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1欲了解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Epo(促红细胞生成素 )与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以及与 RET(网织红细胞计数 )之间的相关性 ;2 Epo是否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时血液流变学的调节、及是否通过RET的变化来调节的。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 RIA)测血清中 Epo含量。结果  1脑梗塞组血清Epo与 Hct(红细胞压积比 )呈明显负相关 ( r=- 0 .342 ,P<0 .0 5 ) ,与其它血液流变学指标无相关 ;2脑出血组血清 Epo与 RAI(红细胞聚积指数 )呈明显负相关 ( r=- 0 .42 7,P<0 .0 5 ) ,与其它血液流变学无相关 ;3脑梗塞、脑出血组血清 Epo与相应组别 RET无相关。结论  1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 Epo含量增高有改变血液黏滞性作用。 2 Epo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流变的影响与其调节细胞生成的主要作用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耳聋的血流变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观察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方法 对 31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组及 44例正常对照组进行血流变指标检测。结果 突发性耳聋组的全血粘度 (5 0s- 1 、10s- 1 、3s- 1 )、低切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5或P <0 .0 1)。结论 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性有异常变化 ,对此类病人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异常变化与急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57例脑血栓形成患者、45例脑出血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者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作相关分析。结果:脑血栓形成组和脑出血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同进脑血栓形成组亦高于脑出血组。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广泛存在着血液流变学异常,血液流变学异常是急性脑血管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活诺林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活诺林和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方法  8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 (起病 2 4h内 )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 (n =42 )给予活诺林 2 0 0mg ,每日一次 ,共 2周和巴曲酶 10v、5v、5v隔日一次静滴。对照组 (n =44)用醒脑静 2 0ml+维脑路通 0 .4g +复方丹参注射液 40ml静滴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88% )明显高于对照组 (50 %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治疗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 (P <0 .0 1) ,与对照组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治疗组治疗后血液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活诺林 +巴曲酶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见效快、效果好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5.
脑血管病急性期血液流变性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出血和脑梗死急性期血液流变性变化与发病机理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测定58例脑出血患者、62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病例组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脑出血级各项指标比及脑梗死组更高(P<0.05-0.01)。结论:血液流变性异常是脑出血和脑梗死发病的共同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164例脑出血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特点及与脑出血后继发性脑缺血的关系。方法 依据头颅CT将 164例脑出血患者按出血量大小和有无继发性脑梗死分组 ,观察各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结果 出血量大、出血后有继发性脑梗死组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均较出血量小、出血后无继发性脑梗死组要高 (P <0 .0 1,P <0 .0 5或P <0 .0 0 1)。结论 脑出血患者出血量大小对血流变学指标有影响 ,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增高与脑出血后脑梗死有关。  相似文献   

7.
急性脑血管病与血糖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糖在不同性质 ,不同程度急性脑血管病中的变化及其对急性脑血管病的意义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186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脑血管病时的血糖资料 ,并与临床进行对比。结果  186例急性脑血管病中脑梗塞 10 0例 ,脑出血 86例。血糖升高在脑梗塞病例中占 42 % ,在脑出血病例中占 44 % ;按部位丘脑内囊组与基底节外囊组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别 (P <0 .0 1) ;按中医辩证分型在中经络组占 3 5 .18% ,在中脏腑组占 5 3 .84% ;患者意识状态和 2 4小时内死亡率在不同血糖浓度亦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可引起血糖一过性升高 ,其升高的程度与病情性质无关 ,与病变部位、范围、病情程度有关 ,并且影响疾病的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辛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6 0例 2型DM患者 ,根据血脂情况分成血脂异常组 (32例 )和血脂正常组 (2 8例 ) ,予辛伐他汀 2 0mg,Qn连续 8周 ,测定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结果 血脂异常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和血液流变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 (P <0 .0 1or 0 .0 5 ) ;血脂正常组治疗前后比较血脂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5 )。血脂异常组低切全血粘度与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呈显著正相关 (r=0 .30 4、0 .2 82、P <0 .0 5 ) ,与高密度胆固醇呈显著负相关 (r =- 0 .2 73,P <0 .0 5 ) ;血脂正常组血脂与低切全血粘度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辛伐他汀可通过调脂和调脂外作用 ,显著改善 2型DM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9.
