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于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降低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大面积脑梗死的发病率。方法选择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排除入院后24h内死亡的病例)。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于术后早期给予生理盐水250-500ml+复方丹参注射液20~30ml(儿童酌减)静脉滴注,1次/d,10~15d为1疗程。统计两组病人的入院时GCS评分、血肿量、受伤至手术时间、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及迟发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率、死亡率、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及梗塞灶范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治疗组311例发生迟发性大面积脑梗塞18例(6.1%),对照组302例发生47例(18%),发病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死亡28例(9%),对照组死亡67例(22%),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梗塞后的死亡率治疗组22%(4/18),对照组65.9%(31/47),有显著差异(P〈0.01);梗塞灶直径治疗组平均5.85cm,对照组10.17cm,有显著差异(P〈0.05);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治疗组10.61%(32/311),对照组9%(27/302),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术后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显著降低迟发性大面积脑梗塞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梗塞灶体积,不增加迟发性颅内血肿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微创穿刺方法治疗颅内血肿。方法选择150例颅内血肿病人,通过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方法治疗颅内血肿病人,在治疗中观察病人病情、血肿引流量及血肿性质的变化,复查CT,2~7天拔针。结果150例病人中有6例死亡,其中术后家属放弃治疗3例,1例突发再次颅内出血死亡。其余144例全部生存。16例留有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微创穿刺治疗颅内血肿方法简便、定位准确、费用低、创伤小、安全有效,可较彻底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术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31例急性重型脑出血患者(治疗组)与锥颅置硅胶脑式引流管引流术(对照组A)、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B)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血肿总清除率和神经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A、B(P<0.01),病死率和病残率均低于对照组A、B.结论 采用YL-1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急性重型脑出血患者,血肿清除率高,临床疗效好,能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改善病残程度,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余丰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790-3791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参考组(保守治疗组),对2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2周、4周、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术后血肿体积、巴氏指数(BI)评分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I评分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患者术后血肿体积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效果显著,有助于减轻脑损伤,促进患者受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应用微创碎吸技术治疗颅内血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微创清除技术治疗颅内血肿中的作用。方法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对81例颅内血肿病人进行定位穿刺、冲洗、引流并进行护理干预。结果小组81例,无死亡病例,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19例昏迷者15例术后5天内清醒,2例术后2—3周清醒,1例(90岁)因脑水肿去骨瓣减压,脑积水行脑室分流术,植物生存1例;外伤性颅内血肿者26例和慢性硬膜下血肿9例全部恢复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 微创碎吸技术操作简捷、创伤小、并发症少、费用低,对颅内血肿有满意的临床效果。护理干预是术后康复的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2例基层神经外科接受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情况。结果:本组122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术后拔管时间为(4.32±3.14)d,术后意识清醒时间为(4.85±1.23) d;术后6个月,44例(36.07%)完全恢复日常生活,32例(26.23%)部分恢复或者能够独立生活,18例(14.75%)需要帮助,10例(8.20%)卧床但仍保存意识,8例(6.56%)植物生存,10例(8.20%)死亡。结论:微创穿刺颅内血肿引流术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费用少,值得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中开展。  相似文献   

7.
CT导向立体定向抽吸术治疗颅内血肿30例分析浙江省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325600)郑九林,南存根[关键词]颅内血肿,CT定向,抽吸术使用CT导向立体定位仪抽吸颅内血肿,操作简单、定位准确、组织损伤少、术后恢复快,为目前临床治疗颅内血肿的主要方法。对...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与内科治疗及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9-2012年大连市中心医院内科治疗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例167例,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病例153例,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病例186例。比较病人发病后1个月末的死亡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再出血率。结果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及内科组在发病1个月末死亡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死亡率低于其余2组。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比较颅内感染率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组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30~50 mL的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与去骨瓣血肿清除术及内科治疗相比颅内血肿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在急性期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故中等量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可能更适合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术后血肿(post-craniotomy hematoma,PCH)的危险因素,减少术后血肿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颅内三大疾病(脑膜瘤、胶质瘤、动脉瘤)共68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膜瘤术后发生血肿显著高于胶质瘤、动脉瘤,胶质瘤和动脉瘤的术后血肿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老年病人术后血肿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病人,有凝血功能异常的病人术后血肿发生率高。结论: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病人术后血肿发生率高,可能与手术种类、患者的年龄、术后凝血纤溶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黄驰文 《中外医疗》2012,31(26):77+79-77,79
