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素问》版本流传考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证《素问》版本流传,认为真沿革大致经历如下阶段:汉代起在民间流传;南朝梁有《素问》未注本与全元起注本;公元762年经唐代王冰改编,有《素问》未注本、全远起注本与王冰注本;出现王冰注本的改易本,并有加现象;公元1066年经林亿等校正王冰注本。有《素问》未注本、全元起注本、王主注本、王冰注本改易本与新校正本,北宋与南之交,全元起本亡佚,出现林亿等校正体的改易本。  相似文献   

2.
《素问》王冰注使用祖本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王冰序,王冰在整理《素问》时使用了不同的版本,但并未说明以何本作祖本。根据对王冰序、《素问》新校正等提供的有关材料进行的分析,认为王冰所用祖本虽源自梁代传本,但不是全元起本,似应是张公秘本;今存《素问》中有些篇文结构应是祖本旧貌;祖本与全元起本、《针灸甲乙经》及《太素》应属不同传本系统。  相似文献   

3.
选取《素问》众多版本中的3个重要版本,即明顾从德本、元读书堂本、元古林书堂本,进行比较研究,对其中产生的异文进行综合分析,根据研究材料将异文分为3大类举例论述,以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意,并为《素问》异文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更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从《南史·王僧孺传》、《隋书·经籍志》等文献可知,注释《素问》的第一人是南朝齐梁时代的全元起。全元起本系《素问》的早期传本,上承两汉魏晋传本,下启唐代王冰注本及宋代林亿等的校正,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可惜该书亡佚于南北宋之交,至今已达千年之久。学者仅从书目中知其名而未能睹其书,致使研究《内经》的人无不为此感到遗憾!  上海中医药大学段逸山教授,历经5载,沉潜其中,探微索隐,对《素问》王冰的4 5 0 0多条注文,尤其是对林亿等130 0余条新校正,进行穷尽性的探索分析,在充分利用新校正所提供的可信资料的基础上,运用训诂、校勘、…  相似文献   

5.
《素问纠略》一书的作者及版本历来说法不一。《明史》记为杨慎,但考查杨慎文集《升庵全集》《升庵外集》均不见此书;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认为此书应是朱丹溪所作。本文就此提出疑问,考查杨慎著述的主客观条件。首先,从史传及杨慎诗文中可知,他曾研习医籍,知晓医理,其医学著作《男女脉位图说》序文更反映了他欲纠辨古人的愿望,是为他著《素问纠略》的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其次,杨慎晚年贬谪至西南地区,恶病缠身,曾学医自疗,且喜好上山采药,这为他创作《素问纠略》提供了外部条件;加之同僚何宇度、名医何时希的记载为旁证,杨慎著《素问纠略》三卷是成立的。而针对杨慎文集不见此书,一卷本著者题为朱丹溪、周木等人的事实,本文认为是版本不一所致。即:名为《素问纠略》的医书实有两个版本:其一为前述杨慎所著的三卷本,已经亡佚;其二为周木辑佚或假托元代朱震亨所作的《素问纠略》一卷本,现存抄本。由此,《素问纠略》作者及版本问题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6.
《中医学报》2020,(1):214-217
《素问纠略》一书的作者及版本历来说法不一。《明史》记为杨慎,但考查杨慎文集《升庵全集》《升庵外集》均不见此书;丹波元胤《中国医籍考》认为此书应是朱丹溪所作。本文就此提出疑问,考查杨慎著述的主客观条件。首先,从史传及杨慎诗文中可知,他曾研习医籍,知晓医理,其医学著作《男女脉位图说》序文更反映了他欲纠辨古人的愿望,是为他著《素问纠略》的主观条件或内部条件;其次,杨慎晚年贬谪至西南地区,恶病缠身,曾学医自疗,且喜好上山采药,这为他创作《素问纠略》提供了外部条件;加之同僚何宇度、名医何时希的记载为旁证,杨慎著《素问纠略》三卷是成立的。而针对杨慎文集不见此书,一卷本著者题为朱丹溪、周木等人的事实,本文认为是版本不一所致。即:名为《素问纠略》的医书实有两个版本:其一为前述杨慎所著的三卷本,已经亡佚;其二为周木辑佚或假托元代朱震亨所作的《素问纠略》一卷本,现存抄本。由此,《素问纠略》作者及版本问题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7.
《素问·热论篇》中有几处经文排列颇有不妥之感,试析疑如下。 篇首黄帝愿闻“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不免于死”之状,下文当是歧伯具体说明热病单经受邪和两感于寒的情况,但中间却插入“病遗”、“食复”内容。这样,不仅答非所问,且条文体例亦失严密性。易使人误以为“病遗”、“食复”仅为单经受邪之热病所发生。其实无论单经受邪,还是两感于寒,如护理不当,皆可发生“病遗”、“食复”,而且临床上更多见于两感于寒之热病者。由是,若将  相似文献   

8.
<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亡篇一卷,金刻本.今存卷三至卷五,卷十一至卷十八,卷二十,亡篇一卷,共十三卷.此书卷三首页"黄帝内经素问卷三"标题下有"国立北平图书馆收藏"方印图章,则此书1949年前原藏国立北平图书馆(今改名为北京国家图书馆).图书馆于此书封面写有如下鉴定文字:"黄帝内经素问二十四卷、亡篇一卷.存十三卷:三至五、十一至十八、二十、亡篇.唐王冰注.金刻本,五册."  相似文献   

