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支气管哮喘免疫发病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近年对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的新认识、哮喘炎症形成的机理以及各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粘附分子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EOS)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炎症细胞可分泌释放众多的炎症介质.如组胺、前列腺素、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神经肽、阳离子蛋白、细胞间粘附因子及致炎细胞因子.如IL-1、IL-2、IL-3、IL-4、IL-5、GM-CSF、TNF-α等。随着对哮喘发病机制,尤其是气道慢性炎症机制的深入了解,哮喘治疗已取得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Medline 系统检索资料,并进行综合评述。结果:IL- 5、IL- 4、IL- 8 是增强支气管哮喘炎症的重要细胞因子;而IL-12、IFN- r、IL- 10 则起抑制作用。结论:细胞因子调节在支气管哮喘中起着重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结果将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6.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病 ,其发病机制极其复杂 ,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进展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细胞因子 (Cytokine,ck)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为哮喘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现分述如下。1 IL-1 熊维宁等 ( 1 )把健康豚鼠 2 4只分 4组 :(1 ) IL-1组 (A组 ) :每只给予气管内注入 rhil-1 β(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1 ) (北京邦定生物医学公司 ) 75 0 0 U;(2 )正常对照组 (B组 ) :每只用 0 .1 ml生理盐水代替 IL-1β行气管内注射 ;(3 )哮喘组 (C组 ) :每只先给予腹腔注射 1 0 %卵清蛋白 (OA)溶液 1 ml… 相似文献
7.
近 10年来 ,支气管哮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支气管哮喘的病因、病机的新的认识 ,有力地促进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战略的改变。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支气管哮喘的防治工作 ,尤其是不典型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1 支气管哮喘的炎症机制[1~ 4 ] 有关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 ,近 10年来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多种致病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包括 :遗传因素、免疫学因素、炎症因素、气道神经调节因素、气道高反应性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是炎症因素。 抗原刺激 (致敏 )肥大…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哮喘免疫紊乱的中医药调整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型变态反应被公认为是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主要发病机理,其病理生理机制是肥大细胞(MC)、嗜碱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的气道平滑肌收缩[1].后来研究证实哮喘还涉及多种炎症细胞、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本质就是气道变应性炎症.而免疫系统的紊乱是导致哮喘患者气道慢性炎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哮喘患者五种细胞因子水平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的疾病,由于其病情迁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了人类的身心健康。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cellular elements)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白介素(IL)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这种炎症反应过程中对增强、维持和减轻炎症反应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我们2003年10月-2005年12月选择来自我院呼吸内科门诊或住院的3、4级支气管哮喘患者65例,在治疗前后行5种细胞因子水平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目前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以IgE介导的、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多种细胞、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症,以可逆性的呼吸道狭窄和呼吸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目前认为有50多种炎症介质和25种以上细胞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近年来对炎症介质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及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多,本文就几种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Th17细胞是新近研究发现的一类CD4+T细胞亚群,多方面研究表明其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促炎症反应的发生与发展密切相关,也有大量研究表明Th17与Th2、Th1及Treg细胞共同参与哮喘发病,Th17/IL-17不仅介导哮喘中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也调节嗜酸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性等炎症,与特应性体质的发生、气道高反应性和气道黏液的分泌均密切相关.本文就Th17细胞在支气管哮喘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炎与哮喘的细胞因子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颖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4,3(1):71-7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及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性细胞参与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其发病过程受到遗传、免疫调控和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免疫功能的改变尤为重要。由肥大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如组织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三烯等及产生的多种细胞因子直接影响疾病的发生及转归。这种反应多数受 相似文献
13.
罗英琳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1,23(6):981-982
支气管哮喘 (简称哮喘 )是由嗜酸性粒细胞 (EOS)、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1] 。近年来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 ,发现在哮喘气道炎症中 ,细胞 -细胞、因子 -因子相互制约 ,构成哮喘炎症调节的一个庞大、错综复杂细胞因子网络 (Cytokinnetwork) [2 ,3 ] ,T辅助淋巴细胞两个功能性亚群 (Th1/Th2 )在哮喘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细胞因子调控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细胞因子疗法在哮喘的防治中也具有重要价值。笔者就此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Th细胞亚群的分化及其细胞因子网络的构成1991… 相似文献
14.
近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细胞因子在诱发、维持和加重变态反应性支气管哮喘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作用。与哮喘发生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主要指来源于 Th2细胞分泌的 IL- 4,IL- 5 ,IL- 9的 IL- 1 3。许多研究支持这种说法 ,即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是由于Th2细胞反应的相对增高伴随 Th1细胞反应的相对降低所致。因此 ,人们提出拮抗 Th2类细胞因子或给予 Th1类细胞因子将有助于哮喘的治疗。本文就近来在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1 抑制前炎症反应细胞因子对于支气管哮喘治疗的作用1 .1 抑制 IL- 5的效应 研究表明 ,IL- 5在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槲皮素是否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模型气道炎症具有抑制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卵蛋白(OVA)致敏并行雾化激发复制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将36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ON组)、哮喘模型组(OVA组)、槲皮素低剂量组(LOW组)、槲皮素中剂量组(MID组)、槲皮素高剂量组(HIGH组)剂量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POS组)。对小鼠哮喘症状的程度进行评分;通过ELISA法检测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的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IL-5的水平;qRT-PCR检测肺组织miR-155的水平。结果 与CON组比较,OVA组小鼠的哮喘症状评分较高,IL-4、IL-5和miR-155表达水平上调(均P?<0.05)。与OVA组小鼠比较,随着槲皮素药物浓度的升高,槲皮素不同浓度组小鼠的哮喘症状评分下降,IL-4、IL-5和miR-155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 槲皮素能改善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下调IL-4、IL-5和miR-155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促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细胞因子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 ,尤其是分子免疫学研究的进展 ,研究者认识到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气道炎症 ,涉及多种细胞的相互作用。其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其气道病理改变的主要特征 ,成为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中心环节。因此 ,对嗜酸性粒细胞聚集、粘附、激活、调控等有关的细胞因子 ,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促嗜酸性粒细胞炎症的细胞因子正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就近年来有关研究作一综述。1 白介素 5 (IL 5 ) IL 5是一种嗜酸性粒细胞分化因子。分子量为 18KD ,主要来源于活化的CD4T淋巴细胞 (TH2 ) ,哮…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多种炎症介质和多种细胞因子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呼吸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患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呼吸道高反应性。这些因子引起呼吸道狭窄,出现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咳嗽等症状。近年来发病率较高,临床诊断并不困难,而且在治疗上方法较多,并且出现了许多新手段,作为基层工作者,愿谈一些个人体会,以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8.
19.
介绍了近10年来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细胞因子如IL-4、IL-5、TNFα-、IFN-γ、IL-10等的作用,拟为开发治疗哮喘的新药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细胞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具有长期性、周期性、反复性的显著的特点,哮喘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是由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细胞因子是免疫活性细胞的效应因子,其免疫调节功能在哮喘发病机制中处于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