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建平  张亮  吕治全 《重庆医药》2009,38(14):1807-1808
目的观察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肩部和上肢手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32例ASAⅠ~Ⅱ级、年龄2~6岁的肩部和上肢手术患儿,先基础麻醉后,施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持续鼻导管给氧,监测RR、ECG、HR、BP、SpO2。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麻醉效果优良率91%,无并发症。结论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肩部和上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基础麻醉下腋路连续臂丛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基础麻醉下小儿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可行性.方法 62例上肢手术患儿,入室后肌注氯胺酮4~6mg/kg基础麻醉,腋路臂丛神经穿刺成功后留置套管,注入1%利多卡因 0.25%罗哌卡因复合液0.8~1.0ml/kg,手术时间超过2h,追加利罗复合液0.3~0.4ml/kg,小儿术中烦躁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0.2mg/kg,全程监测小儿心电图、心率、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结果 手术期小儿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变化,对手术操作无反应.无麻醉失败病例,术后随访,局部血肿2例,无呕吐、躁动及精神症状.结论 基础麻醉下腋路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操作简便,镇痛完全,可持续性,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是小儿上肢手术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小儿臂丛神经阻滞麻醉34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34例ASAⅠ~Ⅱ级小儿上肢手术患者,在肌间沟行臂丛神经阻滞,阻滞成功后注入0.25%罗哌卡因局麻药,用量按0.5~0.6ml/kg给药。34例患儿均采用惠普多参数监护仪连续检测ECG、HR、SpO2。结果34例患儿均取得良好的阻滞效果,术中患儿患肢松弛,对手术刺激及止血带耐受良好。结论小儿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具有操作简便、阻滞完善、并发症少等特点,且易掌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我院开展断指再植术一年 ,行再植术 2 8例、 4 5指 ,由于再植手术时间冗长 ,工作精细 ,麻醉要求相应高 ,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2 4例 ,女 4例 ;年龄 17~ 36岁 ,青年多见。以机械损伤为主 ,1指 18例 ,2指 5例 ,4指 3例 ,双手5指 2例 ;手术时间 4~ 2 6 h。1.2 麻醉与处理 :术前常规肌肉注射鲁米那钠 2 m g/kg、阿托品 0 .0 1mg/kg,留置导尿管。局麻药 1%利多卡因 +0 .2 5 %布比卡因 +1∶ 2 0万肾上腺素。选用连续臂丛麻醉 10例 (多指 ) ,4例加辅助用药 ;肌间沟臂丛阻滞 15例 (单指 ) ,6例加辅助用药 ;臂丛…  相似文献   

5.
刘颖  伍剑锷  胡凯 《江西医药》2010,45(10):1022-1023
目的观察氯胺酮-咪唑安定基础麻醉加C6横突入路臂丛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年龄3-9岁的肱骨外髁骨折患儿30例,静脉注射氯胺酮1mg/kg+咪唑安定0.1mg/kg,患儿入睡后,行C6横突入路臂丛阻滞,术中氯胺酮1mg/kg间断静注,如手术时间超过1h,给予首量一半的咪唑安定。结果患儿麻醉效果满意,分泌物少,无喉痉挛发生,呼吸﹑循环稳定。结论氯胺酮-咪唑安定基础麻醉加C6横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减少氯胺酮用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使患儿在麻醉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稳定。  相似文献   

