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戊型肝炎在我国的流行情况与临床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称为戊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常引起大型暴发或流行,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点类似甲型肝炎. 流行情况戊型肝炎主要见于亚非两洲。我国新疆叶城县1982年秋发生一起经水传播戊型肝炎暴发流行,罹患率2.66%(459/1  相似文献   

2.
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是病毒,由于感染的病毒不同及流行病学、免疫学检测的差异,临床上可表现为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及戊型肝炎。现就其各种免疫标志物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病毒性肝炎预防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敏联 《新医学》2001,32(5):265-266
1 引 言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 科学家们克隆了丙、丁和戊型肝炎病毒基因,推进了病毒性肝炎的病因诊断 并得以在血制品中筛查丙型肝炎病毒 对预防起了重要作用。基因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产生为小儿肝炎预防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是,病毒肝炎仍有很多新领域需探索,小儿时期包括肝脏在内的实质器官功能发育不成熟以及免疫功能与成人不同,而病原体可经母婴垂直传播又是小儿所特有。因此,了解病毒性肝炎在小儿时期尤其是新生儿期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及其预防措施更具有重要性。 2 不同型别肝炎在小儿中传播的特点2.1 甲型肝炎和戊型肝…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肝炎病原和传播途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预防的复杂性,不同病原肝炎的预防措施也不同。1甲型和戊型肝炎均经消化道传播,预防措施类似其他肠道传染病1.1管理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应常现隔离至起病后3周,接触者应接受医学观察45天。戊型肝炎的隔离期为3周,接触者应医学观察60天。1.2切断传播途径重点在搞好卫生措施,如水源保护、饮水消毒、食品卫生、食具消毒,加强个人卫生,搞好粪便管理和消毒等。1.3保护易感者在暴露于病毒之前及在潜伏期前2周者可注射丙种球蛋白,可预防发病或减轻症状。但因为有注射丙种球蛋白引起丙型肝炎的报告…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血清学标志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迈仑 《临床荟萃》1990,5(12):535-538
病毒性肝炎近年通过病原学的研究。现已明确为五种肝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现就其血清学标志及其意义分述如下: 一、甲型肝炎 甲肝病原最早是由Krugman(1956年)开始研究的,1973年Feinstone首先用免疫电镜法,从病人粪便中发现病毒颗粒,由食物和水经粪口途径传播,原则上无慢性病型,也无慢性病毒携带者,本病毒可以在细胞培养中生长。 病原学和血清学诊断 (一) 检测病人粪便中的甲型肝炎病毒(HAV)或其抗原,甲肝病人于发病前2~3周及发病后5~10天的粪便中有传染性,由于检测阳性率不高并易受粪便中的其它抗原的影响,故未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日前在我国呈逐渐上升的流行趋势。其临床表现和病情经过较甲型肝炎严重,黄疸期长。本文通过对137例戊型肝炎患者的不同感染类型及年龄对其临床特征的影响,探讨延边地区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大同煤矿集团2013-2014年健康体检者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感染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卫生监督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健康体检者血样中的甲型肝炎IgM抗体(HAV-IgM)、戊型肝炎IgM抗体(HEV-IgM)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3-2014年共检测8257例,甲型肝炎IgM抗体阳性24例,阳性率0.29%;戊型肝炎IgM抗体13例,阳性率为0.16%;2013年和2014年甲型肝炎阳性率比(χ2=22.76)和戊型肝炎阳性率比(χ2=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型肝炎、戊型肝炎阳性率性别(χ2=0.623)、年龄(χ2=9.615)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同煤矿集团健康体检者中检测到HAV-IgM抗体、HEV-IgM抗体阳性个体,应重视该人群的健康管理,继续加强卫生宣传和监督监测,防止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010~2011年环江县公共卫生从业人员甲、戊型肝炎阳性率及性别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从业人员血样中的甲、戊型肝炎IgM抗体进行检测。结果 2010~2011年共检测4 441例,甲型肝炎IgM抗体阳性5例,阳性率为0.11%;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14例,阳性率为0.32%,戊型肝炎IgM抗体阳性率和甲型肝炎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结论环江县公共卫生从业人员2011年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阳性率比2010年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继续加强和提高全民防治甲、戊型肝炎的卫生知识水平和意识,尤其加强对戊型肝炎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9.
王海泉 《临床荟萃》1996,11(8):340-342
戊型肝炎(Hepatitis E,简称HE),过去称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其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与甲型肝炎相似。自1980年Khurooms报告证实非甲非乙型肝炎后,很多国家相继报道本病有地区流行。本文将近年来HE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戊型肝炎病毒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型肝炎与甲型肝炎相似,是一种经肠道传播的自限性疾病.戊型肝炎病毒(HEV)是引起戊型肝炎的病原体.HEV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HEV主要分为4个基因型,1和2型主要在人群中传播,可引起流行和散发的戊型肝炎;3和4型可在人群与动物之间传播,是人畜共患性疾病,主要引起散发性的戊型肝炎.HEV是一种直径为27~34 nm的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7 500 bp,其5'端和3'端各含有一个非编码区,在5'和3'非编码区之间含有3个开放读码框架(ORF),依次为ORF1、ORF2和ORF3,ORF1编码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类,ORF2编码衣壳蛋白,可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ORF3功能尚不清楚,但含有可被患者血清抗体识别的抗原表位[1-3].  相似文献   

