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士群体工作倦怠的情况及对策.方法:对1 09名精神科护士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包含一般情况和HBI-GS问卷两部分.结果:高年资护士情绪衰竭方面高于低年资护士,护师的工作倦怠感最为严重,而合同护士成就感低于同一职称的护士,精神科男护士玩世不恭值高于精神科女护士.结论:精神科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工作倦怠,学习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应对情绪困扰,提高精神科护士对自身职业地位及价值的认可,建议医院管理者关注精神科护士的压力状况,加强对精神科护士的支持,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以降低工作倦怠感的产生,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院护理人员工作倦怠与工作投入性现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Maslach工作倦怠问卷》和《Utrecht工作参与性量表》对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400名护理人员进行横断面的调查研究。结果护理人员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科室等因素均与工作倦怠有关。年龄在30岁~者较40岁以上者更易出现工作倦怠的早期表现,工作年限小于30年的护理人员易出现工作倦怠,高职称和门诊护理人员较低职称和其他科室护理人员较少出现工作倦怠,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与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科室等因素有关。医院应注重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采取多种方法预防和缓解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护士工作倦怠的调查,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整体抽样的方法,选择1525名护士进行一般状况和工作倦怠的调查。结果 不同护龄、学历、科室及受聘形式对护士的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有影响;不同职称对护士的情绪衰竭有影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工作倦怠主要呈轻中度水平,护龄1~5年、初级职称、合同制护士、门诊护士工作倦怠以轻度为主;护龄11~20年、中级职称、正式在编护士、急诊护士工作倦怠以中度为主;护龄6~10年工作倦怠以高度为主;护士学历越高越容易出现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4.
苏元英 《华夏医学》2014,27(6):192-194
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对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稳定护理队伍、积极干预护理人员职业倦怠,笔者就心理授权与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关系的研究近况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评价及其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的流行现状,并探讨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方法抽取福建省福州市某两个省级医院临床各科护理人员388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亚健康状态和工作倦怠的调查。结果:①低年龄组护理人员的心理亚健康得分最高(P〈0.05);工龄为5~10年的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3个维度得分均较其他年龄组高(P〈0.01);家庭人均收入低于1500元及离婚或丧偶的护理人员的的社会亚健康得分较其他组高(P〈0.01);轮班作业护理人员的生理亚健康得分较高(P〈0.05)。②亚健康状态三个维度得分与工作倦怠得分成正相关关系。③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其他影响因素的作用下,工作倦怠是护理人员亚健康状态重要的危险因素。结论:护理人员的亚健康状态不容忽视,应积极预防护理人员的工作倦怠以改善他们的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精神科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并探讨不同专科医师工作压力与功能性躯体不适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Maslach工作倦怠量表通用版( MBI-GS)、患者健康问卷(PHQ-15),对112名精神科医师(专科组)和121名非精神科医师(非专科组)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专科组倦怠率为89.3%,非专科组倦怠率为99.2%;非专科组MBI-GS总分及情感衰竭、成就感低落维度分显著高于专科组( P<0.001);专科组体育锻炼参与度显著优于非专科组,吸烟行为少于非专科组,饮食规律优于非专科组( P<0.05,P<0.001);非专科组PHQ-15总分及胃痛、四肢或关节痛、胸痛、心悸、气促、性生活异常、大便异常、消化系不适、疲劳感和睡眠困难症状分均高于专科组( P<0.05,P<0.001);体育锻炼与MBI总分及情感衰竭维度呈负相关,PHQ总分与情感衰竭维度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MBI总分(β=0.375,95%CI:2.85~3.09)、情感衰竭(β=0.273,95%CI:3.11~3.47)和性别(β=0.218,95% CI:1.38~1.51)进入回归模型,为功能性躯体不适的预测因素(R2=0.102)。结论综合医院医师较精神科专科医院医师有更高程度的工作倦怠及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情感衰竭维度是功能性躯体不适症状的预测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对减轻倦怠程度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精神病防治专科医院护士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应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医院73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护士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表现在情绪就是较为突出的焦虑和抑郁.导致护士较多的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精神病医院特定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工作对象有关.结论 要重视自我维护和取得管理层的支持,以增进精神病医院护士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态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精神科护理人员对本专业的工作态度,探讨相关因素,便于加强护理工作的管理。方法以自制问卷对云南省十二个地州、十三家医院从事精神科护理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进行整理分析。结果52.7%的护理人员继续选择做精神科护士;职业评价居前的项目为:不被重视(62.3%)、受人歧视的职业(37.1%);职业顾虑居前的项甘为:病人出现意外(88.5%);专业知识的需求依次为:心理护理、整体护理、科研论文、内外科知识。结论大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热爱本职工作,但对职业评价不高,工作中最大的顾虑是怕病人出现意外,对现有收入不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吉林省某精神专科医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的调查,分析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改善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所采用问卷由个人基本情况、马斯勒职业倦怠问卷-服务行业版(MBI-HSS)等组成,其中MBI-HSS采用的是任霞修订中文版,以各维度总分的高低三分之一分数点作为高分组和低分组的临界值,来代表职业倦怠各维度的轻、中、重三个程度。结果:精神科医务人员整体的倦怠水平比较高,情感衰竭和去人性化两个维度上分别有84.2%和49.3%的人处于中重度的倦怠水平。其中,年龄、婚姻、职称、所从事专业是精神科医务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P<0.05或P<0.01)。结论:精神科医务人员普遍对工作缺乏兴趣和热情,对周围环境比较冷漠,成就感不足,职业倦怠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0.