己酮可可碱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PTF治疗组 10 3例和对照组 95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PTF组总有效率 (94.2 % )明显高于对照组 (68.3 % ,P <0 .0 1) ,PTF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改善也较对照组明显 (P <0 .0 1) ,未见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血管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脑血管病 (acutecerebrovaseulardisease ,ACVD)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梗塞。近年来研究发现急性脑血管病可伴有外周血白细胞 (WBC)计数升高。本组报道我科近一年收治的 1 5 0例急性脑血管病人的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情况 ,以推断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1 临床资料1 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 D- 二聚体与脑卒中类型及病期之间的关系 . 方法运用乳胶颗粒法对 354例脑卒中患者的血浆 D- 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 ,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 结果脑卒中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的血浆 D- 二聚体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血浆 D- 二聚体含量显著低于急性期患者 (P< 0.05). 结论脑卒中患者存在高凝状态和纤溶功能亢进 , 血浆 D- 二聚体含量可作为观察其病情演变、判断其预后的指标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高氧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脑血管病患者 170例 ,随机分为两组 ,高氧液组 (H组 )和对照组 (C组 )各 85例 ,两组病例的临床资料及用药基本一致。高氧液组则将常规液体 5 0 0ml制备成高氧液 ,再加入相应药物 ,每日 1次 ,14d为 1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高氧液组有效率94 12 % ,对照组有效率 72 94 %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治疗 14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高氧液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高氧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葛华  李巍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084-1086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在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情况,对比观察治疗前后P-选择素的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应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在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可作为选择药物治疗的一项可靠指标,奥扎格雷钠可减少血小板活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阿替普酶)和观察组(40例,阿替普酶+替罗非班)。比较两组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血浆黏度(PV)、生活质量及出血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5、10 d,观察组的NIHSS评分、PV低于对照组,ADL、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出血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联合替罗非班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液流变学,提升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脑血管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研究及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清瘦素水平与脑血管病的关系及其对护理健康宣教的启示。方法选取脑血管病患者92例,其中急性脑梗死30例,急性脑出血31例,脑梗死后遗症31例,另外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各组的血清瘦素和血脂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脑梗死后遗症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组脑血管病患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1,3组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急性脑出血的血清瘦素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31,r=-0.39,P<0.01)。结论血清瘦素水平在急性脑血管病中起重要作用,是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并与高脂血症密切相关,应通过健康宣教进行积极干预,有效防治急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栓弹力图(TEG)指标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200例急性脑血管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8月-2019年8月接收,其中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分别有105例和95例;所选患者均接受TEG检测,并对比正常对照组(n=100)。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前,脑梗阻组K值及R值降低明显,而LY30、MA值、CI值、G值提高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K值及R值方面,治疗前,脑出血组提高明显,而LY30、MA值、CI值、G值降低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治疗后,脑梗死组患者K值、R值提高显著;而LY30、α角、CI值及G值降低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在K至及R值方面,治疗后降低明显,在LY30、α值、CI值及C值方面,治疗后提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G在急性脑血管病诊断及监测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可以充分反映患者血液凝固性异常状况,为预后评估及药物指导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中三种神经肽的含量 ,分析其含量水平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 9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及 37例健康对照组血浆中神经降压素 (N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神经肽Y(NPY)的含量。结果 :脑梗塞组CGRP含量显著低于脑出血组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的特点,并讨论其发生的机制。方法对249例经头颅CT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入院24 h内做标准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249例患者心电图的异常率为69.1%(172/249),其中脑出血异常率64.3%(18/28);脑梗死异常率69.7%(154/22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传导阻滞,与Q-T间期延长、p波增宽、左心室肥厚、心律失常、低电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正常组病死率1.3%(1/77),心电图异常组病死率7.6%(13/172),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以心肌缺血和传导阻滞为主。心电图异常组病死率高,临床工作中应关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及时给予适当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通心络胶囊加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Hcy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痊愈+显效率为81.2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6.67%(P<0.05)。治疗前急性脑梗死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P<0.05),经治疗后两组Hcy水平均有改善,以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