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方法 对 32例 (47侧 )高位髁状突骨折经耳前进路行髁状突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 ,术后行临床和影像学观察。结果 术后 1年临床评价优良率为 75 % ,无张口受限、关节症状及面神经损伤 ,影像学检查髁状突异常主要有骨折片移位、成角畸形及骨质吸收 ,再移位仅见于单板固定的病例。结论 切开复位治疗高位髁状突骨折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内固定时尽可能行双板固定 ,以达到三维稳固。  相似文献   

2.
用年轻大白鼠研究髁状突颈部骨折固定与非固定对髁状突组织形态的影响。两组骨折均愈合良好,髁状突结构和位置基本正常,未出现假关节和关节强直等。实验过程中有髁状突分叉现象。髁状突生长发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其基本完成,左右侧对称。髁状突增殖层和软骨细胞明显增厚。非固定组与固定组间各项观察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支持年轻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3.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在临床上常见,对于开放复位或保守治疗的适应证仍有争议。随着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广泛应用,开放复位、内固定的适应证有所扩大,但复位中度移位或旋转的近中骨段以及暂时固定髁突,操作均有一定难度。经口内(颊部)置入螺钉和钛板更加不易。面神经损伤是经口外进入最严重的并发症。为了克服上述弊端,简化复位、固定程序,作者对内镜辅助下复位和固定髁状突骨折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4.
作者复习了既往关于0~5岁幼儿由于体重和体力原因当面颌骨在受伤后不易或极少造成骨折的有关文献,也认为下颌骨在6~5岁期间主要是前后径方向生长,而在此、之前上下颌骨的生长情况较之成人处于后移.  相似文献   

5.
髁状突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我科近十年收治的髁状突骨折患者中接受了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 ,经 2年~ 8年随访 ,有完整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的 19例患者进行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1992年至 1998年底共对 42例髁状突脱位骨折作了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收集其中 19例经两年以上随访、有完整术前术后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的患者 ,男性 15例 ,女性 4例。随访时间 2年~ 8年 ,平均 4年。平均年龄 31岁 ( 15岁~ 48岁 ) ,2例伤后 1周至 2周内手术 ,8例在伤后 48小时内手术 ,其它在伤后 3天至 6天手术。合并颏部或下颌体骨折11例 ( 5 7.89% )。2 .放射学分析 :升支高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髁突矢状骨折手术复位与螺钉固定的技巧与疗效.方法 对21例(23侧)髁突矢状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在髁突复位后进行螺钉(长螺钉、拉力螺钉)固定.术后早期开始下颌运动训练,术后半年内定期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疗效满意,伴有下颌骨骨折的3例术后出现轻微的咬合紊乱,进行1周颌间牵引后咬合关系基本恢复正常.CT检查显示髁突复位固定理想.术后开口度基本正常,下颌运动和功能满意.结论 依据髁突矢状骨折的类型选择复位及螺钉固定,可以达到稳定的复位固定目的 .  相似文献   

7.
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髁状突骨折是颌骨常见骨折之一,一般是以保守治疗为主,但易引起(?)功能紊乱、关节弹响、疼痛、面部畸形,甚至关节强直等并发症。我科近年来利用克氏针在X光影像增强显示器下进行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 髁状突颈部骨折经保守治疗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但保守治疗需较长时间的颌间弹力牵引。牵引疼痛及进食困难、饥饿折磨常使患者难以忍受。如上下颌骨多发性骨折及伴有牙齿、牙槽突折断时,又使颌间弹力牵引无法施行。故开放复位固定为髁状突颈部骨折必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虽然髁状突颈部骨折在颌骨损伤中较为常见(约占下颌骨骨折数的25%),且颞下颌关节附近有许多神经分布,但在颌骨损伤的文献中很少提到神经损伤的并发症。作者调查研究237例因髁状突颈部骨折导致神经损伤的患者,其中只有8例存在损伤后神经的并发症。第一例损伤了鼓索神经,致单侧丧失舌味觉,感觉仍存。第二例病员损伤了面神经,遭受到完全的周围面神经瘫。有五例病员损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报告了48例65侧髁状突骨折,根据X线片及手术中的发现,建议将髁状突骨折按X线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综合分类为六型和四个亚型,可以更准确地表明骨折的具体情况,并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简要讨论了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及其适应证,提出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对严重移位或脱位者采用手术治疗,并强调对儿童髁状突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慎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作者报告了48例65侧髁状突骨折,根据X线片及手术中的发现,建议将髁状突骨折按X线片显示的骨折部位和移位程度综合分类为六型和四个亚型,可以更准确地表明骨折的具体情况,并有利于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简要讨论了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的解剖和生理学基础及其适应证,提出对无移位或轻度移位者采用非手术方法治疗,对严重移位或脱位者采用手术治疗,并强调对儿童髁状骨折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应慎用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2.
据作者的资料,髁状突骨折占下颌骨折的18.8%(180/958),骨折线71.1%在髁状突基底部,25.6%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不同的单侧及双侧髁状突骨折,其目的是确定这类骨折的发生率及特点。对象和方法作者对1987~1989年赫尔辛基大学中心医院收治的382名患者,共443处髁状突骨折进行了研究。对其中349名患者,共407处髁状突骨折  相似文献   

