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开展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联合检测,以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细胞癌( HCC),鉴别良恶性肝脏肿瘤。方法检测肝细胞癌( HCC)30例,慢性肝病78例患者血清中AFP-L3和AFP的含量,血清 AFP-L3分离检测采用亲和微量离心纯化柱法,血清中获取的AFP-L3,AFP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计算AFP-L3占AFP的比率即AFP-L3%。结果30例HCC患者AFP的值为8.8~1524.1 ng/ml,其中AFP-L3%的阳性率为80%,而78例慢性肝病患者中AFP的值为3.2~580.1 ng/ml,AFP-L3%的阳性率为14.1%。 HCC组AFP异质体的阳性率与慢性肝病组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联合检测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甲胎蛋白对HCC,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病历摘要祝××,男,44岁,因15个月前甲胎蛋白(AFP)普查结果阳性,经随访AFP 长期持续不降,于1978年6月27日入院。患者于15个月前经AFP 普查检出血凝法为1∶1000阳性,其后随访AFP 血凝法波动于∶100~1∶1000阳性之间,放射免疫法测定AFP 浓度在100~155毫微克/毫升之间,并有谷丙转氨酶(SGPT)增高,经门诊治疗后未见好转,并感腹胀、纳差逐步加重,遂收入院治疗。既往无明确肝炎史,仅于五年前因献血体检,查出乙型肝炎抗原(即HAA)  相似文献   

3.
1978年《免疫学通讯》第2期(Immunological Communication 7(2),1978)是甲胎蛋白的专辑,其中有四篇文章是关于甲胎蛋白的免疫抑制功能的试验和讨论,对制备肝癌诊断用的抗甲胎蛋白血清有参考意义,现将其基本内容摘要译出。  相似文献   

4.
检测甲胎蛋白(AFP)在诊断肝脏疾患中应用广泛,为探讨测定其含量对诊断急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临床意义,本文对1994~1997年我院门诊和住院病人(已确诊为肝脏疾患)的检测结果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确诊为肝脏疾患的门诊或住院病人共263例,其中包括病毒性肝炎112例,肝硬化86例,肝癌65例,均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 1.2 试剂与仪器:AFP酶免检测试剂盒由郑州博赛生物技术研究所提供;酶标仪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国营华东电子管厂联合研制。 1.3 检测方法与结果:严格按照操作说明书,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进行半定量测定,并对>400ng/ml的标本倍比稀释后重新测定。  相似文献   

5.
孙先生一年前曾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经治疗好转而出院.出院后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肝功能一直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也没有明显症状.最近,孙先生来门诊检查.B超和甲胎蛋白检查提示肝癌,且为肝内多发、门脉栓塞,已经失去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6.
据报导血球凝集试验检测血清甲胎蛋白应用于肝癌的诊断和普查,获得较满意效果。其优点为简便、快速、敏感高,适合于农村、山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可应用于普查。漏检率较低。对诊断肝癌有一定特异性。检测方法采血法有两种:自然人群采用微量指血(或耳血)。检测方法,用血色素吸管采集40微升指血,置于0.4毫升生理盐水中(含0.4%枸椽酸钠抗凝),待血球自然沉淀后,上清液则为约二十倍稀释的血清;再吸取10微升1比20的血清于0.5毫升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7.
甲胎蛋白(AFP)是胚胎发育早期的一种糖蛋白,随着医学的进步及其他肿瘤标志物相继问世,临床对AFP有了全新的认识,AFP可以出现于许多临床情况,因此其临床应用广泛。病理状态下,AFP与原发性肝癌、胃肿瘤、肺癌、睾丸肿瘤等相关。本文将血清甲胎蛋白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浩  李家军  马怀幸  高仁焘  孟水平 《安徽医药》2016,37(10):1211-1214
目的 系统评价甲胎蛋白(AFP)联合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计算机检索国内外重要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运用诊断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数据采用Meta-DiSc 1.4和Stata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AFP联合AFP-L3检测原发性肝癌的合并敏感度(SEN)、合并特异度(SPE)、阳性似然比(+LR)、阴性似然比(-LR)、诊断优势比(DOR)分别为:0.697(0.663,0.731),0.813(0.792,0.832),4.891(3.219,7.432),0.276(0.171,0.447),20.953(10.233,42.900)。汇总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7,Q指数为0.8214。结论 AFP联合AFP-L3检测原发性肝癌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作为重要的筛选指标,但仍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9.
甲胎蛋白(AFP)是胚胎发育早期的一种糖蛋白,随着医学的进步及其他肿瘤标志物相继问世,临床对AFP有了全新的认识,AFP可以出现于许多临床情况,因此其临床应用广泛.病理状态下,AFP与原发性肝癌、胃肿瘤、肺癌、睾丸肿瘤等相关.本文将血清甲胎蛋白的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测定甲胎蛋自(αFP)对流免疫电泳法在我国已很普及。该方法操作简单,容易推广,但最小检出值仅为400ng/ml,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诊断率约为70%。为了提高该方法的灵敏度,我们将对流免疫电泳法做了改进,即在琼脂糖中加入一定量的 Polyethylenglycol(PEG),同时降低抗体的使用量,提高原方法的灵敏度,最小检出值达到200ng/ml。现将实验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谭宗宪  侯俊  朱安琪  李伯安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2):1605-1606,I0001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在肝癌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12例确诊为肝癌并进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连贯血清(术前1份,术后连续留取),应用甲胎蛋白异质体微量离心柱分离并洗脱获得AFP-L3,再同时检测原始血清中AFP及AFP-L3含量,计算AFP-L3在AFP中比例(AFP-L3%),对比手术前后AFP含量及AFP-L3%的变化情况.结果 AFP除5例转阴外,其余患者在AFP-L3%转阴后,AFP仍持续阳性,个别患者AFP含量还持续高水平.2例患者术后AFP-L3立即转阴,其他患者在肝移植术后AFP-L3含量逐步下降,并趋于阴性(AFP-L3%〈10%).AFP半衰期与AFP-L3%半衰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经根治性切除或移植后,AFP-L3%一般在较短时间内(约1~20 d)转阴,AFP-L3占AFP百分含量占10%以下,提示手术可能较为彻底,但余肝尚存在肝炎或肝硬化.如AFP-L3含量持续不降低提示手术未彻底清除病灶.  相似文献   

