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乌海市居民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皮炎3种主要过敏性疾病的患病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过敏性疾病及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乌海市3区常住居民3 503人作为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种主要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为21.50%,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分别为15.79%、3.48%、2.23%;不同年龄组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46,P〈0.01),不同职业人群支气管哮喘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P〈0.05)。结论:乌海市过敏性鼻炎患病率较高,位于3种过敏性疾病患病率的第1位,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控制措施;支气管哮喘发病与接触粉尘、化学品、有害气体等生产性有毒、有害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皮肤点刺试验在过敏性疾病的临床应用(附7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皮炎、鼻炎、眼结膜炎及外源性支气管哮喘 ,前三者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后者是儿童慢性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机理主要为 型及 型变态反应 ,系皮肤粘膜接触外来刺激或变应原物质后 ,直接接触部位发生急性或慢性炎症 ,除去接触物后损害可很快或逐渐消退 ,若再接触 ,皮肤粘膜的炎症可再发。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 skin prick test SPT)是用于发现和确定引起变态反应性皮炎、鼻炎、结膜炎和支气管哮喘致敏原并指导治疗的一种简单 ,阳性率高痛苦小的办法 ,较之以往常用的皮内试验有取代的趋势 ,是国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疾病进行脱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包括荨麻疹62例,湿疹43例,接触性皮炎36例,过敏性鼻炎30例,支气管哮喘30例)采用德国MORA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脱敏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脱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13﹪;其中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荨麻疹与支气管哮喘组、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共振治疗仪为临床上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是引起过敏性疾病特别是过敏性哮喘的两个主要原因.随着工业化进展,现代生活方式和人类生活环境的急剧变化,各种理化和生物因素所引起空气、食物、水源的污染使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道过敏性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5.
论过敏性疾病的中医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目前现代医学尚无根治之法。从中医学角度分析,此类疾病病变部位主要表现在黏膜,如鼻、咽、皮肤、胃肠黏膜等,故可从表病论治,且疗效佳。介绍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肠炎等常见过敏性疾病的主要中医治法、处方、用药,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很多的过敏性疾病都需要脱敏治疗,因为脱敏治疗是WHO推荐的可以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治疗方法,对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也不例外,它可以减少患者发生新的致敏和减少发展为哮喘的可能性,但并不是所有的过敏性鼻炎患者都需要脱敏治疗,而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下面我具体介绍一下脱敏治疗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7.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4年6月-2004年12月,我们对123例过敏症的患儿进行生物共振法过敏原检测,其中首诊疾病确诊为哮喘,男34例,女20例,年龄在3~15岁,平均(6.28±3.14)岁。14例伴有过敏性鼻炎,2例伴有变应性皮炎,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及皮炎的2例。过敏原阳性的45例,阴性9例,其中7例为单纯哮喘患儿,2例为哮喘合并鼻炎。变应性皮炎49例,男30例,女19例,年龄2~18岁,平均(7.88±4.77)岁。  相似文献   

8.
氮革斯汀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革斯汀(Azelastine,敏奇)是新型抗过敏药物,既可口服又可吸入,可以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各种过敏性皮肤病等。氮革斯汀是模拟酮替芬的化学结构,经过结构改造而成,在结构上、药理机制和临床效应方面也非常接近。最初认为氮革斯汀仅具有H1受体拮抗作用,因此被列为抗组胺类抗过敏药物,但进一步研究证实,氮革斯汀除具有拮抗组胺作用外,尚有多种抗过敏机制,可以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皮肤病治疗。  相似文献   

9.
三种过敏性疾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种过敏性疾病分析杨津丽(江西纸业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内科南昌330006)现将93例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疾病患者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对象:93例中男37例,女56例。年龄为9~59岁,平均年龄30.5岁。其中68例为支气管...  相似文献   

10.
尘螨是最重要的室内过敏原,可诱发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近年来,人类的居室环境发生了深刻改变,为螨类孳生提供了适宜条件,尘螨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呈现全球增长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已被列为21世纪重点研究和防治的卫生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天津地区过敏性疾病常见吸入过敏原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变应原分布情况及主要致敏原状况,为天津地区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预防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收集从2003年8月~2004年7月于我院呼吸科和耳鼻喉科就诊的支气管哮喘和过敏性鼻炎患者185例,分别进行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皮肤过敏试验。结果皮肤试验阳性174例(94%);其中室内尘土皮试阳性113例(61%),粉尘螨阳性108例(58%),多价霉菌Ⅰ阳性103例(56%),多价垫料阳性98例(53%),早春花粉Ⅰ阳性93例(50%),夏秋花粉阳性92例(50%),多价兽毛阳性81例(44%),香烟阳性71例(38%)。结论室内尘土,粉尘螨和多价霉菌Ⅰ是天津地区导致外源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发病最主要的致敏原。  相似文献   

