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嗅球成鞘细胞(OECs)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引起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SAL)组和实验(OFCs)组,采用硅胶管套接大鼠切断的坐骨神经,硅胶管内给予等渗盐水或培养成活的新生大鼠OECs,分别于伤后7,14,30d应用尼氏染色,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神经损伤侧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数目和胆碱酯酶(ChE)及酸性磷酸酶(ACP)的变化。结果:与SAL组比较,伤后7,14和30d,OECs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死亡率分别降低了7.04%,6.44%,和9.72%(P<0.01),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中ChE活性变化幅度分别降低了4.03%,4.25%和5.72%(P<0.01),ACP的变化幅度分别下降了51%、64%和92%(P<0.01),结论:OECs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神经元死亡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嗅鞘细胞移植与脊髓损伤再生修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是存在于嗅觉系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大胶质细胞,分布于嗅神经、嗅球的第一、二层和嗅上皮。OECs能伴随嗅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OECs兼有星形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的特点,并迁徙于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在受损的脊髓组织移植OECs后,OECs不仅能引导、支持损伤神经轴突再生、延伸和髓鞘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与α晶体蛋白联合对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视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玻璃体腔α晶体蛋白注射,联合视神经损伤近端移植OECs,分为4个实验组,包括α晶体蛋白注射组、OECs移植组、α晶体蛋白注射+OECs移植组、PBS对照组.于视神经损伤并移植OECs+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后即刻、1周、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用全自动眼电生理仪进行闪烁视觉诱发电位(flash-elicited visual-evoked potential,FVEP)检测,分析比较各时间点各组P1波的振幅及潜时.结果 OECs移植组及α晶体蛋白注射+OECs移植组FVEP的P1波振幅于视神经损伤后1周[(8.49±1.19) μv,(9.33 ±2.54) μv]、2周[(8.85±1.92) μv,(9.43±2.41)μv]、1个月[(8.46±1.09) μv,(8.72±1.91)μv]、2个月[(8.12±1.41)μv,(8.48±1.67) μv]、3个月[(7.68±2.56)μv,(8.08±1.47)μ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二者联合组P1波振幅恢复更为明显.3个实验组FVEP的P1波潜时与对照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OECs移植与α晶体蛋白均明显促进视神经损伤后FVEP电生理的恢复,其中,二者联合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杨斐  李小刚 《西南军医》2010,12(6):1178-1180
19世纪后叶有学者发现在嗅球中存在两大类胶质细胞,一种是分布于整个嗅球的星形细胞,另一种是存在于嗅球Ⅰ、Ⅱ层的梭形细胞(后来证实为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上世纪末期有学者对其功能及形态学作了相应的描述.随后Tumer Cp[1]检测出该细胞的神经生长因子受体(P75)阳性.有学者将OECs分为类星形细胞型和类施万细胞型,并且可以肯定它们来源于相同谱系.Richard Axel[2]证实:原来认为不具备分化能力的小鼠嗅感觉神经元能够再次进入细胞分裂周期,其更新的半衰期大约是90天.  相似文献   

5.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临床试验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84,自引:1,他引:83  
目的: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探讨其对脊髓损伤晚期患者是否有帮助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取胚胎溴球,消化成单个溴鞘细胞后,培养2-3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共治疗23例伤后时间为0.5-8.5年的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9例为完全性脊髓损害,4例为不完全性脊髓损害。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2周-2个月时随访,2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改善,且呈继续改善趋势。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帮助脊髓损伤晚期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BDNF基因转染的嗅鞘细胞(OECs)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无OFCs移植组(6只)、非转染OECs移植组(6只)和转染OECs移植组(8只),利用免疫组化、逆行示踪及顺行示踪技术对脊髓横断损伤区及其上位、下位脊髓不同平面进行观察。结果移植后12周在局部注射区仍可以见到预标记的OECs,免疫组化观察到脊髓损伤区有BDNF的表达。逆行示踪法在损伤平面头侧的脊髓、脑干和皮质中观察到示踪剂。顺行示踪法在脊髓损伤区可以见到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无嗅鞘细胞移植组及非转染嗅鞘细胞移植组损伤平面头侧的脊髓、脑干和皮质中未观察到示踪剂,脊髓损伤区内亦未见有再生神经纤维长入。结论移植BDNF转染的OECs可促进损伤的中枢神经轴突存活和再生,较单纯应用OECs能更好地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7.