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观察脓疱型银屑病(PP)患者经芳维A酸乙酯(AE)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例PP患者应用AE治疗前、后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荧光强度,以1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3例PP患者AE治疗前、后其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AE治疗后PP患者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的表达与正常对照者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CD11b的表达与正常对照者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E是通过抑制PP患者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而发挥其临床疗效的;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可作为PP活动性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且的:观察脓疱型银屑病(PP)患者经芳维A酸乙酯(AE)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3例PP患者应用AE治疗前、AE治疗后其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荧光强度。以13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13例PP患者经AE治疗后其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O.01〉。AE治疗后PP患者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D11b的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AE是通过抑制PP患者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而达到其临床疗效;PMN表面黏附分子CD15、CD11b的表达可作为PP活动性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26例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皮损CD45RA、CD45RO及CD43分子表达进行研究。结果26例患者皮损真皮内均见到CD45RA、CD45RO及CD43阳性浸润细胞,阳性率分别为(5.8±1.8)%、(86.6±12.5)%及(93.4±14.5)%。22/26的患者角质形成细胞表达CD43(+~)。结论进行期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皮损真皮内浸润细胞以记忆T细胞亚群为主,角质形成细胞和真皮浸润细胞可通过表达CD43分子,分别与真皮内炎性细胞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上的ICAM-1结合,从而促进炎性细胞向表皮内浸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患者病程中中性多型核粒细胞(PMN)表面CD11b的表达强度,初步探讨PMN的黏附功能在SARS病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86例SARS患者外周血PMN的CD11b表达强度,根据采血时病程及病情将患者分为3组,44例符合出院标准的患者为出院组,肺部阴影明显吸收的33例为恢复组(其中18例为普通型,15例为重症型),肺部阴影加重且符合重症型的患者9例为重症型进展组。另有25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CD11b表达强度的差异。恢复组有13例、重症进展组有4例间隔1周复查CD11b,比较2种情况下CD11b的变化趋势。结果恢复组CD11b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出院组(P=0.000,0.003),正常对照组与出院组CD11b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6)。重症进展9例患者与恢复组内的15例重症患者及正常组比较,重症进展组CD11b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但与重症恢复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97)。恢复组13例间隔1周检测CD11b的结果较复查前明显下降(P=0.000);重症进展组4例间隔1周检测CD11b,其均值较复查前增加。结论处于恢复阶段SARS患者的PMN仍有较高的黏附功能;其动态变化可反映SARS患者病情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苏亚碧  赵秀欣 《吉林医学》2010,31(13):1746-174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患者中性粒细胞(polym0rphonuclear neutrophil,PMN)表面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对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分子CD11b的表达量进行检测(以平均荧光强度MFI来表示),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72h内和第7天的CD11b MFI,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患者组72 h内CD11b的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第7天CD11b的表达量较第3天为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者,CD11b表达量多(r=0.35,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时,血小板被激活。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上调,可作为CI发生的预测指标;CD11b的表达量与CI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6.
甲氨蝶呤治疗前后银屑病皮损中ICAM-3、Ki-67、PCNA及CD31表达的变化,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及可溶性L选择素水平的临床意义,全选择素拮抗可改善鼠和人的银屑病症状,皮肤黑色素瘤中淋巴和血管标记物VEGFR-3和CD31的表达模式不能预测局部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7.
CD28、CD80、CD86在银屑病皮损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共同刺激分子CD28、CD80、CD86在银屑病患者皮损中的表达及其在银屑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2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和15例正常对照皮肤中CD28、CD80、CD86的表达水平.结果银屑病皮损中CD28在真皮乳头、表皮基底层及棘层有较强的表达,与正常皮肤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CD80、CD86在表皮颗粒层、棘层的表达相对正常皮肤均有明显的增强(P<0.01).结论CD28、CD80、CD86在银屑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蕈样肉芽肿(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中人白细胞DR抗原(HLA-DR)、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分化群抗原4、8(CD4、CD8)抗原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15例MF患者的外周血和皮损HLA-DR、LFA-1、ICAM-1、CD4、CD8抗原的表达并与正常人相比较。结果:MF患者外周血HLA-DR 、LFA-1 及ICAM-1 淋巴细胞比正常对照增高(P均<0.01);MF患者外周血CD4 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下降(P<0.001);MF患者皮损中HLA-DR 细胞、CD4 细胞、CD8 细胞及LFA-1 、ICAM-1 细胞的表达均比正常对照增高。结论:MF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皮损HLA-DR和LFA-1、ICAM-1、CD4、CD8抗原表达普遍存在异常,与MF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持续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兔细胞黏附分子表达及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左颈总动脉后置于低氧状态容器中2 h的方法制作HIBD模型兔64只,分HIBD观察组及利多卡因治疗组,每组各32只.另选同样的新生兔8只,只分离左颈总动脉,不结扎,置空气中2 h后作为实验对照组.治疗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立即予利多卡因2 mg/kg静脉推注,然后以4 mg.kg-1.h-1的滴速用微量恒速输液泵持续静脉滴注利多卡因.HIBD观察组及利多卡因治疗组分别于模型制作成功后2 h、12 h、24 h、48 h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脑组织细胞黏附分子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VCAM-1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数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IBD组各时点CD11b、CD18,ICAM-1、VCAM-1的表达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多卡因治疗组各时点CD11b、CD18、ICAM-1、WCAM-1的表达及脑组织细胞凋亡数较HIBD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BD新生兔CD11b、CD18、ICAM-1、VCAM-1表达增强,利多卡因能下调HIBD后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减少脑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疡愈涂剂(YangYuTuJi,YYTJ)对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影响的分子机制,探讨其促进皮肤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用虎红染色法观察YYTJ高(132.5mg/L)、中(66.3mg/L)、低(33.2mg/L)浓度对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人单核细胞(THP-1)与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黏附的影响,用荧光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YYTJ对HUVEC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 cell ular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和CD44表达的影响。结果 YYTJ和TNF共同作用HUVEC12h后,高浓度YYTJ能明显抑制HUVEC与PMN以及THP-1黏附(P<0.05),能明显抑制HUVEC表面ICAM-1和CD44表达(P<0.05)。中浓度YYTJ能明显抑制HUVEC表面VCAM-1和CD44表达(P<0.05,P<0.01)。低浓度YYTJ能明显降低HUVEC表面CD44表达(P<0.05)。结论疡愈涂剂通过降低TNF诱导的HUVEC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从而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利用抗中性粒细胞(PMN)和血管内皮细胞(VEC)表面表达的粘附因子CD18、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ELAM-1)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作为阻断因素,用细胞微管吸吮技术所测得的PMN-VEC间单细胞粘附力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了内毒素刺激所致PMN-VEC间粘附性增加过程中上述三种粘附分子各自的功能特征。结果发现:CD18的表达为PMN快相增加粘附力的主要分子基础,而ELAM-1、ICAM-1则为VEC慢相增加粘附力的主要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2.