12.
<正>过敏性鼻炎又称变应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变应性疾病,并可引起支气管哮喘、中耳炎、鼻窦炎等多种并发症。过敏原使机体释放组织胺,组织胺是可以引起一系列过敏症状的最主要物质。当过敏者与过敏物质接触后,体内会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IgE形成后就吸附在嗜碱性细胞表面,使机体致敏。当再次接触同一过敏物质后,该物质和IgE结合,激活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各种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特点与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收集从2009年8月-2009年11月间,来我院门诊就诊且诊断为过敏性结膜炎的病例217例,收集临床资料并进行了相关性调查.结果 过敏性结膜炎男女患者比例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平均年龄35.61+15.61岁,其中以30-50岁最为常见,占80.2%.217例患者中只有过敏性结膜炎而无其他过敏性疾病者117例,占53.91%;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共100例,占46.08%;合并支气管哮喘22例,占10.13%;这其中19例同时合并过敏性鼻炎,占总人数8.75%,仅3例单纯哮喘而无鼻炎,占1.38%;合并过敏性皮炎13例,占5.99%,其中接触性皮炎8例,占3.68%,剩下5例为荨麻疹,占2.30%,其中有2例同时合并过敏性鼻炎及哮喘及过敏性结膜炎.结论 过敏性结膜炎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已成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过敏性结膜炎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肤病、哮喘等疾病有密切关系,是特应性综合征(Atopysyndrome)的临床特点.提示眼科医生诊治过敏性结膜炎的同时,勿疏忽其他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刘颖慧  付蔷 《中国医刊》2008,43(4):12-14
过敏性鼻炎与哮喘均为呼吸道炎症,常在同一患者身上共存,约21%-58%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伴有哮喘,而哮喘患者中伴过敏性鼻炎者约占28%~92%。Grossman更是明确提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的观点,以强调上下呼吸道疾病的整体性。现在认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并非各自独立存在的疾病,已经被不同的研究者称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联合气道疾病”、“过敏性鼻支气管炎”或“全呼吸道炎症综合征”。更多证据支持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这个新的医学诊断名称。  相似文献   

15.
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皮疹、荨麻疹、过敏性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的表现均属于I型过敏反应,即速发型过敏反应。此类疾病患者在病情发作时若使用抗过敏药、激素类药物等进行治疗虽可暂时缓解速发型过敏反应,但无法消除致病的根本原因,而且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氮(艹卓)斯汀(Azelastine,敏奇)是新型抗过敏药物,既可口服又可吸入,可以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和各种过敏性皮肤病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认识和了解病因对治疗和预防过敏性疾病的作用。方法:将致敏物按物类、致敏途径、临床表现进行病因分型。结果:通过对致敏物进行仔细分型,有助于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结论:治疗和预防过敏性疾病的关键是认识和避免接触致敏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京津冀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病人吸入过敏原的致敏率,分析阳性过敏原的年龄及性别差异,阐明过敏原与过敏性鼻炎症状、合并症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20种标准化过敏原,对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的6 236例京津冀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病人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记录病人鼻部症状视觉模拟评分和哮喘、过敏性结膜炎病史。应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性别病人的阳性过敏原及其致敏率,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过敏原的临床相关性。结果 5 530例病人(88.7%)至少1种过敏原阳性。京津冀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病人最常见的过敏原是粉尘螨和屋尘螨,致敏率分别为47.3%和41.7%,其在自报过敏性鼻炎成年病人中的致敏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男性高于女性。尘螨致敏与过敏性鼻炎的持续性、严重程度均无关,但户外过敏原的致敏率在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病人显著高于轻度过敏性鼻炎病人,在持续性过敏性鼻炎病人显著高于间歇性过敏性鼻炎病人。SPT中尘螨的皮肤指数与过敏性鼻炎症状无关,艾蒿、禾本花粉的皮肤指数与过敏性鼻炎症状正相关。≥54%的AR合并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病人呈现4种以上过敏原阳性。尘螨、德国小蠊阳性与AR合并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无相关性,户外过敏原(艾蒿、蒲公英、大豚草)的致敏率在AR合并哮喘或过敏性结膜炎病人中显著高于无合并症AR病人。结论尘螨是京津冀地区自报过敏性鼻炎病人中最常见的吸入过敏原。吸入过敏原致敏率在不同的年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过敏性鼻炎伴合并症病人多重致敏率高。户外过敏原致敏率与过敏性鼻炎症状严重程度正相关,其在过敏性鼻炎合并症病人中的致敏率升高。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对1526例变应性鼻炎与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临床调查。采用阿罗格点刺试验对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查。结果发现43.8%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发哮喘,其中先有鼻炎后有哮喘者占52.3%;先有哮喘后有鼻炎者占36.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1%变应性鼻炎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遗传史,而并发哮喘的患者过敏性家族遗传史高达61.7%。调查中还发现30.7%变应性鼻炎患者并发过敏性皮肤病;23.2%并发过敏性结膜炎,18.1%患者并发药物过敏。结论变应性鼻炎不仅与支气管哮喘相关,也和其他过敏性疾病密切相关。特应性个体产生呼吸道炎症后,不论哮喘发生在先,还是鼻炎发生在先,都容易诱发全呼吸道炎症。变应原点刺试验结果以屋尘螨的阳性率最高。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疾病属于变态反应,所谓变态反应,是机体被某些抗原性物质致敏以后,再次与同一抗原接触时,所产生的不同于平常的或过高的免疫反应。根据反应出现的速度、抗体的有无,分速发型和迟发型两类,又根据反应方式、、有否补体参与、而将前者分为Ⅰ、Ⅱ、Ⅲ型、后者即Ⅳ型。这里,仅就Ⅰ型变态反应(即过敏反应)中较常见的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肠炎等局部变态反应加以讨论。目前,临床上对这类疾病的治疗大多是针对其过敏后续反应的对应措施,尚无较好的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