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技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时对麻醉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胶质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0例在术中磁共振成像(iMRI)及功能神经导航指导下行开颅胶质瘤切除(iMRI组),30例在功能神经导航指导下行传统开颅胶质瘤切除(N组),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率、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浓度、术后体温、肌肉松弛剂用量、围术期与iMRI及麻醉相关的意外情况等。结果与N组比较,iMRI组患者一般情况、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输液量、输血率、血红蛋白浓度及术后体温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准备时间、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肌松药用量明显增加(P<0.05)。两组均无与iMRI及麻醉相关的意外发生。结论 iMRI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提高了手术精确度,使肿瘤切除更彻底,但手术时间明显延长,而其他围术期特点与传统神经外科手术并无差别。iMRI用于神经外科手术时的麻醉处理在遵循一般神经外科麻醉处理原则的基础上,还应关注长时间手术的麻醉调控。  相似文献   

2.
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在脑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在脑内病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切除脑内病变 2 2例 ,其中胶质瘤 14例 ,脑膜瘤 2例 ,海绵状血管瘤 4例 ,淋巴瘤 1例 ,转移瘤 1例。对神经导航系统的术中准确性和术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应用Steal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辅助手术切除 2 2例脑内病变的过程中均准确找到病灶 ,预期准确性 (PA)为 2 5 3±0 73mm ,监视器显示病灶的导航精确范围均在 2mm以内。 14例胶质瘤中有 13例达到显微镜下影像学意义上的全切除 ,1例为次全切除 ,手术后有 2例神经损害症状明显加重 ,但均在手术后 2~ 3个月恢复 ,余 12例恢复良好。其余 8例病人均达到显微镜下全切除 ,1例基底节区淋巴瘤患者手术后神经损害症状略有加重 ,手术后 1周恢复 ,余 7例恢复良好。结论 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可靠、准确 ,提高了脑内病变的手术全切率 ,同时可减少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CO2 激光结合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方法 :CO2 激光波长 10 6 μm ,光斑直径 5mm ,最大输出功率 30W。首先常规消毒 ,全麻 ,做不同部位肿瘤的开颅手术 ,肿瘤暴露后 ,应用CO2 激光对准肿瘤切割、汽化、炭化。结果 :9例全切 ,3例次全切除 ,3例大部切除。随访 3年1例复发 ,2例死亡 ,其余均能从事社会生活。死亡 2例为桥小脑角区胶质瘤 ,复发 1例为胶质母细胞瘤。结论 :CO2 激光能迅速切割、汽化肿瘤组织 ,可精确地控制切割和穿透的部位和深度 ,减少术中出血和对周围重要脑结构的损伤。既可彻底地切除肿瘤 ,又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地佐辛联合头皮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对开颅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对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自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中部战区总医院行开颅手术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4例。给予A组患者神经阻滞超前镇痛;B组在A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地佐辛。比较两组患者清醒拔管后即刻(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术后24 h(T3)、术后48 h(T4)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神经阻滞前(T5)、神经阻滞即刻(T6)、麻醉后10 min(T7)、手术开始后10 min(T8)、手术结束时(T9)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0、T3、T4时应激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及不良反...  相似文献   

5.
