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麻疹是一种极易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往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自1965年我国开始对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以来,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但近年来从我国麻疹发病年龄构成比来看,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小月龄儿童特别是8月龄内儿童麻疹发病率有所增加[1]。因我国儿童麻疹计划免疫程序初免时间为8月龄,不能有效控制1周岁以内婴儿,特别是6~8个月龄婴幼儿发病,由于6~8个月龄婴幼儿正处  相似文献   

2.
麻疹疫苗初免月龄及接种针次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3年广西84个麻疹暴发点的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调查发现,暴露后1~3月龄、4-5月龄、6~7月龄、8-11月龄的未接种麻疹疫苗(MV)儿童的发病率分别为2.5%.13.0%.16.3%、19.7%。血凝抑制抗体阴性率分别为0%、71.2%.79.2%.85.9%。而1一7岁未接种儿童MV暴露后的发病率为24.4%。根据所得资料,作者建议MV免疫可采用两针法,第1针提前到4一6月龄,可降低婴幼儿麻疹发病率,第2针在15-23月龄,可弥补因第1针免疫不成功或漏种的易感儿。  相似文献   

3.
麻疹胎传抗体的跟踪观察及初免月龄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通过了解婴儿胎传抗体衰减情况和不同月龄婴儿对麻疹疫苗的免疫应答情况,探讨减少小月龄麻疹病例的对策。方法:采用ELESA方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月龄时降低50%,6月龄和8月龄降到15%左右,几乎无保护作用,且6月龄和8月龄婴儿接种疫苗后免疫成功率间无差别。结论:目前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低,到6月龄时大部分婴儿胎传抗体已降到保护水平以下,因此,为实现消灭麻疹的总目标,在小月龄麻疹发病率高的地区可考虑将麻疹初免月龄从8月龄提前到6月时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卢湾区上海户籍婴儿的麻疹抗体浓度变化,为消除麻疹提供策略依据。方法对上海户籍婴儿在6月龄进行调查并采血,9月龄再采血一次,对血样进行麻疹抗体浓度检测,并实施统计分析。结果母亲的麻疹复种史差异,婴儿在麻疹疫苗初种前麻疹抗体浓度存在显著差异,但对麻疹初免效果的影响不大。结论在适当时机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同时必要时对6月龄婴儿实行麻疹初免,提高麻疹保护率,有助于减少婴儿麻疹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麻疹流行地区麻疹疫苗提前初免的成功率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近年来我市出现了小月龄儿童麻疹病例增多的现象,且呈上升趋势。如何控制和降低小月龄儿童的麻疹发病率是一个严峻的现实问题。为此,我们于2005年3—5月分别在本市的新仓镇、新埭镇、当湖街道等3个地区对33名麻疹抗体阴性的6月龄儿童,将麻疹疫苗提前接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我市儿童麻疹疫苗(下称麻苗)免疫效果,评价接种质量,更好地为计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5年,在香洲区五个乡镇中随机选择3个乡镇进行儿童麻苗免疫成功率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1990—2000年麻疹免疫监测及小月龄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分析杭州市近10a小月龄麻疹发病比例增加现象。[方法]通过对1990-2000年麻疹发病及免疫监测情况等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健康人群免疫水平,以2-4岁组为最高,阳性率为93.29%,GMT几何平均滴度为1:13.48;25.3-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有下降趋势。(χ^2=6.71,P<0.01)。麻苗接种率1987年起已达到97%以上。麻苗初免成功率平均88.48%。≤8月龄林疹发病占23.7%。[结论]麻苗初免月龄提前至6月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广泛应用,高邮市自1982年以来全面推行有计划的儿童免疫接种后,麻疹的发病率已大幅度下降。为了摸清不同年代我市健康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我市分别于1985年11月和1997年8~10月对我市健康人群进行了麻疹血清抗体检测。同时为了考察评价不同年代麻疹疫苗接种质量,我市又分别于1986年和1997年进行了麻疹疫苗初免成功率监测,现将结果分析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富阳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和预测麻疹的发病及今后的流行趋势,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的有效措施,为今后合理修改麻疹的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将富阳市2002--2006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队列分析方法,四川省1985~1995年的麻疹发病率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985~1987年间,麻疹疫苗的初种率降低(38.4%~86.7%),这三年间出生者的麻疹队例发病率变化都呈现这种规律,1~2岁发病率较高,2岁后发病率下降,3~5岁在较低水平,5岁后迅速上升,6~7岁时达到高峰水平,此后又下降,以至最低水平,由于初种率较低,初各后留下的免疫空白较大,未经初种或初种不成功的人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解决赤峰市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抗体水平。