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程志清教授系浙江省名中医,从事医疗、教学、临床研究工作几十载,经验丰富,精于心脑血管系统疑难疾病的中医治疗,尤其对诊治心悸具有独到的经验和心法。临床辨治紧扣病机,认为心悸不仅是心之疾病,而应从整体出发,分析五脏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从而采用多脏同治之法。现将其从脏腑相关辨治心悸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从医60余载,对内科疑难病证的诊治具有诸多独到的经验和心法,临床辨治紧扣病机,尤其对复杂病证,善于从脏腑病机入手,分析五脏之间的生克乘侮关系,从而采用多脏同治之法。本文介绍周仲瑛教授从脏腑相关辨治心悸的 相似文献
3.
4.
5.
不寐多从阴阳辨脏腑,根据病情特点按年龄分为3个阶段:青年、中年、老年。青年人多实,从疏肝论治,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中年人多虚实兼加,从利胆论治,易受惊恐者,气血虚弱多选用酸枣仁汤加减,痰火扰心多选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老年人多虚,肝肾阴虚者多选用六味地黄丸、黄连阿胶汤、二仙汤加减。病因治法虽不相同,但始终离不开调整阴阳,以肝、胆、肾为主,调整脏腑阴阳平衡。同时,临证巧用对药,发挥养心安神、滋阴清心除烦、宁心安神、清心安神、重镇安神之效。此外,临床不应拘于药物治疗,可鼓励患者进行生活、情志调节,平素可服用花茶进行调理。 相似文献
6.
7.
9.
10.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1):9-11
张珍玉提出治疗心悸应"勿执养心安神,唯务燮理阴阳"的学术观点,认为饮食劳倦、体质虚弱、七情六淫以及痰饮瘀血等均可导致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心脉不畅而发为心悸,其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四脏密切相关。实证治以祛痰化饮、清火行瘀,使邪去正安,心神得宁;虚证治以补气养血、滋阴温阳,以补气血之不足,调阴阳之盛衰,常应用炙甘草汤加减燮理心之阴阳。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探讨脾胃病证的生理病理变化、症状表现及治疗的异同,结合临床实际详细论述了脾胃病证的上、中、下三焦治法和具有代表性的方剂,阐明在脾胃病治疗过程中,必须三焦辨证,开拓了脾胃病证治的思路,加强了临证脾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辨证论治心律失常时可引入现代医学病的概念。根据心律失常的原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确定治法,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现代医学对病因病机、治疗方法的认识,收集相关行之有效的方药,辨证选用。将现代医学对疾病的认识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可以使心律失常的治疗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The so-called 三 焦 (triple energizer),a collective term for the three portions of the body cavity,through which the visceral qi is transformed,also widely known as three burners or three heaters or three warmers,is a special anatomical concept us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generally referring to the region from below the thoracic cavity to the region from above the pelvic cavity. 相似文献
14.
慢性心力衰竭三焦辨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心力衰竭是指心室充盈及(或)射血功能受损,使心排血量降低,不足以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文章以三焦理论为指导,从人体全身水液代谢角度简单对此病辨证分析,提出对慢性心衰的治疗当在温补心气的基础上,加以疏导三焦,行气利水,为临床提供新的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三焦辨证理论在肝病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辨证是以《内经》《难经》三焦学说中三焦主水、三焦气化等内容为基础,以部位三焦为依据形成的一种辨证方法,历经各代医家阐发并应用于内伤杂病及热病的辨证论治中,至明清而成为温病的辨证纲领.三焦失调与多种肝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较为密切,通过对三焦辨证的理论进行探究,并探讨其在肝病临床中的应用,说明该理论的临床价值,增加对三焦辨证的认识,最终起到指导临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略论藏象辨证与证素辨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藏象辨证与证素辨证的关系。从理论认知、辨证原则、病位划分、思维模式和证名规范5个角度分析藏象辨证和证素辨证的异同。两种辨证体系在理论认知和辨证原则上具有相似性,提出了建立统一规范的辨证新体系,以病位和病性作为辨证的核心;两种辨证体系在病位划分、思维模式和证名规范上具有差异,证素辨证遵循“证候-证素-证名”的辨证模式,以时空划分病位,并建立了加权浮动阈值求和计量诊断方法和证候辨证素量表,信息量化和可操作性更强;藏象辨证以五脏系统为病位核心,按病性分类立证,总结了常见的基础证和复合证,对证的层次性、系统性的阐释更加清晰。藏象辨证在继承证素辨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使得病位划分更加系统,思维模式更加缜密,证名规范更具层次。在辨证研究中,宜将各种辨证方法相融合,以推动现代中医辨证理论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李七一教授指出心悸属本虚标实之证,并依据多年临床治疗实践,结合八纲辨证,归纳机转,即:素体虚弱、饮食失常或情志失调,使心之气血阴阳失衡,一则导致心之阳气不足,鼓动乏力,运行失调,气滞血瘀,心脉不通,则生惊悸;二则导致心之阴血不足,濡养心脏不力,心失养而不正,悸动不宁;三则导致阴虚火炽,痰火内盛,扰乱心神,心悸不安。邪气犯心常见有火、寒、痰、瘀、气滞诸因,火则迫心,寒则遏心,痰瘀气滞,则阻心络,而致心气逆乱。李教授在临床治疗心悸的辨治实践中,既区分标本虚实、气血脏腑的病变,又坚持辨证求机、八法论治,即:益气滋阴、宁神安脉法;滋阴降火、养心定脉法;益气温阳、安神定悸法;活血化瘀、宽胸通脉法;疏肝理气、舒心平脉法;清热化痰、泄浊宁脉法;心胃同治、理气和脉法;清热解表、宁心正脉法。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4):352-354
总结薛一涛运用清上温下法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经验。阵发性房颤特别是老年阵发性房颤其病性为本虚标实,且多有上热下寒之象,患者出现心悸、头晕、失眠等症,薛老师以六经辨证为纲,从脏腑辨证入手,以《伤寒论》中乌梅丸为方底加减,行清上温下之法,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