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及雷米普利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时血脂、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ACS患者分为对照组、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30d干预后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浓度的变化。结果:治疗30d后,对照组与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血脂水平无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血脂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4组ACS患者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标准剂量阿托伐他汀组(P〈0.05),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联用雷米普利组CRP水平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组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cRP水平与TC、LDL-C水平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在ACS早期应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迅速降低血清CRP和血脂水平,且这是一种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抗炎效应。  相似文献   

2.
李松森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1921-1922
目的:研究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冠脉支架植入术(PCI)患者血脂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心内科2009年1~6月收治的6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口服,每日一次。分别于术前1天和术后1周检测血脂和CRP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脂水平较术前1天均有改善(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血清CRP水平较术前1天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两组均可改善血脂水平,同时均可降低ACS患者CRP水平,但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更好地改善血脂水平和血清CRP水平。  相似文献   

3.
胡文标 《吉林医学》2015,(9):1774-1776
目的:了解阿托伐他汀联合雷米普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98例AC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雷米普利治疗,疗程为30 d。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hs-CRP、UA、TC、TG、LDL-C和HDL-C浓度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30 d后,治疗组血清hs-CRP、UA、TC、TG、LDL-C浓度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HDL-C浓度治疗前后都有所提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性反应激活有关,阿托伐他汀和雷米普利联用,能迅速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和血脂水平,可以短期内发挥抗炎、降脂而达到稳定斑块的作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2,41(12):1654-1656
目的:观察两种剂量(20mg和40mg)的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一周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PR)、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的影响。方法:对住院确诊为ACS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治疗组;B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20mg/d;C组为常规治疗加加阿托伐他汀40mg/d;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ACS患者治疗一周后分别测定血清hsCPR、TNF-a及血脂水平。结果:ACS患者血浆hsCRP、TNF-a浓度明显高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一周后,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TNF-a浓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组作用更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S患者血清hsCRP与TNF-a水平呈正相关(r=0.07,P<0.01),hsCRP和TNF-a与血脂水平不相关。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7d后,可明显降低hsCPR、TNF-a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 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为常规治疗组(n=20),B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10 mg/d(n=20),C组为常规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d(n=20).在治疗一周前后分别测定血清CRP、TNFα及血脂水平. 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10 mg/d和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一周后血清CRP及TNFα水平均有所下降,但仅有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的血清CRP及TNFα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的血脂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早期强化动用阿托伐他汀(40 mg/d)干预可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和TNFα水平.阿托伐他汀的抗炎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患者应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血浆中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与可溶性OX40配体( sOX40L)水平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于我院治疗的135例AC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剂量将其分为高、中、低剂量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各组基于对照组分别予相应剂量阿托伐他汀持续治疗4周。结果:阿托伐他汀各组血脂、血清hs-CRP、sOX40L降低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结论:高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ACS,不仅具有显著的抗炎、降脂效果,而且能够改善患者血清hs-CRP、sOX40L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理想,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守信  薛玉生 《吉林医学》2012,(27):5912-591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70例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在此基础上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4周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和hS-CRP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治疗后血压均有明显下降(P<0.01)。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就诊时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高敏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A组、B组治疗4周后hS-CRP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而B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hS-CRP水平,这对临床研究高血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4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常规组),治疗组在患者发病48h内口服阿托伐他汀(20m g/d)。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和Q u icR ead法分别测定二组血浆中治疗前、治疗4周时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设健康对照组(健康组)。结果:ACS患者CRP、TNF-a、IL-6水平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4周后两组CRP、TNF-a、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治疗组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CS早期患者血浆CRP、TNF-a、IL-6水平较健康人明显升高,ACS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明显降低血脂和血浆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将135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分组,瑞舒伐他汀组45例(10mg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A组45例(10mg阿托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B组45例(20mg阿托伐他汀),对比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炎症因子变化。