髓伤是最终的病理转归,“毒蕴—络损—髓伤”贯穿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疾病始终。笔者认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主要分为邪蕴成毒、毒损脑络、毒败脑髓三个阶段,病位在脑络,病性为虚实夹杂,正虚、痰浊、瘀血、火热交互为患,一起构成浊毒犯脑的病理基础,伤及络脉。脑髓失于充养,神机失于调摄,最终致髓消或髓坏,神机失用,而出现认知障碍。本病的治疗总以“扶正解毒通络”为法,注重局部与全身的整体观,调和营卫,立足于“毒”“络”分阶段治疗,以期为脑小血管性认知障碍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痴呆病的常见类型。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病位在脑,病机复杂,以虚为本,以实为标。虚者以肾虚、气血虚为主。因肾主骨,生髓充脑,肾虚则脑髓不充,脑失所养;气血虚则。肾精无所化,心亦失养,故发为本病。本人以补肾益气活血法治疗本病,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风病恢复期病机多属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标实已退居其次。本虚是指各种致病因素损伤脑髓所致的髓海空虚、髓海既虚则致中风病恢复期缠绵难愈。因肾精生髓、液补脑髓,故髓海亏虚者可通过填精补液而补益脑髓,精虚者通过补肾以填精益髓,津液不归正化而成痰饮者通过化痰以归液生髓,化痰法又包括滋阴补阳化痰浊、健运脾胃消痰湿、顺气通络兼相佐,诸法参用使脑髓生化有源。该文基于脑髓生成理论探讨补肾化痰法在中风病恢复期的应用,使脑髓得充、本虚得补或对中风病患者的康复提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9.
介绍师会从肾虚痰浊血瘀论治血管性痴呆的经验。分析该病病机以肾中精气亏虚为本,瘀血痰浊阻滞脑络为标,自拟补肾活血方和化痰活血方以补肾益精、活血化痰治疗,疾病早期以痰浊血瘀阻滞脑络为主要病因病机,故用化痰活血方治疗;待痰浊瘀血症状基本消除后,病情以肾虚为主时,方用补肾活血方治疗。  相似文献   

10.
杨帆 《江苏中医药》2017,49(5):71-72
糖尿病脑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肾密切相关,致病因素为禀赋不足,脑髓失养;情志所伤,神明被扰;饮食失节,神机失用。发病机制乃肾虚精亏为本,痰瘀阻窍为标。临床治疗多从肾论治,填精益髓;补肾活血,益肾化痰。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31-733
根据慢性脑损伤的临床表现,提出慢性脑损伤属于中医脑病范畴。依据脑病发生发展规律,将慢性脑损伤的病因概括为先天因素、调摄失宜、久病损伤、外邪侵袭、外伤脑髓等;认为导致慢性脑损伤的各种病因可以相互影响,持续作用于人体,最终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痰浊瘀血阻滞,经隧不畅,邪气内扰,脑髓病损,造成慢性脑损伤。慢性脑损伤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结,络痹髓空,神机失常。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13.
黄永宾  胡培森 《河南中医》2020,40(3):411-414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的病机为肾虚督亏、寒湿热痹阻、脉络瘀阻,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因以肾阳虚衰,外邪入侵和病理产物蓄积为主,内因为肾督阳虚,外因为寒、湿、热、风邪,病理产物主要包括痰浊、瘀血,外因中寒邪入侵尤为关键。故笔者临床治疗AS多从肾督辨治,从脾胃辨治,从痰浊、瘀血辨治,强调从肾督、脏腑、脾胃、血瘀等方面论治,临证中把本病分为肾虚督寒证、寒湿阻滞证、瘀血痹阻证、湿瘀互结证四型,根据不同的症状体征标本兼顾,应用固肾通督、温经散寒、祛风健脾除湿、化瘀通络等治疗方法,灵活用药。常用的药物有补虚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及平肝熄风药。  相似文献   

14.
颜华  姜璐 《山东中医杂志》2021,40(5):515-518
曹志群教授将脏腑理论、经络理论、奇经理论相融合,形成脏腑经络奇经理论,并提出"脏腑气血升降在经(气)-入络(血)-深入奇经(肾)"的辨证模式.他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过程为脾虚湿蕴-肠络瘀阻-奇经受损,病机特点是脾虚湿阻为本,络脉瘀阻、痰瘀互结为标.治以理脾化湿、化瘀通络,或兼以清化、调和、温通,自拟方"芪仙苡酱汤...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67-969
总结导师崔云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经验。从其本虚标实的病机出发,本病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是在消渴病气阴两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瘀血、痰浊,并阻于络脉,气血不能畅通,筋脉肌肤失养所致。将本病分期论治,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中期以肝肾阴虚、痰瘀阻络为主,晚期以脾肾两虚、寒凝血瘀为主;治疗大法早期补气养阴,中期补益肝肾、活血化痰通络,晚期健脾补肾、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是本病的重要治法,应贯穿病变始终。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徐振晔教授治疗脑瘤经验。徐教授认为,脑瘤属本虚标实之证,虚者责之于肝肾阴虚、脾虚不运,实则为肝阳化风、痰瘀阻络;治疗强调辨清标本虚实,轻重缓急,补消并进,治以补肾填精、滋水涵木、益气健脾图其本,软坚散结、消痰化瘀、熄风通络祛癌毒。  相似文献   

17.
从先秦两汉到明清,认为此病病位在脑,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多为风、火、痰、瘀、虚所引起,脾虚化生乏源,或气血不足,或肾精亏虚而导致清窍失养而致;或内外各种致病因素引起风、火、痰、瘀等邪气产生,单独或相兼上犯清空而致。故当根据其病因、病机之不同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18.
总结蔡连香教授论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所致不孕症经验。对PCOS常辨证为脾肾不足、痰瘀互阻型与肝肾不足、肝郁血热型为主,以补肾健脾与养血疏肝调理冲任为基本治法;"突出精血理论",重视精血在卵泡发育中的作用,在辨肾阴、肾阳的基础上,健脾疏肝,兼顾化痰湿、祛瘀血,同时结合生理周期的阴阳特点顺应规律用药。  相似文献   

19.
杜顺棠  林靖  季兵 《陕西中医》2022,(5):616-619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归属于中医“痹症”“痿证”“麻木”等范畴。结合临床表现看,DPN的发病是从“痹症”逐渐向“痿证”进展的过程。以中医“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治未病理论为指导理念,结合“治痿独取阳明”和“肾藏精”理论,从气血津液精的角度探讨“阳明”“肾精”与DPN的关系。DPN病机虚实夹杂,以脾胃虚弱、肾精不足为本,痰湿血瘀夹杂为标。因此治疗上须补虚泻实,从“取阳明”“补肾精”论治DPN,治疗上强调以调补脾肾为主,恢复脾肾功能,调补气血津液精,兼以化痰活血祛瘀,使气血津液运行有常。“取阳明”“补肾精”的治疗原则应贯穿于DPN的全程治疗中,为临床防治本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PO)是发生于女性绝经期的代谢性骨病,又称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疼痛无力、脊柱驼背变形、易于跌倒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骨痿” “骨枯”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分析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失调相关,病理机制有:肾虚为本,先天亏虚; 脾虚失用,后天乏源; 肝郁血虚,枢机不利; 血瘀为标,瘀虚互生。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在于肝脾肾精气亏虚、骨失濡养; 标实责之肝郁血瘀、骨络失和。治疗大法应当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燮理肝脾肾; 经验方补肾活血健骨方从“补肾填髓、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立法,契合PMOP病机,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