11.
上海宝山地区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在急诊被误诊为胃肠道感染有上升趋势。我科回顾性分析了自1993年至1996年间收治的84例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旨在研究其临床特点及上海宝山地区的误诊原因。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表1 急性散发性戊型肝炎与其他肝炎比较分型例数症  状体 征发热乏力恶心呕吐纳差尿赤关节痛黄疸肝肿大戊型肝炎84435571597874153222甲型肝炎1751071521401091631433014345乙型肝炎128439089599967346729丙型肝炎28919171021134136   注:戊型肝炎组与其他肝炎组比较,P>005,P<001  本文的病人符合1995…  相似文献   

12.
急性未定型肝炎与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春  骆欣  王先开 《临床医学》2002,22(9):18-19
急性病毒性肝炎仍有部分病因不明,即未定型肝炎,为了明确其临床特征,我们回顾性地分析其临床资料,并与甲型肝炎、戊型肝炎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戊型肝炎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为了解戊型肝炎感染者的肝炎类型及发生重叠感染的情况 ,本文分析检测了 5 6例抗 HEV阳性者的肝炎血清学指标及肝功能指标 ,并与 2 3例急性甲型肝炎和 3 0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比较 ,探讨发生重叠感染的戊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受损程度。1 材料和方法1 1 病例来源 经确诊的抗 HEV阳性者 5 6例 ,急性甲型肝炎2 3例 ,慢性乙型肝炎 3 0例。 5 6例抗 HEV阳性患者中包括急性肝炎 (AH) 3 0例 ,慢性迁延性肝炎 7例 ,慢性活动性肝炎 (CAH )16例 ,重症肝炎 (CFH) 1例 ,肝硬化 (LC)…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肝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病变主要累及肝脏。其临床表现多样化,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肝炎。按照病原学分类现已发现有六类病毒,其中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乙、丙、丁型主要为慢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庚型肝炎为新近发现的肝炎。甲型肝炎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原来归类为肠道病毒,现归入嗜肝RNA病毒,本病毒引起肝细胞变性和灶性肝细胞坏死。经粪一回途径传播。临床表现以急性无黄殖型肝炎多见,另有急性黄疸型、淤胆型及重症型肝炎,从患者血清中检测到抗-HAVIgM…  相似文献   

15.
病毒性肝炎疫苗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朱启镕 《新医学》1998,29(3):158-159
病毒性肝炎的严重危害令人担忧,且至今仍缺少特异有效的治疗药物。疫苗预防已为控制和消灭病毒性肝炎展现出美好的前景。病毒性肝炎按其传播途径分为两大类,即主要经消化道传播的如甲型及戊型肝炎,此外非经消化道传播为主的有乙、丙、丁、己、庚型肝炎。其中甲、乙、丙型肝炎(丙肝)在当今世界病毒性肝炎中所占比例最高、危害最严重。甲型肝炎(甲肝)仍是发展中国家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及暴发,在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构成比中占首位,其次为乙型肝炎(乙肝),乙肝在我国尤为突出,全世界3亿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乙肝的主要传染源,我国占…  相似文献   

