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4 毫秒
1.
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对阈下抑郁患者进行早期预防、诊断与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或延缓抑郁症发病。文章从"防、诊、治"3个方面切入:一是通过体育锻炼、结合气功疗法,调节阴阳偏性,修正人格,加强保健预防;二是进行阈下抑郁中医症状本质及中医相关症状与阈下抑郁发病的相关性研究,进而推进阈下抑郁状态辨识及中医药治疗阈下抑郁疗效评价等研究;三是加强以心理治疗为主,针药联合的阈下抑郁中医药治疗方法的研究。结合"中医状态学"理论,发挥中医"治未病"的优势,以期为阈下抑郁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肿瘤相关性抑郁是指肿瘤在诊断和治疗期间伴发的病理性抑郁状态或综合征,与肿瘤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西医对其治疗存在局限性.肿瘤相关性抑郁之名中医古籍中未见记载,目前中医多将其归于"郁证"范畴.《伤寒杂病论》中"嘿嘿""心烦""郁郁微烦""心悸""懊憹""烦惊""悲伤欲哭"等与肿瘤相关性抑郁临床表现高度吻合,故从临床表现入手,...  相似文献   

3.
肿瘤相关性抑郁(cancer-related depression, CRD)是肿瘤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最常见的负面情绪,属于中医因病致郁范畴。CRD给临床治疗以及患者预后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对CRD的治疗十分重要。中医药在治疗CRD有独特的见解,将其归属于“郁证”范畴,可从五脏进行辨证论治,以疏肝行气、化痰开郁和补益心脾为主,另还有针灸,穴位贴敷和五行音乐等中医其他疗法,在临床上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肿瘤相关性抑郁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张莹雯教授是湖北省中青年中医名师,对中医肿瘤学理论体系的发掘和系统认识有一定建树。创导了综合治疗肿瘤的学术思想和方法——"抗瘤解毒扶正平衡疗法",主张用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指导中医特色疗法及与西医手术、放疗、化疗、靶向等具体手段等综合应用,从而丰富和发展了现代中医药防治肿瘤理论体系,对中医药防治肿瘤传承与创新研究亦有较大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经过查阅文献汇总并梳理中医药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的最新临床研究进展,以为临床应用以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汇总分析结果提示,肿瘤相关性抑郁病机主要为肝气郁结,同时有痰浊、瘀血等病理因素相互影响;病位主要在肝,与心、脾、肺相关;临床治疗多从肝论治,亦可从心、从痰或从肺论治等,并可运用针刺疗法、穴位贴敷疗法、五音疗法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中医药多元化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可有效改善患者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参考文献31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针灸防治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的临床实践方案,为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依据。方法:人工检索49本古代医籍,收集关于针灸疗法治疗抑郁的古代文献证据;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医学生物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全面收集针灸疗法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的现代文献证据;制定发放《针灸干预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调查问卷》,收集针灸干预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的现代专家经验。通过整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临床推荐方案。结果:古代医籍文献相关条目共14项;现代文献共检索到137篇文献,通过对文献进行纳入排除,最终纳入14篇现代文献,包括中文文献8篇,英文文献6篇;临床专家问卷共收回52份。综合3方面研究结果发现针灸治疗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常用毫针针刺、电针、艾灸、耳穴贴压等疗法;常用穴位为神门、内关、印堂、百会、合谷、足三里、气海、三阴交、阴陵泉、太冲、肝俞、太溪、肾俞、心俞等。结论:综合3方面证据形成针灸防治肿瘤相关性抑郁状态的临床推荐应用方案,弱推荐使用毫针针刺、电针、艾灸、耳穴贴压疗法;推荐使用穴位为神门、内关、印堂、百会、合谷、足三里、气海、三阴交、阴陵泉、太冲、肝俞、太溪、肾俞、心俞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与抑郁的相关因素,探讨中医对情志的干预方法。方法 收集UC患者92例,运用SDS量表对患者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分,评价疾病活动度,检测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分析与抑郁相关性,同时进一步探讨中医对情志的干预方法。结果 UC患者抑郁症状与病史、性别、疾病活动度、粪便钙卫蛋白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中医情志治疗采用调形与调神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运用药物疗法、情志疗法及传统运动方法进行干预。结论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抑郁的相关因素能进一步指导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合并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8.
