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29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病理分期和随访等。结果 29例患者均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亦未发现特异性表现。16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余13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病理分期:pT1N0M027例,pT2N0M02例。2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72个月,平均(35.0±7.2)个月,29例均无瘤生存。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肾细胞癌的一个独立类型,CT和B超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主要通过病理学进行诊断,但CT表现与常见的肾透明细胞癌有所不同,手术切除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其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肾嫌色细胞癌(附15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 10例 ,女 5例。年龄 4 7~ 74岁 ,平均 5 7岁。均行根治性肾切除术。 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 :pT1N0 M0 6例 ,pT2 N0 M0 5例 ,pT3bN0 M0 2例 ,pT1N2 M0 1例 ,pT2 N2 M0 1例。病理分级 :G2 10例 ,G3 5例。 11例获随访 ,随访 2~ 31个月 ,平均19个月 ,1例死于心脏病 ,1例局部复发 ,9例无瘤生存。 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肾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与同期、同级的其他类型肾癌相比 ,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和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男11例,女10例.年龄27 ~ 85岁,平均52岁.11例行腹腔镜下肾癌根治术,8例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开放肾癌根治术.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N0M0 13例,pT2N0M0 5例,pT3aN1 M0 2例,pT4N0M0 1例.Fuhrman病理分级:G1 6例,G2 14例,G31例.术后随访19例,时间3~36个月,平均17个月,1例死于心脏病,1例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给予索拉非尼治疗2个月后肺部感染死亡,1例术后12个月后出现肺转移,给予索拉非尼治疗1个月后死亡,16例无瘤生存.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肾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与同期、同级的其他类型肾癌相比,肾嫌色细胞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诊疗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外科手术方法、病理特点,随访其预后。站果男3例,女3例,肿瘤最大直径3.0~7.5cm。CT示多囊性肿物,实性部位平扫CT值30~36Hu,皮质期88~130Hu,排泄期75~96Hu,为隔膜型增强型。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1例,根治性肾切除5例。病理TNM分期,pT1aN0M0 2例,pT1bN0M03例,pT2N0M01例,癌细胞核分级均为G1。中位随访24个月,随访期内未发现远处转移及肿瘤复发,无瘤存活100%。结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为一种特殊的病理类型,病理分期、分级低,预后良好,术前怀疑或术中证实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应考虑行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收治的29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Ptnm分期和生存期随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29例患者均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亦未发现特异性表现.23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6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病理分期:Pt1n0m0 11例,Pt2n0m0 8例,pT3aN0M0 5例,Pt1nm0 3例,Pt2n1m0 2例.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24~144个月,平均90个月;3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6例局部复发后4例再次手术,1例远处转移,21例无瘤生存.与同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相比,累积5年生存率两者分别为83.9%和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9%和4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形态的肾细胞癌病理亚型,主要通过病理学予以鉴别诊断,手术切除是治疗初发或复发的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其预后较好.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8 to January 2008, clinical data of 29 patients with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includ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maging examinations,treatment models, pTNM stages and follow-up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to investigate its features and prognosis. Results All cases had no obvious clinical and preoperative imaging presentation. There were 23 patients underwent radical nephrectomy, and 6 cases underwent nephron sparing surgery. Postoperative pathological findings confirmed the diagnosis of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Macroscopically, the cut surface of the tumors were generally beige in color. Histologically, it showed polygonal chromophobe cells and small round eosinophilic cells with eccentric hyaline degeneration. These tumor cells had a clear and sharp membrane, lightly stained abundant cytoplasm with a fine reticular translucent pattern and irregular nuclei. And a perinuclear halo was often seen in these cells. Histochemically, the tumor cells generally show a diffuse and strong reaction for CK-8 with a negative expression of Vimentin. The pTNM stages of the tumor were as follows, pT1N0M0 in 11 cases, pT2N0M0 in 8 cases, pT3aN0M0 in 5 cases, pT1N1M0 in 3 cases,pT2N1M0 in 2 cases. Twenty-six cases of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24 to 144 months, with an average of 90 months), 3 cases died of 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and local recurrence involved in 6 cases with reoperation in 4 cases, as well as distant metastasis in 1 case. Twenty-one cases survived with tumor-free.The statistic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s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in five years and ten years were 83.9%, 77.9%,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of the same stage 63. 8% and 49. 9% at the same periods, and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survival rate of five years( P > 0. 05 ) b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at of ten years ( P < 0. 01 ). Conclusions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is a morphologically uncommon subtype of renal cell carcinoma with the good prognosis. Definite diagnosis depends on its typ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 Radical nephrectomy i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mophobe renal cel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1例,年龄34—76岁,平均52岁。结果 3例患者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病理分期:pT1aNxMo 1例,pT1bNoMo3例。病理分级:G1 3例,G2 1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8(低分子量细胞角蛋白)阳性,Vimentin(波型蛋白)阴性,Hale胶体铁阳性。随访4个月至8年,平均4年。4例患者均健在,无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影像学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帮助,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7.
