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重型冠状动脉畸形七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84~1992年收治了7例冠状动脉畸形,分别患有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右冠状动脉-冠状静脉窦瘘、右冠状动脉-右心房瘘、左冠状动脉-右心室瘘、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和左冠状动脉-左心室瘘共6种冠状动脉畸形。心血管造影和超声心动图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本组7例均经外科手术证实。源于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行主动脉-左冠状动脉旁路术,其余6例行冠状动脉瘘口缝扎术,取得满意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8例不同部位的冠状动脉瘘患者采用超声心动图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冠状动脉瘘发生位置,全部采用外科治疗,统计其疗效。结果 单纯冠状动脉瘘20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8例;右冠状动脉瘘18例,左冠状动脉瘘8例,双冠状动脉瘘2例。瘘入右心室13例,瘘入右心房12例,瘘入左心室1例,瘘入肺动脉2例。心腔内双瘘口及三个瘘口各有1例,余26例为单一瘘口。所有病例行手术治疗,8例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同期矫治。全组无死亡及残余瘘,效果满意。结论 心脏直视手术治疗冠状动脉瘘效果肯定,合并其他心内畸形应同期矫治。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明确冠状动脉瘘发生位置和(或)瘘人心腔的位置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是一类罕见的畸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及分支起源异常、单支冠状动脉及冠状动静脉瘘。临床上结合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或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或EBCT)、心血管核磁共振显像(MRI)和心血管造影能明确诊断。手术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主要治疗方式且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静脉瘘的治疗,并逐渐用于其他冠脉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是一类罕见的畸形,主要包括冠状动脉及分支起源异常、单支冠状动脉及冠状动静脉瘘.临床上结合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或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或EBCT)、心血管核磁共振显像(MRI)和心血管造影能明确诊断.手术是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主要治疗方式且效果良好.介入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冠状动静脉瘘的治疗,并逐渐用于其他冠脉畸形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近年来国内外先天性冠状动脉瘘100例介入文献与85例手术文献,分析冠状动脉瘘的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冠状动脉瘘起源于左冠状动脉多见,出口多在右心。单一冠状动脉瘘可以考虑以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这是创伤小,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且预后良好,适宜推广。合并其他先天性畸形者或冠状动脉病变者以及介入治疗失败者考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崔小鲁  刘贤奎 《山东医药》2011,51(18):74-75
目的 总结肾动静脉畸形(瘘)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11例肾动静脉畸形(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1例提示动静脉分流征象;6例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4例发现肾内异常血流信号;肾动脉造影显示11例均为肾内型动静脉畸形或瘘.11例均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治疗;7例继发性肾动静脉畸形患者失血症状迅速改善,肾功能恢复;4例先天性肾动静脉畸形患者症状明显改善.8例随访1~40个月,无高血压、血尿复发.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有助于肾动静脉畸形(瘘)的诊断,肾动脉造影术是诊断肾动静脉畸形(瘘)的金标准.超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是治疗肾动静脉畸形(瘘)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静脉畸形 (AVM)是较常见的先天性脑血管病 ,AVM模型大体分为动静脉瘘、含畸形血管团的动物模型、体外AVM模型及计算机数学模型等。动静脉瘘模型适用于AVM病理生理学的研究 ;含畸形血管团的动物模型、体外AVM模型可用于AVM栓塞治疗的训练、教学及栓塞剂的检验 ;计算机数学模型可用于模拟AVM的病理生理特点及治疗过程。文章综述了以上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案。方法40例冠状动脉畸形患者行外科治疗,其中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0例,冠状动脉瘘30例。结果1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者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生存病例随访1-5年,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外科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报告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手术证实的单纯性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11例,约占同期580例冠状动脉造影的1.6%。本组冠状动脉畸形病变分两大类:①冠状动脉瘘8例,含右冠状动脉右室瘘6例;②冠状动脉起源异常3例。指出冠状动脉瘘需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鉴别,心脏B超对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冠状动脉造影为确定诊断的重要手段;对大的冠状动脉瘘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冠状动脉瘘 (coronaryarteryfistulas,CAF)是指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与右侧心腔、冠状静脉 (或冠状静脉窦 )、肺动脉干及左侧心腔相连的畸形。 90 %的冠状动脉瘘瘘入右心系统 ,其中瘘入右心室最多 ,多为先天性[1] ,亦有个案报道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所致医源性冠状动脉瘘。19  相似文献   

