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方剂配伍研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方剂配伍理论的渊源 从马王堆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早期方书,不难发现当时的医生已能很好地组织方剂。如《五十二病方》记载治疗疽病的两张处方,一方由白蔹、黄芪、芍药、桂、姜、椒、茱萸、酒等8味药物组成;另一方是在前方基础上加甘草而成,可见其处方基本固定,反映出较高的组方配伍水平。同时在方剂的使用上,还说明不同疽病须调整处方中某味药物的用量,“骨疽倍白蔹,肉疽倍黄芪,肾疽倍芍药”,充分反映了早期辨证论治、随证加减配伍的思想。 君臣佐使配伍、五味配伍是中医重要的组方原则,这在先秦诸子文献中有迹可寻。春秋时期…  相似文献   

3.
辛增平  张军 《江西中医药》2004,35(10):17-18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与成人颇有差异,脏腑娇嫩,正气未充,稚阴稚阳之体。一旦发病,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发展迅速,变化莫测。故古有“宁治十个男子,不愿治一妇人;宁治十个妇人,不愿治一小儿”之说。治疗用药的总体原则:一是抓住病势,及时果断、不失时机地处方用药,以阻断病势的发展,提高方药的治疗效果;二是慎用疏肝利水之品,因为小儿为纯阳之品,滥用有损伤肝肾功能之虞;三是少用或不用峻猛有毒药物,比之成人,此类药物极易伤正;  相似文献   

4.
人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味甘而微苦,微温不燥,性禀中和,功善大补元气,养血生津,广益五脏,为“治虚劳内伤之第一要药”。本品古今临床应用甚广,并非专于虚劳不足之证,若外感疾病,抑或内伤杂病,用之得当,皆有殊效,而其要在于配伍得宜,轻重有法。兹将人参的配伍应用略述数端,以期对临床用药有所裨益。1配入解表剂,扶正以达邪外感疾病,邪在肌表,发汗驱邪乃正治之法。而对于元气不足,正不胜邪者,纵然重用发表之药,亦  相似文献   

5.
浅谈方剂配伍中动态平衡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方剂配伍中的动态平衡观是指方剂组成在遵循君、臣、佐、使总则之下,两种作用趋势或性质完全相反的药物同处一方,形成相反而相承,达到动态中平衡的制方思想。为明其义,简举1例:《伤寒论》麻黄汤中麻黄与杏仁的配伍:麻黄辛温发散而开宜肺气,杏仁苦泻降气而止咳平喘,一宣一降,在求得  相似文献   

6.
论方剂配伍中的寒热并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寒热药物并用,在方剂组成中比较普遍,是方剂配伍方法的精华之一。寒热并用除了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湿热并存证候外,多数是为了增强方剂的治疗作用,扩大治疗范围,充分利用寒热药物功用的特长,使其在祛邪扶正中发挥各自作用,对纠偏及防止损伤正气具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方剂配伍实验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随着中药复方药效实验研究的深入开展,对传统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也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通过拆方比较和正交设计方法研究的古方巳逾50个,已发表的论文超80篇,对方剂的组成原则和配伍变化均有所揭示。  相似文献   

