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用阳明病辨证论治体系诊治临床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必须重视研究三大内容:一是阳明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包含4大类型,即阳明热证、阳明寒证、阳明血证和阳明食积证,4大类型又可细分为15个基本证型;二是阳明病兼证辨证论治体系,既包含阳明病本证与阳明病本证相兼,又包含阳明病本证与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证相兼;三是阳明病类似证辨证论治体系,如某些痰饮证类似阳明病、某些黄疸证类似阳明病、某些脾肾证类似阳明病、某些心肾病证类似阳明病等。对此只有深入研究阳明病辨证论治体系,才能在各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临床辨治中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伤寒杂病论》治疗"燥证",除了运用"燥以濡之"的常法,还运用到"辛以润之"的变法。实际上,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治疗大法,是为燥证的不同病机而设。张仲景在继承了《黄帝内经》"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的学术观点的基础上,根据辛味药行散或助阳的功效特点,从辛味药能祛湿化饮以治燥、行气通导以治燥、活血化瘀以治燥、温阳化气以润燥、温肾散寒以润燥五个方面,落实"辛以润之"理论的临床应用,为后世治疗燥证理法方药体系的形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4.
《伤寒论》阳明腑证成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阳明腑证成因,历代医家认识皆一.仅燥热之邪与肠中糟粕相结而已。笔者重温《伤寒论》后,觉得此释有违仲景之旨.不仅燥热之邪可致.且水热、痰热、寒实以及瘀热之邪皆可致腑证形成。1虽名三结胸,实为三结肠原文131条:“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困作结胸……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放也。”134条:“太阳病.脉浮而动数……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隔内拒痛,胃中空虚……阳气内陷,心下因鞭,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由此个难看出,邪在太阳之表,当从汗解,即使兼有可下之证候…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病解脉证初探青海医学院王付(810001)《伤寒论》论疾病向愈,大多是证除脉平,渐趋康复。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也明确提出有许多疾病在其欲愈过程中,则会出现一些病证加剧或变生新证的现象,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不可误为病情增甚。在此略述数端,以冀...  相似文献   

6.
咽干、咽燥、咽痛证是咽部病证常见症状,其病机多为阴虚津伤、阳虚阴耗、实热内盛及客寒、客热或感受疫毒之邪等。整理《伤寒杂病论》中涉及咽部证治的20余条条文,总结仲景治疗咽干、咽燥、咽痛证十四法,主要包括温中回阳、酸甘化阴法,辛寒清热、养气生津法,清胆火、和少阳、利枢机法,急下存阴法等等,临床中可结合病情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7.
历代伤寒注家对《伤寒论》中“胃家实”之注释有两大失误,一是未能考文理以明医理;二是误将“胃家实”当代阳明病病机。三种不在的阳明病,而“胃家实”乃是阳明本经所发阳明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柯琴因《内经》“病机十九条”“燥症独无”而强调燥邪致病,并针对《伤寒论》中“痉病”提出“痉之属燥”的理论,其理论具有特殊意义,突出了内伤燥邪致痉,蕴含了保阴存津思想,在病因学、治疗学尤其是预防学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桂林古本《伤寒论杂病论》的学术价值。方法:搜寻历代对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桂林古本在《伤寒杂病论》的研究及整个中医学的研究上具有重大意义。结论:深入探讨古本内涵,更有助于领会《伤寒杂病论》的精神,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论《伤寒杂病论》方药量比例变化规律黑龙江中医学院吴文刚,孙丽华《伤寒杂病论》方药量比例变化规律是张仲景组方用药的主要规律之一。它不仅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方剂药量变化的内在规律,而且也体现了整个中医学方剂药量比例变化的某些规律,将对发展仲景学说,完善...  相似文献   

11.
仲景善用灸治,立法严谨,且非常重视灸之宜忌,以防误用。余览《伤寒论》,深感仲景对灸之论,颇具见地,故加以整理,并进行探析。一、阳虚阴盛用灸治  相似文献   

12.
方剑锋  黄海 《陕西中医》2004,25(11):1055-1056
研读《伤寒论》我们会发现 ,在阳明病篇里有许多论述涉及到脑部精神异常的证 ,而且主要都通过清下二法来治疗 ,如第 2 1 2条言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 ,不大便五六日 ,上至十余日 ,日晡所发潮热 ,不恶寒 ,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 ,发则不识人 ,循衣摸床 ,惕而不安 ,微喘直视 ,脉弦者生 ,涩者死。微者 ,但发热谵语者 ,大承气汤主之……”,又如第 2 1 9条 :“三阳合病 ,腹满身重 ,难以转侧 ,口不仁面垢 ,谵语遗尿 ,发汗则谵语 ,下之则额上生汗 ,手足逆冷 ,若自汗出者 ,白虎汤主之”。诸如此类的条文还有很多 ,涉及到精神异常的表现有 :神昏、谵…  相似文献   

13.
自从《伤寒论》流传之后,宋代医家对它进行研究的日益众多,其中影响较大的如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朱肱的《伤寒类证活人书》;庞安常的《伤寒总病论》;许叔微的《伤寒发微论》、《伤寒百证歌》、《伤寒九十论》;郭雍的《伤寒补亡论》;韩祗  相似文献   

14.
口渴,是《伤寒论》论述较多的症状之一,论中根据口渴的程度、饮水量的多少、喜恶及饮水后的反应和伴随症状等,为辨证提供了客观依据。本文试就其渴症状在辨六气属性中的意义和方法,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16.
17.
论《伤寒杂病论》对骨伤科发展的贡献何振辉广州中医药大学一附院(510405广州)医圣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公元200-210年),后经西晋王叔和整理为《伤寒论》与北宋林亿等人整理为《金匮要略》。由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存世,使仲景学说...  相似文献   

18.
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是一部阐述多种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比较完善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代重要医学著作,为祖国医学的划时代创造。任何创造都是人们创造性思维的成果。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在思维领域里追求“独到”和“最佳”,在前人和常人的基础上有新的见解,新的突破,新的发现。那么,张仲景的创造性思维又体现在何处呢?这是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19.
近代天津名医陈泽东所著《国医伤寒课义》论阳明病,以表里轻重提纲挈领,阳明在表之病分轻重,不仅分述仲景之葛根汤与白虎汤证治,而且还补充了麻黄加葛根厚朴汤补之的诊治经验。阳明在里之轻病分列调胃承气汤证及小承气汤证,阳明在里之重病则有可下可不下之别,可下者为大承气汤证及抵当汤证,不可下者有蜜煎导法及刺期门法,针对热入血室之证则补入苏柴桃红汤治之。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中医名著《伤寒杂病论》本为东汉张机(仲景)所撰,在中国医学史和历史上,久已定谳.但由于汉魏史书未为张机立传以及史书阙载等原因,以致在疑古考伪风气的影响下,对于《伤寒杂病论》本为张仲景所撰,又成疑案,时有异说,见诸报刊,不免使人迷惑不解.因此,笔者不揣谫陋,对张仲景撰著《伤寒杂病论》的历史,略做简要考察辨正.不妥之处。敬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