12.
谭宗宪  侯俊  朱安琪  李伯安 《中国基层医药》2009,17(10):1605-1606,后插一
目的 探讨甲胎蛋白(AFP)及甲胎蛋白异质体L3(AFP-L3)在肝癌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12例确诊为肝癌并进行肝移植手术患者的连贯血清(术前1份,术后连续留取),应用甲胎蛋白异质体微量离心柱分离并洗脱获得AFP-L3,再同时检测原始血清中AFP及AFP-L3含量,计算AFP-L3在AFP中比例(AFP-L3%),对比手术前后AFP含量及AFP-L3%的变化情况.结果 AFP除5例转阴外,其余患者在AFP-L3%转阴后,AFP仍持续阳性,个别患者AFP含量还持续高水平.2例患者术后AFP-L3立即转阴,其他患者在肝移植术后AFP-L3含量逐步下降,并趋于阴性(AFP-L3%<10%).AFP半衰期与AFP-L3%半衰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经根治性切除或移植后,AFP-L3%一般在较短时间内(约1~20 d)转阴,AFP-L3占AFP百分含量占10%以下,提示手术可能较为彻底,但余肝尚存在肝炎或肝硬化.如AFP-L3含量持续不降低提示手术未彻底清除病灶.  相似文献   

13.
甲胎蛋白(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毫克/升,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微毫克/升)。当肝细胞癌变时。又重新获得产生甲胎蛋白的能力。因此,甲胎蛋白可在患肝癌时升高。甲胎蛋白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甲胎蛋白(AFP)升高,对原发性肝癌(主要是肝细胞癌)有重要诊断价值,其特异性仅次于肝穿刺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已得到医界共识.但临床中有些非肝癌疾病(或情况)亦可有AFP增高.  相似文献   

15.
卜震 《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19-120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胚胎发育时期由胚胎肝细胞、卵黄囊细胞及胚胎胃肠细胞产生的一种糖蛋白[1],一般在出生一年后降至低水平。自从1970年Bourreille报道了第一例产甲胎蛋白胃癌(alpha-fetoproteins-producing gastriccancer,AFP-GC)起[2],关于这一疾病的报道逐渐增加。我院自1997~2010年收治13例AFP-GC的患者,现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院1979~1986年共检测甲胎蛋白(AFP)4586例,高水平AFP(>400μg/ml)208例,其中166例确诊为慢性肝炎合并原发性肝癌,42例为高水平AFP的各型病毒性肝炎。42例中急性黄疸型肝炎4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1例,慢性迁延型肝炎(CPH)1例,慢性活动型肝炎(CAH)17例,(CAH合)并肝硬化11例,瘀胆型肝炎2例,急性重症肝炎1例,亚急性重症肝炎5例。42例中AFP最高值>1000μg/ml者17例(40%),801~1000μg/ml者7例(17%);450~800μg/ml者18  相似文献   

17.
胎儿血清电泳时发现在白蛋白和α1-球蛋白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蛋白成分,称为甲种胎儿球蛋白,简称甲胎蛋白(AFP)。临床上可采用放射免疫法和火箭电泳法测定。甲胎蛋白测定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近年来又发现在某些肝病、内胚窦瘤及胎儿畸形时,甲胎蛋白的测定也有很大意义。一、生理甲胎蛋白的合成胎儿体内的AFP于妊娠4~8周时主要由卵黄囊细胞合成,自妊娠8.5周后即逐渐减慢,至11.5周则合成很少,而后则逐渐由不成熟的肝细胞合成为主。随着胚胎的发育,卵黄囊退化、肝细胞渐趋成熟,血清中AFP  相似文献   

18.
甲胎蛋白(AFP)系胚胎性糖蛋白,是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比较特异的肿瘤标记物。目前临床上多以AFP升高作为肝癌诊断标准,阳性率可达70%左右,但有部分肝癌,尤其是早期肝癌AFP含量仅轻度升高,未达到临床诊断标准,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慢性肝病及胚胎性肿瘤患者AFP含量也可增高,因此,对原发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测定甲胎蛋白(AFP)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正常人2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76例、其它肝病患者165例、非肝癌的癌症患者173例、肝癌术后24例血清中AFP的含量,同时与放射免疫法测定比较。结果以AFP<20ng/ml为正常值,AFP测定的阳性率为:正常人0.8%、原发性肝癌88.1%、其它肝病7.3%、非肝癌的癌症13.87%、肝癌术后41.67%(复发)。与放射免疫法测定比较:相关性R=0.942。结论化学发光法测定AFP结果可靠,能满足临床需要,对于肝癌的诊断和复发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甲胎蛋白(a-fatoprotein)曾称a_1-胎球蛋白,胚胎特异性a球蛋白。1970年国际体液蛋白座谈会定名为甲种胎儿蛋白,简称甲胎蛋白。甲胎蛋白是一种胎儿特异性蛋白质,存在于正常的胎儿血清中,新生儿期迅速减少。1944年由Pedersen在小牛血清中首次发现,命名为胎球蛋白(Fetuin)。1956年,Bergstrand用人胎儿血清纸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