6.
邓碧  林力 《中国医药指南》2013,(36):468-469
目的研究右旋美托咪啶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在骨科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50例单侧上肢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实验组患者运输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负荷剂量1ug/kg,然后按0.2-0.5ug/kg的速率匀速泵注右旋美托咪啶术中维持;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维持。监测麻醉前(T0)、泵注药后10min(T1)、手术开始切皮时(T2)及手术结束时(T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判定手术开始切皮时及手术结束时及术后30min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负荷剂量静脉泵注右旋美托咪啶后MAP、HR比基础值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有所降低,所有患者SpO2均正常,无呼吸抑制;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明显高于实验组。结论右旋美托咪啶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骨科上肢手术患者能提高麻醉质量,从而使手术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持续应用力月西和未用力对照观察力月西在臂丛麻醉中的镇静和遗忘作用。方法选择ASA I~Ⅱ级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指)再植术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后,I组静注力月西(0.06±0.02)mg/k g,并以0.05~0.15mg/(kg?h)持续泵入;Ⅱ组单纯臂丛麻醉组。术中连续监测并记录心率(HR)、血压(BP)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镇静、焦虑程度及清醒状态。结果I组用药后镇静Ram say分级评估:Ⅲ级15例,Ⅳ级10例,心率、血压轻度下降,Ⅱ组病人术中完全清醒,相对焦虑,紧张不安,心率、血压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24h随访对术中记忆的遗忘率,I组病人明显高于Ⅱ组病人。结论力月西能够取得很好的镇静、抗焦虑和遗忘作用,是臀丛神经麻醉的良好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8.
小儿的年龄范围介于出生至12岁之间,小儿麻醉是指12岁以下病人的麻醉,小儿在解剖、生理和药理与成人差别大,麻醉有一定的特点。部分能合作的小儿,臂丛阻滞基本上能满足手术需要,但绝大部分小儿需要基础麻醉辅助臂丛阻滞才能完成手术。我院于2008年3月~2009年5月对不能合作的小儿施行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完成手术92例,取得了良好的麻醉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上肢手术中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方法 56例行小儿上肢手术的患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观察组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前、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时的生命体征指标及麻醉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起效时间、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切皮时、术中、手术结束后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与对照组相比更加平稳,且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儿血氧饱和度(SpO2)(98.96±4.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3.62±4.1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麻醉优良率96.43%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的苏醒时间(7.25±1.38)min短于对照组的(31.14±4.16)min,差异显著(P<0.05)。结论 小儿上肢手术中运用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提高麻醉优良率,缩短患儿的苏醒时间,且麻醉安全性较高,因此,具...  相似文献   

10.
我院从 1993— 2 0 0 0年对 480例断指、断肢再植术均采用套管针留置肌间沟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加腋路阻滞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全组 480例中 ,男 36 0例 ,女 12 0例 ,年龄 18~ 6 2岁 ,平均年龄 31岁。1.2 分组情况将手术分为急诊和择期手术两类 ,随机选择 ASA ~ 级的手术患者分为两组。 组为急诊手术患者 (分 A和B) , 组为择期手术患者 (分 C和 D) ,平均每组 2 40例 ,全部病例中 ,断臂、断腕及断掌占 180例 ,断指及不全断指30 0例 ,手术时间最长 2 0 h2 5 min,手术时间最短 2 h 30min,平均手术时间 …  相似文献   