肿瘤相关性抑郁是肿瘤患者常见症状之一。通过阐述郁证治疗思想的各家学说,发现血瘀是引起肿瘤相关性抑郁的重要病机,进而探讨了肿瘤相关性抑郁与血瘀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从瘀论治肿瘤相关性抑郁,以期为肿瘤相关性抑郁提供新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山东中医杂志》2017,(4):344-346
便秘是肿瘤患者病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就近年来中医外治法防治肿瘤相关性便秘的研究进行综述。包括针刺疗法、贴敷疗法、耳穴疗法以及艾灸、灌肠、热敷等。参考文献32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资料提示癌性疼痛发生率占71.0%。经中医治疗后,其有效率肝癌疼痛为91.9%;大肠癌疼痛86.1%;恶性淋巴瘤疼痛68.2%;食管癌、肺癌、乳腺癌术后放疗所致疼痛100.0%。四步止痛梯级治疗结果显示,一梯级疗法(单纯中医治疗)治后疼痛完全缓解率为52.1%;二或三梯级疗法(加用消炎痛、水杨酸类等药物)治后疼痛完全消失率高达96.5%,仅3.5%的患者需四梯级疗法(给予麻醉性止痛药物)治疗。作者认为本疗法适合我国的癌痛治疗,具有副作用少,麻醉药物成瘾性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Thi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atients with cancer-related pain account for 71.0% in author's material. After the TCM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were 91.6% in hepatocarcinoma-related pain; 86.1% in colon-rectal cancer-related pain; 68.2% in malignant lymphoma-related pain; 100% in irradiation-related pain of esophageal cancer, lung cancer,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Results of "four-step analgesic ladder" showed that 52.1% of pain could be relieved by Step I (TCM therapy); if Step II (indomethacin) or III (phenylbutazone) was added, the rate of pain relief reached as high as 96.5%; and only 3.5% need to be treated by Step IV (Opioids). With less side-effects and addiction of opioids and other narcotics, the "four-step analgesic ladder" therapy seems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cancer pain relief in Chin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揿针联合中医五行音乐改善晚期肿瘤相关抑郁状态临床疗效。方法 针对肝郁气滞型抑郁,将综合焦虑/ 抑郁情绪测定表评分大于7分且小于15分的70例肿瘤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到干预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干预组采用揿针联合中医五行音乐干预,对照组单纯聆听中医五行音乐,为期4周,观察治疗前后综合医院焦虑/抑郁(HADS)情绪测定表评分变化。结果 各组组内比较,无论试验组还是对照组,治疗前后各组组内不同疗程HADA中的抑郁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对HADA中的焦虑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联合中医五行音乐疗法能够很好的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抑郁状态,为中医各型抑郁非药物干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癌痛患者伴发抑郁的相关因素及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癌痛患者伴发抑郁的相关因素,观察中医药治疗疗效.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100例癌痛患者,评定抑郁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将65例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32例)和强痛定对照组(33例),观察SDS评分变化.结果癌痛患者伴发抑郁的发病率为65%,其影响因素主要为疼痛程度、卡氏评分、疼痛时间、性别等,中药治疗后SD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癌痛患者抑郁发生率高,中药能有效地减轻癌痛患者的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5.
扶正培本是中医主要治则之一,已成为治疗癌症的主导思想。追溯源流,扶正法乃中医治病的最重要法则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论述,之后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元四大家等通过临床实践,丰富了扶正法的内涵和外延。我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刘嘉湘教授通过梳理癌症的病因病机,创新性地将扶正法引入到癌症的治疗中,逐步成为了中医癌症治疗大法。本文通过历史纵向的分析,阐释“扶正治癌”的理论本源,为今后深化该理论在癌症诊 治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健脾固本汤联合艾灸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2月收治于萍乡市中医院肿瘤科门诊和住院的原发性肝癌伴有癌因性疲乏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健脾固本汤联合艾灸治疗,治疗10d为...  相似文献   

17.
在前期提出的“恶痰内阻”为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的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回顾方法,从恶痰内阻、痰一气一火相杂、脏腑俱损等方面阐述了痰为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根本病因病机,为从“痰“论治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提供了部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肿瘤痰证学说”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回顾方法,复习了中医古典至近现代文献中关于从痰证论治癌症/肿瘤及抑郁症的相关理论,提出"恶痰内阻"为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的根本原因,为从痰论治癌症/肿瘤并发抑郁症提供部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本课题组提出的"肿瘤痰证学说"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0例老年PDS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变化。结果: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60天、第90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脑梗死各证候与梗死后抑郁及认知障碍关系。方法比较脑梗死各证候伴发抑郁、认知障碍。以及同时伴发抑郁与认知障碍的例数,并比较各证候间HAMD与MMSE评分之间的差异。结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和阴虚风动证伴发抑郁的例数多于其他3证(P〈0.05),HAMD评分亦高于其余3证(P〈0.05)。气虚血瘀和阴虚风动证伴发抑郁的例数多于其他3证(P〈0.05),MMSE评分亦低于其余3证(P〈0.05);阴虚风动证同时伴发抑郁与认知障碍的例数,明显高于其他4证(P〈0.05)。结论脑髓空虚是脑梗死后抑郁和认知障碍的发病基础,肝失疏泄是脑梗死后抑郁发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