Molecularbasisoftheadhesiveprocessof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stovascularendothelialcellsunderendotoxinconditionZhouXiangdo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在小儿血管瘤增殖退化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应用SABC免疫组化法检测28例增殖期血管瘤及22例退化期血管瘤的ICAM-1、VCAM-1在血管内皮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同时以血管畸形及正常皮肤为对照.结果:ICAM-1在增殖期血管瘤强阳性表达,退化期阳性表达,两时期差异十分显著(P<0.01);VCAM-1在增殖期和退化期血管瘤均为阳性表达,两时期无明显差异;ICAM-1和VCAM-1在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几乎均为阴性表达,与不同时期血管瘤相比差异均十分显著(P<0.01).结论:ICAM-1可能在血管形成早期发挥作用,介导内皮细胞间黏附,参与血管瘤发病和消退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白细胞黏附分子和血清中可溶性黏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治疗组18例,予巴曲酶3d(20BU)并予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18例,除未予巴曲酶外,余用药同巴曲酶治疗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卒中后不同时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1b、CD18、CD62L、CD54的表达以及血清中可溶性ICAM-1、VCAM-1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巴曲酶治疗组卒中患者在发病24h后中性粒细胞CD11b的表达下降(P<0.05),单核细胞CD11b、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CD18、CD62L、CD54的表达及血清中可溶性ICAM-1、VCAM-1的水平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巴曲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外周血黏附分子的表达的影响有限,提示降低外周血黏附分子的表达可是巴曲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Activatedpolymorphonuclearneutrophils(PMNs)havebeenshowntoproducedamagesonvascularendothelialcells(ECs)throughthegener-ationofoxygen-derivedfreeradicalsandthere-leaseofproteases;andPMN-ECadhesionisessen-tialtomediateECdamages['j.TheintegrinCD11/CD18consistsof3heterodimericsubunits,eachofwhichcomprisesadistinctAchain(CDl1a,CDl1bandCD1lc)thatisnoncovalentlyassociatedwitlhacommonBchain(CD18).TheimportanceoftheCD1l/CD18integrininPMNadhesionandemigrationinsystemicvasculaturehasbeencom-…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病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与低氧-复氧(H/R)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性,以及抗ICAM-1单抗对其的影响。②方法培养的人类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经(或不经)H/R和抗ICAM-1单抗处理后,分别加入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并检测黏附率。⑧结果ECV-304经H/R处理后与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黏附率明显增高;抗ICAM-1单抗可显著抑制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与H/RECV-304黏附。④结论脑梗死病人外周血PMN活化,H/R使血管内皮细胞与PMN黏附性进一步增强;ICAM-1参与介导脑梗死后PMN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抗ICAM一1单抗可起部分阻断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造影(CA)手术前及术后中性粒细胞(PMN)和单核细胞CD11b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6例CHD患者,其中41例行PTCA手术、25例行CA手术,23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健康体检者及CHD患者PTCA和CA手术前3d、手术当天、术后30min、术后1d、术后3d外周血PMN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的表达。结果CHD患者外周血PMN和单核细胞CD11b平均荧光强度(MFI)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TCA手术后PMN和单核细胞CD11bMFI明显升高,与手术前3d和手术当天CD11b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核细胞CD11bMFI在手术后1d较手术后30min高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施行CA前后CHD患者外周血PMN和单核细胞CD11b的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PMN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含量评价选择平均荧光强度比选择百分率更能反映CD11b的变化。CHD患者PTCA术后确有炎症反应发生,CD11b表达可作为PTCA后炎症反应发生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CD58基因的表达。方法:提取PBMC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43例HBV感染者及11例正常对照的PBMCCD58基因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血清ALT、AST水平。结果:乙型肝炎各组患者PBMCCD58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显著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CD58mRNA水平与血清ALT、AST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准确定量检测基因的表达;乙型肝炎患者PBMCCD58基因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及肝细胞损伤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胃癌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意义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胃癌瘤体细胞间黏附分子 -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 1)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 (S -P法 )对 6 0例胃癌及 15例远癌胃组织标本中ICAM - 1进行检测 ,分析ICAM - 1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和远癌胃组织中ICAM - 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 % (42 / 6 0 )和 2 0 % (3/ 15 ) ,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组织ICAM - 1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 :检测胃癌组织ICAM - 1的表达水平对评估淋巴结转移程度、TNM分期及胃癌侵袭深度有较大意义 ,ICAM - 1可能是反映胃癌侵袭转移潜能的一个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