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浙江省江山市某部队士兵实行献血前血液谷丙转氨酶筛检前后血液报废情况,以探讨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的策略。方法:对2010-2013年该部队献血后血液ALT检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3年该部队士兵献血后ALT检测情况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20-26岁地方青年献血后ALT检测情况比较,2010年和2011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012年和2013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第一季度献血总人群比较,每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军队人员虽然是典型的无偿献血低危人群,但献血前仍要对其进行ALT初筛,并对其进行无偿献血知识宣教和详尽的征询查体工作,才能有效控制部队献血者的ALT不合格率,从而降低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008~2010年本血站血液报废的各种原因,以采取预防纠正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方法:对2008~2010年本市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并对造成血液报废的原因加以分析。结果:红细胞类经实验室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率平均为5.61%,其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报废占3.04%,是导致实验室检测血液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而血浆类非检测不合格的血液报废率为13.94%,其中脂浆报废率为10.47%,是血浆类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为减少血液的报废,须做好献血前宣传、咨询及初筛工作,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采血前筛查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血液报废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血液报废的意义。方法统计2009年及2010—2012年所有采血样本277724份ALT及HbsAg、抗HCV、HIV、梅毒的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采血前筛查ALT对血液阳性不合格率的影响。结果血液各种检测结果的阳性报废率:2009年分别与2010、2011、2012年相比不仅ALT阳性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采血前筛查ALT不仅能显著降低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而且能降低血液其他检测项目阳性的报废率,对血液安全和提高采供血效率、保护血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桂晔  许璐  陈正利 《西部医学》2015,27(2):291-292
目的探讨进行丙氨酸转移酶(ALT)检测对献血合格率的影响,分析开展ALT筛查对提高用血安全的意义。方法随机将2011年5387份血液标本作为观察组,随机抽2010年的4189份血液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未进行ALT初筛,观察组进行ALT初筛,比较两组血液废弃率以及第二次筛查的ALT不合格率。结果观察组血液报废率为3.1%(167/5387份),对照组为5.71%(239/4189份),观察组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筛后ALT不合格率为2.7%,经复检ALT不合格率为1.2%,对照组ALT复检不合格率为3.8%,观察组复检的ALT不合格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血液筛查之前,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血液ALT初筛检测可有效降低ALT报废率,提高献血合格率,保障用血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报废。方法:统计2008年—2012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结果:5年来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5.12%,其中ALT不合格3.25%,抗-HCV不合格率0.86%,ALT和抗-HCV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加强献血前征询工作以淘汰有高危行为的献血者,对献血者献血前进行ALT、HBs Ag、TP快速初筛,合格后再献血可大大降低不合格率,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6.
在献血传染指标检测中ALT检测是一种非特异性的检测肝炎的替代试验,身体肥胖、剧烈运动和饮酒及使用某些药物,均可使ALT水平升高[1].目前,ALT不合格是造成采供血机构血液报废的主要因素,因此采用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进行献血前ALT初筛是十分必要的.我站采用于化学法进行献血前ALT初筛,有效降低了因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实践证明,ALT干化学法适合应用于献血前初筛中,具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献血过程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报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促使ATL报废率降低的有效措施。方法:我血站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起实施减少ALT报废的专项活动,对实施前后ALT报废率进行统计并展开对比。结果:实施减少ALT报废活动前血液标本ALT报废率为4.42%,实施减少ALT报废活动后血液标本ALT报废率为1.25%,实施减少ALT报废活动后ALT报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过程中,血站应加大ALT检测仪器及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强血液初检,选取静脉血液展开检查,同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详细询问患者健康状况,从而促使献血过程中ALT报废率不断下降,以实现节约宝贵血液资源、保护无偿献血爱心队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梅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提高血液利用率,减少血液资源浪费。