8.
9.
赵光珍 《光明中医》2012,27(11):2334-2336
方剂是在使用单味药治疗疾病过程中,逐渐发展成使用多味药复方的基础上形成,不断发展成熟的。剂不蠲疾,非剂也,要达到对症不伤人,蠲疾不损正,方剂的组成不但有其基本结构,而且在药物配伍组成方面,还须遵循一定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
论药对与方剂配伍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药对与方剂关系密切;药对的组成方式实际上是两药药性在某种程度上的吻合;药对可以使方剂的配伍更加合理,功效更加明晰;在临证处方时,我们既应灵活地运用药对,同时又要遵守方剂配伍规律;药对对于方剂配伍研究具有引导价值;药对理论可以说明一定的方剂配伍关系,但它代替不了方剂配伍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近五年经方配伍规律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近五年经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文献,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目前主要围绕文献和实验两方面对经方的配伍规律进行了研究,文献研究集中于文献理论的整理和挖掘,实验研究主要集中于药理研究和物质基础研究。结论:经方配伍规律研究中应着重以物质基础为核心的综合性研究,并结合文献和临床研究的结果,才能全面深刻揭示经方的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2.
系统分析历代不寐方发展演变及组方选药的特点。汉唐时期组方以清热泻火药和滋阴养血药为主,宋金元时期以清心安神、补气养心、养血安神药为主,又出现气血双补、交通心肾、滋阴潜阳、补益肝肾类方剂,在治法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明清时期以养血安神方、重镇安神方、祛痰化饮方、交通心肾方为主,和胃消食方、理气解郁方、活血化瘀方的出现进一步完善了不寐证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药复方是由2味或2味以上中药遵循中医理论组合而成的方剂。多味中药在合适的剂量配比之下,协同发挥作用,实现中医的整体调节治疗。研究中药复方的配伍对推动中药现代化发展、新药开发以及临床应用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研究者们在传统的"七情和合"与"君臣佐使"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中药复方的成分、药效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内涵。同时,多种数理方法和模型的建立、网络药理学和数据挖掘方法的发展与应用,也对中药复方配伍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研究方法的发展虽促进了中药复方配伍的科学研究,但还需进一步建立适合中药复方配伍复杂关系的研究方法,以阐明中药复方及其成分/组分配伍的内在规律,进而构建新的现代中药复方,这也是目前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4.
笔者从补泻同施、刚柔相济、散收同用、通涩并行几方面讨论了仲景经方动静结合的配伍特点。  相似文献   

15.
周蓉蓉  张理云 《河南中医》2021,41(2):196-200
《伤寒杂病论》中记载含有细辛的方剂共19首,方注中加细辛3首,总计条文21条.细辛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治疗太阳伤寒表实证、少阴兼表证、厥阴上热下寒证以及厥阴寒证,《金匮要略》中用于治疗咳逆上气、痰饮咳嗽、寒疝、中风历节病.经方中使用的细辛采自华阴,入药部分为根部.细辛的使用主要有汤剂、丸、散三种剂型,主要功效是解表散...  相似文献   

16.
王付 《河南中医》2008,28(10):1-4
肺病治法包括宣降肺气,泻肺平喘,温肺化饮,肃肺化痰,润肺化痰,清肺泻热,清肺化痰,补益肺气,收敛肺气,滋补肺阴;配伍用药包括配伍健脾药,配伍疏肝药,配伍补肾药,配伍开窍药,配伍补血药,配伍活血药,配伍解表药,配伍利湿药,配伍软坚药;辨治用方例举过敏性哮喘、肺气肿,喉源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间质纤维化,过敏性哮喘,矽肺、气胸.并逐项列举其常用药物、药对、代表方剂及临证体会.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理气疏肝、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祛湿化痰、活血化瘀、清热祛火、滋养肝肾、舒筋通络等八个方面分析了治疗抑郁症方剂的配伍规律及配伍原则,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性理论是指导临床使用中药和阐释中药作用机制的重要依据,药性在方剂配伍组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方证对应即方剂中药味的多种性能与所主病证病机的对应,但药性配伍具有相当的经验性。基于方证相关,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及归经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方剂组方中药性配伍的某些规律,并指出从方剂中众多药味的多种药性及其相互关系来认识其综合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查阅和收集古今关于安神剂的相关文献,对其源流进行了考证,分析不同安神方剂的功效、主治、配伍特色及其历代医家创制安神剂的思路。为临床应用安神方剂治疗神志不安病证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挖掘并分析益智方剂药性组合层面的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中90首益智方剂为数据源,采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进行定性分析,挖掘使用频率较高的药性组合模式与药物组合,并基于“药性组合权值”对益智方剂进行定量分析。结果:90首益智方剂中人参、远志、石菖蒲、茯苓、茯神等中药用药频率最高;置信度为100%,支持度>83%时,得到6条核心药性组合模式“温苦肾+温苦肺+温苦心”“温苦肾+平甘肾”“温苦肺+平甘肾”“平甘心+平甘肾”“平甘肾+平甘脾”“平甘肾+温苦心”;方剂用药组成上,置信度为100%,支持度>30%时,得到8条频繁项集。通过药性组合权值定量得出权重较高的药性组合为平甘肾、温苦心、平甘心、平甘脾、温苦肾、温甘肾、温苦肺、温辛心、温甘脾等。结论:药性组合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方剂配伍规律,益智类方剂多有开窍醒神、益肝补脾、解郁安神、补气健脾等功效。采用的方法对临床用药和经典方剂的传承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