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抗凋亡基因Bcl-2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表达与临床危险分级和早期治疗反应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ALL骨髓细胞VEGF和Bcl-2基因的表达状况,比较不同危险分级及不同的早期治疗反应的ALL患者之间的表达差别。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者15例正常骨髓细胞作为对照组。结果VEGF、Bcl-2在ALL患者中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7.4917,3.2558Pa〈0.01;二者呈正相关(r=0.457P〈0.01)。VEGF、Bcl-2在高危组(HR)、中危组(MR)、标危组(SR)中的表达化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F=11.570,4.558,4.574,3.013Pa〈0.05);治疗反应好与反应差化疗前、后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1.957,2.798,3.565,2.375Pa〈0.05);化疗前后组内比较,反应好组有显著性差异(t=1.8038,1.7309Pa〈0.05),反应差组均无显著性差异(t=1.3798、1.1875Pa〉0.05);二者均低表达者与均高表达者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和Bcl-2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存在高表达,与临床高危因素分级一致,二者以不同机制参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参考指标,联合检测对预后判断优于单一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表达状况与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其早期治疗反应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ALL患儿治疗前后骨髓细胞VEGF的表达。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儿15例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结果 VEGF在ALL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7.4917,P〈0.01),一个疗程后显著降低(t=5.7530,P〈0.01);VEGF表达治疗前后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差异有显著性(F=3.7781、4.2305,P均〈0.05),高危组治疗后水平下降,较化疗前差异无显著性,但显著高于对照组(t=1.9808,P〈0.05);治疗前后早期治疗反应差与早期治疗反应好者VEGF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性(t=1.8439、3.4938,P均〈0.05),治疗反应好组治疗后显著降低(t=1.8038,P〈0.05),治疗反应差组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t=1.3798,P〉0.05)。结论 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与临床危险因素有关,可以作为一个影响儿童ALL疗效、预后,评定危险程度的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揭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发生机制,回顾32例ALL住院患儿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探讨二者表达与ALL临床危险因素分级、早期治疗反应、化疗的敏感性及长期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缓解前后P^53、Bcl—2蛋白的表达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缓解前后P^53、Bcl-2蛋白的表达状况。方法 以SP免疫组化法对41AL例及11例对照骨髓细胞P^53、Bcl-2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P^53、Bcl-2蛋白表达率在ALL、ANLL治疗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缓解后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53蛋白表达率在ALL、ANLL缓解前后及二者化疗前之间均无差异。Bcl-2蛋白表达率在ANLL显著高于ALL,二者缓解前后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P^53突变、Bcl-2蛋白过表达均参与了儿童ALL的发病,而Bcl-2蛋白在预测化疗效果中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揭示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的发生机制,回顾32例ALL住院患儿骨髓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探讨二者表达与ALL临床危险因素分级、早期治疗反应、化疗的敏感性及长期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对象回顾性分析1997-06—2003-12我科收治的资料完整的儿童ALL32例,均符合全国小儿白血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1],男22例、女10例;年龄10个月至12岁(5.68±2.90)岁;FAB分型:L121例、L28例、L33例,免疫分型B系20例、T系12例,染色体有改变18例,髓外浸润1例。对照组选择骨髓象正常的非白血病患儿标本…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L)患儿白血病细胞中MDM2 基因蛋白的表达水平 ,及其表达在预测化疗反应中的意义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DM2 蛋白的表达。结果 :( 1 ) 2 5例ALL细胞MDM2 蛋白的阳性率为 6 4 % ,复发组的MDM2 蛋白阳性率为 70 % ,初发组的MDM2 蛋白的阳性率为 6 0 % ,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但复发组MDM2 蛋白的强阳性率 ( 4 0 % )明显高于初发组MDM2 蛋白的强性率 ( 2 0 % ) (P <0 0 5)。 ( 2 )MDM2 阴性者的骨髓缓解率 ( 6 6 7% )高于阳性者 ( 31 2 % )(P <0 0 5)。结果表明MDM2 蛋白的表达对ALL患儿化疗反应有影响 ;MDM2 蛋白的检测可能预测儿童ALL细胞对化疗反应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浆、脑脊液中神经肽Y(NPY)的质量浓度变化,探讨NPY在惊厥性疾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2-09—2003-08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住院的惊厥性疾病患儿,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血浆和脑脊液中NPY的质量浓度。结果(1)惊厥组血浆中NPY质量浓度第7天较第1天增高,差异有显著性(t=5·366,P<0·01),惊厥组各组第7天与第1天自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509,3·480,3·379,P<0·05);脑炎无惊厥组第7天较第1天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t=1·056,P=0·309);惊厥组与脑炎无惊厥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5·728,P<0·01;t=6·990,P<0·001),脑炎无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987,P>0·05),惊厥组各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F=34·674,P<0·01)。(2)惊厥组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与脑炎无惊厥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7·830,5·699,P<0·001),脑炎无惊厥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0·112,P=0·911),惊厥组各组之间差异也有显著性(F=68·931,P<0·01)。(3)血浆和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与惊厥发作次数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体重无显着相关,P均大于0·05;第1、7天血浆NPY质量浓度与第1天脑脊液NPY质量浓度有显着正相关性(r=0·954,P<0·001;r=0·950,P<0·001)。