起源于神经上皮的脑胶质瘤(Glioma)是神经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40%-50%,特点为呈侵润性生长,肿瘤边界不清,易复发是其特点,常规开颅手术很难做到全部切除。近年来,神经导航无框架技术的出现及临床广泛应用和发展,提供了一种精确、方便、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庆  李公伦 《人民军医》2013,(2):181-182
目的:观察肩部手术多模式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肩部择期手术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多模式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观察两组术中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麻醉效果优32例,良6例,中2例,差5例;判定为麻醉成功38例(84.4%),失败7例(15.6%)。观察组麻醉效果优40例,良4例,中1例;判定为麻醉成功44例(97.8%),失败1例(2.2%)。两组麻醉成功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肩部手术采用多模式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神经阻滞麻醉因其对循环影响轻微、并发症少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但神经阻滞尤其是下肢的手术有时不够完善。神经刺激器的问世及更新换代使外周神经阻滞有了客观评价指标和依据,大大提高了神经阻滞麻醉阻滞完善率。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麻醉的优点日益显著。本研究探讨膝关节镜手术时应用神经刺激器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高龄糖尿病足(DF)截肢术患者实施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和麻醉前、后及手术结束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45例临床拟实施DF截肢手术高龄患者,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使用利多卡因与罗哌卡因混合液实施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结果麻醉效果满意,无需追加任何辅助镇痛用药。神经阻滞后5、15、30 min及手术结束时患者SBP、DBP及H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发生麻醉合并症。结论下肢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DF截肢术患者应用效果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无合并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插管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小儿上肢手术时放置鼻咽通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1.5~6岁拟行上肢手术患儿,在丙泊酚静脉全麻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术中经鼻放置鼻咽通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患儿血压、呼吸变化及麻醉效果。结果所有患儿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呼吸道通畅, SpO2稳定在98%以上。结论不插管静脉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行小儿上肢手术时应用鼻咽通气道,既能提供完善的麻醉,又能保持呼吸道通畅,术中管理简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头皮神经阻滞(Scalp Nerve Blockade,SNB)在小儿颅脑外科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行开颅手术的69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方法分为试验组(n =38)和对照组(n = 31),两组患儿均常规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试验组于诱导后以0.25%罗哌卡...  相似文献   

11.
BACKGROUND AND PURPOSE: Length of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low-grade glioma correlates with the extent of tumor resection. These tumors, however, are difficult to distinguish intraoperatively from normal brain tissue, often leading to incomplete resection. Our goal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raoperative MR guidance in achieving gross-total resection. METHODS: We studied 12 patients with low-grade glioma who underwent surgery within a vertically open 0.5-T MR system. During surgery, localization of residual tumor tissue was guided by interactive, near real-time imaging. The amount of residual tumor tissue on MR images was evaluated at the point of the operation at which the neurosurgeon would have terminated the procedure under conventional conditions (first control) and again before closing the craniotomy. RESULTS: Significant residual tumor (more than 10% of original tumor volume) was shown in eight patients at the first control condition. The percentage of resection varied from 26% to 100% (mean, 68%) at this time. Twelve tissue samples from seven patients were obtained in areas identified as residual tumor on MR images. In 10 cases, the neuropathologic investigation confirmed the presence of residual low-grade glioma; in two cases, the borderzone of tumor was identified. In evaluating the final sets of images, we found total resection in six cases, over 90% resection in five cases, and 85% resection in one case (mean, 96%). CONCLUSION: Surgical treatment of low-grade gliomas under intraoperative MR guidance provides improved resection results with maximal patient safety.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国产盐酸氯普鲁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闭孔神经阻滞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的可行性。方法:膀胱侧壁肿瘤择期行TURBT的男性患者60例,ASAI~Ⅱ级,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辅以神经刺激仪引导闭孔神经阻滞。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闭孔神经阻滞局麻药10 ml;实验组采用2%氯普鲁卡因(含1∶20万U肾上腺素),对照组采用1%利多卡因。观察并记录闭孔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闭孔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2%氯普鲁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闭孔神经阻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孙丽娜  赵军舰 《武警医学》2015,26(6):570-572