方法对梅州市2010~2012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血液报废原因分为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和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两类。ALT不合格、HBsAg阳性为实验室检测不合格报废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报废原因的2.09%、1.03%;脂肪血报废是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的主要因素,占报废原因的1.62%。结论应不断加大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力度,加强献血前初检流程管理,注意成分血制备细节以提高血液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呼和浩特地区献血者ALT初筛前后检测结果分析,评价献血者ALT初筛后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12月及2011年1-12月呼和浩特市区无偿献血者总体、各月间ALT初筛前、后不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献血者ALT总体不合格率分别为:ALT初筛(2010年1-12月)41473人次.7593(18.31%),ALT初筛后(2010年1-12月)29719人次.815(2.74%);ALT初筛不合格(2011年1-12月)47872人次.8440(17.63%),ALT初筛后(复检不合格率)(2011年1-12月)32621人次.432(1.32%).调整初筛的控制指标后,复检ALT不合格率有所下降.献血者初筛后不合格率均得到有效控制,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行无偿献血者献血前ALT初筛有效降低了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减少了血液报废[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近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血液报废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降低血液报废率的措施,以减少血液浪费.方法 收集广州血液中心2010-2012年所有血液采集制备信息和血液报废的信息,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共采集制备血液2 827 955 U,报废179 794 U,报废率为6.35%;感染性不合格血液导致的报废占总报废量的64.79%,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感染性不合格血液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 (2.12%) >HBV (0.85%)>梅毒(0.53%)>HCV(0.49%)>HⅣ(0.12%);非感染性不合格原因的报废占总报废量的35.20%,报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乳糜血(1.63%)>过期血(0.27%)>血袋破裂和渗漏(0.16%)>其他(0.08%)>溶血(0.06%)>血凝块(0.01%)>纤维蛋白析出(0.005%).结论 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性标志物阳性导致的血液不合格.做好献血前的征询和宣传,进行ALT初筛,加强献血知识普及和献血前注意事项的告知,对降低血液报废率,加强血液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在献血人群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初筛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广州市番禺区2021-2022年献血者献血后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数据,其中献血前ALT筛查18 713人次、未筛查46 060人次,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筛查13 519人次、干式生化仪筛查5 194人次。结果 献血前实施ALT筛查献血者的血液报废率明显低于未筛查者(1.03%vs 6.18%,P<0.01);使用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筛查后的献血者ALT复检不合格血液报废为0.64%,明显低于干式生化仪的2.02%(P<0.01)。结论 采用RIELE4040半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献血前ALT初筛可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前是否开展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筛查的血液检测结果,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统计广州2012-2015年机采血小板献血后检测不合格数据,分析机采血小板采血前是否开展ALT初筛后血液检测结果对比.结果 机采血小板献血前是否开展ALT快速筛查的ALT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8.335 6,P<0.05).结论 机采血小板献血前ALT的筛查工作对于避免血液浪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快速检测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的意义。方法以2014年5月—2014年8月血站采集的血液样本为研究对象,作为实验组。实验组在采集血液样本前进行ALT快速检测,统计血液报废情况;以2013年5月—2013年8月血站采集前未行ALT快速检测的血液样本为对照组,统计报废情况。对照组与实验组结果进行对比。对已知ALT阳性和ALT阴性的样本各10例,这20例样本均进行ALT快速检测和实验室检测,比较两种检验的结果。