结果:瑞舒伐他汀组、阿托伐他汀B组患者的PAI-1、MMP-9、TC、LDL-C的降低幅度均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A组,P<0.05;瑞舒伐他汀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血脂水平变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均能够有效促使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下降,且其效果同药物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确诊的ACS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相同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共2周,分别检测治疗前后血脂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TC、LDL-C和CRP水平显著降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血脂水平无变化,CRP水平虽有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治疗中可降低ACS患者CRP和血脂水平,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影响,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00例老年ACS患者分为阿托伐他汀常规组51例(10mg/d)和治疗组49例(20mg/d),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7d、15d、30d的CRP变化、冠脉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7d后CRP比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1)。发生冠脉事件治疗组7例(14.29%)比常规组12例(23.53%)显著减少(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早期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ACS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84例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82例,比较治疗12周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脂、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比较,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脂、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CRP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除改善血脂情况外,可进一步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降脂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5月~2011年10月收治的确诊为ACS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各75例.强化治疗组术前7d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每天1次;常规治疗组术前7d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口服,每天1次;余治疗相同.检测治疗前后两组CRP及血脂水平.结果 治疗前、治疗后1d和7d,强化治疗组CRP水平分别为(8.1±3.1)、(12.6±3.2)、(7.9±2.7 )mg/L,常规治疗组分别为(8.21±3.0)、(13.0±3.3)、(11.8±3.1 )mg/L,两组术后CRP水平均先升高后降低,治疗后1d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7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TC、TG、HDL、LDL水平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后TC、TG、LDL均降低,HDL均升高,组内与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行PCI术前应用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短期强化预处理不仅可以强化调脂作用,而且可以明显减少PCI术的炎症反应,从而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脂及心脑血管事件的干预效果。方法103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5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8例),分析比较组间及阿托伐他汀治疗(10 mg/d)前和治疗后2、4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hs-CRP和MMP-9水平的变化,同时观察ACS患者半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2周后,仅hs-CRP及MMP-9水平较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TC、LDL-C、hs-CRP及MMP-9均显著降低(P<0.05),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亦明显下降(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半年随访期间复发性心绞痛、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可以明显降低hs-CRP、MMP-9水平,减轻炎症反应稳定斑块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A组)和强化他汀治疗组(B组),分别使用1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纤维蛋白原(Fib)和血脂水平,随访两组60天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 > 0.05);A组hs-CRP?SAA?MMP-9水平有显著性下降(P < 0.05),B组4种炎症因子均有显著性下降(P < 0.05),且比A组下降得更低(P < 0.05);B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P < 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强化他汀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 MCA)支架植入围手术期服用负荷剂 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其近期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科接受大脑中动脉支架植 入术的脑梗死患者40例。随机分为强化组(术前使用阿托伐他汀80 mg/d预处理3 d,术后原剂量巩固3 d,之后20 mg/d维持) 和对照组(同期均匀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每组20例。抽血检测术前24 h、术后24 h血清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 (hs-CRP)、soluable 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CD147)及solua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水平变化;术后1个月行神经专科及DSA随访,观察主要终点事件(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再狭窄、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复发、再次介入治疗及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24h各指标无差异(P>0.05)。强化组术后24 h 血清hs-CRP、sCD147及sVCAM-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强化组血清hs-CRP、sCD147及sVCAM-1水平在支架植入术 后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术后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升高(P>0.05);术后1个月强化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 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已接受长期他汀治疗的脑梗死患者,大脑中动脉支架植入围手术期服用负荷剂量的阿托伐他汀能 显著降低血清hs-CRP、sCD147及sVCAM-1水平,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血内皮祖细胞(EPCs)动员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Toll样受体4(TLR4)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急诊PCI的AMI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50例。另选取非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病人的EPCs动员、VEGF含量和TLR4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EPCs细胞数量和VEGF水平高于常规剂量组(P<0.05~P<0.01),TLR4水平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P<0.01)。与治疗前相比,大剂量组EPCs细胞数量和VEGF水平明显升高(P<0.01),TLR4水平明显降低(P<0.01),常规剂量组TLR4水平明显降低(P<0.01),而EPCs细胞数量和VEGF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常规剂量组与大剂量组病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增加行PCI术病人外周血VEGF表达,动员骨髓EPCs参与修复损伤的血管内膜,降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具有抑制炎症、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与CRP的影响及疗效。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ACS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给予观察组瑞舒伐他汀治疗,给予对照组阿托伐他汀治疗,均治疗28d。治疗前后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包括TG、TC、HDL、LDL和hs-CRP水平,并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TG、TC、LDL及hs-CR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TG、LDL、hs-CRP水平分别为(1.40±0.17)mmol/L、(2.60±0.49)mmol/L、(6.46±2.01)mg/L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LDL达标率为82.22%、hs-CRP达标率为88.89%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4.44%(P<0.05)。结论与阿托伐他汀治疗相比,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血脂及CRP的改善效果更明显,疗效更显著且可极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