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组织多普勒评估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检测二尖瓣环6个节段运动速度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TDI技术,对17例符合1995年WHO/ISFC诊断标准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二尖瓣环6个节段舒张期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并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参数中,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E)升高、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A)降低、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之比(E/A)增大(P<0.05).TDI二尖瓣环6个节段测量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速度之比(Ea/Aa),不论E/A呈何种改变均明显降低.结论:TD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6个节段舒张期运动速度可以无创性的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组织向量成像技术定量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心肌舒张顺序。方法:选择16例健康志愿者及临床确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5例,应用超声诊断仪,在VVI模式下,评价心内膜及心外膜的舒张顺序。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心内膜及心外膜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肥厚型心肌病组心内膜峰值应变的达峰时间等于或早于心外膜。达峰时间的差值与正常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速度向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心室心肌心内膜及心外膜心肌机械做功和舒张运动的顺序,为早期发现舒张功能异常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并评价其准确性。方法使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测量45例肥厚型心肌病及32例正常人二尖瓣环运动速度,同时使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肺静脉、二尖瓣口血流频谱。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二尖瓣环侧壁及间隔部位舒张早期速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侧壁:9.8cm/s vs 17.6cm/s,P〈0.01;间隔:6.7cm/s vs 11.5cm/s,P〈0.01)。心功能Ⅲ级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同瓣环侧壁舒张早期速度比值高于心功能Ⅱ级和Ⅰ级者(11.7cm/s vs 7.4cm/s,11.7cm/s vs 6.3cm/s,P均〈0.01)。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可准确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的影响。方法:选取HOCM患者21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口服比索洛尔片12周前后左室舒张早期二尖辫最大流速(E,m/s)、左室舒张晚期二尖辫最大流速(A,m/s)、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PG,mmHg)和每搏输出量(SV,ml)等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结果:与口服比索洛尔片前相比,用药后E明显增高,A明显降低,E/A明显上升,LVOTPG明显下降,SV明显增加。结论:口服比索洛尔片能显著改善HOCM左室舒张功能、降低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以及增加每搏输出量,  相似文献   

5.
张春 《当代医学》2011,17(19):14-16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研究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静脉注射倍他乐克后左室舒张功能、血流动力学和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的变化。方法选择15例HOCM患者,应用PHILIPS-SONOS7500型多谱勒超声诊断仪和诊断技术,评价倍他乐克静脉注射前和静脉注射后10分钟,左室舒张功能、血流动力学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的变化和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倍他乐克静脉注射前和注射后,HOCM左室舒张功能明显改变:E/A比值明显上升,P〈0.05;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下降,P〈0.05;每搏输出量明显增加,P〈0.05;对血压、心率的影响明显降低,P〈0.05,均有显著性差异。Tei指数在用药前比用药后降低,但P〉0.05。结论倍他乐克注射液能够快速改善HOCM左室舒张功能;快速降低HOCM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明显增加HOCM每搏输出量,明显降低血压、心率,影响血流动力学。Tei指数可以判定HOCM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肺静脉血流频谱对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肺静脉血流频谱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1例,分为左室舒张弛缓性降低组17例、假性舒张功能正常组16例和限制性充盈障碍组8例。以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正常组肺静脉血流S波、D波、Ar波变化,分析肺静脉血流频谱评价左室舒张功能减低的敏感性。结果: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肺静脉S波、Ar波变化较正常组升高(P<0.05),而肥厚型心肌病各组间S波、Ar波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肥厚型心肌病假性舒张功能正常组D波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左室舒张弛缓性减低组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0.05),限制性舒张功能减低组较正常组升高(P<0.05)。