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内彗星试验是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的方法检测体内DNA损伤的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经济快速等优点。随着遗传毒性研究的发展,体内彗星试验已经成为重要的药物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对动物试验阶段和彗星试验阶段各操作步骤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相关方法学建立提供参考,并提出采用简化和标准化的研究方法将有利于体内彗星试验在药物遗传毒性评价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遗传毒性评价是药物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早期、快速地获得药物可能的毒性反应数据,是当前遗传毒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介绍几种目前应用比较广泛或有较好应用前景的早期、快速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包括AmesII试验、Gadd45 Green Screen试验、高通量体外彗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微核试验,主要围绕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简要操作流程、预测毒性的可信度以及与传统方法相比的优缺点等展开。同时简要介绍计算机辅助毒性预测模型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在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与掌握网络毒理学研究方法及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应用;简介网络毒理学的概念,分析了网络毒理学的研究思路,总结了相关毒性预测工具与软件,概述了毒性预测的方法与研究思路,重点综述了网络毒理学在中药肝毒性、肾毒性成分、心脏毒性成分与急性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具体应用;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毒理学已经广泛应用于中医药相关领域,尤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医药的现代化,人们更深刻的认识了中药的毒性成分,迫切需要用现代技术方法对中药毒性进行预测与评价,为进一步认识和发展网络毒理学及其在中药毒性成分预测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遗传毒性评价是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的重要环节,目前ICH推荐的的标准试验组合基本能够满足新化学实体注册遗传毒理学实验数据的需求。然而随着全程式毒理学研究模式的推进,各制药公司越来越重视在创新药物研发早期进行遗传毒性初筛,及早发现具有潜在遗传毒性的候选化合物,降低新药开发的风险。作为在新药研发早期用于遗传毒性初筛的试验方法,除了要求灵敏、快速、经济外,还必须尽量减少化合物的用量,逐步实现高通量和自动化的要求。文中综述了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早期体外遗传毒性初筛试验方法的原理、检测终点和应用进展,为候选化合物的早期遗传毒性初筛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药评价中遗传毒性试验方法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鹏  张宗鹏 《天津药学》2004,16(5):43-46
比较各国的新药遗传毒性评价方案 ,重点介绍 Ames试验和微核试验的研究进展、遗传毒性评价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FISH技术、彗星试验等 ) ,并提出了新世纪遗传毒理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方法相比,体外试验研究外来物质毒作用的靶器官具有简便、快捷、试验条件可控和节省实验动物等优点,因此成为目前毒理学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但单个体外试验系统与机体内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差距,得到的毒性数据比较有限,为了从体外毒理学试验体系中获得较全面的毒性资料,可以通过对多个体外试验系统获得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本研究拟应用分别来源于肝脏和肾脏的2个细胞株对2种化学物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探讨将细胞毒性试验用于预测外源性化学物靶器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理学试验组织病理学数据在药物发现和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是监管部门在实验动物中评估药物相关毒性及其对临床试验人类安全性影响所必需的。随着全切片图像、数字病理学和算法研究的进步,人工智能已广泛应用于人类临床医学实践。但机器学习,尤其是深度学习在非临床毒理学试验毒性病理学的进展比较缓慢。本文简要综述了毒性病理学在药物发现和开发中的作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方法概述、深度学习方法在毒性病理学中的应用以及在毒性病理学中应用深度学习方法所面临的挑战,以期为我国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毒理学试验组织病理学检查应用深度学习方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TDAR试验被认为是检测药物潜在免疫毒性预测性较好的功能性试验,本文综述总结TDAR检测方法在药物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应用的一般原则,以便同行参考。方法通过综合分析、对比,总结国内外文献资料中关于TDAR的实验方法和评价,得出在药物临床前毒理学研究中应用的一般原则。结果 T细胞依赖性抗体反应(TDAR)是检测免疫功能的主要试验。TDAR通过人为引入外来抗原,反映药物或化学物质对免疫系统整体的影响,目前在药物免疫毒理学研究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结论 TDAR试验是检测药物潜在免疫毒性预测性较好的功能性试验,该试验可以用来在临床前的反复给药毒性试验或者临床试验中检测免疫功能的改变,可以对候选药物的免疫调节和免疫毒性特点进行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9.