 目的 对比研究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及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腹股沟斜疝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老年患者60例,均为男性,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Ⅱ~Ⅲ级,均为男性。随机将患者分成神经阻滞组与腰硬联合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入室时、切皮前、切皮后15 min、术毕的心率 (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ulse O2,SpO2)变化,记录麻醉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活动时间,麻醉效果评级及术后尿潴溜例数。结果 (1)两组各个时间的HR、MAP,SpO2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神经阻滞组操作时间为(3.0±0.8)min,术后恢复活动时间(3.5±1.0)h,而腰硬联合组分别为(14.8±1.0) min和(9.0±1.3)h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麻醉效果评级: 神经阻滞组Ⅰ级28例,Ⅱ级2例,腰硬联合组分别为29例和1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术后尿潴留情况:神经阻滞组有2例,腰硬联合组有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应用髂腹股沟神经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操作简单,术后恢复活动时间明显减少,麻醉并发症少,优于腰硬联合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对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n=20)和全麻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GA+TPVB组,n=20)。GA组接受标准的全身麻醉。在GA+TPVB组,全麻诱导后以0.5%罗哌卡因行患侧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所有患者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开始接受含有舒芬太尼的静脉镇痛泵,术后前3d应用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特耐)40mg静脉推注,每日2次。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切皮前后5min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术中舒芬太尼的用量;于术后1、12、24、48和72h对患者进行静息和活动下(深呼吸、咳嗽时)疼痛评估,主要预后指标为所有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记录患者满意度;同时观察术后有无血肿、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与GA组比较,GA+TPVB组切皮前后MAP、HR波动明显减小(P0.05),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术后1、12、24、48h的VAS有显著差异,与GA组比较,GA+TPVB组VAS明显降低(P0.05);GA组和GA+TPVB组术后呕吐发生率分别为15%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均未见血肿、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超声引导胸椎旁神经阻滞定位准确,操作成功率高,明显减少围手术期镇痛药物用量,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0.4%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闭孔神经阻滞用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的可行性。方法:膀胱侧壁肿瘤择期行TURBT的男性患者60例,ASA I~Ⅱ级,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辅以神经刺激仪引导闭孔神经阻滞。闭孔神经阻滞局麻药10 ml:实验组采用0.4%罗哌卡因,对照组采用1%利多卡因。观察并记录闭孔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两组闭孔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0.4%罗哌卡因用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闭孔神经阻滞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TVPB)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和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组(GP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静脉麻醉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GP组于麻醉诱导前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双侧T4~T5椎旁神经阻滞,两侧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G组不给予上述处理。术毕,两组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维持视觉模拟评分(VAS)≤3分,当VAS评分>3分时,则静脉给予吗啡。分别于术后2、6、12、24、48 h行布氏舒适度评分(BCS),记录患者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患者自控静脉(PCIA)泵按压次数、吗啡用量,并观察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的发生情况。结果与G组比较,GP组患者术后各时点BCS舒适度评分均升高,术后24 h舒芬太尼用量、PCIA泵按压次数及吗啡用量均减少(P<0.05)。G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12例,呕吐8例,嗜睡5例,皮肤瘙痒2例,未出现呼吸抑制;GP组患者术后出现恶心6例,呕吐3例,未出现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结论与单纯全麻比较,术前行双侧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用于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更佳,并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河南省省立医院收治的86例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盲探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232、8.694、5.081、4.689,P均=0.000);观察组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Mann-Whitney U=740.500,Z=-2.033,P=0.042)。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有效缩短上肢手术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提高神经阻滞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高场强术中磁共振(iMRI)在胶质瘤手术中判断肿瘤残余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0年8月收治的胶质瘤患者131例,其中男69例,女62例,年龄7~79岁,平均39.6岁,均于常规导航显微镜下行肿瘤切除,切除满意后行高场强iMRI检查,将术者在显微镜下难以判断但磁共振影像上显示为肿瘤残余的部分切除并单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而iMRI显示无残余肿瘤者术后早期复查高场强MRI,评价iMRI对残余肿瘤的检测能力。结果应用高场强iMRI可获得高质量的术中影像;剔除28例判定有肿瘤残余但因贴近功能区未继续切除的患者,结合术中切除组织病理检查与术后早期MRI复查结果,iMRI诊断残余肿瘤的敏感性为98.0%(49/50),特异性为94.3%(50/53),诊断正确率为96.1%(99/103)。结论 iMRI能获得高质量的术中影像,可作为脑胶质瘤术中判断肿瘤残余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施以辅助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Ⅲ级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70例,随机双盲分为2组,于颈丛麻醉后手术切皮前5min,Ⅰ组(40例)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8μg/(kg·h)、静脉注射氯胺酮0.8mg/kg;Ⅱ组(30例)静脉注射氟哌利多0.06mg/kg+芬太尼1.2μg/kg。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镇静镇痛效果。结果:两组病例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范围等无统计学差异;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数据Ⅰ组较Ⅱ组平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镇痛评分(NRS)Ⅰ组低于Ⅱ组(P〈0.05),Ⅰ组镇痛效果较好;镇静评分(RSS)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镇静效果均较满意。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小剂量氯胺酮用于颈丛麻醉下的甲状腺手术,其辅助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边缘系统脑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边缘系统胶质瘤的临床特点和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技巧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5例边缘系统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显微手术,在保护重要结构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结果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26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1例死亡。结论熟悉边缘系统的局部解剖和熟练掌握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中注意对侧裂区动静脉血管及肿瘤周围重要功能区的保护,能够提高边缘系统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