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0例乳房胀痛病人中,年龄最小者25岁,最大者44岁,25~38者62例,39~44岁者18例.生育一胎者56例,生育二胎者13例,未孕(育)者11例.1.2 治疗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9g,郁金10g,当归12g,姜半夏10g,炒白芍10g,制香附10g,川楝子12g,浙贝母10g,夏枯草10g,茯苓12g,荔枝核20g,王不留行15g,甘草6g,水煎服,1剂/日,3次分服.2 治疗结果 80例患者,服药7剂后,乳房胀痛症状明显减轻;14~21剂后诸症消失.服药最少者7剂,最多者21剂.其中5例在停药后半年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仍现乳房胀痛,给以上方加减治疗,服7剂痊愈.  相似文献   

2.
生地15g,生石膏30g,荜拨、细辛各6g,延胡索、牛膝各10g,每日煎服一剂。风火牙痛加升麻10g;胃火牙痛加肥知母10g,生石膏用至40~60g;虚火牙痛加玄参12g,生地用至20~30g。笔者用此方治疗30例牙痛患者,一般服一剂肿痛减轻,服2~3剂获愈。 例1.邓某,男,45岁。初夏出差感受风热,牙龈红肿并头痛、咽痛,舌苔薄黄。此乃风火牙痛,上方加桑叶、菊花各10g,服3剂愈。  相似文献   

3.
129例中,男性77例,女性52例,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52岁,均符合1977年全国第二次肺源性心脏病会议制定的慢性肺心病的诊断标准。加味五味子汤:五味子15~30g 麦冬10g红花9g(另包) 潞参30g 黄芪30g 炙麻黄9~15g 杏仁15g 陈皮12g 茯苓30g 半夏10g丹参30g 当归12g 熟地15g 山药20g 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加减:大便秘者加火麻仁15g;大便溏、次数多者加焦术15g;胸闷者加枳壳12g、桔梗12g;痰热盛者加黄连6g、  相似文献   

4.
<正> 笔者自拟痤疮汤治疗痤疮5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52例患者均系80年10月~90年12月的门诊病人。男30例,女2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33岁,以20~25岁为多;服药剂数最少8付,最多30付;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0年。二、方剂组成及治疗方法基本方剂组成:黄岑12g、黄连9g、枇杷叶15g、桑皮15g、生地10g、赤芍12g、丹皮12g、连翘15g、白花蛇舌草20g、菊花10g、甘草6g。治疗方法:基本方药不变,妙宜临症加减,颜面居多且有脓疱者加白芷15g;项背为甚且有口渴者加葛根12g;结节者加甲珠6g、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常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笔者自1987年以来用自拟“蔓芎汤”,治疗60例患者,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本组病例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20~58岁。病程2个月至12年。药物组成:蔓荆子12g、川芎15~20g、白芷15g、羌活12g、防风9g、细辛5g、半夏6g、薄荷6g、升麻6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若肝火偏盛,加龙明草、振子;失眠者加枣仁、柏子仁;痰多可加陈皮、胆南星;久痛人络加桃仁、赤芍。疗效标准分为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停药后1年复查无复发者;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停药半年后复发者;好转:头痛及伴…  相似文献   

6.
本组68例,男56例,女12例,年龄4~13岁66例,14岁以上2例。单侧腮腺肿胀者41例,两侧腮腺肿胀者27例。伴有发热者62例,体温37.6~40.1℃,颈部淋巴结肿大者57例;两侧扁桃体肿大Ⅰ°~Ⅱ°者22例;呕吐者24例。查血:白细胞总数(6.8~12.4)×10~9/L者53例,其中中性0.54~0.78,淋巴0.20~0.42;白细胞总数(4.0~6.7)×10~9/L者15例,其中中性0.43~0.58,淋巴0.40~0.54。 西医治疗:68例患者均用病毒唑(三氮唑核苷)10~15mg/kg·日加入5%葡萄糖液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其中,白细胞总数增高者,加用青霉素5~20万u/kg·日或林可霉素1万~2万u/k8·日加入5%葡萄糖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中医治疗;自拟清毒消肿汤:板蓝根12~18g、薄荷9~12g、牛蒡于6—9g、双花9~12g、连翘9~12g、浙贝6~9g、大青叶10~15g、僵蚕9~12g、桔梗10~12g、蝉衣6~9g、黄芩9~12g、生甘草3~6g,每日1剂,每剂水煎2次,共煎取500ml,分多次频服。  相似文献   

7.
<正>自1994~1997年间,笔者应用自拟清营解毒汤治疗过敏紫癜4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4~14岁,患者均为门诊病例,无严重的合并症,无肾损伤。均无明显诱因。 治疗方法 紫草6~10g、丹皮8~10g、赤芍8~10g、大青叶10~15g、地丁10~15g、防风6~98、生牡蛎20~30g;毒火炽盛加水牛角10~15g,抚之碍手加天葵子108,茅根12~30g,大便黑者加地榆炭10g,侧柏炭10g,斑疹成片者加三七面或云南白药酌量冲服,关节肿痛者加牛膝10~15g、鸡血藤10~15g、腹痛者加元胡10g、丹参10~15g,气虚者加太子参10~20g,血虚者加阿胶10~20g。  相似文献   