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肾嫌色细胞癌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3例肾部分切除术,2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随访个月至4年,4例无瘤存活,1例于术后1年死于中风。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低度恶性的肾细胞癌,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及典型病理表现,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8.
肾嫌色细胞癌临床与病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提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总结19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男10例,女9例。平均年龄53岁。左侧9例,右侧10例。偶发12例,7例有肉眼血尿、腰痛不适和腹部包块等症状。结果B超主要表现为包膜完整的低回声肿块。CT扫描肿瘤多为均匀低密度,边界清晰。肿瘤平均直径8.2cm。TNM分期T1N0M0 8例,T2N0M0 1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17例,肾部分切除2例。1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16年,平均无瘤生存4.8年。病理特点:肿瘤大体标本多为均匀深棕色实体,1例瘤体中央有纤维瘢痕;光镜下瘤细胞由典型型和嗜酸型两种细胞组成,胞膜清晰;免疫组化检测CK8阳性、Vimentin阴性;Hale胶体铁染色阳性;电镜下胞质内有大量膜性小空泡。结论肾嫌色细胞癌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B超、CT检查缺乏特异性。多数病例瘤体较大,但TNM分期多为早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肾嫌色细胞癌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诊治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男1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岁.左侧13例,右侧12例.无症状肾癌16例,有腰部不适、发热、肉眼血尿等症状9例.实验室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1例、红细胞沉降率加快1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肾嫌色细胞癌的影像学特点与外科治疗选择. 结果 B超检查肿瘤主要表现为低回声、有包膜、血流信号不明显.CT及MRI扫描肿瘤特征为边界清楚、质地均匀(CT平扫为70%、MR为73%),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少见,增强扫描多为均匀强化(CT为65%、MR为67%)及轻度强化(CT为65%、MR为93%).肿瘤直径>4.0 cm的22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4.0 cm且位于肾周边的3例行肾部分切除术.肿瘤平均直径7.6 cm,剖面质地多均匀、呈灰白色或暗红色,光镜下癌细胞呈板状或条索状排列、胞质苍白或呈嗜酸性,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阴性、CK18阳性.TNM分期pT1a 8例、pT1b 9例、pT2 6例、pT3a 2例.23例获随访,平均随访28个月,无瘤生存22例,1例于术后58个月发现肺转移,经干扰素-α治疗、吉西他滨及氟尿嘧啶化疗3个月后死亡. 结论 肾嫌色纽胞癌患者多无症状、分期较早.MR和CT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质地均匀、强化不明显.手术方式选择应遵循肾癌的外科治疗原则.患者预后多良好,手术至出现转移的时间间隔较长,建议延长术后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10.