16.
戊型肝炎是目前能明确诊断的六型病毒性肝炎之一,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多在发展中国家引起流行或非流行急性肝炎[1],由戊型肝炎病毒(HEV)引起,其基因组是HEVRNA,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2],多为自限性急性感染,其抗-HEVIgM是戊型肝炎病毒的特异性抗体,出现早,消失也快,目前抗-HEVIgM是戊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院门诊及住院疑似肝炎患者,653例,年龄3个月至75岁,男女均有。 1.2 检测方法: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抗-HEVIgM EIA试剂盒,按说明书操作,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戊型肝炎病毒(HEV)RNA的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HEV ORF3基因保守区进行扩增和检测.收集北京佑安医院住院和门诊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甲型肝炎患者40例、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健康献血员110名作为对照组;提取HEV RNA进行荧光RT-PCR检测.结果 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中232例(53.5%)为HEV RNA阳性.对照组血清HEV RNA检测均为阴性.与血清抗-HEV IgM检测比较,434例急性戊型肝炎患者HEV RNA检测的总符合率为67.1%,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pa=0.308,P=0.000).5例患者的首份血清检测为HEV RNA阳性,但抗-HEV IgM为阴性,系列追踪检测,相继出现抗-HEV IgM阳性.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EVRNA的检出多在发病的2~10 d内.结论 荧光RT-PCR方法有较高的特异性,应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能对Ⅰ和Ⅳ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血清中的RNA进行定性检测.在临床使用可以提高对HEV早期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的分类,由于新近抗HCV检测方法的出现得到了迅速发展,从一向认为未知非甲非乙肝炎病毒引出丙(C)型肝炎与戊(E)型肝炎。因此,迄今为止病毒性肝炎共分五型肝炎均无交叉免疫,故一个人如果对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工作未作好,则一辈子可患5种不同型肝炎,也可在一个病人身上同时患两种肝炎,如甲型肝炎(甲肝)、乙型肝炎(乙肝)或乙、丙肝等混合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至今尚未被任何国家所确切证实,原因是丙肝患者血中HCV数量甚小,不易检测到。但初步认为此病毒颗粒直径50~60nm,单链RIVA属于一种黄病毒的远亲。丙肝病人及HCV携带者为此病传染源,可通过输血,从献血者GPT正常者检测抗HCV为5.3%,GPT异常者可高达44.7%,受血者60~84%,平  相似文献   

19.
双向侧流胶体金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双向侧流胶体金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选取经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检测的标本419例,临床确诊丙肝患者标本107例,临床非丙肝患者标本162例,正常对照人群标本150例,丙肝ELISA阳性参考品2例。对标本分别应用双向侧流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微粒子法测定丙肝抗体,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 对RIBA法确证阳性及阴性样本组测定的结果表明,双向侧流胶体金法敏感度为98.1%,特异度为99.7%;与对照方法(化学发光法)结果相比,总符合率99.0%,检测重复率为大于95%,与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HIV-1/2阳性不存在交叉反应。结论 双向侧流胶体金法检测性能基本能满足临床常规检测HCV抗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与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患者在临床表现、预后及病毒之间相互干扰方面的异同。方法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组50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组50例和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50例,其中每组各含4例肝硬化患者;对3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症状、转氨酶及胆红素方面,重叠感染组均重于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或P〈0.01),但在与预后有关的一些指标,如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病死率,两种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影响则有所不同:甲型肝炎重叠感染似对慢性乙型肝炎影响不大,但戊型肝炎重叠感染似对慢性乙型肝炎有比较严重的不良影响。在病毒干扰方面,两种重叠感染似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均有一定抑制作用,戊型肝炎重叠感染更明显。结论甲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症状、转氨酶、胆红素虽有一定影响,但对其预后无太大影响,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似有一定的抑制,但不如戊型肝炎明显;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其预后均有明显的影响,对乙型肝炎病毒的抑制也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