8.
升降解毒汤组成:僵蚕12g,蝉蜕12g,姜黄15g,熟大黄6~12g,鱼腥草30g,虎杖6~12g,板蓝根30g,贯众12g,百部30g,紫菀12g,甘草3g。治疗时常据临床伴随症状加减,体温超过38.5℃,或身热、面赤、烦渴、汗出而热不解者,加生石膏30g、知母12g;寒热往来者,加柴胡15g、黄芩12g;咽痛甚者,加射干12g、浙贝母12g、款冬花12g;合并肺炎者,加生石膏30g、麻黄6g、杏仁9g;老年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者,加人参9~12g、黄芪30g、葶苈子20~30g。每剂水煎2次,共取汁500~600mL,分为3份,每8h服1份,小儿剂量酌减。疗程为3d。用升降解毒汤加减治流行性感冒92例,均依据《…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男34例,女6例,年龄34~76岁,50岁占70%,其中脑血栓形成38例,脑栓塞2例,本组轻型9例,中型25例,变型6例,住院天数平均27.5天,病程最短10h,最长1周。 治疗方法:①补阳还伍汤加减:黄芪30~100g,当归12g,赤芍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2g。有意识障碍者加羚羊角粉1.5~5g冲服。舌红干少苔者加生地24g,玄参15g。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痰多失语加菖蒲9g,郁金9g,竹沥30g,天竺黄9g,舌胖加仙脾15g,巴吉天15g。每日1剂,煎水分2次服。每10剂1个疗程。 西药: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il复方丹参注射液16ml,每日1次静滴,10天为1个疗程。 重症病人吸氧,加用能量合剂细胞色素丙静滴,有颅内压增高明显者加用速尿或20%甘霹醇,合并感染者加用抗菌素等。  相似文献   

10.
笔者运用《伤寒论》竹叶石膏汤加味治疗美尼尔氏病共70例,男24例,女46例。年龄最大者48岁,最小者23岁;病程月余者6例,l~2周者30例,1周之内者34例。治疗方剂;谈竹叶129、生石膏309、太子参12g、麦冬12g、半夏6g、生姜3片、粳米gg、炙甘草6g、芦根309、白芍159、薄荷12g。加减:烦热少气者加五味子og;心悸明显加龙牡各309;呕吐恶心明显、苔垢者加麦香、佩兰各129;血压偏低着加黄茂159,偏高者加泽泻gg,慈仁15g。服药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每次服约10~20ml,稍凉,l日数次频眼。疗效标准:显效;典型的三联症即眩晕、耳鸣、听力减…  相似文献   

11.
作者报道自1988年7月~1991年10月,用“楤木浮萍苡米赤小豆汤”治疗急慢性肾炎12例,其中急性肾炎9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3例。结果:9例急性肾炎全治愈,平均治愈时间为27天,1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经3个月治愈,2例好转。治疗方法:楤木根、苡米、赤小豆各30g、浮萍15g,舌苔厚腻者加佩兰6~10g,腹胀甚者加大腹皮15~20g,大便结者加莱菔子20~30g,每日1剂,复煎加服1次。作者认为,楤木有祛风除湿,利水消肿、活血止痛效果,配以浮萍解表发汗利水,苡米、赤小豆利水消肿健脾,因而可快速消除全身浮肿,对治疗急慢性肾炎有一定效果。楤木药源  相似文献   

12.
15例病例中,其中胆道蛔虫症8例,男5例,女3例,住院治疗1例,门诊治疗7例,年龄3~10岁者6例,11~15岁者2例;蛔虫性肠梗阻7例,男4例,女3例,门诊治疗,年龄3~8岁.这15例病人均有排蛔史或吐蛔史,并且在发病前服用过驱虫药(驱虫速、驱蛔灵、宝塔糖).方药组成及用法:甘草50g、米粉30g,蜜糖100g,甘草水煎,去渣取计,量约250ml.与米粉(粳米或优质米)和蜜糖匀拌,文火煮沸成糊样,待温即服,最好1次性服完,或短时间内2~3次服完.治疗结果:经用甘草粉蜜汤治疗,全部治愈.15例患者服1剂愈者12例,服2剂愈者3例.临床症状消失,饮食起居正常.  相似文献   

13.
笔者采用大剂量白花蛇舌草 6 0 g,配伍补气药治疗慢性肾炎 2 9例 ,其中 2 5例痊愈 ,4例显效 ,治愈率 86 .2 % ,病程最长达 7年 ,最短 1年 ,服笔者方6剂均显效。处方组成 :白花蛇舌草 6 0 g,白术 12 g,炙黄芪12 g,台参 12 g,云苓 15g,黑大豆 18g:如尿中有蛋白加桑螵蛸、金樱子各 12 g,阴虚热甚者加生地 12 g,水煎服每日 1剂 ,分 3次服。典型病例 :患者 ,农民 ,中年男性 ,患慢性肾炎 7年 ,近几天由于劳累 ,身体感觉疲倦 ,双下肢乏力 ,面色苍白 ,双眼睑及下肢轻度浮肿 ,血常规正常 ,尿蛋白 ( ) ,其余 (- )。服用西药效不佳。服上方 6剂 ,…  相似文献   

