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生存状况及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2月至2010年2月,收集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CHF监护病房住院的108例患者的基线资料,随访患者出院后6个月的生存状况,以生存状况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CHF患者出院后6个月内的病死率为18.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肢水肿、BMI及明尼苏达生活质量得分与心力衰竭死亡相关,调整OR (95%CI)分别为18.566(1.299~265.408)、0.583(0.404~0.841)、1.075(1.017~1.135).结论 CHF患者的短期病死率较高,营养状况差,生活质量下降,预后较差;入院时水肿等症状明显的患者,短期死亡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CHF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咏晗  张富远 《临床荟萃》1993,8(17):837-838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探讨心力衰竭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 纳入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因心力衰竭住院并随访的患者,分为射血分数减低的心力衰竭组(HFrEF,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心力衰竭组(HFmrEF,40%≤LVEF<50%)、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预后的高危因素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资料较完整的CHF病例 72例。观察其血压、空腹血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血脂、心电图和应用彩色多普勒测量的左室内径 (LVD)、左室后壁厚度 (LVPW )、室间隔厚度 (IVS)、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CHF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 ,年龄、心衰病程、LVEF、LVD、室性心律失常、糖尿病 (或糖耐量异常 )等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0 .0 5 )。结论 CHF患者年龄、心衰病程、LVEF、LVD及室性心律失常、糖尿病是影响其预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5.
低钠血症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圣华 《临床荟萃》1998,13(20):F002-F002,913
探讨低钠血症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方法:测得80例CHF患得的血钠浓度,观察低钠血症组与正常血钠组间的病死率。对低钠血症组按心功能分级分成轻,中,一度,比较不同程度心衰的血钠浓度及病死率,分析病死率与血钠浓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慢性心力衰竭的预后与干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兵  刘晓方 《临床荟萃》2006,21(21):1541-1543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原因引起的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心衰不仅患病率高,而且病死率高,预后差。近年来,随着基础理论研究和循证医学发展,人们发现有多种因素参与心衰的发生发展,并可用于预测心衰的预后,同时通过干预其中的一些因素,可以延缓临床症状性心衰的出现和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本研究通过对我院心内科因心衰住院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探讨与心衰预后有关的多种危险因素和对其干预所发生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小儿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因素(附4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素红 《临床医学》2002,22(6):38-38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儿科疾病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小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1994~2001年收治心衰患儿420例,现就其心衰的病因及与预后的关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不同性别对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1993年1月至2007年12月初次住院有效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949例(男4344例,女2605例),按照性别不同分成2组,比较各组间的病因及30 d在院病死率。结果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男性病因以冠心病(49.6%)、高血压(39.3%)和心肌病(8.0%)为主。而女性以瓣膜性心脏病(37.5%),肺心病(10.6%)和甲亢(1.0%)为主。在18~29岁人群组,女性的死亡率几乎为男性的3倍(4.8%vs 1.7%);在≥80岁以上人群组,女性死亡率显著高于男性(16.1%vs 11.4%)。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和女性死亡率均增加。结论性别不同,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病因和在院死亡率不同。  相似文献   

9.
徐桂波 《临床荟萃》2000,15(2):77-78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并发电解质紊乱是较为常见的疾病 ,低渗血症是CHF严重并发症之一 ,现将我院 1993年 1月至1998年 8月间收治的CHF患者 14 9例中 ,并发低渗血症 5 8例患者作一分析 ,旨在探讨低渗血症与CHF患者预后的关系。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低渗血症标准 :血浆渗透浓度 <2 80mmol/L ,血浆渗透浓度 =2 (血钠mmol/L 血钾mmol/L) 血糖mmol/L 血尿素氮mmol/L。心功能分级按NYHA标准。1.2 一般资料  14 9例CHF患者中男 85例 ,女 64例 ,年龄 19~ 71岁 ,平均 46.2岁。病因为风心病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行标准化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4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27例,运动组在标准化治疗基础上进行运动训练治疗,对照组仅进行标准化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临床特征、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血浆N末端脑钠肽、生存质量评分及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训练12个月后,2组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距离、生存质量评分、NYHA心功能分级、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疗法与血浆N末端脑钠肽水平较低是再住院和死亡的保护因素;室性心律失常、肾功能不全、伴有慢性肺疾病是再住院和死亡事件发生的促进因素。结论运动疗法可提高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明显降低死亡及再住院终点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衰弱对老年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NYHAⅠ~Ⅲ级)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诊治的老年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NYHAⅠ~Ⅲ级)患者。依据是否合并衰弱,选择合并衰弱的71例患者为衰弱组;选择同期入院、年龄、体质指数和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类似的未合并衰弱的172例患者为对照组。随访12个月,记录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全因死亡、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和恶性心律失常。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测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243例老年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年龄(68. 8±7. 3)岁。衰弱组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明显升高(P 0. 05)。中位随访时间337 d,失访5例(2. 1%)。随访期间,共发生98例(40. 3%)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6例(2. 5%)、因心力衰竭再入院75例(30. 9%)和恶性心律失常19例(7. 8%)。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衰弱组患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60. 6%比32. 0%,P 0. 001)和因心力衰竭再入院(45. 1%比25. 0%,P=0. 00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全因死亡率(5. 6%比1. 2%,P=0. 055)和恶性心律失常(12. 7%比5. 8%,P=0. 082)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以年龄、肌酐清除率、白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为协变量,结果显示衰弱是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1. 507,95%CI:1. 113~2. 041,P=0. 008)。结论 衰弱可显著增加老年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NYHAⅠ~Ⅲ级)患者的因心力衰竭再住院的发生率,且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志勇  刘铭雅  魏盟 《临床荟萃》2011,26(10):848-850,853