计算毒理学近几年受到美国及欧盟相关立法及研究机构的重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新药毒性预测及环境化合物的安全评价。化合物毒性预测方法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化合物本身为基础的计算方法,主要是研究结构与毒性的定量关系;另一类是以毒性靶分子结构为基础的方法,又被称为分子机理法。我国在环境化合物的毒性预测、算法及建立构效模型上取得进展,将计算毒理学应用于新药研发已经起步,但尚未见到计算毒理学用于中药及其化合物毒性的研究。而国外在天然化学成分的毒性预测、结构毒性关系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由于中药化学成分与人工合成化合物在化学空间的差别,同时中药是多组分的混合物,毒性预测有较大的挑战性。随着组学技术被更多地应用于化合物毒性的研究,计算毒理学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应用也有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0.
科技发展和人类进步,促进3R理论发展,即减少、替代和优化试验动物的使用。因此,众多努力用于毒理学替代方法的研究。生殖和发育毒性检测中使用的动物数量最多,但因哺乳动物生殖周期的复杂性,生殖发育毒性替代方法的研究进展缓慢。胚胎干细胞、微团检测和全胚胎培养试验,以及非洲蟾蜍胚胎试验,可作为发育毒性的筛检方法。利用人生殖细胞体外模型进行生殖毒性研究是一个挑战。跨领域技术、传感器技术、(Q)SARs及各种组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都将使生殖发育毒性替代方法的研究得到新的发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1.
毒理学替代方法及其在新药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药物安全性是决定新药研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近年随着实验动物使用的4Rs(减少、替代、优化和可靠)原则的倡导与实施,整体动物试验面临严重挑战。毒理学替代法使用其他方法而不用动物进行实验,其范围包括用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或计算机等方法取代整体动物实验,以低等动物取代高等级动物等。替代方法中采用离体细胞和培养的组织,完全脱离了整体稳态和内分泌调控,在投药的准确性和结果定量上均显示出其优越性。但其方法的建立和认可过程精细繁杂,近年国际上虽然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真正成熟的替代方法并不多。本研究对目前毒理学替代方法进行概述,并应用毒理学替代方法对DCK系列化合物的早期毒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其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的筛选与检测。方法DCK(3′,4′-di-9-o-(-)-camphanoyl-( )-cis-khellactone,DCK)系列化合物是本所研发的一类具有三环香豆素骨架结构,起源于天然植物产物suksdorfin,能有效抑制HIV-1型病毒DNA-DNA双链的合成,且与其他药物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对耐药性病毒株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本次研究采用MTT法观察化合物对CHL细胞的毒性作用,并利用细胞毒性IC50值对急性毒性LD50值进行预测;上下法检测其对小鼠的急性毒性;Ames波动试验、体外微核试验及胚胎中脑和肢芽细胞微团法检测其遗传毒性和致畸性。结果DCK(554、426、2016)系列化合物对CHL细胞的半数抑制剂量(IC50)分别为0.43、0.49和0.18mg/ml。急性毒性LD50的预测值分别为2093.6、2041.2和1316.4mg/kg。对小鼠的急性毒性LD50实测值均大于2000mg/kg。提示体外细胞毒性数据对化学物质的体内急性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性。无论有无S9的代谢活化,3种新化学物质均未显示出遗传毒性。体外致畸性研究显示,3种化合物中,仅2016化合物能严重抑制胚胎中脑和肢芽细胞的分化,存在潜在的致畸性。对DCK系列化合物的药效学及毒理学结果进行综合分析,426毒性较低且对HIV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结论毒理学替代法从不同的毒性终点对新化学实体进行比较和筛选,在药物早期毒性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细胞毒性数据对化学物质的体内急性毒性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2.
