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用Vero-E_6细胞直接从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阳性的褐家鼠鼠肺中分离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R_(36)株(EHFV—R_(36))。形态学鉴定符合EHFV,并见到典型的颗粒性EHFV包涵体和大小形态类似的EHFV样颗粒。分离病毒株经EHFV单克隆抗体分析,R_(36)株EHFV的抗原谱不同于我国的R_(22)株,它既带有家鼠型R_(22)株相似的抗原决定簇,同时又具有野鼠型5H_5抗原决定簇。  相似文献   

2.
本文作者于1986年至1997年对济宁市鼠类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情况监测结果表明:1986年鼠携带EHFV率最高为6.96%,之后逐年下降,1990年降至1.60%,1991年后又有所回升,并保持在3%左右。鼠带病毒率居民区内为3.69%,农田区为3.56%,二者无显著性差异;在居民区内以褐家鼠、小家鼠为主要传染源,在农田区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鼠类在秋、冬季节带病毒率较高,分别为4.75%和4.35%,但冬季的捕鼠数较少,故作者认为秋季灭鼠是保粮防病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3.
1995年5月我站按着河北省流行性出血热监测方案要求,对邯郸市大名县鲍庄乡韩庄村和旧治乡逯堤北村监测点,进行鼠密度,鼠类种群及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抗原;健康人群EHFV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城镇、农田、农舍鼠类密度、种类、数量变化,及其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情况,为制定综合防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每月均在1~15日期间布夹,每个监测点每次布鼠夹300夹以上,晚放晨收。将捕获的鼠类无菌解剖取肺进行冰冻切片,作FHFS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布鼠夹11 105个,捕获鼠类974只(8个品种),平均鼠密度为8.77%;对符合无菌要求取的823份鼠肺样本进行冰冻切片检测,有4只不同种类的鼠检出HFRS病毒抗原阳性,带毒率为0.49%;黑线姬鼠带毒率最高(2.78%),其次分别为小家鼠(1.92%)、褐家鼠(0.40%)和四川短尾鼩(0.21%)。黑线姬鼠的带毒率分别是小家鼠、褐家鼠、四川短尾鼩的1.40倍、6.95倍和13.24倍。结论城镇、农田、农舍的鼠类均带毒。因此,开展城镇、农田、农舍统一灭鼠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对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特异性转移因子(EHFV-TF)的制备、特性及在小鼠体内的活性作用进行了研究。其理化性状与普通 TF 非常相似,能激活淋巴细胞的 E 受体(激活率为65.54%),明显提高 Et-RFC 的形成率。E-HFV-TF 还具有特异性抗原依赖活性:①促进 BALB/C 小鼠和 NIH 裸鼠特异性抗体的产生;②促进 LACA 小鼠脾细胞对 EHFV 反应的特异性应答;③促进脾细胞在 EHVF 存在时对 PHA 诱导下的增殖反应(促时率为151.3%)。EHFV—TF可推迟动物感染 HEFV 后的发病期,延长病程和推迟死亡时间;减轻发病动物脑肺充血、出血、水肿现象和肝肾病理损害程度。结果表明 EHFV-TF 不仅具有提高细胞免疫的非特异活性,而且具有对 EHFV 抗原的依赖活性。本研究提示,E-HFV-TF 可用于 EHFV 感染病人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了解胶南市的鼠侵害及鼠携带出血热病毒情况,为灭鼠防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农村居民区室内及野外场所,夹夜法连续监测2晚,并取鼠肺进行出血热病毒分离。结果:全市平均鼠密度1.25%;且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51.02%,大家鼠次之占36.74%;鼠平均带毒率为2.04%。结论:农村居民室内鼠密度较高,特别是小家鼠的侵害比较严重且带毒率高,须加强农村居民户的室内灭鼠。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鼠类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毒情况,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挖、放鼠笼及夹夜法等方式捕获鼠类,无菌解剖取肺,编号,冰冻切片,冷丙酮固定,进行LFT染色,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HFRS病毒抗原。结果捕获鼠类301只,5个品种,黑线姬鼠占捕获总数的44.19%,为优势种。在301只鼠类中,有43只鼠检出HFRS病毒抗原,带毒率为14.29%。5种鼠有4种携带HFRS病毒抗原,鼠类间带毒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9,P0.05)。结论大竹县鼠类携带HFRS病毒率高,需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控制鼠类密度,从而有效控制HFRS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8.
