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凝血因子Ⅺ(FⅪ)是血浆丝氨酸蛋白酶活化的凝血因子Ⅺ(FⅪa)的酶原,后者在钙离子存在时,可以活化FⅪ,形成活化的凝血因子Ⅺ(FⅪa)。FⅪ由肝脏和巨核细胞所产生,人体内除血浆中存在有FⅪ外,血小板中也可能含有一部分FⅪ。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凝血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出血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因子Ⅶ、因子Ⅷ、因子Ⅸ、因子Ⅹ、因子Ⅺ和因子ⅩⅢ)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找复合杂合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患者家系的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 检测先证者及家系成员(共13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FXI活性(FXI:C)及FXI抗原(FXI:Ag)等指标;提取基因组DNA,用Sanger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ClustalX软件分析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MutationTaster和PROXIEAN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位点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构建突变蛋白模型。结果 先证者APTT明显延长,为85.9 s,其FXI:C和FXI:Ag均降低,分别为2%和4.8%;其母亲、二哥、二姐、侄子、外甥女和儿子FXI:C和FXI Ag也有不同程度下降。先证者F11基因第8外显子存在c.841C> T(p.Gln263stop)杂合突变及第10内含子3’端剪切位点突变(IVSJ-4del gttg);其母亲、二哥、侄子携带p.Gl...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一个复合杂合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I(FXII)缺陷症家系进行实验室表型和基因突变分析,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VIII促凝活性(FVIII:C)、凝血因子Ⅸ促凝活性(FIX:C)、凝血因子XI促凝活性(FXI:C)、XII促凝活性(FXII:C)和FXII抗原含量(FXII:Ag)等指标以明确诊断。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2基因所有的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对可疑的突变反向测序进行验证,并对家系成员的相应突变位点区域进行检测。采用ClustalX-2.1-win软件和4个在线生物信息工具(Mutation Taster、Poly-Phen-2、PROVEAN和SIFT)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和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可能影响;用Swiss-Pdb Viewer 4.0.1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为59.1 s,明显延长;FXII:C和FXII:Ag分别降低至4%和5%,其父亲、母亲、女儿的FXII:C和FXII:Ag降低至32%~37%。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2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复合杂合基因突变,即c.1561G>A杂合错义突变(p.Glu502Lys)和c.1637T>C杂合错义突变(p.Met527Thr);其父亲为p.Met527Thr携带者,母亲和女儿为p.Glu502Lys携带者。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Glu502和Met527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4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两个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均预示很可能是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野生型Glu502与His365之间形成1条氢键,Glu502替换为Lys502导致氢键的消失;野生型Met527与Leu524之间形成1条氢键,Met527替换为Thr527导致Thr527-Leu524之间增加2条氢键。结论:该先证者F12基因第13号外显子上存在p.Glu502Lys和p.Met527Thr复合杂合突变,推测该突变遗传自具有血缘关系且分别存在p.Glu502Lys和p.Met527Thr杂合子的父母,并与该家系FXII水平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5.
正常人体凝血和抗凝血的平衡是维持凝血生理状态的重要机制,抗凝因子基因缺陷会导致相应的血栓性疾病。本文就遗传性抗凝因子(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和因子Ⅴ Leiden突变)缺陷症,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作一简述。 1 遗传性抗凝血酶缺陷症  相似文献   

6.
遗传性凝血因子缺陷症,包括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凝血因子Ⅴ、凝血因子Ⅶ、凝血因子Ⅷ(血友病A)、凝血因子Ⅸ(血友病B)、血管性血友病(vWD)、凝血因子Ⅹ、凝血因子Ⅺ、凝血因子ⅩⅢ等缺陷症,它们引起遗传性出血病;遗传性抗凝血因子缺陷症,主要包括抗凝血酶(AT)、蛋白C(PC)和蛋白S(PS)等缺陷症,它们引起遗传性血栓病。罹患这些疾病的患者,不仅自幼发病、持续终生,而且还遗传给后代。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两个遗传性凝血因子X缺陷症家系共8个成员F11基因进行分析,为评估突变基因的致病性和出血风险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检测家系成员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XI活性(FXI:C),并对出血情况进行评分等.提取家系成员的DNA,对其F11基因第1?15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PCR扩增、纯化和测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个纯合子Tyr503Cys错义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XI(FXI)缺陷症家系进行表型和基因检测,寻找致病基因并初步探讨其分子致病机制。方法:检测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5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VIII:C)、凝血因子IX促凝活性(FIX:C)、FXI促凝活性(FXI:C)、凝血因子XII促凝活性(FXII:C)和FXI抗原(FXI:Ag)含量等指标以明确诊断。