14.
王永和 《海南医学》2001,12(6):68-68
生脉散出自《内外伤辨惑论》,由人参、麦冬、五味子三味药组成。主治热病汗出伤津及久病气阴两虚者。笔者近来用之加味治疗不寐症29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9例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最大者81岁,最小者19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半年;伴头晕心悸乏力者18例;素体多病者10例;便秘者5例;更年期综合征者6例。 2.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红参12g。麦冬30g,五味子15g,生地30g,当归黄芪各20g,酸枣仁15g,远志8g,合欢皮12g,生龙骨、生牡蛎(均先煎)各30g,甘草10g。心血不足加熟地、白芍;耳鸣加磁石、龟版;肝郁喜叹息加柴胡,郁金;胸闷纳呆加陈皮,厚朴。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红参文火另煎取药汁加入其他药液中一起服用,15天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运用自拟活血化痰汤治疗女性乳腺增生患者33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本组33例均经临床辨证为痰瘀交阻型,其中已婚者27例,未婚者6例。年龄23~30岁者11例;31~40岁者16例;41岁以上者6例。治疗方法:自拟活血化痰汤药物组成有丹参30g、赤芍12g、穿山甲10g、丝瓜络12g、清半夏18g、生牡蛎30g、昆布30g、海藻30g、夏枯草15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2次。20天为1个疗程。加减: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郁金;气虚者加黄芪、党参;月经不调者加益母草、香附。治疗结果:33例中,治愈31例,显效1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1 临床资料44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9例,女性25例;年龄28~63岁.病程1年以内者13例,1~5年22例,5年以上9例.全部病例小便皆为米泔水样,部分有乳糜凝块或有血尿.尿乳糜试验均为阳性.治疗方法:重用白芨20~30g,配山药、茯苓、杜仲、菟丝子、芡实各15g,莲须12g,煨益智仁、苍术各10g.随证加减:湿热重者加黄柏、石苇各10g,川萆薢15g;脾气虚者加黄芪20g,党参 15g,白术10g;肾虚者加熟地黄18g,拘杞、金樱子各12g,补  相似文献   

17.
真武汤治疗慢性盆腔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临床资料 18例均为门诊病人,符合慢性盆腔炎的诊断.其中16例为已婚妇女,2例为未婚妇女;18例均具畏寒,腹部冷痛;体温升高者10例;腹部明显压病者15例;可扪及包块者7例;大便每日2次以上者8例(其中稀溏者5例).治疗方法:基本方为附片12g,干姜9g,白术、云苓各10g,白芍15g,益母草18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加减:体温升高者减附子用量加红藤,败酱草等;有包块者加甲珠,赤芍,三棱等;腹部压痛明显者加乌药,香附;大便次数增多(或稀溏)者倍白术(或)加升麻5g.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1986年2月至1987年7月,用自拟祛瘀开窍汤治疗中风偏瘫21例,现小结如下。一、治疗方法方药组成钩藤15g,水蛭10g,石菖蒲15g,远志6g。大便秘结者加大黄10g,气虚者加黄芪30g。服用方法病人入院后均服本方汤剂,每日1剂,分2次服,治疗1个月后评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泌尿系结石在粤北山区是一常见多发病,要求中医中药治疗的患者多。本文报告用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尿石症的效果。20例病人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5~68岁,病程一年内12例,2~20年的8例,包括输尿管、肾、膀胱结石,其中多发性结石并肾积液11例。方药组成:金钱草30g、鸡内金20g、海金沙15g、泽泻18g、川牛膝15g、穿破石50g、车前子15g,郁金15g。日一剂,于半空腹分二次服。服中药半小时后加服心痛定10mg。一小时后嘱病人做跳跃,上下楼梯,跑步等活动,并大量饮水。疗效: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结石排出有  相似文献   

20.
中药痹痛汤治疗坐骨神经痛3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继元 《医学争鸣》2004,25(19):1799-1799
1 临床资料 1998-09/2002-10以中药痹痛汤门诊治疗坐骨神经痛36(男24,女12)例,年龄20~62岁,病程1 mo~11 a.全部病例均有腰痛,髋部向下肢放射样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痹痛汤:独活12 g,威灵仙12 g,桑寄生30 g,杜仲12 g,牛膝15 g,土元10 g,鸡血藤30 g,当归15 g,白芍20 g,细辛3 g,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偏寒者,加仙茅10 g,淫羊藿10 g;偏湿者,加薏苡仁30 g,防已10 g;腰痛加川断15 g,狗脊15 g;久痛有瘀者桃仁10 g,红花6 g;10 d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腰腿痛完全消失,行动自如)15例(41.6%)显效(腰腿痛基本消失)12例(33.3%),有效(部分症状与体征减轻)7例(19.4%)无效(症状无减轻)2例(5.5%),总有效率9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