随着左室舒张功能的逐渐降低,D波变化趋势呈U形改变。通过肺静脉血流频谱判断左室舒张功能降低的敏感性为92.7%。结论: 肺静脉血流频谱可以发现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肺静脉血流S波和Ar波升高,可用于判断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而通过D波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左室舒张功能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右室舒张功能。方法对HCM患者及对照组分别测量舒张期三尖瓣口的血流峰值速度E峰、A峰,并计算E/A;应用脉冲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隔叶及前叶瓣环处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及Em/Am,并对两种检测方法和各组测值进行比较。结果 HCM组较对照组三尖瓣E峰减低,A峰增高,E/A〈1,三尖瓣环Em减低,Am增高,Em/Am〈1;HCM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能够反映HCM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应变率成像定量检测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室局部与整体舒张功能的价值。方法:HCM患者33例,根据室间隔及室壁厚度分为非肥厚组(NH)、轻度肥厚组(MH)、重度肥厚组(SH);对照组31例。测量二尖瓣口血流播散速度(FPV);再获取其心尖四腔、两腔组织速度成像(TVI)图像脱机分析,测量参数:①舒张早期峰值应变(SRe);②舒张晚期峰值应变(SRa);③计算SRe/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NH、MH、SH亚组SRe及SRs/SRe均显著降低,且NH>MH>SH;MH、SH组SRa显著降低,而NH组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NH>MH>SH;NH与MH组间SRe/SR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NH、MH组比较,SH组SRe/SRa显著减低;与对照组比较,HCM组所有室壁节段平均SRe、SRa及SRe/SRa均显著降低;HCM组所有室壁节段平均SRe及SRe/SRa与FPV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75和r=0.70,均为P<0.05),而SRa与FPV并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HCM患者左室局部与整体舒张功能均较正常人减低,且无论肥厚或非肥厚区域舒张功能均降低,而以肥厚节段舒张功能受损更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应变成像(SI)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心室局部心肌长轴方向收缩和舒张功能。方法获取18例HCM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组心尖左室长轴、心尖两腔、心尖四腔的心肌应变曲线,测量并比较两组左室各节段水平的收缩期峰值应变(sε)。统计并比较两组左室各节段出现收缩后应变(PSS)节段数及幅度值。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的E峰、A峰,计算E/A值。结果HCM组各节段水平的sε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绝大部分节段PSS的绝对值大于正常组(P〈0.05)。LVEF和E/A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SI能定量评价HCM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超声组织速度显像(TV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的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选择2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HCM组)与30例正常对照者(Nor组),应用TVI技术分别测量长轴方向左房各壁基段、中段和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a)。同时测量左房前后径(LAD)、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PW)、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肺静脉收缩期峰值流速(S)、舒张期峰值流速(D)和心房收缩期肺静脉反向血流速度(AR)及其持续时间。启动定量分析软件程序,用Simpson法测量左房射血分数(LAEF)。结果:HCM组室间隔明显厚于Nor组(P〈0.05),左房前后径明显大于Nor组(P〈0.05),LAEF较Nor组降低(P〈0.05);HCM组左房各壁各节段心肌的Vs和Vd均低于Nor组(P〈0.05);HCM组肺静脉频谱S和D峰值血流速度均大于Nor组(P〈0.05),S和D峰值持续时间长于Nor组(P〈0.05),AR峰值血流速度和持续时间与Nor组相应测值无明显差异;HCM组左房中段Vd与S峰值血流速度呈直线负相关(r=-0.88,P〈0.001),与S峰持续时间呈直线正相关(r=0.86,P〈0.000)。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房长轴方向上舒缩功能均受损,且左房舒缩功能受损可导致肺静脉收缩和舒张峰流速和持续时间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左心室纵向舒张功能及室壁运动同步性。方法连续选择非对称性肥厚型心肌病患者46例,选择同期正常人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2D-ST1分别测量左心室长轴18节段舒张早期、晚期纵向应变率峰值(SRe、SRa)及达峰时间(TESR、TASR),并计算左心室18节段舒张早期、晚期纵向应变率达峰时间标准差(TESR-sD、TASB-sD),及任意两节段舒张早期、晚期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ESR-Diff、TASB-Diff),比较两组上述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心室17/18节段的SRe明显减低,6/18节段SRa明显减低,HCM组的TESR-SD、TASR-SD、TESR-Diff明显增大,TASR-Diff虽较对照组有增大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D-STI是一种准确、定量评价HCM患者寿心窜舒张功能及同步性运动的新的无创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3D-STE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收缩功能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唐山市协和医院就诊的30例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30例为对照组。