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截瘫1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嗅鞘细胞移植法试治脊髓截瘫,探讨该方法是否有助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3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6个月、1年和2年随访,75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呈现继续改善趋势.结论嗅鞘细胞移植有助于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复合全氟三丁胺(perfluorotributylamine,PFTBA)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能否更进一步促进外周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以及功能恢复。方法从大鼠嗅球分离并纯化OECs并鉴定。制作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将60只坐骨神经缺损大鼠随机分为3组:自体神经移植组,OECs神经导管组,PFTBA-OECs神经导管组。在体内环境下分别测试术后3、7、14、28 d PFTBA对OECs存活率的影响。术后4周,对再生神经进行免疫荧光染色以及超薄切片,确定PFTBA-OECs对再生神经的作用。并在术后2、4、8周分别对各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进行测量,以确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分离纯化的原代OECs纯度为(95.8±2.1)%;体内条件下,PFTBA能够大幅提高OECs的存活率(P<0.05);与OECs神经导管组比较,PFTBA-OECs神经导管组极大地促进了神经轴突的再生(P<0.05);再生神经透射电镜显示,PFTBA-OECs神经导管组再生神经轴突数量明显多于OECs神经导管组,髓鞘厚度明显优于OECs神经导管组(P<0.05);术后坐骨神经功能指数值显示,PFTBA-OECs神经导管组大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OECs神经导管组(P<0.05)。结论PFTBA能够明显提升OECs的促神经修复能力,明显提升神经损伤后的轴突再生能力以及髓鞘化程度,为解决细胞移植后面临的缺氧微环境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的修复是目前国内外医务工作者认为相当棘手的问题。近年的研究已证实嗅神经鞘细胞对脊髓损伤有潜在的修复作用。通过回顾历年有关嗅神经鞘细胞的研究 ,就其起源、特点、功能和应用前景等作一综述 ,以达到继续深入研究并尽早应用于临床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王艳华  王东武  阴正勤 《武警医学》2013,24(4):316-318,322
目的研究α晶体蛋白对离体培养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存活和增殖的影响,探索增强移植OECs存活和增殖的有效方法。方法取大鼠嗅球进行OECs离体培养,细胞计数检测α晶体蛋白组及对照组OECs的存活数目;Brdu掺入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OECs的增殖。结果 (1)培养5 dα晶体蛋白组OECs数目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培养6~13 d,α晶体蛋白组OECs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2)将Brdu加入培养液中8 h后,α晶体蛋白组同视野Brdu阳性细胞数与总细胞数的百分比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3)α晶体蛋白组G2/M期、S期细胞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α晶体蛋白能明显促进离体培养的OECs的存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嗅球成鞘细胞 (OECs)培养液对培养中的新生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新生大鼠OECs和大脑皮层神经元 ;收集含有OECs分泌物的培养液并以不同剂量添加到正在培养的神经元中 ,观察神经元正常及损伤时的生长情况。结果 培养的OECs形态学观察及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p75NGF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胶质细胞源性营养因子 (GDNF)免疫组化阳性反应均与报道一致。OECs培养液 (0 .4~ 1.0ml)能明显促进神经元生长速度 ,并能有效地减少受损神经元的崩解。结论 OECs有促进正常神经元生长、保护损伤神经元的作用 ,这可能与OECs分泌多种生物活性物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嗅鞘细胞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嗅鞘细胞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应用Millicell插入式细胞培养皿,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嗅鞘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共培养,通过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结果 共培养7d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高达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结论 嗅鞘细胞提供的微环境可促进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在损伤脊髓内的迁移分布与脊髓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用NYU-impactorⅡ装置以10 g·25 mm损伤大鼠T10脊髓,1周后将急性分离、纯化、鉴定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大鼠OECs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及其首尾两侧,OECs的移植量为90 000/μl.在移植后13周时间内,镜下定性观察OECs在冰冻切片上的迁移分布特征,然后对其分布面积和长度进行半定量观察.脊髓运动功能用BBB评分法测定.结果 移植后早期OECs主要聚集在移植部位,并逐渐向周围迁移扩散,但主要沿脊髓纵轴向首尾方向扩展,脊髓空腔内也可见移植的OECs.OECs的分布面积和长度分别由术后1周时的1.33 mm2和4.23 mm逐步扩大到13周时的3.30 mm2和7.68 mm.与此同时,大鼠损伤脊髓的运动功能也得到逐步恢复.结论 OECs植入挫伤脊髓后可以迁移游走,且与大鼠脊髓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关系.