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25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状况及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72例,(13.71%),死亡8例(11.1%).G-致病菌占69.66%.高龄、脑出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并发医院获得性肺炎明显高于年龄轻、脑梗死、未行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及死亡率高,致病菌以G-为主.高龄、脑出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是其常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ICU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率制定措施。方法调查2010年1月-2013年10月ICU 1 718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以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性别(χ2=20.038,P<0.001)、病情分级(χ2=60.122,P<0.001)、基础疾病数量(χ2=79.123,P<0.001)和住院时间(χ2=730.309,P<0.001)以及医源性的免疫制剂(χ2=24.754,P<0.001)、动静脉插管(χ2=151.528,P<0.001)、泌尿道插管(χ2=25.752,P<0.001)、使用呼吸机(χ2=81.348,P<0.001)、气管插管(χ2=6.691,P=0.010)、气管切开(χ2=483.914,P<0.001)等因素是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病情分级(P=0.026)、住院时间(P<0.001)、气管插管(P=0.004)和气管切开(P<0.001)均为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影响医院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要降低医院感染的概率需要从患者和医院各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危险因素的差异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114例机械通气48h的患者,将其中5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者分为早发型感染组和迟发型感染组,以非假丝酵母菌属感染者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感染组以死亡病例为病例组,以非死亡病例为对照组进行死亡危险因素χ2分析。结果频繁更换抗菌药物(OR=5.828,P=0.001)、患2种基础疾病(OR=4.538,P=0.008)是早发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OR=5.684,P=0.000)、血白蛋白25g(OR=2.279,P=0.000)是迟发型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预防性抗真菌治疗(OR1=0.064,P1=0.004;OR2=0.561,P2=0.014)是两者的保护性因素;昏迷(P=0.001)、肾功能异常(P=0.002)、患2种基础疾病(P=0.026)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早发型和迟发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假丝酵母菌属感染危险因素是有差异的,及时发现感染和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有助于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监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索其预防和控制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的755例重症颅脑外伤ICU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为33.04%,例次感染率42.6%;引起肺部医院感染有显著性意义的危险因素有高龄、住院时间过长,呼吸机运用、气管切开、休克、基础病、激素等.结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12例颅脑损伤昏迷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均予呼吸机辅助呼吸,观察肺部感染情况,分析病原菌种类,调查相关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12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76例,感染率为34.4%,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1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9株,占72.9%;对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年龄、GCS评分、糖尿病史、长期吸烟史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气管切开时间是肺部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菌群是革兰阴性菌,危险因素较多,在临床工作中,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黄萍 《工企医刊》2015,(3):1433-1434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影响因素,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将40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纳入感染者,通气58例未发生肺部感染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纳入对照组,调取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 感染组住院时间>14d、合并基础疾病≥2种、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胃管、低蛋白比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胃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OR风险比分别为1.130、6.525、5.510。结论神经内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医院应做好预防护理工作,做好体位管理、应激性胃溃疡预防、呼吸机管理、康复护理,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同时做好护理管理,落实无菌操作、病房管理、整体护理,对于有多项高危因素患者如气管切开、重症肌无力,给予特殊强化护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及性质,寻找合理、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在医院住院接受治疗的26例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63.41%;26例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病原菌26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9.23%,革兰阳性球菌占19.23%,真菌占11.54%;经单因素分析发现,气管切开、呼吸机应用、基础疾病、肺部损伤及并发症、休克、持续昏迷、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住院天数≥20 d、留置胃管等是重度颅脑损伤并发肺部感染的主要相关危险因素;经积极的治疗后17例患者痊愈,治愈率65.38%,5例患者好转,4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15.3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发生率较高,病死率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与多种临床因素密切相关,原发病的危重程度是致死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吕鹏 《智慧健康》2023,(10):135-139
目的 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提出防治策略。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6月泗洪医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出现肺部感染情况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未发生肺部感染,观察组4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结合患者一般资料、治疗信息等归纳总结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痰培养检查,分析病原菌。结果 观察组发生肺部感染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年龄超过60岁患者占比、昏迷时间超过1周患者占比、气管切开患者占比、留置胃管患者占比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昏迷时间、气管切开、留置胃管为独立影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另外,分析观察组病原菌结果后显示,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容易出现肺部感染问题,临床应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做好针对性防治工作,促进患者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162例严重颅脑损伤转入ICU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并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VAP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对呼吸道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纳入研究患者有40例发生VAP,发生率为24.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是VAP发生的保护性因素,气管切开、吸烟史和巴比妥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革兰阳性球菌占病原菌总数的63.8%,其中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4.5%.结论 气管切开、吸烟史、巴比妥是VAP发生的独立危险性因素,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是发生VAP的保护性因素,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是VAP的主要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口寰枢椎复位钢板(TARP)内固定手术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89例行TARP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术后肺部感染情况,分为HAP组与非HAP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观察项目的差异性,并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 25例占13.2%的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单因素分析发现吸烟、术前低体重指数、气管切开、慢性肺疾病、机械通气、Frankle分级A~B、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抑酸药物使用时间、激素使用时间、鼻胃管留置时间、术中输液量、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35 g/L和血清钠<135 mmol/L与术后HAP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只有血清白蛋白<35 g/L(OR=5.404,P=0.016)、气管切开(OR=68.051,P=0.000)、Frankle分级A~B(OR=10.683,P=0.001)、气管导管留置时间>4 d(OR=8.009,P=0.002)、手术时间>6 h(OR=8.606,P=0.002)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清白蛋白<35 g/L、气管切开、Frankle分级A~B、气管导管留置时间>4 d、手术时间>6 h是TARP术后HAP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临床干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方法,针对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临床干预措施(使用可冲洗气管套管、把握气管套管拔除指征、积极的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灌洗治疗、合理营养支持和代谢调理、振动排痰机排痰)。