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运动想象对偏瘫患者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将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茂名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偏瘫伴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选取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疗法,1次/d,每周5次,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以下评估: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经4周治疗后,两组患者FMA、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联合运动想象对提升偏瘫患者的手功能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黄硕  冯俊芳 《海南医学》2020,31(12):1556-1558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训练系统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中冶医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偏瘫患者42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上肢康复机器人进行辅助训练,共治疗4周,每周5次,每次30 min。治疗结束后,运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法、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及完成ReoGo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难度得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的上肢综合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和完成ReoGo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难度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改良Barthel指数[(70.12±21.63)分vs(53.12±28.94)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44.41±17.28)分vs (34.08±13.44)分]和完成ReoGo上肢康复机器人任务难度得分[(42.10±7.44)分vs (33.08±11....  相似文献   

3.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很多脑卒中患者能在医院中得到及时而系统的康复治疗,但多数患者的继续康复是出院后在家中实现。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为需要继续康复的中青年脑卒中患者制定家庭康复计划,除进行运动疗法外,着重于作业疗法以改善患侧上肢的精细动作,使患者的生活能力有很大提高,为以后重返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经治疗后从我科出院回家的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20~45岁;其中,脑梗塞4例、脑出血26例;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14例。患者均系首次发病,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病诊断…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是一种因脑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综合征~([1]),卒中后上肢功能恢复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难题。研究~([2])表明,55%~75%的偏瘫患者存在上肢功能障碍,常规性的康复训练方式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针对此问题,例如镜像疗法(mirror therapy)、多感觉刺激和混合性疗法开始被运用于上肢功能恢复治疗。意大利帕尔马大学的研究者在1996年首次在猴脑中发现了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MNs),此后的许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则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加用镜像疗法.两组均连续干预4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4周后上肢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1)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程度:Fugl-M...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采用Fugl-Mayer(FMA)量表、STEF和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 结果  康复组治疗2周、4周后FMA评分分别为36.37±16.36、44.36±14.58,STEF评分分别为58.75±7.57、73.32±8.81,BI评分分别为57.33±15.26、67.50±13.48,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提高,且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手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良肢位摆放、被动关节活动、肌力训练、平衡训练、步行训练、作业疗法、物理因子疗法等。康复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4周后采用Fugl-Mayer(FMA)量表、STEF和Barthel(BI)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康复组治疗2周、4周后FMA评分分别为36.37±16.36、44.36±14.58,STEF评分分别为58.75±7.57、73.32±8.81,BI评分分别为57.33±15.26、67.50±13.48,治疗后两组评分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均有提高,且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镜像疗法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和手功能,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上肢功能训器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105例,随机分为A组(任务导向训练组)、B组(上肢功能训练器组)、和C组(上肢功能训练器联合任务导向训练组),每组35例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采用简式Fugl-M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价(FMA)量表、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量表评价患者上肢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量表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结果:三组患者训练后的FMA评分、STEF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训练前(P<0.05);并且,C组训练后的FMA评分、STEF评分和ADL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B组训练后(P<0.05)。结论:任务导向性训练、自制上肢功能训练器训练、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均能改善偏瘫患者的上肢功能,但自制上肢功能训练器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岑春兰 《华夏医学》2006,19(6):1261-1262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提高,脑卒中患者病死率已明显下降,而降低病残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一门重要研讨课题。肩关节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并发症,病后不容易获得代偿,直接影响到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质量,而早期康复的介入能更快、更好、更大程度上改善脑卒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行设计的简易上肢多功能训练仪治疗偏瘫患者上肢协调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75例偏瘫后致上肢协调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传统治疗组与观察组.空白对照组未进行作业治疗,传统治疗组采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则通过自行设计的简易上肢多功能训练仪进行系统性康复训练.采用上田敏氏法、简易上肢机能检查表(simple test for evaluating hand function,STEF)以及 ADL 量表对 3 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协调功能进行评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①STEF 评分:观察组、传统治疗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观察组治疗后与其他 2 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②上田敏氏评级:3 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DL 评分:传统治疗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治疗后传统治疗组、观察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结论 简易上肢多功能训练仪能较好地改善偏瘫患者协调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简易上肢多功能训练仪结构简易、操作简单,适合医院、社区、家庭使用.  相似文献   

11.