方法 在全市计划免疫考核期间,在12个旗县区按年龄组随机抽取454名1~13岁儿童并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麻疹抗体。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率为96.7%,保护率为86.1%,GMT为1:1174。结论提示赤峰市MV初始强化免疫效果是肯定的,由此建议为了保持较高的抗体保护率水平,应采取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相结合的免疫策略,同时加强麻疹病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龙岩市麻疹流行状况,探讨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7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病例资料进行分。结果龙岩市2007年报告麻疹确诊病例49例,报告发病率为1.70/10万;流动人口发病25例,占病例总数的51.02%;发生爆发疫情2起,发病19例,占病例总数的38.78%;确诊病例中10~14岁年龄组最多,占32.65%,小于8月龄儿童和成人也占较大比例;病例中有免疫史的16例,占32.65%。结论龙岩市2007年麻疹发病率维持在较低水平,据高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麻疹疫苗棒种率是消除麻疹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莱芜市麻疹流行规律,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莱芜市1960~2012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麻疹发病的集中时点和流行高峰期。结果麻疹疫苗使用前阶段、计划免疫前期、计划免疫初期、计划免疫阶段和消除麻疹阶段麻疹年均发病率分别为556.59/10万、228.88/10万、11.32/10万、0.40/10万和7.87/10万,麻疹发病呈现以下特征:城镇年均发病率显著高于农村(P〈o.01);计划免疫前期(1960~1978年)麻疹发病高峰时点为3月29日,50%发病高峰期在3月7日至4月23日,计划免疫后(1979~2012年)发病高峰时点为4月11日,50%发病高峰期在3月13日至5月5日,发病高峰依然存在且明显拖后(PdO.01);1979~1984年、1985-2005年、2006~2012年1岁以下的麻疹病例构成比分别为1.45%、9.89%、16.83%,呈明显增加趋势,15岁以上的麻疹病例构成比分别为2.60%、20.88%、34.09%,呈明显增加趋势;职业分布以学生和散居儿童多发,其次是工人、农民和幼托儿童,流动人口构成比有明显增加趋势。结论成人麻疹和未免疫人群麻疹病例的增加给消除麻疹带来严峻挑战,流动人口病例的增加也不容忽视,要达到消除麻疹目标,除要做好适龄儿童常规免疫外,加强成人和流动人口的麻疹疫情监测和免疫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郑霄雁  王镜泉  郑芳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76-2478
目的了解福州市麻疹疫情趋势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福州市麻疹强化免疫活动前后的2008和2009年麻疹发病率进行分析,评价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并深入探讨影响福州市麻疹流行特征的相关因素。结果福州市2008年的麻疹发病数为96例,发病率为1.43/10万;而2009年的麻疹病例数为41例,发病率降至0.61/10万,同比下降57.3%。2008年的麻疹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份,发病率为3.58/100万;而2009年的发病高峰推迟到7月份,发病率降至1.34/100万。与2008年相比,2009年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的县(市)区有鼓楼区、台江区、晋安区、闽侯县、连江县、福清市。而仓山区2009年麻疹发病率反而有所升高。其他县(市)区的麻疹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8年麻疹病例以小年龄组(15岁)病例、散居托幼儿童为主。而2009年以大年龄组(≥15岁)病例、家务及待业为主。结论此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显著,报告接种率达到预期指标,接种后麻疹发病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侯文志 《职业与健康》2010,26(5):521-522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蓝田县1970—2008年麻疹发病和疫苗接种情况分析,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相关性、趋势、周期性和χ^2检验处理数据,应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39年间发病率以70年代最高为683.1/10万(x^-=259/10万);2000—2008年最低(x^-=2.23/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可见二三年周期波动现象。平均发病率与平均接种率、年接种次数呈负相关(rs=-1.0000),接种次数与接种率呈高度正相关(rs=1.0000)。全年各月、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1988、1998、2005、2008年的统计,各月间发病例数差异较大,以3—6月为主,占76.8%;≤15岁病例占84.77%。