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对进口冷冻肉制品O15 7∶H7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方法 :用Binax试剂进行筛选。结果 :从174份进口冷冻肉制品中检出 4株O15 7∶H7大肠埃希菌 ,分离率为 2 .3%。结论 :该分离株发酵山梨醇 ,不具溶血素和志贺样毒素基因 ,但仍具毒力。 41℃增菌培养能抑制杂菌 ,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2000~2005年海盐县肠出血性O157:H7大肠埃希菌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海盐县肠出血性O157:H7大肠埃希菌的分布及流行情况。方法:采取肠道门诊病人肛拭样和动物宿主粪便,采用免疫磁珠分离和大肠杆菌O157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胶体金快速诊断技术以及特定培养基分离鉴定技术检测O157:H7大肠埃希菌。结果:从1例腹泻患者的大便中检了了1株O157:H7大肠埃希菌,不产生类志贺毒素;从动物粪便中检出7株O157大肠埃希菌。结论:海盐地区人群中感染率较低,且为非产毒株;猪、鸡是我地区O157:H7大肠埃希菌的主要贮存宿主动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嵌合荧光法(SYBR Green I)实时网状分枝扩增(RAM)检测技术.方法将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靶基因递比稀释确定SYBR Green I实时RAM的灵敏度,并进一步检测临床分离的菌株.结果SYBR Green I实时网状分枝扩增技术最低能检测10个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H7,检测信号出现的时间与靶基因的浓度成正比,临床分离3株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O157为阳性,而非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为阴性.结论SYBR Green I实时RAM是一种快速、灵敏、准确、实时、环保的检测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新核酸扩增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2006年-2014年在上海地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的联合应用,对来自中国上海地区的16株大肠埃希菌O157分离株和4株标准株进行分子分型研究。结果 PFGE方法可将20株菌株分为12种型别,分辨力为0.921 1。其中14株O157:H7菌株处于同一聚类,其与6株O157:H?菌株为不相关菌株。MLST方法可将20株菌株分为6种ST型,分辨力为0.726 3。7个管家基因的核苷酸多态性范围为0.000 784~0.009 449。其中14株O157:H7菌株分为ST2966型和ST11型,属于同一克隆群。6株O157:H?分离株分为4种ST型,包括3种新的ST型,且与本研究中的O157:H7菌株间的管家基因型别相差至少6个。结论上海地区从动物和患者粪便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O157:H7分离株间的遗传谱系接近,与本实验研究中的大肠埃希菌O157:H?菌株间亲缘关系较远。需加强对上海地区大肠埃希菌O157的病原学监测,并进一步比较2种分型技术对大肠埃希菌O157的分型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南京市饮食行业海鲜类食品受大肠埃希菌O157:H7污染的状况。方法:随机采取南京市各大宾馆的海水产品,进行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进行常规生化和血清学、毒力基因的PCR检测。结果:从一份文蛤样品中成功分离到了1株大肠埃希菌O157:H7。结论:提示我们该菌的宿主范围比较广,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防范,遏止其流行势头。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我区食品受大肠埃希菌O157:H7污染的状况。方法:随机采取我区某菜场的肉禽蛋及其制品,进行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检测。结果:从一份鸡翅尖样品中分离到一株大肠埃希菌O157:H7。结论:提示我们该菌的宿主范围比较广,须引起重视,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宝鸡市食品中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污染状况进行监测并分析。方法按照《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用改良EC肉汤增菌,接种改良CHROMagar O157显色琼脂平板,血清和生化系列证实。结果在十二类689份食品中分离到O157:H7大肠埃希菌2株,分别为采自超市的鸡翅和农贸市场的羊肉,检出率为0.29%。结论宝鸡市食品中存在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污染,虽然检出率较低,这可能与宝鸡市不是O157:H7大肠埃希菌的流行地区有关,但监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凉拌菜样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检测,了解该菌对凉拌菜类食品的污染状况。方法于2017年10月依照GB 4789.36-2016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分离与鉴定。结果从凉拌菜中检出2株与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高度相似的细菌,结果鉴定为非脱羧勒克菌,属于阿氏肠杆菌。结论从凉拌菜中检出2株基因型不相同的非脱羧勒克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中国2005~200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分离疑似O157大肠埃希菌进行鉴定,了解各种不同类型监测食品中大肠埃希菌O157的分布及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运用API20E生化试剂条进行初步鉴定,使用血清分型和PCR方法确定菌株,并检测毒力基因。结果(1)通过API20E生化初步鉴定共获得154株疑似O157大肠埃希菌。(2)通过血清学方法和特异基因的检测,共确定89株大肠埃希菌O157,其中42株是O157:H7(47%),其余的菌株为O157:NM和O157:hund(未确定型)。(3)毒力基因的检测:42株O157:H7和6株O157:NM携带eaeA+hlyA基因;共29株菌携带stx基因,主要分布在不发酵山梨醇O157:H7菌株中。(4)监测的生羊肉、生牛肉、生猪肉、生鸡肉、蔬菜沙拉等食品中均检出了携带stx基因的O157:H7。结论鉴定结果显示中国部分监测食品中均分离到有一定程度致病力的大肠埃希菌O157。  相似文献   

10.
大肠埃希菌O157:H7感染的病死率较高,其感染剂量低、分布较广泛的特点给食品安全带来挑战.研究显示,大肠埃希菌O157:H7能够通过强酸性环境的胃部进入高胆盐的肠道繁殖,而冷冻食品是其重要的传播介质.本针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特点,对其在酸、冷冻条件下及胆盐环境中的抵抗力特性进行观察,为研究其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过程及检测方法的改进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