结果观察组(实施临床干预)肺部感染率为55.56%(35/63),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6.33±2.71)d;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未实施临床干预)肺部感染率为72.31%(47/65),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8.44±3.14)d;两组肺部感染率与感染控制时间比较,差异均具显著性(分别Χ^2=3.89,P〈0.05;t=3.19,P〈0.01)。结论经临床干预后,有效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率,并缩短了肺部感染控制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0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149例)和无肺部感染组(259例),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检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0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6.52%(149/408)。149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63株,以革兰阴性菌(67.48%)和革兰阳性菌(25.15%)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引流管留置、GC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值分别为5.837(3.125~13.168)、3.172(1.748~5.975)、5.106(2.683~11.829)、4.913(2.284~10.716)、3.625(1.972~7.218)、2.618(1.327~4.721)。结论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对其危险因素的早期预防和护理,降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后气管切开的护理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分析100例严重颅脑外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06年7-10月实行综合气道管理的患者50例为治疗组,2005年7-10月未实行综合气道管理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8例发生肺部感染,6例感染得到控制,控制感染时间平均为(7.8±1.47)d,对照组22例发生肺部感染,14例得到控制,平均控制时间为(14.4±2.79)d。结论认真、科学、严谨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是防止气管切开术后发生感染等并发症的保障,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的气道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采用GOS预后评价标准,14例预后较好(39%),其中恢复良好8例,中残6例;预后较差17例(47%),其中重残12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5例(14%)。抢救成功率86%。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扣背吸痰,有效的气道湿化,减少呼吸道损伤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导致的新生儿休克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新生儿休克病例70份,采用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新生儿疾病造成休克的严重程度、预后及是否合并多脏器功能损伤等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67例纳入分析,合并外科疾病组16例,无外科疾病组51例;两组中重度休克分别为14例(占87.50%)和17例(占33.33%),X^2=14.373,P〈0.01;两组中死亡或放弃治疗后死亡分别为12例(占75.00%)和23例(占45.10%),X^2=4.364,P〈0.05;合并两个以上脏器功能损伤的分别为14例(占87.50%)和23例(45.10%),X2=9.641,P〈0.01;经单因素分析,合并外科疾病是新生儿休克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休克合并有外科疾病时,易发展成重度休克,且易合并多脏器功能的损伤,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有效治疗。方法选择于2009年3月—2014年5月在我院因颅脑外伤行手术治疗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患者61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分析总结,可见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与患者术前GCS评分、颅脑损伤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治疗次数、切口脑脊液漏以及低蛋白血症等因素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气管是否切开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6项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切口脑脊液漏、手术次数、手术时间及低蛋白血症是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高危因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痊愈49例(80.33%),治疗无效死亡12例(19.67%)。结论颅脑外伤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众多,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措施,及时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其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41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将其分为肺部感染组(152例)和无肺部感染组(266例),对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418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肺部感染发病率为36.4%(152/418)。152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68株,以革兰阴性菌(66.7%)和革兰阳性菌(25.0%)为主。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持续时间≥4 h、机械通气时间≥7 h、有气管切开、留置引流管、GCS评分5分及APACHEⅡ评分≥18分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95%CI)值分别为5.837(3.125~13.168)、3.172(1.748~5.975)、5.106(2.683~11.829)、4.913(2.284~10.716)、3.625(1.972~7.218)、2.618(1.327~4.721)。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较高,应加强患者的护理及其危险因素的早期预防,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4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实施该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所有患者均实施护理管理措施,观察护理管理效果。结果4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显效29例(72.50%),有效10例(25.00%),无效1例(2.50%),总有效率为97.50%。肺部感染1例(2.50%),气管食管瘘1例(2.50%),无窒息、皮下气肿等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5.00%。结论将护理管理措施用于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极高。  相似文献   

19.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2型糖尿病之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空腹血糖阳性率,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探讨HCV感染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8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组)与14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空腹血糖值,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79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与对照组血清的抗HCV。结果丙型肝炎组2型糖尿病发病率及空腹血糖阳性率分别为13.41%与25.61%,对照组分别为3.42%、8.9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X^2=5.97,P〈0.05;X^2=15.82,P〈0.005)。年龄〉50岁丙型肝炎患者,其2型糖尿病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9.57,P〈0.02);〉40岁丙型肝炎患者空腹血糖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x^2=6.45,P〈0.05)。糖尿病组HCV感染率为1.27%,与对照组0.6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19,P〉0.50)。结论在未发生肝硬化情况下,对于年龄〉50岁的人群,HCV感染是导致2型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时机选择,以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08年7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急者共35例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气管切开术不同时机分为紧急组6例和预防组29例.紧急组在行气管切开术前,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预防组为在气管切开术前,未出现明显的通气、换气障碍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气管切开术后呼吸机使用情况、气管切开时间、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术后预防组与紧急组各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气管切开时间、MODS发生率和死亡率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呼吸机使用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为了提高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必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尽早行预防性气管切开术,以改善生命体征、降低MODS发生和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