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川崎病(KD)患儿心肌肌钙蛋白-T(cTnT)、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法、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14例急性期KD患儿并冠状动脉病变(CAL)和24例KD无冠状动脉病变患儿(NCA)血清cTnT、CRP水平和血细胞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血清cTnT、CRP水平和血细胞计数及其动态测定有助于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2.
李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1):1260-1261
目的 :研究川崎病患儿C反应蛋白与血小板计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测定 2 9例川崎病患儿CRP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CRP(52± 18)g/L及血小板计数 (586± 12 8)× 10 9/L均显著高于急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 0 1) ,但急性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二组参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动态观察发现 :川崎病组未并发冠脉病变组二项参数均较治疗前低 (CRP及血小板成对比较的t值分别为 13 6与 16,P <0 0 1) ,而并发冠扩组CRP与血小板计数持续升高 ,与治疗前无差异 (CRP及血小板计数的成对比较t值分别为 0 86与 0 0 8,P >0 0 5)。结论 :CRP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冠状动脉病变是川崎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探讨其发生的有关因素有利于及早发现、估计预后、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害,改善患儿的预后。方法:回顾2002年~2008年6年间我院收治的131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分组,将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和未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2组患儿从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发生与未发生CAL的患儿在C反应蛋白、血沉、血红蛋白水平及免疫活性测定上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文单因素分析表明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高血沉是发生CAL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 全面检索各中文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国内公开发表的和学位论文中关于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与CRP有关的临床资料,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iew Manger软件(Revman4.2),对所纳入的研究数据的计数资料进行Meta分析,根据文献异质性检验结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计算比值比及其95%的可信区间,并行敏感性分析及偏倚性分析。计量资料计算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的可信区间。结果 共有19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计数资料统计结果示,CRP>100mg/L[OR=2.37,95%CI=(1.49,3.77),P=0.0003];计量资料统计结果示,WMD=19.02,95%CI=(11.98,26.05), P<0.00001。结论 CRP与中国川崎病患儿发生冠脉病变密切相关,CRP>100mg/L为其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川崎病(KD)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是临床防治的重点,早期预测并早期治疗是临床较为关注的同题.许多学者对KD合并CAL的高危因素进行了研究,目前较权威的预测方法为Asai评分和原田计分法.两种评分法指标较多,若能找出单一的指标作为KD患儿CAL的预告因子,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KD患儿心肌肌钙蛋白(cTnI)等进行检测,以评价cTnI与CAL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心肌肌钙蛋白(cTnⅠ)在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cTnⅠ水平,对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CAL)组和无冠状动脉病变(NCAL)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cTn Ⅰ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川崎病患儿治疗前血清cTnⅠ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CAL组明显高于NCAL组.结论 血清cTn Ⅰ既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川崎病患儿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也可作为观察川崎病患儿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判定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sysmex kx-21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对30例KD患儿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测定。10例有冠状动脉病变为观察组,20例无冠状动脉病变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急性期MPV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亚急性期PLT计数较急性期升高,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PCT亦大于对照组(P<0.05)。而PDW在急性期与亚急性期,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对KD以及KD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治疗及评价预后均具有相当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C反应蛋白在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时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2年6月我院收入治疗的74例川崎病患儿,将其列为观察组,同时根据患儿是否伴有冠状动脉损害分为冠脉损害子组和非冠脉损害子组;并选取同期在我院治疗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及观察组两子组患儿急性期、恢复期的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急性期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冠脉损害子组患儿的急性期、恢复期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冠脉损害子组,P<0.05。结论川崎病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升高,且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患儿的尤其明显,对预测患儿冠脉动脉损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变化与川崎病怠者冠状动脉损伤的关系.方法 对60例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进行血清CRP和IgC、IgA、IgM检测,并通过心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明确患儿冠状动脉损伤情况.结果 川崎病患儿在急性期血清CRP和IgG、Ig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上述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伴有冠状动脉损伤的川崎病患儿血清CKP、IgG、IgM水平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的患儿(P<0.01).结论 川崎病患儿血清CRP、IgG、IgM的升高与患儿急性炎症反应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王学珍 《吉林医学》2012,33(11):2291-2292
目的:探讨川崎病患儿C-反应蛋白异常持续时间与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分析44例川崎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C-反应蛋白异常持续时间及其冠状动脉异常发生情况。结果:C-反应蛋白异常(>10 mg/L)持续时间<3 d患儿共有25例,均未发生冠状动脉病变;3~10 d患儿17例,其中4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结论:C-反应蛋白异常持续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CK-M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为KD的患儿35例,其中10例有冠状动脉损伤,25例无冠状动脉损伤,另以健康儿童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RP及CK-MB。结果:KD患儿治疗前血清CRP、CK-MB水平升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CRP、CK-MB水平明显高于NCAL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CAL组治疗前CRP、CK-MB明显高于治疗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L组CRP治疗前后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升高程度、持续时间与KD冠状动脉损伤密切相关;CK-MB则对判断KD患儿心肌损伤是一敏感指标,且可作为IVIG的疗效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2.
