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功能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肿瘤放疗科的住院患者151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人员的凝血功能和FDP、D-D的含量,凝血功能检测包括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中PT、TT、Fib、FDP、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TT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及FDP、D-D水平异常,尽早检测及联合检测,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病情的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和凝血四项检测诊治孕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收治的23例妊娠晚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为观察组,同期23例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为对照组。均进行D-D和凝血四项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结果:观察组患者TT、PT和APT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和FIB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D-D和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孕妇凝血功能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降低STA-R Evolution凝血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D-D)过程中复测率偏高的方法,节约成本支出。方法结合D-D的检测线性(0.22~4 ug/ml FEU),选择D-D分布在检测上限附近的102例患者的D-D与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的检测值,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并利用ROC曲线分析出该批数据当D-D检测值为4 ug/ml(FEU)时的FDP的Cut-off,以此Cut-off值为标准,作为选择D-D检测程序的依据。在STA-R Evolution凝血分析仪器上设置锁定D-D自动检测,样本检测时先检测FDP,根据FDP的测值在仪器上手动选择合适的D-D检测程序:对于FDP不大于Cutoff值,选择DDI4 CN程序进行检测,对于FDP大于Cut-off值,选择1/5 DDICN程序进行检测。然后观察改进前、后一个月D-D检测数据,比较应用该方法前后D-D复测率变化趋势。结果(1)102例患者D-D与FDP的检测值经正态性检验,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M)[四分位数(P 25~P 75)]表示分别为4.0(2.66-7.69 ug/ml)与12.64(9.89-28.9 ug/ml),两者具有相关性,r=0.974,P0.05;(2)D-D检测值为4 ug/ml(FEU)时,FDP的Cut-off值为12.5 ug/ml(尤登指数为0.944),曲线下面积(AUC)为0.992,P0.05,95%CI为1.004.0.980-1.004);(3)在应用该方法后D-D的复测率从改进前的16.95%下降到3.66%(χ~2=1.841,P0.05),改进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应用STA R Evolution凝血分析仪检测FDP和D-D时,可先检测FDP,结合FDP的检测值,手动选择合适的D-D检测程序,可以降低D-D的复测率,节约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栓弹力图和凝血五项,分析MA与D-D、TT之间的关联性,探讨MA在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应用,从而为临床制定干预治疗方案提供支持。方法对2018年10月至12月101例住院病人围手术期血栓弹力图和凝血五项检测,以D-D、TT结果正常组的MA为对照组,D-D、TT结果异常组的MA为实验组,分析MA与D-D、TT的关联性。结果 MA与D-D有关联;D-D异常组与正常组的MA值有差异性(P0.05)且D-D升高MA值升高;TT异常组与正常组的MA值有差异性(P0.05)且TT延长MA值不升高。结论围手术期血栓弹力图MA与凝血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两种检测D-二聚体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D二聚体(D-D)测定的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比色法(23例)、免疫比浊法(60例)用STAGO全自动化凝血仪测定。结果两组特异性较一致,阳性率以免疫比浊法较高。结论用自动化凝血仪配套试剂的免疫比浊法检测D-D具有高敏感性、高特异性与重复性好的优点,可作为检测D-D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6.
凝血及纤溶系统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纤维蛋白肽A(FPA)、凝血酶调节蛋白(TM)、D-二聚体(D-D)分别为凝血系统、抗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的较有代表性的分子标志物,能较好地反映体内凝血、抗凝血及纤溶系统功能的变化.本文就其特性、检测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定量检测血浆中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纤维蛋白单体(FM)和其他常规凝血指标的含量,研究其在早期DIC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的45例早期D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住院的30例非DIC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TAGO全自动血凝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的D-D、FDP、FM和常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早期DIC组与对照组比较,常规凝血功能检测结果APTT、PT、TT时间缩短,FIb水平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早期DIC组血浆中的D-D、FDP、FM值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分别为(9.52±3.63)vs.(1.31±0.56);(23.12±6.24)vs.(3.69±0.60);(46.21±12.28)vs.(4.15±1.2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DIC的诊断中,D-D、FDP、FM定量检测比常规凝血功能更有价值.