结论(1)惊厥性疾病患儿血浆、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均增高,与惊厥发作次数有关,但在惊厥发生的不同阶段质量浓度不同。(2)血浆与脑脊液中NPY质量浓度呈正相关性,血浆中的质量浓度能间接反映脑脊液质量浓度。提示动态监测NPY质量浓度可能有助于对惊厥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D3、E的表达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2002年1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50例初发或复发儿童AL,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0例(高危ALL12例,标危ALL18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0例,和26例完全缓解AL(AL CR)患儿,以及23例同期住院的非恶性疾病患儿(对照组),检测其骨髓细胞中细胞周期蛋白D3、E的表达情况。结果AL组中细胞周期蛋白D3、E阳性率分别为54%和46%,高于AL CR组和对照组(P<0.01);在ALL和ANLL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危ALL细胞周期蛋白D3阳性率明显高于标危ALL(P<0.01)。化疗前细胞周期蛋白D3、E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化疗缓解后(P<0.01)。细胞周期蛋白D3、E在AL组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298,P<0.01)。结论细胞周期蛋白D3、E与儿童AL发病有关,它们的表达存在相关性,可作为疗效观察的指标;细胞周期蛋白D3可能与患儿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并发急性胰腺炎(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ALL并发AP患儿39例作为病例组, 同期按照同年龄、同性别1∶2完全匹配的方式随机选取78例ALL患儿作为对照组。2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并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ALL并发AP的危险因素, 同时探究各指标与严重程度的关联。结果 ALL并发AP的发病率为8.55%(39/456例), 3~10岁为高发年龄段。64.9%(24/37例)发生在早期化疗阶段, 66.7%(26/39例)与门冬酰胺酶相关。2组患儿的ALL危险分层(χ2=21.404, P<0.001)、C反应蛋白(CRP)(U=232.000, P<0.001)、降钙素原(PCT)(t=3.950, P<0.001)、红细胞比容(t=3.981, P<0.001)、血钙(t=-9.609, P<0.001)、未结合胆红素(U=1 142....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表达状况及其与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1例自愿受试的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缓解前后骨髓细胞VEGF的表达状况并随访预后。选择同期住院的非白血病患者15例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VEGF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8.780、P<0.0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阳性表达状况与骨髓中原始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0.536);一个标准化疗后ALL组、ANLL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下降(t分别为6.7733、6.6294;p均<0.01),仍高于正常对照组(t分别为2.7829、3.8985;p均<0.01);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前表达显著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t分别为2.0580、5.1890、p均<0.05),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后VEGF表达下降,但较化疗前无显著性差异(t=1.3158、p>0.05),显著高于化疗后缓解组患者及对照组病例(t分别为4.1191、4.7760、p均<0.01)。随访3年VEGF高表达组死亡及复发等不良预后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χ2=2.7619、p<0.05)。结论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存在高表达,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疾病状态和预后;化疗未缓解组持续高表达,化疗缓解患者表达明显下降,血清VEGF水平可以作为诊断和预测白血病发生、是否难治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ALL疗效、长期生存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采用德国儿童血液、肿瘤协作组ALL治疗方案(COALL-97/GPOH)治疗的50例ALL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全部完成诱导缓解治疗,完全缓解(CR)率100%。其中随访时间最长者103个月,最短6个月,中位数63个月,复发/死亡14例,无事件生存率(EFS)为64.3%。高危ALL(HR-ALL)19例,标危-ALL(LR-ALL)31例,EFS分别为66.3%和84.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83,P=0.010)。年龄≥10岁18例,<10岁32例,EFS分别为65.3%和82.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2,P<0.01)。初发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5×109L-117例,<25×109L-133例,EFS分别为77.9%和82.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1,P<0.01)。B-ALL44例,T-ALL 6例,EFS分别为81.6%和5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6,P<0.01)。细胞体外药物敏感试验及白血病细胞对泼尼松(PRED)、长春新碱(VCR)及门冬酰胺酶(ASP)的敏感程度积分(PVA-积分)和例数分别为3+4分24例、5-7分15例、8+9分11例,EFS分别为96.1%、79.7%和54.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37,P<0.002;χ2=2.448,P<0.028)。有完整染色体及基因检查资料的患儿27例。其中TEL/WT1(+)5例,死亡1例;BCR/ABL(+)4例,死亡3例;E2A/PBX1(+)并染色体t(1;19)和染色体t(3;7)t(12;22)各1例,2例均死亡。结论年龄、初发时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免疫亚型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PVA-积分是对ALL临床危险因素分型的补充,使ALL临床分型更细致准确及治疗方案更加个体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9例AL患儿骨髓细胞PCNA和VEGF表达,比较不同类型白血病、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治疗缓解组与未缓解组间的表达差别。选择同期住院15例非白血病患者正常骨髓作为对照组。结果PCNA、VEGF在AL患儿中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59,6.67 P均<0.05);PCNA在初治ALL中表达显著高于ANLL(t=2.681 P<0.05),VEGF表达无差异(t=0.970 P>0.05);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缓解组与未缓解组两者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PCNA和VEGF在儿童AL中存在高表达,以不同机制参与AL发生、发展,与疾病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初诊时肠道菌群的变化及化疗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采集40例初诊ALL患儿化疗前、化疗后2周、化疗后1个月和化疗后2个月及1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的粪便样本,进行16S rDNA测序及分析,比较ALL组与健康对照组及ALL患儿化疗前后的肠道菌群差异。