采用三维超声斑点技术观察两组左心室整体容积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量(SV);三维测得左心室射血分数(3D-EF)]、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左心室16节段达到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差值及标准差(Tmsv16-Dif、Tmsv16-SD),经心率校正后左心室16节段到达收缩末期最小容积时间差值及标准差(Tmsv16-Dif%及Tmsv16-SD%)]及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参数[速度(S)、环向应变率(CSR)、径向应变率(RSR)、室壁增厚率(WT)、角速度(AV)、角位移(AE)]。结果观察组EDV、ESV、SV及3D-E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5±8)m L比(84±9)m L,(22±5)m L比(35±7)m L,(44±6)m L比(52±8)m L,(62±7)%比(72±9)%,P<0.01]。观察组Tmsv16-Dif、Tmsv16-SD、Tmsv16-Dif%及Tmsv16-S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6±34)ms比(85±16)ms,(62±11)ms比(24±8)ms,(21.4±5.4)%比(8.1±1.3)%,(6.8±1.2)%比(2.6±0.9)%,P<0.01]。观察组S、CSR、RSR、WT及AV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1±0.32)cm/s比(4.12±0.43)cm/s,(1.14±0.25)L/s比(2.01±0.43)L/s,(1.43±0.36)L/s比(2.35±0.64)L/s,(22.32±5.43)%比(44.43±11.43)%,(31.43±8.65)%比(49.75±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E显著高于对照组[(4.87±1.03)°比(2.46±0.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3D-STE技术可以准确地显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功能参数的变化,能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左心室舒张各期局部心肌运动幅度成像特点及其评价左心室局域舒张功能的可能性。方法对54例前壁心肌梗死病人(MI组)和78例正常对照者(NOR组)左室心肌进行组织多普勒成像检查。记录心尖二腔动态图像,应用运动幅度成像描记技术获取左室各阶段心肌同步幅度曲线,测量等容舒张期(IR)、快速充盈期(RF)、缓慢充盈期(SF)、心房收缩期(AC)局部心肌速度变化幅度,对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整个舒张期,正常对照组从前壁心尖、中间到心底部,幅度呈正值逐渐减小的梯度变化。MI组梯度变化规律消失,梗死区域幅度为负值。在等容舒张期,正常组为一个较平缓的下降波97.44%(76/78)。MI组则有50%(27/54)为下降波(P〈0.05)。在快速充盈期,对照组有97.44%(76/78)为快速下降的波;MI组梗死区域运动幅度为负值(P〈0.001)。在缓慢充盈期,正常组多数为靠近基线的水平波;而在MI组,无明显的水平波段(P〈0.05)。结论局部心肌缺血梗死导致主动舒张期的局部心肌运动幅度显著异常。运动幅度成像能敏感、直观、无创地定量评价左心室局域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和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定量分析尿毒症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探讨两种技术在评价尿毒症患者心脏舒张功能中的价值及其左室舒张功能受损的可能机制。方法:尿毒症患者35例,对照组20例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彩色组织速度成像(TVI)检查。获取心尖四腔、两腔TVI图像,存盘,脱机分析左室后室间隔、侧壁、前壁、下壁基底部及中部心内膜下心肌节段QTVI及SRI曲线。QTVI测量参数:①舒张早期峰值速度(Ve);②舒张晚期峰值速度(Va);计算Ve/Va。SRI测量参数:①舒张早期峰值应变(SRe);②舒张晚期峰值应变(SRa);计算SRe/SRa。结果:根据常规超声心动图测得左室射血分数(EF),将尿毒症患者分为EF正常组与EF降低组;与对照组比较,尿毒症EF正常组及EF降低组左室壁Ve、Ve/Va及SRe、SRe/SRa均显著降低;尿毒症组左室壁Ve、SRe与收缩压、血浆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QTVI和SRI技术可有效评价尿毒症患者舒张功能;尿毒症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异常可能与其血压增高及高血浆PTH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彩色M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舒张早期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Vp),评价高血压(EH)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以寻求一种可靠客观的评价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的方法。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19例正常人和41例EH患者(伴心肌肥厚者19例和不伴心肌肥厚者22例)的血清Ⅰ型前胶原(PCⅠ)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浓度,用彩色M型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Vp),并用血流多普勒法检测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速度E峰、A峰及E/A值,比较两种方法测值与PCⅠ、PCⅢ的相关性。结果:1.EH患者非左室肥厚组(non-LVH)与左室肥厚组(LVH)PCⅠ、PCⅢ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LVH组PCⅠ明显高于non-LVH组(P<0.05)。2.EH患者非左室肥厚组(non-lVH)与左室肥厚组(LVH)二尖瓣血流参数,Vp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EH患者non-LVH组与LVH组间E、E/A无明显差别(P>0.05),但LVH组Vp明显低于non-LVH组(P<0.05)。