目的探讨颅骨钻孔引流术在亚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的疗效观察。方法对所在科室一部分硬膜下血肿量相对较少的9例病人应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术后用尿激酶溶解血肿并引流后复查头部CT显示,颅内血肿明显减少,最终基本清楚。高颅压症状在术后明显减轻,再无出血病例,所有病例愈合较好,神经功能障碍也基本恢复正常。结论亚急性创伤性颅内血肿行颅骨钻孔引流术,易于操作、创伤较小、并发症明显降低,通过与局部尿激酶结合注射,能理想的清除血肿,患者恢复速度较快,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降低。因此,可尽量采用颅骨钻孔引流术治疗无脑疝中等血量血肿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颅内血肿第一次术后再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将我院1998年4月至2002年2月期间共行颅内血肿清除术138例,术后再出血14例,对年龄、性别、病因、时间进行分析,总结出不足,求得更好的治疗。结果 男性9例,女性5例,最大年龄74岁,最小年龄23岁;高血压脑出血8例,外伤性血肿6例,第一次术后出血最短时间90分钟。最长时间6天。结论 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是颅脑手术后在短期内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对术后病情恢复有直接的关系,对高血压病人在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控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我院微创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41例进行疗效评估。方法在头颅CT定位下,确定血肿最大层面,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经皮穿颅进入血肿,抽出适量血肿后,用冰生理盐水连续冲洗,至冲洗液清亮后开放引流,1—2天拔管。结果本组41例病人均采用了微创手术,大部分病人术中即感到头痛、头昏减轻,1—2天后其余症状体征亦明显好转或消失。至今41例病人均恢复良好,经复查CT无一例每带.结诊采用街钏术治疗CSDH.方法简单.疗稗短.费用低.话合在基层医院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的护理,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 对14例脑出血患者采用北京万特福医疗器械公司生产的YL-I型一次性颅内血肿微创穿刺针行颅内血肿清除.结果 14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后,例治疗护理效果满意,例转院治疗,例放弃治疗.结论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后合理的护理,有助于预防并发症和病情的恢复,降低患者死亡率及致残率,提高治愈率及生存质量,缩短病程,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激酶(UK)溶解颅内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CT片选择穿刺点,穿刺抽吸部分血肿后置引流管注入UK2万u.4小时后.无负压引流,每日一次,共4天.术后第5-7天拔管。结果:治疗后一个月评定疗效.36例病人,恢复良好18例(50%).中度病残10例(27.8%).重度病残6例(16.7%),死亡2例(5.5%)。结论:本法较锥颅一次性血肿碎吸术,危险性小.疗效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总结微创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预防并发症的方法、措施。结果应用微创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28例,其中硬膜外血肿18例,硬膜下血肿8例,脑内血肿2例。术后恢复良好26例,不全偏瘫失语1例,死亡1例(伴有严重脑挫裂伤)。结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提高颅内血肿微创术成功率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析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YL—1型粉碎穿刺针对48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行微创清除术,与对照组46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有显著意义。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好、创伤小、费用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经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行开颅手术夹闭动脉瘤+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共46个动脉瘤均成功夹闭,夹闭率100%,对照组48个动脉瘤均夹闭成功。两组动脉瘤夹闭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电解质紊乱、脑血管痉挛、肺部感染以及再次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的随访,无失访。至随访结束,两组患者恢复良好率、轻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植物生存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合并颅内血肿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能够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夹闭动脉瘤、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保证患者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李岩 《中原医刊》2007,34(2):39-40
目的 颅内血肿清除后再引流出脑脊液(CSF),降低术后颅内压(ICP)。减少去骨瓣减压,改善病人预后。方法 血肿清除后,在硬脑膜上保留4—5个0.5-0.8cm的小孔,使CSF流出,并通过引流管流出体外,骨瓣仍复位。结果 对40例颅内血肿患者手术采用此方法,术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5~10min,血肿量30-70ml,术后骨瓣一期成形,34例恢复良好,引流管保留36—72h,未发现皮下积液或脑脊液皮漏,死亡3例(7,5%),重残3例。结论 颅内血肿清除后硬脑膜留孔引流CSF,能明显降低术后ICP,减轻了血性CSF和高颅压对脑组织的继发损害,提高了骨瓣一期成形率,改善了病人愈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21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粉碎针在头颅CT定位下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并配合尿激酶对颅内血肿溶栓液化治疗。结果本组血肿清除率达到30%-80%,死亡率11.5%(25/217)存活病人得到随访,日常活动能力评分Ⅰ级23例(12.0%),Ⅱ级73例(38.0%),Ⅲ级52例(27.1%),Ⅳ级44例(22.9%)。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安全简单、损伤小及疗效显著特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20.
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在颅脑外伤病人中较常见,但颅内血肿术后再出血者却不多见。本科于1993~1995年经手术治疗颅内血肿病人86例,其中术后再出血者3例(占3.48%)。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性,10岁。因头部损伤后昏迷4h,中间清醒20min后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