结果与化疗前及健康对照组相比,ALL患儿化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肠道菌群丰度显著下降(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ALL患儿化疗前后肠道菌群多样性均明显降低(P<0.05)。门水平上,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2周、1个月及2个月时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属水平上,双歧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2周、1个月及2个月时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克雷伯菌属的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1个月及2个月时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并且在化疗后1个月时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5);Faecalibacterium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前后均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并且在化疗后2周及1个月时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5)。肠球菌属相对丰度在ALL患儿化疗后1个月及2个月较健康对照组及化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ALL患儿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低于健康儿童。化疗导致肠道菌群丰度显著降低,并可致部分有益菌(双歧杆菌属、Faecalibacterium)丰度下降、病原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丰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生物电阻抗法了解肿瘤住院患儿和幸存者的体成分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和停止治疗定期复查的134例肿瘤患儿(包括治疗组74例,幸存组60例)及健康对照组.用问卷调查了解三组人群的活动及屏幕使用时间等情况;运用生物电阻抗法行人体成分检测和营养评估.结果 ...  相似文献   

15.
黄娟  许慧  安常青  高俊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16):1262-1264,1267
目的 研究大环内酯类药物对哮喘大鼠肺组织窖蛋白-1(Cav-1)和凋亡相关蛋白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4 组:对照组、模型组、红霉素干预组(A1组)、红霉素+地塞米松干预组(A2组).以卵白蛋白致敏制作大鼠哮喘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不同组别大鼠肺组织Cav-1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不同组别大鼠肺组织Cav-1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一致.模型组大鼠肺组织Cav-1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a<0.01).A2组大鼠肺组织Cav-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A1组(P<0.05),但A1组和A2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a<0.01).模型组大鼠肺组织Bcl-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A2组(P<0.05,0.01),但与A1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A2组与对照组相比,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a<0.01),但A1组与A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v-1与Bcl-2蛋白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618,P<0.01).结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协同糖皮质激素通过上调Cav-1表达和下调Bcl-2表达促进细胞凋亡,从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叶酰多聚谷氨酸合成酶(FPGS)、γ-谷氨酰水解酶(GGH)基因表达水平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和正常儿童中是否存在差异,并分析不同基因表达水平与大剂量甲氨蝶呤(MTX)疗效、毒副作用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以深圳市儿童医院(我院)血液科收治的ALL初诊且接受大剂量MTX化疗患儿为ALL组,以非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儿童为对照组;采用SYBR Green荧光定量RT-PCR检测ALL组骨髓和对照组外周血中FPGS与GGH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比较ALL组和对照组FPGS与GGH基因表达水平差异。进一步按照ALL组FPGS、GGH基因表达水平的中位数分为相应的高表达亚组和低表达亚组,分析FPGS、GGH不同表达亚组MTX疗效、毒副作用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61例ALL患儿进入分析,男39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岁;对照组纳入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4.2岁。ALL组FPGS、GGH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及其比值中位数(P25~P75)分别为14.14(6.52~27.31)、9.34(4.97~14.22)和1.74(0.76~2.91),对照组分别为0.59(0.3~1.23)、3.00(0.94~5.26)和0.26(0.13~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FPGS高表达和低表达亚组复发率分别为3.7% (1/27)和23.3% (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PGS基因表达水平升高增加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OR=4.17,95%CI:1.65~10.52, P=0.003)。GGH基因高表达水平增加肝毒性的风险(OR=5.61,95%CI :1.14~27.47,P=0.033)。未观察到FPGS/GGH比值对MTX疗效及毒副作用的影响。结论 ALL患儿FPGS、GGH基因表达水平及其比值高于正常儿童;FPGS基因表达水平对ALL患儿大剂量MTX疗效及毒副作用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血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组织因子(TF)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中的含量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3例ALL患儿血浆VEGF及TF在不同组别治疗前后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ALL初治患儿在治疗前血浆VEGF,TF含量明显增高,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未缓解组患者化疗前血浆VEGF及TF的含量与缓解组化疗前和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未缓解组化疗后血浆VEGF和TF的含量无明显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明显高于缓解组治疗后患者和对照组(均P<0.01)。血浆VEGF和TF在ALL患儿治疗前后低危、中危和高危组之间其差别具有显著性(均P<0.05)。高危组治疗后血浆VEGF和TF水平下降,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ALL初治患儿治疗前血浆VEGF与TF含量的增加呈正相关(r=0.50, P<0.01)。结论:VEGF,TF可作为了解ALL病情、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6):526-5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