曾志涌  郑平  麦红  黄玉玲 《海南医学》2011,22(23):17-18
目的 评估血小板(PL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川崎病(KD)患儿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在KD患儿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6例KD患儿(KD组)治疗前(发热1周内)及予丙种球蛋白规范治疗2周后的PLT及hsCRP,与57例症状相似的菲KD患儿(对照组)对比,进而分析PLT及hs-CRP与KD的关系.结果 ...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在川崎病(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时的变化.方法:选择65例KD患儿,根据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冠状动脉损害组(CAL组)和无冠状动脉损害组(nCAL)组,随机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65例同期住院伴发热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对照组,检测CRP水平,比较KD患儿与对照组患儿CRP水平,以及CAL组与nCAL组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CRP水平.结果:KD患儿急性期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AL组急性期和恢复期CRP水平均较nCA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时CRP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geme,KD)惠儿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前后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58例川崎病患儿,其中合并冠状动脉病变者12例,无冠状动脉病变者46例,于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前后采血测定血清肌钙蛋白Ⅰ、C-反应蛋白.结果 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组治疗前cTnl、CRP浓度值分另q为(1.13±0.27)ng/mL和(66.63±17.13)mg/L.与其治疗后cTnI(0.93±0.08)ng/mL,CRP(59.58±13.97)mg/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冠状动脉损伤(NCAL)组治疗前cTnI、CRP浓度值分别为(0.66±0.23)ng/mL、(40.52±7.10)mg/L,与治疗后cTnI(0.15±0.16)ng/mL,CRP(17.85±4.43)m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川崎病患儿急性期血清肌钙蛋白Ⅰ浓度与CRP呈正相关(r=0.731,P<0.01).结论 血清肌钙蛋白Ⅰ和C-反应蛋白检测可为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动态检测cTnI、CRP有助于KD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5.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崎病(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疾病.KD的主要并发症为冠状动脉损害.本文通过观察36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动态变化,探讨其参数在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变化与冠状动脉改变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的改变的关系。方法对50例健康婴幼和儿童血小板参数测定及对86例KD患儿进行血小板参数动态测定。结果MPV在冠脉病变组与非冠脉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0,P〈0.01),川崎病组与正常对照组血小板计数的比较,急性期川崎病组血小板计数(t=10.83,P〈0.01)及MPV(fl)(t=7.9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LT、MPV增高提示将出现冠状动脉改变应及早应用抗炎,抗凝治疗,其有助于诊断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及肌钙蛋白T(cTnT)与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入选病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有粥样斑块者115例,男82例,女33例.年龄41~84(56±19)岁.常规入院检查.分成两组CRP≤5.0mg/L组(1组)和>5.0mg/L组(2组).将显影的冠脉树分成15段,每段冠状动病变的程度以记分形式定量化.结果1组和2组的单支病变的发生率分别为41%,5%(P<0.01).3支病变发生率为3%,28%(P<0.01),冠脉病变积分分别为(1.5±1.3)分和(10.4±3.5)分(P=0.04).2组比1组的cTnT高,组2的ECG ST-T改变明显,两组的FlB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CRP和cTnT同时异常,同时ECG有一过性ST-T改变者预示冠脉粥样病变严重,大多数病人为3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预后不良.对上述指标的检测有助于判断病变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18.
血清C反应蛋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局部或全身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1]。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敏感而非特异的炎症标记物,近年来已经证实CRP可能是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可用来判断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本研究通过测定CHD患者血清CRP水平及血脂水平,结合冠脉造影结果,探讨CRP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2年8月~2004年12月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至少有1支冠脉狭窄≥50%的患者78例,其中男性56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7.5±8.9)岁。根据冠脉病变特点分为单支冠…  相似文献   

19.
黄国孟 《广东医学》2003,24(9):967-968
目的 评估血小板计数 (Plt)和C反应蛋白 (CRP)水平的动态变化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和血球计数仪测定 60例患者CRP ,Plt及其动态变化。结果 SIRS组患者比非SIRS组患者CRP显著升高 ,Plt显著降低 (P <0 0 5 ) ,动态发现 ,好转组CRP第 4,8天 ,显著下降 (P <0 0 5 ) ,恶化组下降不明显 (P >0 0 5 ) ,Plt计数好转组第 2~ 3天回升 ,第 4天开始稳定一个水平 ,恶化组第 2~ 3天回升 ,但第 4天开始进行性下降。结论 CRP ,Plt动态变化有助于判断SIRS患者的预后 ,尤其是第 4天的联合判断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刘倩  范晓晨 《安徽医学》2020,41(4):389-392
目的 探讨血浆前清蛋白(PA)水平对川崎病(KD)患儿合并冠状动脉病变(CAL)的预测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128例KD患儿(KD组)的临床资料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的体检资料。KD组根据临床特点分为典型KD组98例和不典型KD组30例,根据是否合并CAL分为CAL组23例和nCAL组105例,记录各组患者PA、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血小板计数(PLT)、清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心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对各组间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PA的最佳截断值,计算PA判断KD合并CAL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治疗前KD组PA水平为(68.91±40.65)mg/L,低于对照组的(180.20±31.8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KD组PA水平(67.19±41.29)mg/L低于不典型KD组的(74.53±38.60)mg/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组PA水平(53.30±24.73)mg/L低于nCAL组的(72.33±42.6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ROC曲线,PA的截断值选为82.5 mg/L时,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69.5%。结论 血浆PA水平有望作为KD患儿合并CAL的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