采用PCR直接测序法分析先证者F11基因所有外显子和侧翼序列,发现突变位点后用反向测序予以证实,并检测家系成员相应的突变位点区域。使用ClustalX-2.1-win软件分析氨基酸突变位点的保守性;用PolyPhen-2、PROVEAN和Mutation Taster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质功能的影响;用Swiss-PdbViewer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蛋白模型和氨基酸相互作用分析。结果:先证者APTT为59.3 s,明显延长,FXI:C降低至13%;其母亲、女儿和儿子的APTT均有不同程度延长,FXI:C降至37%~42%,该家系5人FXI:Ag均在参考值范围。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其母亲、女儿和儿子存在Tyr503Cys突变杂合子。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Tyr503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3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该突变的预测结果一致,均预示此突变很可能是有害突变,可引起相关疾病。突变蛋白模型分析显示,野生型Tyr503与Ile370、Lys554形成2个氢键;突变型Cys503与Lys554之间新增了一个氢键。结论:该先证者F11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c.1562A>G纯合错义突变,导致Tyr503Cys突变;推测该纯合突变遗传自具有血缘关系且均存在Tyr503Cys杂合子的父母,并与该家系FXI水平减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一例遗传性抗凝血酶(AT)缺陷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凝血指标和基因表型分析,初步探讨其分子发病机制。方法:在Stago仪器上检测家系各成员外周血的血浆AT活性(AT:A)、AT抗原(AT:Ag)等凝血指标;提取外周血DNA并测序,定位基因突变位点;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突变对蛋白功能的影响。结果:先证者及其外祖母、父亲、母亲和弟弟的AT:A均有不同程度降低,且AT:Ag同步下降,所有家系成员蛋白S活性(PS:A)和蛋白C活性(PC:A)指标均无明显异常,表现为I型AT缺陷症。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SERPINC1 基因存在第1号外显子c.1A>G杂合错义突变(p.Tyr2stop)以及第5号外显子c.1005G>A杂合同义突变;其父亲携带c.1A>G杂合错义突变,其外婆、母亲和弟弟携带c.1005G>A杂合同义突变。保守性分析显示,Tyr2在同源物种间高度保守;MutationTaster、PolyPhen-2和LRT三个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均显示p.Tyr2stop突变为“致病的、有害的”;蛋白模型分析显示,p.Tyr2stop突变会引起AT基因翻译过程提前终止,产生截短蛋白。结论:该先证者及家系成员AT:A和AT:Ag不同程度降低与SERPINC1 基因上存在的c.1A>G杂合错义突变和c.1005G>A杂合同义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男,2天。因哭声弱1天以新生儿败血症由婴儿室转入小儿科。患儿系第八胎第八产,出生后哭声洪亮,翌日哭声小,不吃不哭不动,强刺激后无反应,伴口吐白沫,口周青,面色变黄,尿少,已排胎便。患儿长兄3人均于生后第三天天折,生后症状与本患儿相同。其姐三人均健在,父母健康,非近亲婚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1例凝血因子X(FX)缺陷患者的基因突变.方法: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X促凝活性(FX∶C)等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对其F10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和5'端非翻译区(5'UTR)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突变位点经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排除多态性.结果:患者APTT 100.0 S、PT 46.6 s、FX:C 2.4%.位于F10基因Exon2内杂合性G8394A错义突变导致Gla(GAG)26Lys(AAG);位于Exon8内的杂合性T28262C错义突变导致Ser(UCC)425Pro(CCC).限制性内切酶分析排除Ser425Pro为多态性.结论:复合杂合性错义突变Gla26Lys和Ser425Pro可能是导致该例患者FX缺陷症的原因.这是2个新的导致FX缺陷症的F10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12.
Human coagulation factor Ⅻ (FⅫ), also called Hageman factor, is a plasma plycoprotein that is functionally deficient in individuals with Hageman trait; which is an inherited trait discovered by chance during preoperative blood coagulation screening tests. FⅫ is a single-chain 596-amino-acid zymogen of a serine protease with an approximate molecular weight of 80 000 FⅫ appears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lood coagulation,  相似文献   

13.
2种新的凝血因子V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V缺乏症家系进行凝血因子V(FV)基因突变的检测。方法 经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及FV促凝活性(FV:C)和FV抗原(FV:Ag)测定进行表型诊断;用PCR法对先证者(女,16岁)的FV基因2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扩增。PCR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其基因突变。突变位点经限制笥内切酶分析证实。108名健康献血者作对照。结果 先证者APTT126.6s,PT42.8s,FV:C0.3%;FV:Ag1.3%,FⅡ:C,FVⅡ:C,FVⅢ:C,FIX:C,FX:C和Fbg均在正常范围内:FV外显子区共发现5个与GeneBankZ99572序列不同的位点,其中突变位点为位于第8外显子区的G1348T和位于第14外显子区的4887-8delG。家系分析表明前导致先证者FV缺乏的原因。这是2个导致遗传性FV缺乏症的新的FV基因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14.
