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视觉电生理检查在交通事故伤残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995-01~2001-12延安市无屈光间质障碍的眼挫伤患者52例(58眼)除了常规视力、诊断性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外,全部做了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视网膜电流图(ERG),眼电图(EOG)及视觉诱发电位(VEP)。结果 凡车祸受伤后引起视力下降,用其他临床方法无法解释或眼前段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者,视觉电生理检查多有异常,2例伪盲除外。结论 视觉电生理作为一种判断视功能的客观检查方法,对交通事故眼挫伤患者的视功能检测及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患者进行视网膜电图测定,以了解视网膜的功能。方法对860例患者进行散瞳及暗适应后,做视网膜电图皮肤电极的测定。结果能客观、定位的监测视网膜功能。结论视网膜电图测定是视觉电生理检查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视觉电生理表现并做定量分析.方法 8例男性患者经过眼底荧光造影和光学相干成像确诊为单眼CSC后行全视野模式翻转视觉诱发电位(PVEP)、全视野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视杆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Rod-mfERG)和视锥细胞多焦视网膜电图(Cone-mfERG)检查.患眼为研究组,健眼为对照组.结果 患眼和健眼的PVEP和Cone-mfERG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FERG和Rod-mfERG未出现明显差异.对于空间频率为1°和0.25°的PVEP,患眼较健眼的P100波的幅值分别降低42 43%和37.60%,峰时延迟13.84 ms和8.50 ms,而在Cone-mfERG检查中患眼较健眼P1波幅值密度在1、2环分别降低40.93%和26.02%.结论 视觉电生理检查尤其是PVEP和Cone-mfERG可以对CSC进行诊断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应用视觉电生理检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晓华  黄力 《广东医学》2004,25(2):177-178
目的 探讨应用视觉电生理技术检测白内障眼的视功能状态 ,以此预测术后视力。方法 白内障患者 4 2例 (4 2眼 ) ,按照国际标准术前常规检测图形翻转视觉诱发电位 (P -VEP)、闪光视网膜电图 (F -ERG)。术后查眼底 ,3个月后查矫正视力。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 0 5 (Ⅰ组 )和术后矫正视力 <0 5 (Ⅱ组 )相比 ,Ⅱ组术前P-VEP的P1 0 0波的振幅均下降、潜伏期均明显延长 ,F -ERG的a ,b波振幅均明显下降。结论 视觉电生理检查可以反映白内障眼的视功能状态 ,可以有效的预测术后视力。术前各项检查均正常提示视功能预后好。术前P -VEP的P1 0 0波振幅下降、潜伏期延长 ,F -ERG的a ,b波振幅下降提示预后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黄爱明  赖小玲 《微创医学》2002,21(4):562-563
视觉电生理是眼科临床视功能测试的常规手段,具有客观性、无创性、无痛性和对病变从视网膜各层至视皮层进行分层定位等特点[1].电生理主要有三大部份:视觉诱发电位(VEP)、视网膜电图(ERG)和眼电图(EOG).前两项为我科常用检查项目之一.现将我科于1998年3月~2001年3月对1272例患者检测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TEC-100C型眼电仪是一种新型的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其特点是通过评析视觉系统对光刺激的生物电变化,反映视网膜和视通路功能状态。视路的某一部位有病变,可影响生物电反应及其传导。电生理检查,可以了解视网膜各层次和机通路各节段疾病,客观地提供诊断依据。我院于1994年10月购进TEC-100C型限电生理检查仪一套,开展眼电生理系列检查:①视觉诱发电位(VEP)②视网膜电图(ERG)③眼电图(EOG)④视网膜振荡电位(OPS),共375例,临床检查最多的是VEP和ERG,检查人次337例,其余38例分别是EOG、OPS。在375例病人中,我…  相似文献   

7.
