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五味药组成。具有益气温经,和血通痹之功。临床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2.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血痹阴阳俱微,寸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该方由黄芪、芍药、桂枝、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益气通阳行痹功效。笔者运用此方加味治疗周身麻木证、腰腹下肢灼热证,疗效甚佳。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金匮要略》中治疗血痹病的经典方,麻木、疼痛是神经科多种疾病及血痹病的常见症状,后世医家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思想,临床在中医辨证以麻木、疼痛为主症的神经科疾病时均有研究,且易与常说的痹证相混淆。笔者认为:此时的中医辨病可借鉴血痹病名为参考,并且可运用其成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王惠  王志文 《光明中医》2016,(9):1228-1229
目的总结王志文教授治疗痹病的经验。方法王教授认为痹病病因病机可概括为正气亏虚、外邪入侵、痰浊瘀血三方面,根据风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寒热错杂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肾阳亏虚证这六种证型总结王志文教授对痹病的治法及用药规律,而且用临床病例验证了王教授的辨证治疗经验。结果王志文教授多年辨证治疗痹病的经验可行有效。结论王志文教授通过辨证治疗痹病,疗效可佳,使上万风湿骨病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5.
黄芪桂枝五物汤来源于《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临床用于治疗肢体经络疾病,屡获良效。黄芪桂枝五物汤概论1.基础概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由黄芪、芍药、桂枝、  相似文献   

6.
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洪子云善于运用伤寒金匮方加减治疗各种不同病证,从而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黄芪桂枝五物汤即是其中一例。黄芪桂枝五物汤方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篇》,原方主治血痹。黄芪桂枝五物汤系桂枝汤去甘草,加重生姜用量,另加黄芪而成。本方为益气活血法的祖方,临证凡阳气不足、血行瘀滞所引起的病证,皆可用以治疗。具体运用时可不必拘限于五物之数。洪老常以黄芪、桂枝、芍药为主干,取其益气和营,而后随证损益。兹举洪老近期应用本方为主所治病证数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中药热奄包治疗痹病关节疼痛进行临床观察,评价其治疗痹病关节疼痛的疗效。方法遵循随机的原则,将60例痹病关节疼痛患者纳入试验,观察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中医证候疗效的情况。结果中药热奄包治疗痹病关节疼痛VA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药热奄包治疗能够有效缓解痹病关节疼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8.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治》第六篇,是桂枝汤去甘草倍生姜加黄芪而成。用于治疗血痹证,“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笔者用此方加味治疗阳气痹阻、血行不畅之末梢神经炎、产后虚汗、椎管狭窄、昏厥肢麻证,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芪桂枝五物汤出自<金匮要略>一书,本为血痹虚劳而设,有益气温经、和营通痹之功,主治营卫气血不足,肌肤不仁等症.临床上我以此方为基础,随证加味治疗增生性骨关节病,效果较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病机司属、证治剖析、方药解说、病变机转、验案举例5个方面对《黄帝内经》寝汗进行探析,得出寝汗之病,是因心肾之阳被寒痰冷饮所伤而致,常以夜寐盗汗为其特殊表现,多伴有乏力少气、身重腹痛、胫肿胸痛、手足逆冷、耳聋腰痛、失精纳少、骨痛阴痹等寒水留结、风虚劳气之证。病变日久,积寒累及营血,可现肾积奔豚病、骨痹、骨极病。在治疗上首选《外台秘要》乐令黄芪汤,以补五脏六腑之虚损、化表里内外之痰饮。并根据精血虚损之不同程度,寒饮留结之不同部位,可辨证选用丸、散、膏、汤,以除寒水留结、风虚劳损之态。  相似文献   

11.
补肺调营法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受传教授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机为肺卫不固、营卫不和,当以补肺固表、调和营卫为治疗大法。感染间歇期是扶正固本的关键期,自拟金屏汤,并改良剂型,制成糖浆,应用于临床,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姚魁武教授认为,高血压性头胀的病机主要与气血失调有关,以气血郁滞、肝郁血虚为主,和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头痛等病机有所不同。姚魁武重视气血功能的调理以及气血与病症的关联性,认为通调气血法是该病症的重要治则,调节气血的失衡,使气血调和从而缓解病症,临证常用四逆散等柴胡剂以及越鞠丸、黄芪赤风汤等经方。  相似文献   