结论麻疹发病率随接种质量提高而降低,坚持冷链运转、规范接种,是降低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泰州市1997-2004年麻疹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泰州市1997-2004年8年间麻疹发病的流行特征。方法根据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监测资料,逐年计算发病率和构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泰州市8年间共报告各类麻疹病例216例,麻疹的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21.7%(P<0.01)。病例集中在7-14岁和15-25岁年龄段,其中15-25岁年龄段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34.2%(P<0.01)。从发病季节上分析,春季、夏季、秋季病例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上升幅度依次为26.1%、20.1%、27.6%。结论泰州市麻疹发病率不断上升,防治麻疹的重点应放在15-25岁年龄段人群。  相似文献   

17.
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的麻疹IgG抗体水平 ,可分析其发病原因。在 2 0 0 0年对 18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病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法测定了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显示 :在这些病例的发病早期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 90 76 % ,GMT为 1∶10 37 4 7;其中 <8月龄者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最低。出疹与采血间隔天数长 ,IgG抗体阳性率和GMT高。相同的采血时间 ,IgG抗体GMT以免疫史不详者最高 ,零剂次免疫者高于 1剂次免疫者。提示未进行麻疹疫苗免疫和麻疹疫苗初免失败是发生麻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张掖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张掖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控制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张掖市1995~2004年麻疹疫情资料和2000年发生的爆发及麻疹疫苗(MV)应急免疫效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近10年累计发生麻疹1 059例,年平均发病率8.54/10万。发生爆发1起,发病466例,发病率43.63/10万。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4~6月为发病高峰,小学生发病居多。应急免疫前2~15岁儿童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64.46%和1∶55.02,应急免疫后抗体阳性率升至99.10%,GMT达到1∶1 347。结论控制麻疹应提高MV接种率和接种质量,加强主动监测和疫情报告,开展抗体水平监测,调整MV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潍坊市麻疹疫苗强化免疫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0年潍坊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中异常反应发生情况,为今后此类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潍坊市2010年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中出现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潍坊市2010年共报告AEFI病例56例,报告发生率为10.05/10万。报告发生率,一般反应为7.00/10万,异常反应为1.62/10万,偶合反应为1.44/10万,无心因反应和过敏性紫癜。AEFI发生率,女童为8.78/10万,男童为11.10/10万;2~5岁为13.53/10万。56例中,诸城市占17.86%;92.86%的AEFI病例为接种后2d内发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和过敏性皮疹,病例均治愈。[结论]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AEFI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0.
大连市1997~2004年麻疹发病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大连市1997~2004年麻疹发病的特点,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大连市1997~2004年麻疹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年合计报告麻疹134例,其中本地人口43例,年均发病率为0.098/10万;外地人口发病91例,占全部病例的67.91%。病人均为散发。病人年龄本地人口15岁以上占83.72%,外地人口10岁以下占52.75%;市郊区占66.42%。统计102例病人,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所占比例,本地病人为29.63%.外地病人为2.67%。[结论]大连市本地人口的麻疹发病基本得到控制,但外地人口麻疹发病仍然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