视电生理检测评估白内障视机能韩晓丽,童绎,张慧茹,何青,蔡美珍关键词:白内障,闪光视诱发电位,视网膜电图,视力视电生理是一种客观评价视功能的方法。利用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和闪光视诱发电位(F-VEP)可精确地了解屈光介质混浊后方视网膜和视路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焦视网膜电图局部反应的提取技术。方法:由241个六边形构成图形刺激矩阵,每个六边形在相同的m序列(长度为2^14-1)控制下作闪烁变化,但依次延迟2^6位。各个六边形同时分别刺激视网膜的不同部位,用DTL微电极记录整个视网膜的混合反应信号。利用m序列的伪随机特征,采用互相关技术,使用快速沃尔什变换,分离提取出多焦视网膜电图的各个局部反应。结果:对记录信号与刺激序列作互相关处理,可以获得局部反应,这些局部反应是视网膜对应部位视功能的客观反映。结论:根据提取到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局部反应,可以对视网膜的早期病变,视路功能的异常情况作出客观、精确、定量、快捷的诊断,多焦技术是临床视觉电生理的一项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艳琼  刘晓俊 《海南医学》2010,21(7):145-146
目的 探讨罗兰RETLPORT眼电生理仪行视网膜电图(ERG)检查的护理配合。方法用罗兰RETLPORT眼电生理仪对视觉功能进行ERG客观测试。结果142例患者顺利通过检查,其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视网膜病变提供客观依据。结论检查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充分的散瞳,正确的电极安装,检查中指导患者良好的注视,舒适的体位,检查室中光线的及时调节以及检查后交代患者注意事项是ERG检查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VEP及ERG联合多焦视网膜电图在癔症性盲目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VEP)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联合多焦点闪光视网膜电图(mERG)在癔症性盲目中的诊断作用. 方法:对有明确精神因素诱因的12例双眼视力突然降低,怀疑为癔症性盲目的患者,按照国际临床视觉电生理学会的标准化指导方案,进行常规VEP,ERG和mfERG测定,分析P-VEP P100波潜伏期和振幅、F-VEP幅值和潜伏期、F-ERG a波、b波潜伏期和振幅,以及mERG总值和中心点的幅值,并与以本实验室制定的同年龄组的正常值作为对照进行分析. 同时进行神经内科、精神科、眼科检查和辅助检查. 结果:12例患者均为年轻女性,平均年龄22岁,就诊视力无光感(NLP)~0.03,5例患者有视野改变,眼科裂隙灯和眼底镜检查结果未见异常,神经内科、精神科和辅助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可能性. 视觉电生理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异常,表明患者视网膜和视觉传导通路功能正常. 经暗示治疗10例视力恢复正常(>1.0),2例视力提高至原视力水平(0.8),证实了癔症性盲目的诊断. 结论:VEP, ERG和mERG能够对患者视网膜及视路功能进行比较全面和客观的评定,为癔症性盲目的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记录几种常见黄斑疾病的明视视网膜电图photopicelectroretinogram(photopicERG) ,又称单次闪光视锥细胞反应(single -flashconeresponse) ,并探讨明视视网膜电图在黄斑疾病诊断及疗效评定的价值。方法对三种黄斑病变进行双眼明视视网膜电图的检测 ,以明视白光b波的振幅及潜伏期作为观察指标。结果黄斑裂孔、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明视视网膜电图b波振幅值与正常对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b波振幅异常率分别为 10 0 %、71.4 %、87.5 % ,而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异常率较低 2 6 .7% ,异常率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b波振幅值与视力呈高度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类型黄斑病变对黄区视网膜电活动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明视视网膜电图是测量黄斑功能的一种有效电生理方法 ,对黄斑疾病的诊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视觉电生理检查包括视网膜电图(ERG)、视诱发电位(VER)和眼电图(EOG),是一种较新的无损伤性客观检查法,能够反映视网膜和各级神经原的功能,对视网膜至中枢区间疾病的诊断起重要作用。我们应用OEMDS—Ⅱ型眼电生理仪对白内障患者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查,参考其结果决定手术与否及预测术后情况,结果满意。病例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黄斑部疾病的多焦视网膜电图的改变。方法对黄斑疾病患者82例(89眼)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与全视野视网膜电图及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对比观察。结果89眼的多焦视网膜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幅异常,并可用二维、三维图像来表示。结论多焦视网膜电图能客观地、敏感地反映黄斑部疾病的功能改变,对黄斑疾病的诊断、疗效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眼球挫伤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tilfocal electroretinogram,MERG)改变,探讨多焦电生理检查在眼球挫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眼球挫伤44例47眼,应用国特GT 2000NV电生理仪器进行MERG检查,对不同程度受伤眼及正常眼的总体参数、各环的波振幅、潜伏期进行比较。结果受伤眼的矫正视力与黄斑中心凹区一环的b波振幅密度之间具有线性正相关关系;受伤眼与正常眼之间多焦视网膜电图的a波、b波的潜伏期及一环b波振幅密度值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国产多焦电生理系统国特GT2000NV电生理仪能够客观反映挫伤眼球的视功能损害程度,是评价眼球挫伤患者视功能的客观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5.