11.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介入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瘘是一类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既往主要靠外科手术修复治疗。近年来,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瘘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为提高对冠状动脉瘘临床特征及介入治疗特点的认识,现仅就冠状动脉瘘的临床分型、病理生理特征及经导管介入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治等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瘘的发生率及其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3年来在我院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观察并记录冠状动脉瘘的发生率及其各项临床表现.结果 1026例患者中,共检出冠状动脉瘘患者6例(左主干-主肺动脉瘘2例,左主干-左房瘘1例,左前降支-左房瘘2例,间隔支-左房瘘1例),检出率为0.58%,均无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年龄为36~70(60.3±12.8)岁;男性5例,女性1例.冠状动脉瘘患者均存在心脏杂音,其中4例有心电图改变,2例心脏彩超能检测到血流异常信号,3例合并冠心病.结论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男性和女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畸形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3.
老年先天性冠状动脉瘘八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它是由于胚胎心肌在发育过程中的障碍,肌小梁间隙持续存在,致冠状动脉系统和心腔产生异常通道.该病的发病率低,症状、体征都不典型,辅助检查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我们通过对8例老年冠状动脉瘘病例的临床分析,探讨冠状动脉瘘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鉴别诊断,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是指冠状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异常瘘道,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病变。该病早期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异常,晚期常导致心肌缺血及心功能障碍,因此,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早期诊断及积极干预治疗对晚期心肌缺血及其并发症的预防具有现实意义〔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是诊断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金标准,但因其有创性且检查费用昂贵,限制了临床应用。随着计算机断  相似文献   

15.
冠状动脉畸形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造影的人群中冠状动脉畸形的检出率、临床特点和预后。  方法 :回顾性总结 3 18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  结果 :3 18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人群中 ,共检出冠状动脉畸形 42例 ,检出率为 1 3 2 % ,其中 81%为冠状动脉起源和分布异常 ,19%为冠状动脉静脉瘘 ;76 2 %为对心肌灌注没有影响、相对良性的畸形 ,2 3 8%为对心肌灌注有潜在影响、有一定的危险性的畸形。  结论 :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左冠状动脉窦、左主干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并穿行于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左主干起自肺动脉等是非常严重的冠状动脉畸形 ,患者常发生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 ,这些畸形一旦发现 ,应进行预防性的手术矫正。小冠状动脉瘘多数无临床症状 ,但多发和大冠状动脉瘘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畸形并非罕见 ,某些类型的冠状动脉畸形可致严重的临床后果 ,应尽早进行预防性地手术矫正  相似文献   

16.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CCAF)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心血管畸形。目前学者们普遍认为有症状患者应及早治疗,但对于该病的无症状患者的治疗时机与治疗方案的选择上尚不明确。迄今为止,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除经典的手术治疗之外,还有介入治疗,目前对于该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病的治疗方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连接于一支或多支冠状动脉与某一心腔或心脏周围血管之间的先天性或获得性冠状动脉畸形。发生率在先天性心脏疾病中为0.13%,而在总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为0.002%。最主要的症状为"窃血现象"导致的心肌缺血性症状。经典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但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目前冠状动脉瘘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尚存在争议,有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例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患者行经静脉途径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静脉途径栓塞治疗后,5例患者解剖性治愈(造瘘口消失),另1例患者症状好转。1例患者乙状窦栓塞后吞咽困难,1例患者海绵窦栓塞后外展不佳,经对症治疗均好转。结论静脉途径栓塞是治疗复杂性硬脑膜动静脉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导管法封堵中老年冠状动脉瘘的技术方法、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7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患者进行了经导管封堵治疗,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见冠状动脉肺动脉瘘3例,冠状动脉心房瘘3例,冠状动脉右心室瘘1例。标准冠状动脉介入方法将微导管定位于瘘管的中段,经该导管输送Cook弹簧圈用于封堵直径<8mm的瘘管;巨大瘘管(直径>8mm)采用Amplatzer动脉导管封堵器(ADO)封堵。如瘘管形态不适于行弹簧圈或ADO封堵,则采用带膜支架。结果:采用Cook弹簧圈栓塞3例,ADO封堵1例,带膜支架封堵2例,另1例冠状动脉导引导丝致瘘道夹层而自行堵闭。即刻冠状动脉造影微量残余分流2例,术后心电图无特殊改变,临床症状缓解,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随访4个月~2年,无不适症状。结论:经导管法封堵中老年人冠状动脉瘘创伤小,安全有效,可作为合适患者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0.
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解剖畸形,通常经冠状动脉造影偶然发现,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现就其分类、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预后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