肝豆状核变性基因的一种新型错义突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了解中国人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基因(ATP7B基因)的突变情况,为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TP7B基因的外显子片段,通过DNA单链构象多态(SSCP)寻找突变,以DNA测序予以鉴定。结果在14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发现4例脑型患者的PCR-SSCP电泳带存在相同的异常迁移。DNA测序均显示为第662密码子(TCC)第二碱基发生由C→G的颠换,导致其编码的丝氨酸(Ser)变为半胱氨酸(Cys)。结论在4例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中,发现了一个未见报道的新突变类型(Ser662Cys)。  相似文献   

15.
Gu F  Shi Y  Deng J  Jin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401-1405
目的 探讨并检测先天性尿崩症患者精氨酸加压素受体 2 (AVPR2 )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尿崩症的 7例患者及 2 4名亲属的血液样本 ,提取基因组DNA ,通过PCR扩增AVPR2基因的 6个片断 ,用单链构象多肽性 (SSCP)进行基因突变的筛查 ,再对异常条带进行DNA测序证实基因的突变。结果 在 7例先天性尿崩症的患者中 ,发现 6例患者存在 5种类型共8个AVPR2的突变点 ,2例患者有AVPR2基因的双点突变 ,其余为单突变点 ,1例患者的母亲为AVPR2基因突变的携带者。其中 4个突变点国际尚未报道 ,它们分别是 :G 4 6 9 4 93del 2 4 ,G 5 4 1insT ,G 4 6 2delC和G 935T >C ,分别导致AVPR2受体蛋白A37 L4 4del(缺失突变 ) ,A6 1G 190X(插入移码突变 ,无义突变 ) ,P34R 36X(缺失移码突变和无义突变 ) ,C192R(错义突变 )。结论 发现了 4种新的AVPR2基因突变类型。采用PCR SSCP的方法可以对尿崩症的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的粗筛 ,最后经过DNA测序可以做出基因突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累进性神经退行疾病,以上、下运动神经元选择性退化和凋亡为特征,引发瘫痪、最终导致死亡。大量引发ALS的基因突变被鉴定出,包括FUS/TLS、EPHA4、SS18 L1、ATXN2和C9ORF72等基因,这些基因突变的发现拓宽了RNA调节参与ALS病理生成的理解。本文对家族性ALS相关的基因突变及现有的ALS啮齿类动物模型进行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7.
Tu CQ  Deng CY  Wu JZ  Pan CY  Xie C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124-127
目的 对1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Ⅶ)缺乏症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分析,揭示其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外周血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FV0基因8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核苷酸序列分析检测FV0基因异常;将先证者突变序列、家系成员和100名正常人相应序列的PCR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EC091I消化,以进一步确定基因突变位点并排除基因多态性;用蛋白质分子模型模拟软件对基因突变的分子结构病理学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FV0基因8号外显子的10833位核苷酸发生A→G杂合突变,导致Met306Val;先证者7号外显子的9643位核苷酸发生C→A杂合突变,导致Thr181Asn。家系分析前者遗传于母亲,后者遗传于父亲,先证者胞妹为A10833G(Met306Val)杂合子。蛋白质空间构型模拟分析发现,Met306Val突变位于FⅦ分子的表面,产生空间位阻影响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论FⅦ基因Met306Val和m18lAsn双重杂合突变是导致该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的分子机制;推测Met306Val突变改变了蛋白质分子的空间构型,从而影响FⅦ蛋白的功能。Met306Val突变是一种国际上尚未报道的新的突变类型。  相似文献   

18.
Liu L  Chen H  Liu M  Jin L  Wei Y  Wu X  Liu Y  Xhu R  Chai J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2,115(6):833-836
目的:检测引起两个中国家系产生X连锁视网膜色素变性的RPGR基因突变。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用位于内含子的引物扩增出RPGR基因外显子1-19的PCR片段。PCR产物经SSCP分析后直接进行测序。通过比较病人和正常人相应的DNA顺序,检出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在两个家系检测到两个新突变c1536delC和E332X,它们分别位于RPGR基因的第12和第9外显子(这是两个外显子首次发现的突变)。两突变均可导致翻译提前终止,产生不具备正常功能的截短蛋白。结论:两个突变是相应空系产生视网膜色素变性的遗传学基础,所得结果有助于分析RPGR蛋白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两例中国汉族结节性硬化症散发病例的基因突变位点。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患者家庭中的正常人及100例健康对照的TSC1和TSC2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进行DNA序列分析。结果患者ⅠTSC2基因第268位碱基由胞嘧啶(C)变成胸腺嘧啶(T),导致第90位氨基酸谷氨酰胺处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患者ⅡTSC2基因第5227位碱基由胞嘧啶(C)变成胸腺嘧啶(T),导致第1743位精氨酸被色氨酸替代;而患者家庭中的正常人和100例健康对照均无此改变。结论无义突变c.268C〉T和错义突变c.5227C〉T可能是导致这两例患者临床表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