11.
吴青 《中国处方药》2022,(3):162-164
目的 评估艾司氯胺酮在臂丛神经阻滞小儿手术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将60例需行上肢手术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艾司氯胺酮组(n=30)予0.2%罗哌卡因(2 mg/kg)和艾司氯胺酮(0.5 mg/kg)配制成的混合溶液行臂丛神经阻滞,而在对照组(n=30)中,给予0.2%罗哌卡因(2 mg/kg)和0.9%NaCl(与艾司氯胺酮等体积)。对两组进行疼痛评估,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评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2、4、8 h吗啡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24 h吗啡用量明显减少(P <0.05)。A组VAS值在2、4、8 h时相似,但在24 h时A组更低(P <0.05)。结论 在上肢手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期间添加艾司氯胺酮,能够有效缓解术后镇痛,可减少上肢手术后24 h内的吗啡用量,且有稳定血流动力学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40例采用臂丛阻滞麻醉下的上肢手术患者分别进行氯胺酮 -异丙酚或氯胺酮 -咪唑安全辅助用药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选择ASAI~II级 ,采用臂丛阻滞麻醉的上肢手术患者40例。麻醉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0 .1g,入室后开放静脉 ,全部经锁骨上肌间沟径路进针,注入0 .25 %布比卡因15ml。用美国惠普多功能监护仪全程监测上臂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HR)和SPO2,常规行面罩给氧 ,待麻醉起效 ,各项观察指标稳定5~10min。于30s匀速静注氯胺酮0 .5mg/kg。注后2min ,再于30s匀速静注异丙酚…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1月至2017年9月32例上肢骨折手术治疗患者并分组。小剂量组用0.05μg/(kg·min)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大剂量组用0.1μg/(kg·min)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同时间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大剂量组上肢骨折手术麻醉总有效率高于小剂量组,P <0.0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小剂量组无显著差异,P <0.05,其中,小剂量组有2例出现呼吸抑制,2例恶心呕吐。大剂量组有1例出现呼吸抑制,2例恶心呕吐。干预前两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相近,P> 0.05;干预后大剂量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优于小剂量组,P <0.05。结论 0.1μg/(kg·min)剂量瑞芬太尼联合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0.05μg/(kg·min),可更好稳定血流动力学,提高麻醉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级18Ⅱ级1865岁上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两组A组为15μg舒芬太尼+0.33%罗哌卡因;对照组30例:0.33%罗哌卡因30mL。常规检测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并对阵痛与麻醉的效果进行详细观察。结果麻醉后的10min、20min、30min、60min、120min,两组患者的BP、HR、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镇静评分在麻醉后20mL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值>0.05)麻醉效果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镇痛效果好,安全可靠,优于单用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腋路臂丛神经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儿,ASA分级均为Ⅰ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一组为单纯全麻组穴组Ⅰ雪,另一组为全麻加臂丛神经麻醉组穴组Ⅱ雪。术中持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心律、呼吸、血氧饱和度以及观察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全麻药的总量。结果组Ⅰ全麻药量明显多于组Ⅱ,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比组Ⅱ也明显增多。结论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比单纯全麻安全。  相似文献   

16.
小儿上肢手术的麻醉可以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往往小儿不能完全合作,使单纯的神经阻滞麻醉难以实施,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又可能面临插管困难、误吸、肺部感染、苏醒期躁动、哭闹等问题,我院适当的将全麻与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例如氯胺酮或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用外周神经刺激仪定位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针刺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断指再植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断指再植的小儿患者50例均等分为两组,均采用基础麻醉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Ⅰ组用神经刺激仪定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组穿刺点均用两点法麻醉。神经阻滞药物为0.375%罗哌卡因(耐乐品0.75%)注射液,按3 mg/kg给药。完成阻滞后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作用效果,维持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在基础麻醉下阻滞起效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阻滞成功率Ⅰ组显著高于Ⅱ组,阻滞维持时间Ⅰ组显著长于Ⅱ组(P<0.05)。结论小儿断指再植手术在基础麻醉下使用外周神经刺激仪,施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较准确的实施,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正>本研究选取60例小儿上肢手术,对比3种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行择期上肢手术的患儿60例,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年龄2~5岁,其中男性38例,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上肢手术患者,其中给予传统解剖定位穿刺麻醉的30例患者作为A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30例患者作为B组,两组上肢手术患者均给予盐酸利多卡因(C:1%)、盐酸罗哌卡因(C:0.375%)混合液进行局部麻醉,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完成时间、麻醉效果(采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测定),记录其不良反应,并采用针刺法对患者对各分支神经支配区域的阻滞情况进行测定。结果 B组上肢手术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为(3.67±2.81)min,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2.65±0.51)分,均优于A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P<0.05,其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完成时间为(9.20±3.31)min,长于A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即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A组,P<0.05,且B组患者的尺神经阻滞完全,两组患者的桡神经阻滞及正中神经阻滞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应用价值显著,相比于传统解剖定位穿刺麻醉,其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较短,止痛效果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保证了麻醉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20.
吗啡 地塞米松 罗哌卡因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腔或静脉注射吗啡术后镇痛已广为临床应用,但吗啡或地塞米松用于臂丛麻醉与术后镇痛少有临床报道.我院从2001年10月至2003年10月对40例上肢手术患者采用吗啡、地塞米松、罗哌卡因混合液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上肢手术患者,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16~56岁,体重45~85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