本次试验研究表明:实验大白鼠吸入EHFV气溶胶后第5天部份实验鼠血中即可检测到EHFV抗原,14天后EHF抗原全部消失,病毒血症可持续7天左右;第7天肺组织中可检测到EHF抗原其IF强度和病毒感染滴度亦随感染时间而增高。EHF抗原阳性的肺组织中IgA水平显著高于EHF抗原阴性的肺。肺组织中IgA的增高可能有促进EHFV的感染,这对研究EHFV气溶胶感染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泉州市后渚港鼠类种群分布、密度指数、季节消长及鼠体表寄生虫情况,为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布笼法从2007年5月至2008年4月,选择室内及野外布放鼠笼300个笼/d。采集鼠血清、鼠肝、鼠肺进行鼠疫抗体RIP试验和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检测,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港区褐家鼠和臭鼩鼱为优势种,10月份鼠密度最高,3月份亦出现小高峰,鼠体携带印鼠客蚤、毒厉螨。本次调查鼠疫抗体RIP试验和流行性出血热(EHF)抗原检测结果都为阴性,鼠密度0.79%、蚤指数0.18%。结论3月和10月是灭鼠灭蚤和灭螨的好时机;虽然鼠密度较低,鼠携带病原体阴性,蚤指数较低,但要加强媒介生物入侵的防御和管理、加强媒介生物及媒介生物性疾病的风险评估,监测工作仍需定期开展。  相似文献   

10.
武汉市啮齿动物中汉坦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啮齿动物中汉坦病毒(Hantavirus)流行情况及病毒型别。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鼠肺中HV抗原;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扩增阳性样品中HV的部分S片段及部分M片段;构建系统发生树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及分型。结果在武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UVaS)疫区共捕获啮齿动物231只。在9份鼠肺样品中检测到HV抗原,其中5只为褐家鼠,2只为黄胸鼠,2只为小家鼠,病毒携带率为3.90%。用汉城型病毒(SEOV)特异性引物从7份HV抗原阳性样品中扩增出部分S片段(620~999nt)及部分M片段(2001~230Int)井测定序列。对扩增出的部分S片段和M片段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7株病毒与Genebank已提交的SEOV有很高的同源性,均为SEOV。但在用部分S片段及部分M片段核苷酸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生树上,7株病毒的聚集模式不同。结论武汉市啮齿动物携带S1和S4亚型汉坦病毒,表现出SEOV在同一地区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1982年6月至1983年1月,从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新洲、武昌等县捕获家栖鼠83只,经间接免疫荧光检查,69只褐家鼠肺带有EHF病毒抗原者17只,阳性率为24.6%,其中新洲县为41.2%,武昌县23.7%,水果湖为17.1%。12只黄胸鼠和2只小家鼠均为阴性。经EHF病人双份血清,其他病人血清检查及免疫荧光阻断试验进一步证实鼠肺抗原为EHF病毒抗原。这一结果表明褐家鼠也可能是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的重要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12.
采用ELISA和IFA法检测细胞培养中EHFV抗原,检出时间分别在病毒感染细胞后第4d 和第6d,对 EHFV 抗原的定量检测提示病毒释放的高峰期在其感染细胞后10~12d,患者血浆标本 EHFV 抗原的检出率为26.6%。以上结果指出 ELISA 法用于 EHFV 抗原的检测比 IFA 法优越,适用于实验室对 EHFV 繁殖的监测,而检测 EHFV 抗原用于临床诊断则敏感性太低。  相似文献   

13.