为DIC的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何周瑜 《吉林医学》2012,33(28):6102-6103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与凝血四项联合检测对临产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待产142例临产孕妇作为观察组,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妇女109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D-D、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D-D、FIB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D-D、FIB水平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T、APTT、TT均有不同程度的时间缩短,观察组PT及APT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D-D与凝血四项进行联合检测可以为临床避免和及时治疗各种产科并发症的发生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在临床工作中,应密切检测D-D、PT、APTT、TT及Fib等各项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进而及时发现产妇凝血系统功能异常,保证胎儿的顺利生产及孕妇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时间(TT)及D-二聚体(D-D)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全自动血凝仪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各组血浆中PT、APTT、FIB、TT及D-D值.结果 肝硬化患者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及D-D均明显延长而FIB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及纤溶实验(PT、APTT、FIB、TT及D-D)各参数均有变化,可从多方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检测在肿瘤诊治过程中的价值。方法对268例恶性肿瘤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 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85.1%的恶性肿瘤患者有一项以上的凝血指标异常,其中D-D异常率最高,Fbg次之。PT、a PTT、Fbg、D-D的测定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TT则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指标尤其是D-D和Fbg进行监测,有助于观察肿瘤患者的高凝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病患者凝血四项和D二聚体(D-D)、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用法国STA-R(Evolution)全自动血凝仪检测89例肝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群(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时间(TT)、D-D和FDP水平。结果不同类型肝病患者PT、aPTT、TT较对照组均明显延长(P0.05);Fbg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及肝功能衰竭患者D-D、FDP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型肝病患者D-二聚体、Fbg水平呈现肝硬化失代偿或肝功能衰竭肝硬化慢性肝炎。结论凝血四项和D-D、FDP水平的联合检测可评估肝病患者的体内出凝血的状况,并根据Fbg、D-D和FDP综合判断是否继发纤溶亢进,可以为临床肝脏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动态观察以及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D-二聚体(D-D)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7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凝血指标、D-D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和D-D均改善(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凝血指标和D-D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凝血指标和D-D,进一步降低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凝血功能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病情分为轻症组46例、重症组34例。入院后检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并分析其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轻症组PT、APTT、FIB、D-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PT、APTT、FIB、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轻症组(P<0.01)。 MODS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MODS组(P<0.05或P<0.01)。 FIB和D-D与重症患者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8,0.82,P<0.01)。结论轻症胰腺炎患者凝血功能基本正常,而重症胰腺炎患者出现凝血功能障碍,FIB和D-D与患者病情指标APACHEⅡ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凝血功能与D二聚体水平(D-D)在胃癌患者临床检测中的意义,对疾病临床诊疗有一定借鉴作用。方法取2016.4至2017.8期间具有明确诊断的50例胃癌患者,纳入胃癌组;取同期体检健康45例志愿者,纳入健康组,对比两组受检对象凝血功能(PT、aPTT、Fbg、TT)与D-D水平。结果胃癌组PT、aPTT低于健康组,Fbg、D-D水平较高于健康组,差异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T差异不显著(P0.05)。Ⅲ~Ⅳ期胃癌者Fbg、D-D水平明显高于Ⅰ~Ⅱ者(P0.05);TT、PT、aPTT差异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凝倾向,加强对凝血功能与D-D水平的检测,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抗栓治疗中巴曲抗栓酶及肝素对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溶栓治疗的同时接受肝素治疗,观察组在溶栓治疗的同时接受巴曲抗栓酶治疗,每组30例。对比两组治疗期间凝血及纤溶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溶栓治疗后不同时间点PT、aPTT、ACT及D-D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Fbg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PT、aPTT及ACT呈显著升高趋势;D-D呈迅速升高、缓慢降低趋势。