张芳芳  周磊  朱慧姗 《北京医学》2021,43(6):525-529
目的研究运动想象联合康复机器人在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6例卒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3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药物治疗,待病情稳定后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后行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运动想象疗法,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upper extremity scale, FMA-UE)、Carroll手功能评定量表(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test, UEFT)、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的差异,对比两组治疗后Brunnstrom分期的差异,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上肢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肌群的上肢肌电积分(integrated electromyogram, iEMG)值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FMA-UE、UEFT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为(18.74±4.24)分、(44.34±5.09)分、(38...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种手功能训练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住院脑卒中偏瘫手功能降低或丧失患者100例,按照入组顺序奇数者分为观察组,偶数者分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相同的早期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自制的手功能训练器辅助患者进行手功能训练,每天两次,每次20分钟,每周五天,共两周。训练前后利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进行手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指活动功能治疗前后评价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评价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功能训练器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辅助训练手功能过程中,能有效地促进偏瘫患者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影响上肢功能恢复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者常常由于肩手剧烈疼痛而拒绝训练,导致上肢的残障不可逆转。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而且影响功能的恢复。近两年来我科提倡偏瘫肩手综合征预防要贯穿于偏瘫治疗的各个时期及各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1):66-68
目的观察手功能袖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8年1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住院的符合研究条件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手功能袖罩康复训练,每天进行2次训练,每次30 min,治疗4周。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出院1个月后及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Fugl-Meyer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手部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出院1个月以及出院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试验组患者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手功能袖罩进行康复训练,有助于患者手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存在的问题及功能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文祥  倪朝民 《安徽医学》2010,31(2):184-186
脑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Kwakkel G等认为脑卒中后有30%~36%患者不能再次使用瘫痪侧上肢完成日常生活动作,并且Kollen B等和Kwakkel G等认为上肢功能的恢复远较下肢的恢复缓慢和困难。目前的经验认为脑卒中后3~6个月是功能恢复的黄金时期。脑卒中后神经学损伤会影响动作及知觉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在偏瘫患儿上肢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手功能障碍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组(简称CI组)50例,对照组50例,CI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给予30min强化训练,同时配合家庭中的日常生活限制健侧手使用每天到6h,根据制定的任务对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5次/周,连续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精细运动商(FMQ)来进行评价,对照组采用常规作业疗法为主,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5次/周,连续12周。结果:CI组治疗后FMQ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治疗后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CI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偏瘫患儿上肢运动模式和提高手的精细动作,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针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应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分析其对上肢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2年7月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与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运动想象疗法联合针刺运动疗法。对比两组上肢功能具体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上肢近端、上肢远端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近端、上肢远端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治疗前,两组社会、心理、躯体、物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社会、心理、躯体、物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运动想象疗法、针刺运动疗法联合运用于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中,对上肢功能改善作用较好,且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偏瘫患者静脉输液部位与肢体功能恢复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静脉输液的最佳部位。方法:将160例需要输液的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患侧组输液和健侧组输液各80例,分别观察输液渗漏情况及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侧组输液的患者渗漏次数多、肢体功能恢复差,与健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偏瘫患者采用健侧肢体输液是最佳的输液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2组患者均接受基础药物治疗、常规康复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组外加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时间1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简易上肢功能检测(STEF)、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由专人进行双盲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TEF、上肢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5).结论: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而且能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新疆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100例脑梗死后上肢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提供常规治疗,观察组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运动评分的变化,运动评测包括:Fugl?Meyer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