眼视网膜电图是眼视觉电生理检查中应用最早的一项检查方法,其操作安全可靠并能客观地反映视网膜外层的功能而广泛地应用于眼科临床。我们遇到1例因行视网膜电图检查而致色素膜炎复发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8岁,左眼患色素膜炎20余年,偶有发作,行眼视网膜电图检查前较长一段时间眼部病情稳定,视力0.3。于1988年4月23日因瞳孔粘连,晶体混浊,眼底窥不进而行视网膜电图检查以了解眼底情况。检查后2小时自觉左眼不适,随后  相似文献   

16.
麻醉间隔时间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豹可  张作明  顾永昊  郭群  李莉 《医学争鸣》2003,24(21):1935-1938
目的:观察短时间内重复麻醉对SD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影响.方法:采用RETl-scan系统,自制的银-氯化银角膜电极和不锈钢针状电极,观察重复麻醉对SD大鼠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明适应视网膜电图、20Hz闪烁反应和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结果:麻醉间隔时间为12,24和48h组的明、暗适应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和20Hz闪烁反映的结果波动很大,而麻醉间隔时间为72h组则与首次麻醉记录的结果相似.再次麻醉对大鼠诱发电位记录结果没有显性的影响.结论:结果表明在麻醉3d后,麻醉因素对视觉电生理检查结果的影响基本可以得到恢复,对同一大鼠进行重复视觉电生理检查时每次检查间隔3d以上,以消除麻醉本身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视觉电生理检查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行闪光视网膜电流图 (FERG)和闪光视诱发电位 (FVEP)检查对术后视力预测的可靠性。方法 :记录 6 2只眼白内障患者的 FERG和 FVEP,术后 1个月检查最佳视力及眼底情况。结果 :视觉电生理检查的符合率达 91.3%。结论 :白内障术前检查 FERG及 FVEP可以预测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视觉诱发电位和视网膜电图联合测定对诊断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术后视功能预测的价值。方法:对68例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术前测定视觉诱发电位(VEP)及视网膜电网(ERG),术后1周检查视功能,结果:ERG和VEP与患者术后视功能有较高的一致性。结果: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术前行视觉电生理联合测定对选择术式及预测术后视功能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多焦视觉电生理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焦视网膜电图和多焦视诱发电位是视觉电生理学一项重要新进展,它应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同时测量几十度视野范围内几十到几百个区域的局部视网膜电图或局部视诱发电位,并计算各局部反应的一阶和二阶反应,根据各反应参数分别了解视网膜内外层、视路对应于视野各部位的功能,是近年应用于眼科临床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本研究率先在国内将多焦视觉电生理技术应用于眼科临床,取得下列成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眼底形态学改变将Stargardt病分为两型,经34只病眼的检测,分析白光视觉眼电图改变的特点,进一步证实取Arden比和光峰电位两项指标判断图形优于以往判断方法。结合暗视视网膜电图检测,从电生理角度支持该病原发病损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并提出Ⅱ型较Ⅰ型病损重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