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ECs in injured spinal cord and discuss their relation with the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function. Methods The rats were contused by a force of 10 g · 25 mm with NYU-impactor at T10 level. The OECs acutely isolated from 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 (GFP) rats were purified, identified and then transplanted into the injured site and the rostral and caudal parts of the spinal cord one week after injury, with total volume of the transplanted OECs for 90 000/μl. Within 13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mig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ECs were qualitatively observed on the cryo-sections under fluorescence light microscope. The area and the length of OECs distribution were semi-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The locomotor function of the spinal cord was appraised by BBB score. Results OECs were located collectively in the transplanted site at early stage after transplantation and then spread gradually mainly along the long axis of the cord. OECs could be found in the cavity of the contused spinal cord. The area and the length of OECs distribution were increased from 1.33 mm2 and 4.23 mm respectively at one week to 3.30 mm2 and 7.68 mm respectively at 13 weeks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the meantime, the locomotor function was gradually improved. Conclusion OECs can migrate within the contused spinal cord, as may contribute to the recovery of locomotor function.  相似文献   

14.
微波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综述近年来有关微波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研究进展。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论文及论著。资料引用 引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研究论文及论著。资料综合 就微波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生物效应中的非热效应进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研究所需关注的方面。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对微波的反应比较敏感,长期受其低强度反复作用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将发生改变,常引起一系列的神经紊乱症状,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微波对大脑的作用是抑制过程占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DIL和DAPI两种不同的标记物对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标记效果.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DIL组,DAPI组)和对照组(DMSO组,PBS组).使用立体定位仪,向实验组大鼠侧脑室注入0.2% DIL或10μg/ml DAPI各10μl,对照组大鼠侧脑室相应注入DMSO或PBS各10μl.注射后2h和24h对动物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SS).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注射后1、3、7d脑室及脊髓颈、胸、腰段室管膜细胞的荧光标记情况,对目标区域荧光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并对不同组别和时间点的脑室及脊髓标本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注射DIL及DAPI后2h,大鼠NSS评分很低,与相应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基本恢复正常.DIL注射后1d,侧脑室及各节段的脊髓室管膜细胞胞质均显示红色荧光,一直持续到注射后7d.DAPI注射后1d,侧脑室内标记的细胞核形态清晰,呈蓝色,脑室脉络丛大量细胞亦可见蓝色荧光标记,但脊髓各节段室管膜区的细胞均未见蓝色荧光,注射后3、7d的情况与1d类似.两种试剂标记后,目标区域内各时间点的荧光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IL可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细胞质进行标记,适合作为侧脑室和脊髓室管膜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标记物.DAPI可标记细胞核,适合用于侧脑室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标记.脑室注射荧光染料对动物影响小,是一项相对安全的操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放射治疗的广泛应用,临床上的放射性损伤也逐渐受到重视。电离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细胞、分子的作用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目前其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探讨电离辐射作用下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脑屏障的损伤和修复,以及分子水平改变的可能机制和神经保护策略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上防治放射性神经损伤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