13.
王平教授在中医元气理论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颇有建树。王教授认为,郁证与元气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元气亏虚时,机体对情志病因的耐受能力下降,对气血津液的推动能力与病理产物的清除能力减退,对气血阴阳、脏腑功能的激发作用低下3个方面。文章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介绍其经验。  相似文献   

14.
张琪应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筋痹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筋痹多是筋脉失养、闭阻不通导致疼痛的一类疾病,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等邪气闭阻于脉络,从而导致机体失于平和致痹病。张琪教授认为营卫失和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故权衡邪正、调营和卫成为筋痹的重要治疗手段。临证中张老师擅用经方,又师古而不泥,在筋痹的治疗上结合病机,以桂枝加芍药汤加减施治,获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马桂琴教授认为,痰瘀胶结伤筋损骨,筋伤则筋纵不能自收持,骨伤则骨痿是风湿病临床中痹痿同病的根本病机。马教授认为,因痿致痹以补为要,因痹致痿以通为要,"痹痿同病"均可见肝肾不足、脾胃虚弱、气血两亏,均要佐以补虚扶正,补脾益肾以固根本。马教授认为,凡病不论病位浅深,病程长短,均有气血流通受阻,气血失和因素在内,既调畅三焦,又从六经运动的角度,调畅阴阳运动之枢机,从而提出治疗"痹痿同病"要善用柴胡剂及四逆散。马教授还重视调和营卫,常运用桂枝汤。  相似文献   

16.
王朝辉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撷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王朝辉教授辨证运用针刺、易罐刮痧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其一,王教授临证用透刺法(地仓透刺颊车)治疗周围性面瘫,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滞动针"法,即搓紧后小幅度牵抖,以改善面部肌肉弹性,恢复肌肉张力;其二,根据"火郁发之"理论,对有郁热的患者给予颈前部和患侧面部易罐刮痧治疗,以宣发郁热,通达气血,改善症状;其三,对正气不足、体质虚弱或久病缠绵的患者,以调理脾胃、提补正气为治疗原则,选取腹部穴位针刺,以提升正气。  相似文献   

17.
介绍王诚喜教授运用自拟方黄芪益肺汤治疗肺结节的临床经验.王教授认为该病多由肺脏气虚、肺气不宣、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久之痰气凝结、瘀毒阻滞而发病,主要可责之肺、脾二脏,本虚标实,虚实错杂而为病,王教授认为中医治疗肺结节上有独特的优势,基于其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自拟黄芪益肺汤随证加减治疗本病,同时注重患者情志舒畅与肺功能锻...  相似文献   

18.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抑郁症气虚络瘀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丁元庆教授近20年辨治的1600余例抑郁症患者中,择其一典型气虚络瘀证病案,详细阐析丁教授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诊治该病证的辨治思路、用药特色。丁元庆教授提出抑郁症病位在心,阳郁神颓是其病机关键,振奋阳气、怡神强志为基本治则。抑郁症气虚络瘀证责之气血损耗,营涩卫痹,形神困顿。"损心调营卫"既是指导原则,也是基本方法。治当宣通营卫、畅达神机,以安形神。方选黄芪桂枝五物汤化裁,并以"黄芪-桂枝-炙甘草"为基本药对,随证加减配伍,临床疗效满意。但抑郁症本为难治之疾,病程既久,治当形神兼顾,缓图收效。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80-782
彭江云教授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机为阳虚邪凑,其治疗特点可概括为三因并治、祛邪为先,营卫同调、气血并补,活血通络、补益肝肾,顾护胃气、善用温药。彭教授将类风湿性关节炎分为风寒湿痹、风湿热痹、痰瘀痹阻、肾虚寒凝、肝肾阴虚、气血亏虚六型,辨证论治,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扩张型心肌病无论是因外感致病还是内伤致病,心气亏虚均是其病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气虚的基础上进而出现的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会导致气阴两虚、血脉瘀阻、心阳虚衰甚至阳气暴脱等危重证候。气虚作为本病的中心环节,贯穿于病变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气虚作为本病的中心环节,贯穿于病变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黄芪中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正性肌力、抑制心室重构、抗心肌纤维化、利尿、抗血栓、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及临床实践的开展,黄芪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药理作用及病理机制上,仍有许多未明的问题,临床上辨证分型仍不规范,疗效标准差异较大,用药剂量、剂型及相关配伍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加大了评价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