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提高对肾嫌色细胞癌的认识. 方法 对1998年2月至2009年7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嫌色细胞癌的7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42例,女33例.平均年龄56(25~74)岁.均为单发肿瘤,左肾36例,右肾39例.比较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级、分期与预后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生存关系.结果 肿瘤平均直径7.3(2.5~17.0)cm,大体切面以灰黄、灰红色为主(50/75例),肿瘤细胞多为体积较大的多角形嫌色细胞和小圆形嗜酸细胞.T1N0M0 30例,T1N0M11例,T2N0M0 26例,T2N0M11例,T3N0M0 11例,T3N0M1 3例,T3N1M0 1例,T4N0M1 1例,T4N1M11例.依照Fuhrman分级系统,Ⅰ级3例,Ⅱ级24例,Ⅲ级46例,Ⅳ级2例.平均随访44(9~93)个月,死亡7例,其余均无瘤生存.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3%和90.7%.单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P=0.028)、TNM分期(P=0.000)和肿瘤侵袭、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可作为肾嫌色细胞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少见肾癌类型,多数瘤体较大,预后较好;细胞核分级较高,不适用Fuhrman分级系统;TNM分期可作为肾嫌色细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总结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其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76例病理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22~71岁,平均49岁。病变位于左侧37例,右侧39例。结果:7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根治性肾切除术47例,保留肾单位手术29例。73例行腹腔镜手术,3例行开放手术治疗,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组平均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肿瘤最大径为1~11cm,平均4.6cm。病理分期:64例pT1N0M0,10例pT2N0M0,1例pT3N0M0,1例pT1N0M1。Fuhrman分级:Ⅰ级50例,Ⅱ级16例,Ⅲ级6例,Ⅳ级4例。术后7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58个月,平均(33.8±12.0)个月,未出现复发或因肿瘤导致死亡者。结论:肾嫌色细胞癌是肾细胞癌的一种少见类型,手术切除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式,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效果相似,微创优势显著。本病较少复发和转移,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2.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病理表现,提高对此类型肾癌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占同肾癌的1.9%,平均发病年龄52岁。无自觉症状者5例,血尿4例。7例行肾癌根治术,1例行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例保留肾单位的肿瘤切除术。肿瘤最大径4-15cm,多位于肾皮质,淡黄色到金黄色,单灶或多灶性结节性长。均以乳头或乳头管状结构为主,乳头轴心可见泡沫细胞。9例均有细胞角蛋白CK7表达。Fuhrman病理分级G13例、G24例、 G32例。TNM病理分期pT27例、pT3a1例、pT3bN1V1b1例。随访7例无瘤生存36-134个月,1例G2pT3b者无瘤生存11个月,1例G3pT3a者13个月后死于肾癌转移。结论 乳头状肾细胞癌是少见的肾癌,表现为低分期,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分析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9年收治的乳头状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53例肾透明细胞癌比较.结果:乳头状肾细胞癌组患者年龄57.3(47~78)岁,皆为男性,占同期肾细胞癌9.4%.就诊时3例无症状,2例出现肉眼血尿,1例双侧腰痛伴腹部包块.肿瘤平均最大径为6.6(2.6~16.0)cm,未见多中心病灶.TNM分期:T1a N0 M0 3例,T1b N0 M0 1例,T2 No M0 2例 病理分型I型3例,Ⅱ型3例 Fuhrman分级Ⅱ级2例,Ⅲ级4例.与肾透明细胞癌相比,乳头状肾细胞癌好发于男性,影像学检查不具备恶性肿瘤特征,确诊有赖于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临床分期皆为I期或Ⅱ期.就诊时无一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乳头状肾细胞癌在临床表现上与肾透明细胞癌相似,但在影像学表现、病理形态及生物学行为上均与肾透明细胞癌有所不同.根治性肾切除术是目前首选治疗方式.靶向治疗有可能成为转移性乳头状肾细胞癌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手术治疗的预后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手术治疗的预后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82例肾癌患者中22例多房囊性肾细胞癌患者资料,分析其手术治疗的预后特点。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占同期肾癌病例的4.56%,男女比例为2.67:1.00,年龄32~74岁,平均47岁。结果22例患者中行肾癌根治术18例,行肾部分切除术4例。肿瘤直径1.8~11.0cm,平均4.8cm。