高文玉  撒兰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1):1309-1309,1311
精神科护士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精神病患者。在这个特殊环境中的工作人员,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到底怎么样?现将我院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查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侯铭  赵洋  许春雁 《重庆医学》2021,50(18):3200-3204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不同单位级别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工作倦怠和工作满意度的现况,探讨工作满意度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以期提高高级职称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降低其工作倦怠水平.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506名不同单位级别的高级职称护理人员运用工作倦怠量表、工作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工作倦怠各维度得分中,情绪衰竭为(...  相似文献   

12.
黄玉芳  陈淑新 《海南医学》2013,24(2):293-295
目的了解儿科病区护士工作倦怠现状,为改善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量表调查某市96名儿科护士,并分析其工作倦怠水平。结果①儿科护士情感耗竭维度较常模高,而去人格化、个人成就感维度较常模低(P<0.01);②合同制护士情感耗竭维度高于编内护士(P<0.05),已婚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的维度低于未婚护士,而个人成就感的维度却高于未婚护士(P<0.01);③护龄10年以下的儿科护士工作倦怠程度高于10年以上的护士(P<0.01);④三级医院个人成就感优于二级医院(P<0.01),但不同等级医院护士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管理者应高度关注儿科护士群体的工作倦怠现象,给予人性化管理,以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精神科护士每天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并由此产生对工作的疲惫[1],甚至厌恶感,即工作倦怠[2].本文对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及如何缓解工作倦怠感总结报告如下: 1 精神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与防护状况,为制定精神科护理人员因职业暴露导致职业损伤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职业防护调查表对58名精神科护理人员职业损伤及职业防护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职业意外损伤以针刺伤及患者攻击致伤最常见,发生率分别为85.8%与80.6%,针刺伤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结论:加强护士安全教育与管理,有效采取职业损伤的预防措施,规范处理流程,以减少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精神科医师的工作倦怠状况及其与自尊、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从不同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及设立精神专科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中抽取137名精神专科执业医师和92名非精神科执业医师,使用工作倦怠问卷、社会支持问卷和自尊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精神科医师的工作倦怠水平显著高于非精神科医师。②精神科医生的自尊与工作倦怠的两个维度(人格解体、成就感低落)显著相关。③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与精神科医师工作倦怠的一个或多个维度显著负相关,其中,客观支持与工作倦怠的三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职业的性质决定了精神科医师是工作倦怠的高发群体,作为其工作的直接对象,患者首当其冲地成了医生工作倦怠的受害者。精神科医师的生活、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水平需要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精神科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方法:自学与脱产进修相结合,医院培训与外聘专家讲学相结合。临床实践与参与考察相结合。结果:护理人员认为继续教育对其担任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医院、病人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表示满意和欢迎。结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对提高精神病院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戴兰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7):149-151
目的调查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2013年1~3月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岗护理人员147名进行调查,将结果与国内常模进行对比;分析对护理人员心理问题发生情况与护龄、学历及婚姻状况的关系。结果精神科护理人员中可能有心理问题的总数为38例,占25.8%,其中女性32例,比例为30.7%,男性6例,占14.0%。男女两组在检出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P〈0.05)。精神科护理人员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等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7、2.23、2.57、3.21、2.22,P〈0.05);强迫、敌对、恐怖、精神病性这4项的因子分值与常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的心理问题发生率在不同护龄、婚姻状况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2、3.280,P〈0.05);在不同学历中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有助于改善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某精神专科医院院内感染发病率、抗菌药使用率。方法:选取2019—2021年江苏省如皋市精神病防治医院精神科2 560例出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院内感染情况,各年度或不同类别的院内感染发病率、抗菌药使用率。结果:各年度院内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各年度抗菌药使用率、送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联、二联、三联抗菌药使用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9年男病区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于女病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20年及2021年,男、女病区院内感染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精神专科医院院内感染发病率低于国家控制标准要求,抗菌药使用率高于国家控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9.
护理工作作为高度紧张的职业之一[1],时刻与生命打交道,责任重大,且护理人员劳动负荷重,过度的脑力劳动及体力消耗,难以平衡家庭生活,轮班、夜班等职业的特殊性使得临床护理人员身心疲惫,使护理人员对职业产生消极心理.针对我院护理人员的现状,对临床护理人员进行了调查.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以我院100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1.2 调查内容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工作时间等一般情况及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工资待遇、晋升机会、外出学习的机会、护患关系、社会认可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孙萍  许海燕 《重庆医学》2011,40(21):2139-2141
目的了解重庆市护士工作倦怠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整群抽取重庆市17所医院护士600人,有效研究对象518人,采用《一般职业倦怠问卷》(MBI-GS)和《幸福进取者问卷》测试。结果重庆市护士工作倦怠的检出率较高,护士的工作倦怠和积极心理健康全部维度得分在不同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部分维度在不同职称、受教育程度、婚姻、年龄和工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工作倦怠水平受医院、教育程度、婚姻、年龄和工龄的影响,尤其是不同医院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