采用病毒盲传的方法,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早期患者血液标本中的 EHF 病毒,阳性率为79.7%(145/182).病毒抗原量随盲传时间延长而增加,病毒增殖高峰期在其感染细胞后的9~13d.细胞感染病毒后出现空泡样变,粗面内质网扩张,并在感染细胞内找到病毒颗粒和病毒包涵体.以上结果为研究 EHF 病毒的增殖特征提供了新的依据,并指出病毒盲传的方法是提高临床标本中病毒检出率的有益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1999年后巴彦淖尔市及周围区域流行性出血热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的原因。方法对2005年春末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有HFRS病人的居民区捕获褐家鼠119只、小家鼠21只、获得鼠血条126份、9份病人血清和2份正常人血清样本。以间接免疫荧光和RT—PCR等流行病学检测技术,综合全市人文地理特征分析。结果恢复期病人及病人密切接触者的IsG均显示对SEO型L99株抗原的反应滴度高于HTN型76-118株,从褐家鼠筛选出9个阳性标本,对其部分S和部分M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发生分析,均为SEOI亚型。结论汉城病毒为巴彦淖尔市流行性出血热暴发的主要病原体。褐家鼠为优势鼠种,有很高的感染率和带病毒率,是主要传染源和储存宿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献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宿主动物的构成、分布及携带汉坦病毒状况,为HFRS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县4个监测点,分别于春季、秋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免疫荧光法检测鼠肺病毒抗原。结果 2009-2011年监测点居民区鼠密度波动在0.00%~5.00%之间,野外鼠密度波动在0.00%~1.50%之间,居民区鼠密度高于野外(χ2=8.41,P<0.01);鼠带病毒率居民区为4.00%,野外为0.00%;鼠种构成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仓鼠优势鼠种;1份阳性鼠肺标本为褐家鼠。结论褐家鼠是献县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在HFRS的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均较低,预示献县HFRS不会出现大流行。  相似文献   

16.
对无锡市肾综合症出血热宿主动物调查结果表明:鼠类携带HFRS病毒阳性率5.77%。检出带病毒鼠4种,即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其带病毒率分别为8.82%(3/34)、1.64%(1/61)、6.67%(2/30)、9.68%(3/31)。另外,经统计学分析,郊区带病毒鼠阳性明显高于市区(P<0.01)。加强灭鼠,严格控制疫区鼠密度是降低人群肾综合症出血热发病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鼠密度情况以及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灾区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方法以粉迹法和夹夜法调查灾区鼠密度,取鼠肺、鼠肾标本分别进行出血热病毒和钩端螺旋体检测。结果粉迹法和夹夜法的鼠密度分别为24.1%和14.1%,捕获了四川短尾嗣髓和褐家鼠2目2种鼠形动物,四川短尾嗣鼯为优势种,占总捕鼠数的91.8%,未检出出血热病毒和钩端螺旋体。结论地震灾区鼠密度高,四川短尾驹鲭和褐家鼠是监测和防制的主要对象,需在灾区开展灭鼠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从湖北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获5种鼠共779只,食虫目动物鼩鼱2只,经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查发现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抗原阳性者158只(20.3%),其中黑线姬鼠、褐家鼠和黄胸鼠阳性率分别为21.4%、20.9和15.4%,小家鼠、黑线仓鼠和鼩鼱均为阴性。黑线姬鼠阳性率有随体重增加而上升的趋势;鼠体全年均带毒,尤以9、10、11月较高。褐家鼠未见体重和季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云南省祥云县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和汉坦病毒(HV)宿主动物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祥云县2003~2012年HFRS疫情资料并采集病人和健康人血清检测HV抗体。在居民区和野外捕鼠,鼠肺组织标本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HV抗原,用RT—PCR法检测Hv核酸。结果祥云县2003~2012年共报告HFRS病例100例,平均年发病率2.18/10万(0.88/10万-4.64/10万)。主要发病地区为云南驿镇、普棚镇和下庄镇。全年均有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居民区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野外以中华姬鼠为优势种。鼠间HV总感染率为6.22%,其中褐家鼠、黄胸鼠和中华姬鼠HV感染率分别为4.38%(14/320)、5.33%(9/169)和13.25%(11/83),其它阳性鼠种为灰麝驹、臭购鼯、小家鼠、大绒鼠。从8份阳性褐家鼠肺标本中检测到汉城型病毒核酸阳性3份,汉滩型核酸阳性1份。结论祥云县不仅存在着以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的HFRS家鼠型疫源地,也存在野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上升与较高的鼠密度和鼠间HV感染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