其中透明细胞癌21例,透明细胞癌与颗粒细胞癌混合型1例;pT1N0M019例,pT2N0M02例;pT3bN0M01例;G15例,G217例。失访2例,2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9~56个月,平均27.6个月。其中1例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死亡,无瘤存活21例。结论多房囊性肾癌是肾癌的一种特殊类型,多为肾偶发癌,病理分期分级低,预后与肿瘤大小无关,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预后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患者预后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4例经术后病理诊断为肾嫌色细胞癌(chRCC)的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病理资料及术后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104例患者中有67例行CT检查,报告显示平扫期多数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软组织影,肿瘤内若存在坏死灶,则可能出现混杂密度影,部分肿瘤内有钙化,增强期大多呈现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4例行MRI检查,强化时均呈不均匀强化,静脉期强化均减退;病理结果示chRCC主要包括两种细胞类型,一种为体积较大的多角形半透明细胞,另一种为小圆形的嗜酸性细胞。8例患者失访,3例患者因非肾肿瘤性疾病死亡,2例因转移死亡,其余患者均长期生存,预后良好。结论 chRCC临床症状不典型,超声可作为首选体检筛查手段,CT和MRI检查在chRCC诊断上也具有一定优势。手术为早期chRCC首选治疗方案,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极少数患者术后出现转移或复发。晚期chRCC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嫌色细胞癌与透明细胞癌混合性肾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嫌色细胞癌与透明细胞癌混合性肾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病理检查证实该肿瘤为嫌色细胞癌与透明细胞癌混合性肾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揭示嫌色细胞癌可能来源于肾集合小管,Hale胶体铁染色阳性。电镜下胞浆内见大量小囊泡是嫌色细胞癌特征表现。结论 该类肿瘤临床无特异性,需借助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特征等明确诊断及相关组织来源。  相似文献   

17.
450例肾细胞癌的临床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的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5年1月期间收治的450例肾细胞癌患者临床特征、诊疗方法和预后情况。结果:450例平均年龄54.2岁。术后病理检查提示透明细胞癌375例,颗粒细胞癌40例,其他类型肾细胞癌35例。临床分期为T1N0M0期267例,T2N0M0期142例,T3期以上(含T3期)41例,其中偶发肾癌263例,有症状肾癌187例。行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72例,保留肾单位手术78例,其中静脉癌栓取出术8例,术后行α-干扰素治疗161例。平均随访时间37个月(4-60个月)。结论:B超、CT是目前早期诊断肾癌的重要手段;早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对局限性小肾癌是一项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尤其适合于对侧并发肾脏疾病的患者;联合生物治疗对肾细胞癌晚期患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加深对囊性。肾细胞癌的认知,提高囊性肾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收治的32例具有显著囊性特点的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及治疗手段等临床资料。结果:囊性肾细胞癌无特征性l临床表现,术前影像学检查可以提供诊断线索。28例为囊性变性肾细胞癌,4例为多房囊性肾细胞癌。21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0例行肾部分切除术,l例行患侧根治性肾切除及输尿管全长切除术。3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期为18.0个月(4-49个月)。结论:囊性肾细胞癌是一类在影像学和大体病理上具有显著囊性改变的肾癌统称,临床上主要关注多房囊性肾细胞癌和囊性变性肾细胞癌两种亚型,两者在预后上存在巨大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提高肾嫌色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针对1例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示为肾嫌色细胞癌.免疫组化:CK部分细胞(+),CD10(-),CK8(+),RCC(-),vimentin(-),Ki-67(<5%+),Hale胶状铁染色(+).结论 肾嫌色...  相似文献   

20.
作者评价肾细胞癌组织病理亚型——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癌和嫌色细胞癌罹患二次肿瘤的风险。回顾性分析1970年至2000年因散发肾细胞癌行肾切除的272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病理标本都由一位泌尿外科病理医师进行分型,二次原发肿瘤与肾细胞癌病理亚型的关系通过X^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中,透明细胞癌2188例(80.4%),乳头状癌378例(13.9%),嫌色细胞癌128例(4.7%)。乳头状肾细胞癌患者比透明细胞癌患者更容易患结肠癌(P=0.041)、前列腺癌(P=0.003)和其他肿瘤(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