14.
使用口内垂直矢状升支截骨术治疗髁突增生或高位髁突骨折,有较大骨接触面,可以牢固固定。1985~1995年,作者所做的23例截骨术患者中,男性18名,女性5名,年龄15~48岁。 方法 此技术基于治疗下颌前突的截骨术。做类似口内升支垂直截骨术切口后,使用口内乙状切迹拉钩暴露乙状切迹到角前切迹的下颌外侧面,为确认乙状切迹的前份,从喙突上剥离颞肌腱的一部分,伸入口内乙状切迹拉钩保护上颌动脉。用平裂钻在升支外侧份垂直去皮质,从乙状切迹正中到下颌小舌,直到角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髁状突颈部骨折后应用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髁状突颈部骨折病例行切开复位术用微型钛板做坚固内固定。结果 28例经微型钛板固定后1-3年观察有效率达91%。讨论 用微型钛板作髁状突颈部骨折坚强内固定,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髁状突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髁减突骨折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6例6侧状突骨折施行了骨折复位拉力螺钉内固定术,术后观察6-9个月。结果 6例伤口Ⅰ期愈合,1例延迟愈合,5例(7侧)均无关节区疼痛、面部不对称且咬合关系良好。结论 拉力螺钉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可以及时恢复髁状突解剖形态、生理功能,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7.
髁状突矢状骨折1例报告山东省文登市口腔医院邢树林,吕昊,徐东武临床上常见髁状突颈部骨折,而对髁状突矢状骨折较为少见。1994年6月,我科收治1例陈旧性左髁状突矢状劈开骨折、右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病人。现报告如下:病人于××,男,40岁,住院号94061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定量截骨锯,行口腔内入路髁突高位骨折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3例14侧下颌骨髁突颈骨折患者采用口腔内入路,用定量截骨锯将下颌骨升支后缘垂直截骨,取出升支后缘骨块,将骨折的髁突游离后取出,体外直视下将骨折片与升支后缘骨块复位固定后再从口腔内原切口回植,行颞下颌关节重建。结果:术后6、12、24月复查全部患者的开口范围25~40mm,平均为37.2mm。除1例患侧后牙早接触,下切牙中线偏斜1mm;另1例张口约25mm,轻度受限外,其余患者咬合关系良好,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口腔内入路具有无外部皮肤瘢痕,且不损伤面神经的优点。但操作视野较小,增加了操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冷×女24岁主诉:拔牙伤口疼痛不愈二年余。现在史:两年多前在某院拔左下阻生智齿(曾拍片为埋伏阻生),手术共进行三个小时,系用翻瓣劈冠术。术后左面部肿胀二周,以后断续流出黄色碎骨渣样物,以“干槽症”治疗未愈,且左侧颞区痛,夜间尤甚,并有耳鸣、头昏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在英国,下颌髁突颈部损伤的处理时传统上偏重于主张采取保守疗法,认为保守疗法功能恢复令人满意。然而Wood对32名髁突颈部骨折而采用保守治疗病人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许多病人的张口力量下降,张口受限并有明显偏斜和出现明显的髁突变形。现已认识到,保守疗法处理髁突部损伤会导致显著的病变。这种病变在成年病人尤为明显。本文作者设计了髁突颈部骨折时内固定用的简单方法,已证实它确实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