动物生殖毒性试验是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它与急性毒性、长期毒性、遗传毒性等毒理学研究有着密切的联系,是药物从药学研究进人临床试验的重要环节。拟用于人体的药物,应根据受试物拟用适应证和作用特点等因素考虑进行动物的生殖毒性试验。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雄黄及其复方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药雄黄主要成分为四硫化四砷。作为含砷矿物类中药,雄黄及其复方的毒性问题近年来倍受关注,其应用在国外也遭到了限制甚至禁止。因此,为全面正确认识雄黄及其复方的毒性,人们对其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特殊毒性以及炮制、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与毒性的关系等进行了大量的毒理学研究。此外,雄黄的毒代动力学、雄黄及其复方与化学形式的砷剂(如砷酸钠)的毒性比较等也得到了相关的毒理学研究。本文对雄黄及其复方的毒理学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鼠体内彗星试验方法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大鼠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体内彗星试验方法 ,并应用该方法对遗传毒性阳性物甲磺酸乙酯(EMS)和环磷酰胺(CPA)进行检测。方法选择SD雄性大鼠为实验动物,分别给予不同剂量EMS和CPA。给药结束后,采集外周血样本和摘取动物左侧肝叶组织样本,铺制成单细胞凝胶玻片。玻片经裂解、解旋、电泳、中和、脱水等步骤后,得到可观察的实验标本。染色标本,并在40×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使用专业分析软件对单细胞电泳图像进行分析和测定。结果成功建立了基于大鼠肝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体内彗星试验方法。经该方法检测,EMS结果为阳性,CPA结果为阴性,EMS适合作为本方法的阳性对照。结论成功建立大鼠体内彗星试验方法 ,并可应用于遗传毒性检测。  相似文献   

15.
毒性病理学是结合病理学和毒理学原理的科学,关注化合物潜在的毒性作用。毒理学研究中的组织病理学评价经毒性病理学家的长期实践已形成标准技术规程,在药物风险评估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非临床药物安全性评价中毒性病理学评价中病理学家的资质和职责、镜检前病理学家应获取的资料和信息、毒性病理学评价的一般流程、影响毒性病理学评价准确性和一致性因素等国际公认的基本要素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同时说明按照标准技术规程进行非临床药物毒理学试验组织病理学评价可以减少诊断偏差,获得高质量的病理学报告,为病理学家、毒理学家以及监管机构的审查人员提供重要的数据和信息。  相似文献   

16.
高内涵分析在新药发现毒理学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新药发现早期开展发现毒理学研究是提高新药研发效率的重要策略之一。高内涵分析(HCA)是基于高效新药筛选需求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基于活细胞、多参数、实时、高通量,能够实现化合物多种生物活性、毒性的早期、快速地检测,为发现毒理学研究提供了高效的技术手段。目前,HCA已用于多种靶器官细胞毒性、遗传毒性、神经毒性、血管毒性、生殖毒性等检测以及毒理学分子机制的研究,本文就HCA在新药发现毒理学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效氯氰菊酯的急性经口、经皮毒性和对皮肤、眼的刺激性。方法按GB 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对高效氯氰菊酯进行急性经口、经皮毒性试验,家兔急性皮肤刺激试验和家兔眼刺激试验。结果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大鼠急性经口毒性属低毒级,急性经皮毒性属微毒级,对家兔皮肤有轻刺激性,对家兔眼根据冲洗情况可产生轻度、中度或重度刺激性。结论该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经口毒性相对较低,对皮肤和眼刺激性较大,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护。  相似文献   

18.
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药物研发成功的决定因素,而药物毒性是终止药物研发的关键因素之一。相关监管指南和指导原则为利用动物进行毒理学研究及生物测试或其他相关试验制定了基本标准。动物体外替代试验不仅遵守了国际上提倡的“3R原则”,也符合毒理学学科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及新药研发的要求。动物体外替代试验已成为21世纪毒性测试的重要方向,毒性测试的重点将集中在敏感性终点的选择与评价、细胞-反应网络、高通量与中通量筛选方法的构建及应用、作用机制及作用模式、毒性通路以及系统生物学效应等方面,并且已获得药物研发领域广泛的支持和监管部门的认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张天宝 《毒理学杂志》2007,21(5):359-365
近年来,随着毒理学和遗传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的研究进展,人们对生物细胞基因组结构、表达、调控及其与表型(包括毒性效应、疾病、机体易感性等)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遗传毒理学作为主要研究环境因素对基因组效应的一门毒理学分支学科,目前正处于总结、反思过去,分析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未来发展的时期。现从基础理论、遗传毒性测试方法和应用研究三方面扼要概述遗传毒理学的进展、存在的问题或研究动向,供关注该领域发展的同行参考。1遗传毒理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1.1遗传毒理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广义的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毒理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药物生殖毒性的研究也随之深入;加之《药物生殖毒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的出台,我国的新药生殖毒性研究将跨越一个新的高度。结合我们多年来药物生殖毒理学研究的经验和体会,现将近来的药物生殖毒理学研究进展总结并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