目的分析评价慢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200例患者临床资料,随访至2010年10月。根据RDW水平按四分位法分四组(Q1~Q4),比较不同RDW水平患者临床特征,Cox回归分析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危险因素。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分析不同RDW水平患者病死率。结果随着RDW值水平的递增,不同RDW组患者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下降。Q1、Q2、Q3、Q4血红蛋白值分别为(130.93±20.44)g/L、(131.91±17.93)g/L(、128.96±16.08)g/L、(120.12±19.06)g/L(F=4.178,P〈0.01),红细胞数分别为(4.23±0.72)×1012/L(、4.29±0.65)×1012/L、(4.28±0.60)×1012/L、(3.94±0.75)×1012/L(F=2.888,P〈0.05)。氨基末端脑钠肽对数值(LgNT-ProBNP)随RDW水平增加而增加(8.22±0.84、8.24±0.91、8.63±0.96、8.69±1.09)(F=3.525,P〈0.01)。多因素Cox向前逐步回归校正表明RDW、LgNT-ProBNP、血红蛋白、年龄均是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HR=1.905、4.099、0.963、1.044,P〈0.05),RDW预测价值优于年龄及血红蛋白。伴随着RDW水平升高,病死率明显上升。结论 RDW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具有独立的预测价值,其预测价值优于血红蛋白水平及年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钠血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影响。方法:整理并分析了资料完整的139例CHF患者,观察低钠血症程度与CHF程度的相关性,及对CHF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139例患者中低钠组38例,死亡17例,病死率44.7%;血钠正常组101例,死亡l5例,病死率14.9%。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血钠程度与病死率有关(P〈0.05),低钠血症严重程度与CHF严重程度亦有关(P〈0.05)。结论:CHF预后与是否合并低钠血症及其程度有关,低钠血症是CHF死亡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低钠血症不同血清钠水平患者的预后。方法对CHF合并低钠血症的128例患者行回顾性研究,按血清钠水平分为≥130mmol/L及≤129mmol/L2组,比较血清钠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利尿剂应用前后血清钠的变化与远期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利尿剂后血清钠≥130mmol/L64例,死亡4例,病死率6.25%;血清钠≤129mmol/L64例,死亡28例,病死率43.75%,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HF合并低钠血症严重影响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低钠血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低钠血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心脏病有严重CHF并低钠血症患者 93例与有严重CHF无低钠血症患者 93例进行对照 ,观察低钠血症对严重CHF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低钠血症组平均年住院时间、年住院次数、病死率均增加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低血钠程度与死亡时间及病死率有关 (P <0 .0 1) ,低钠血症严重程度与CHF严重程度亦有关 (P <0 .0 1)。结论 :严重CHF合并低钠血症病死率较高 ,重度低钠血症病死率更高 ,提示CHF合并低钠血症是预后严重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下壁心肌梗死(AIMI)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记录108例AIMI患者中并心力衰竭者的临床特征及住院并发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右胸导联心电图,并与无心肌梗死者比较。结果:AIMI并心力衰竭者28例(占25.9%)。并心力衰竭组较无心衰组年龄大,肌酸激酶(CK)峰值高,胸前导联V4~V60 ST段压低为主者比例高,住院病死率高。结论:AIMI并心力衰竭者胸前V4~V6 ST段压低及右室梗死发生率高,CK峰值高。AIMI并心力衰竭住院病死率高,预后差,为一高危亚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因素,分析糖代谢情况、腹围、基线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分子肝素试验(TOAST)分型是否为急性脑梗死早期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急性脑梗死病例76例,测量腹围,确定糖代谢情况及TOAST分型,入院及发病2周或出院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评分的差值作为结局变量。比较预后良好(NIHSS差值≥4)及预后不良(NIHSS差值<4)两组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腹围、基线NIHSS评分及TOAST分型的差异。结果糖代谢正常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预后良好比例为29/37,而糖代谢异常者为1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基线NIHSS高者预后相对较差(P=0.011);腹围数值对早期预后无影响(P=0.770),不同TOAST分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2)。结论糖代谢情况、基线NIHSS与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预后明确相关,而腹围、TOAST分型对早期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38-4939
研究心力衰竭出院患者的预后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选取8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出院后半年内服药依从性、生活行为方式变化等。患者入院后服药依从性、生活行为方式均显著优于入院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住院,16例(20.0%),死亡2例(12.5%)。患者入院前生活行为方式、服药依从率均较差,出院半年后服药、生活行为方式依从率得到良好改善。  相似文献   

19.
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春吉  申顺子 《临床荟萃》2006,21(23):1714-1715
笔者对本院1996年6月至2005年6月住院的1083例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影响肝硬化患者预后的一些因素,为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存率、减少病死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新  张旗  耿巍  李华  苑晓宇  赵琳 《临床荟萃》2018,33(12):1044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 RHR)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内科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50例,按入院RHR水平分为3组:RHR1组,RHR<70次/min;RHR2组,70次/min≤RHR<90次/min;RHR3组,RHR≥90次/ min。测量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情况对患者入院、出院及随访时的心功能进行评估并记录,对比各组之间各项指标及疗效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随着入院RHR的升高,LVEF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 而LVEDD、B型脑钠肽(BNP)均逐渐升高,以RHR3 组最高(P<0.05);RHR1组、RHR2组出院疗效及随访疗效均优于RHR3组(P<0.05);RHR3组入院RHR水平与出院疗效呈负相关(r=-0.251, P均<0.05);RHR2组、RHR3组(入院-出院)RHR差值与出院疗效、随访疗效均呈正相关(其与出院疗效相关性r值分别为0.197、0.279, 其与随访疗效相关性的r值分别为0.214、0.321, P均<0.05)。结论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静息心率水平越高,左心功能越差,出院疗效及随访疗效也越差,积极合理的控制RHR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