结果血站采集血液前进行ALT快速检测血液报废率为1.54%,结果低于未进行ALT快速检测的血液报废率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LT快速检测与实验室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T快速检测结果准确性高,在血站血液采集前应用ALT快速检测可以降低血液报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阜新地区血液报废年统计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阜新地区无偿献血的血液报废情况统计分析,探讨报废原因及对策。方法汇总统计全年所有报废血液及成分,对不合格项逐一分析,确定权重因素。结果血清ALT、TP、HBsAg、抗-HCV,脂肪血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结论通过献血知识的宣传,献血前征询,初筛快速检验方法的应用以及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等,能够减少血液报废,节约宝贵的血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献血者血液因乙肝表面抗原( HbsAg)、丙肝抗体(抗-HCV)、梅毒抗体(抗-TP)和艾滋抗体(抗-HIV)及谷丙转氨酶( ALT )5项指标检测不达标准的报废情况。方法:用双试剂对贵阳地区2013年度74025例献血者的血浆进行检测,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CV、抗-TP和抗-HIV ,速率法检测ALT,分析所采集血液标本的报废情况。结果:血液检测总报废率5.80%,报废率从大到小依次为 ALT(3.48%)、TP (1.08%)、HBsAg(0.71)、抗-HIV(0.31%)及抗-HCV(0.22%)。结论:在献血前除做好ALT、乙肝表抗初筛外,建议增加抗-TP、抗-HCV和抗-HIV金标条初筛,以减少血液标本报废率及血液疾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街头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的应用,减少由ALT升高引起的血液报废,节约有效的血液资源。方法:对街头368名献血者献血前进行干化学法ALT检测,并与速率法进行比对与分析。结果:通过对街头368名随机献血者进行检测,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x2=0.68,P〉0.05),使用干式化学法初筛后,ALT血液报废明显低于未采用干式法前(x2=158.079,P〈0.001);该方法显示出良好的准确性、重复性及稳定性。结论:干化学法快速、简便、易操作适合于血站街头无偿献血者ALT初筛工作,明显降低血液的报废率,保证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黄志健 《黑龙江医学》2021,45(21):2324-2326
目的:探讨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广州血液中心2018年4月—2020年4月间接待的400例无偿献血者进行研究,纳入对象自愿配合研究,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20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血液检测,而观察组则在血站血液检测中开展初筛检查.比较两组血液标本报废率,以及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报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706,P<0.05),但两组检测血清HBsAg阳性、ALT阳性、HBsAg阴性、ALT阴性者相关指标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站血液检验中对无偿献血者实施初筛检验,可显著降低血液样本报废率,同时还可保障血清检验结果,从而为临床献血提供可靠的保障,值得血站血液检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常见原因,进而采取针对性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方法统计2007年—2008年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情况,对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在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及脂血、过期、溶血、破袋各项原因报废的血液中,目前ALT不合格血液所占的比例最高。结论 ALT不合格是目前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对献血者进行献血前ALT初筛,能够有效地减少血液报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献血过程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报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促使ATL报废率降低的有效措施。方法:我血站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起实施减少ALT报废的专项活动,对实施前后ALT报废率进行统计并展开对比。结果:实施减少ALT报废活动前血液标本ALT报废率为4.42%,实施减少ALT报废活动后血液标本ALT报废率为1.25%,实施减少ALT报废活动后ALT报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无偿献血过程中,血站应加大ALT检测仪器及设备的投入力度,加强血液初检,选取静脉血液展开检查,同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详细询问患者健康状况,从而促使献血过程中ALT报废率不断下降,以实现节约宝贵血液资源、保护无偿献血爱心队伍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初筛无偿献血者谷丙转氨酶(ALT),对献血前ALT初筛结果偏高的献血者制定相应补救措施,一定程度上解决生理因素引起的献血前ALT异常造成的献血者流失问题。方法 采用干式生化法,对2022年1—6月至河南省某血站的所有无偿献血者进行ALT初筛,对于ALT>45 U·L-1且乙肝和血红蛋白初筛合格的献血者重复初筛检测3次,取3次结果的平均值,如仍>45 U·L-1则进行相应干预措施,献血后采用速率法复检ALT,比较干预前后献血合格率及血液ALT报废率情况。结果 对乙肝和血红蛋白初筛合格的献血员,ALT水平在45~50 U·L-1者,嘱其安静休息30 min复测ALT。结果显示,在安静休息30 min后,ALT轻度偏高的献血者,初筛ALT检测值越低,复测ALT合格率越高,实施补救措施的献血员献血后追踪复检ALT合格率为99.9%。对于安静休息30 min后复测ALT仍不合格者,嘱其清淡饮食、避免饮酒和熬夜,5~7 d后1 250名该类人员参与献血健康检查,其中430名初筛ALT合格,献血后追踪复检ALT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