4.EH患者non-LVH组血清PCⅠ、PCⅢ与E/A及Vp均呈负相关(r=-0.58P<0.01,r=-0.61P<0.01及r=-0.67P<0.01,r=-0.51P<0.05);而LVH组血清PCⅠ、PCⅢ与Vp亦呈负相关(r=-0.69P<0.05,r=-0.65P<0.01);与E/A无明显相关(r=-0.41P>0.05,r=0.02P>0.05)。结论: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与反应心肌纤维化程度的血清PCⅠ、PCⅢ浓度相关良好,不受心脏负荷及年龄的影响,作为评价高血压病人左室舒张功能的指标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应用心尖搏动图的A波率和超声心动图的舒张晚期左室内径变化指数(VAW%),作为左室舒张晚期顺应性指标,观察其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和陈旧性心肌梗塞(OMI)中的变化。结果:DCM和OMI(尤以左室扩大组)均有左室舒张晚期顺应性显著降低,并提示作为反映左室舒张晚期顺应性指标,A波率可能比VAW%更加敏感。DCM和OMI的EF和PEP/LVET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两组兼有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晚期功能损害。VAW%可能对评价OMI有无左室扩大及予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T)评价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左房功能的价值.方法 HCM组患者28例,健康对照组30例,测量其左房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二尖瓣口E、A峰值,计算E/A值,计算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AAEF)及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APEF).应用2DT技术,获取房间隔、左房侧壁、下壁及前壁的基底段、中间段及房顶段的长轴方向的应变及应变率曲线,记录各房壁各节段左室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 Ss、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其平均值(mSs、mSRs、mSRe、mSRa).结果 HCM组左房内径、室间隔及左室后壁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差、A峰及LAAEF显著大于对照组(P<0 05),E峰、E/A及LAPEF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HCM组与对照组比较,HCM组左房mSs、mSRs、mSRe均明显减低,mSRa则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CM患者左房mSRa与IAAEF呈显著正相关( r=0.780,P<0.01).结论 HCM患者左房的储备功能及管道功能下降,辅泵功能增加,2DT可以准确评价左心房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行皮冠状动脉介入(PC I)术前、后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 30例首次确诊为AM I患者,行PC I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QTVI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频谱,并分析左室舒张功能评价资料。结果 30例AM I患者术后1、3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左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及其与左室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比值E/A、二尖瓣环平均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m)及其与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m)比值Eam/Aam增高,心率(HR)、E/Eam显著减低(均为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E、Eam、E/A、Eam/Aam增高(P<0.05或P<0.01),E/Eam减低(P<0.01),HR未见明显变化(P>0.05)。本组AM I患者舒张功能异常以充盈迟缓型为主,少数为假性正常型,未见限制型。等容舒张时间在舒张功能充盈迟缓时延长,假性正常化时缩短至正常范围(P<0.01)。年龄、HR都是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年轻AM I患者的舒张功能在PC I术后显著提高,QTVI所测E/Ea可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异常,Ea、Ea/Aa E/A联合及IRT可更准确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程度,估测AM I后左室心肌缺血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后的左室舒张功能。方法30例首次确诊为AMI患者,行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3个月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及QTVI测定二尖瓣环运动速度频谱,并分析左室舒张功能评价资料。结果30例AMI患者术后1、3个月分别与术前比较,左室舒张早期最大血流速度(E)及其与左室舒张晚期最大血流速度(A)比值E/A、二尖瓣环平均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m)及其与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m)比值Eam/Aam增高,心率(HR)、E/Eam显著减低(均为P〈0.01);术后3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E、Eam、E/A、Eam/Aam增高(P〈0.05或P〈0.01),E/Eam减低(P〈0.01),HR未见明显变化(P〉0.05)。本组AMI患者舒张功能异常以充盈迟缓型为主,少数为假性正常型,未见限制型。等容舒张时间在舒张功能充盈迟缓时延长,假性正常化时缩短至正常范围(P〈0.01)。年龄、HR都是舒张功能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年轻AMI患者的舒张功能在PCI术后显著提高,QTVI所测E/Ea可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异常,Ea、Ea/AaE/A联合及IRT可更准确地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程度,估测AMI后左室心肌缺血受损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