观察组溶栓治疗后不同时间点PT、aPTT及AC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bg及D-D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Fbg呈降低趋势;D-D呈迅速升高、迅速降低趋势。同时两组各时间点间,溶栓前PT、aPTT、ACT、Fbg、D-D,溶栓4 h时PT、aPTT、ACT、D-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观察组溶栓4 h时Fbg、溶栓24 h及48 h时PT、aPTT、ACT、Fbg及D-D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AMI溶栓治疗中,巴曲抗栓酶可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凝血及纤溶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联合凝血四项检测在临产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80例孕妇为对象,以同期80例非孕妇为对照组。检测凝血指标及D-D水平。结果观察组D-D、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比较未见差异(P>0.05)。早期妊娠组D-D、Fbg水平低于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及临产组(P<0.05);中期妊娠组D-D、Fbg水平低于晚期妊娠组、临产组(P<0.05);晚期妊娠组D-D、Fbg水平低于临产组(P<0.05)。早期妊娠组aPTT、PT水平高于中期妊娠组、晚期妊娠组、临产组(P<0.05);中期妊娠组aPTT、PT水平高于临产组(P<0.05);晚期妊娠组aPTT、PT水平高于临产组(P<0.05)。结论妊娠期检测D-D、凝血指标有助于临床评估孕妇的凝血状态,及时发现孕妇的高凝状态,预防孕妇血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检测在诊断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AECOPD患者进行免疫色谱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和免疫比浊法定量检测D-二聚体(D-D),同时作支纤镜深部痰培养.结果 痰培养阳性组(62例)PCT阳性率和D-D水平明显高于痰培养阴性组(23例)(P<0.01),而PCT梯度与D-D水平有正相关性.结论 降钙素原和D-二聚体可作为AECOPD细菌性感染危重程度的监控.PCT检测结果对患者细菌感染程度的诊断具有快速方便的优势,从而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同时D-D检测水平反映AECOPD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对指导抗凝药物治疗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例无凝血功能障碍的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25例加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3和7d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浓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Plt、PT、TT、APTT、FIB和D-D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第7d两组Plt和FIB有明显差异(P0.01,P0.05)。对照组患者的PT、TT和APTT呈延长趋势,观察组患者的PT、TT和APTT无明显延长或有所缩短。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第7d的PT、TT和APTT明显缩短(P均0.05)。对照组患者的D-D浓度呈略升高趋势,观察组患者的D-D浓度稍升高后即逐渐下降,至治疗后第7d,两组间D-D浓度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三七总皂甙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与妊高征孕妇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日本SysmexCA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正常非孕妇女和正常妊娠孕妇各50例及99例妊高征孕妇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及采用挪威NycoCardReaderⅡ型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检测D-二聚体(D-D)的含量。结果正常孕妇血浆PT、APTT缩短,Fbg及D-D水平增高;妊高征孕妇血浆PT、APTT明显缩短,Fbg及D-D水平明显增高。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妊高征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三组间TT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妊高征组中,血浆D-D含量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差异有显著性(Ρ<0.01)。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妊高征孕妇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且有血栓形成趋向。产前进行凝血四项与D-D的检测,对指导病情监测和治疗、预防出血及避免DIC发生等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氯沙坦和复方降压胶囊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降压治疗,探讨氯沙坦和复方降压胶囊对EH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将60例1-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随机分成氯沙坦治疗组和复方降压胶囊治疗组。治疗前检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和D-二聚体(D-D)、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氯沙坦组予氯沙坦50-100mg/d治疗.复方降压胶囊组给予复方降压胶囊3~6粒/d治疗,均达疗程4周后再次检测PAI-1活性及D-D、vWF水平。结果 高血压病人经氯沙坦、复方降压胶囊4周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下降,氯沙坦组PAI-1活性及D-D、vWF水平较前明显下降(P<0.001),而复方降压胶囊组PAI-1活性及D-D、vWF水平较前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 氯沙坦和复方降压胶囊均有良好降压效果,氯沙坦还能降低PAI-1、D-D、vWF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凝血、纤溶状况,而复方降压胶囊对PAI-1、D-D、vWF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