9.
《素问》主张人体是由有形的“形”(即肉体)和无形的“神”(即能量体)所结合的,因此后世若单纯用“形”的现代解剖学角度来检视,便会产生很多争议。至于形体的解剖,《素问》虽然没有提出全面性或至少在器官系统上完整性的解剖文献,但它明确的告知,中国古人确曾“论理人形”和运用度量衡进行过形体的测量,书中有许多关于脏腑和其他组织的片段解剖细节可当作佐证。由于《素问》不是描述经脉循行路线的专书,所以其中解剖方位术语的应用比较简略,无法由此看出所采用的解剖姿势。但是也叙述了不少表面解剖部位,所以已成俱备表面解剖部位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成书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前期,为多位医家编撰而成,“黄帝”乃其托名。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现通行本为九卷八十一篇。明代所编类书《永乐大典》按《素问》篇名重字依韵收入各字下。如《四气调神大论》入“神”字,《六微旨大论》入“旨”字。《永乐大典》目录、凡例、正文中可查到《素问》41个篇名,本文通过分析这41篇取字规律,来确定其余40篇归入何字,为重辑《永乐大典.医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试论《老子》哲学观对《素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之成书,是中医理论体系建构的主要标志。其一大特点是以医映哲、以哲贯医,遂之达到医哲结合。后人对其哲学母体的思辨,往往偏重儒家而忽略道家。医、道关系的进一步揭示将会有助于中医研究的深化,基于此,本文就《老子》哲学观对《素问》的影响试作如下探讨。 一、自然观 哲学认识的发展,充满了矛盾,经历着曲折,有其大致依存于社会发展的思想起落阶段性,譬如先秦时期的自然观就有着一个由崇拜自然向解释自然的升华过程,也就是一个对传统天命神权思想进行修补和改造的艰苦探索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孔  相似文献   

12.
结合王冰注的具体内容,通过对王冰序所提到情况的分析,认为王冰整理《素问》的态度十分认真,处理问题也颇为审慎。今《素问》与《针灸甲乙经》、《太素》的大量异文,应是传本不同所致,而非王冰改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传世本《灵枢》《素问》编纂思想的发掘和梳理, 发现二者是一部完整书的两个部分, 二者的性质、关系是以《灵枢》为内篇, 系理论创新之作, 叙述方法以"撰"为主;以《素问》为外篇, 为临床应用和资料整理性质, 叙述方法以"编"为主。内、外篇皆成于西汉晚期至东汉之间, 作者为曾长期在国家藏书机构任职的一流学者。在宋以前外篇流传更广, 内篇则流传很有限, 二者在传承过程中, 虽内容有亡佚及添补、篇次有错乱及人为调整, 但总体而论, 失真的程度不大, 特别是内篇《灵枢》。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 《本草纲目》的版本,自金陵版(约刊于1593年前后)问世以来,到1961年为止,据《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所载有54种,加1981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校点本,共有55种。这些本子,都是以金陵本为祖本翻刻的。 各种翻刻本在序文、篇数、封面、药图、附刊书的种类上,框栏的大小,行款的样式、文字内容、缮写窠模的笔法等都各不相同。根据这些特点,可以查出各种版本之间前后递嬗关系。 在明末,以金陵版为底本翻刻有两家:一是夏良心翻刻的江西版,一是钱蔚起翻刻的杭州版。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与《灵枢》、《素问》关系,晋·皇甫谧认为是由《黄帝内经》一部书变成《针经》、《素问》二部书。元·吕复和清·姚际恒则认为《灵枢》、《素问》是汇聚而成。本文考析认为:《汉书》之后的东汉时期医经七家曾经历了一次改纂过程,可能由医经七家被分别集纂成《灵枢》、《素问》、《难经》,一直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病因、病机、概念、分类、临床表现等方面对《素问.痹论》的学术思想进行了探讨,并就痹证的概念、脏腑痹、痹与营卫关系、痹热等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指出《内经》仍是学习中医的最佳范本。  相似文献   

17.
《黄帝素问直解》系清·高士宗注释《黄帝内经素问》的专著。高氏早年师从张志聪 ,后讲学浙江钱塘侣山堂 ,乃一代名医。《黄帝素问直解》充分展示了高氏的学术思想和医学成就。笔者现就此书所论的“生阳之气”之义 ,浅析如下。1 生阳之气为人身总体阳气虽说“阴阳者 ,有名而无形”,然于人身却各有实质内容 ,大凡脏腑、气血、营卫、经络……皆可以阴阳而蔽之 ,故“人生有形 ,不离阴阳”。但是人体之阳气 ,若天与日 ,故“凡通体之温者 ,阳气也 ;一生之活者 ,阳气也”[1 ] 。《黄帝素问直解·生气通天论》篇末又说 :“生阳之气本于阴精 ,互相…  相似文献   

18.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评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是已故著名医史文献学家郭霭春教授的生前力作,1995年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代表了当代《素问》研究的最新水平。《黄帝内经素问校注语译》一书以校勘为特色,先后使用传统校勘手段,以及对校、参校、核校、体校等方法,校正了许多历史遗案,同时纠正许多注释上的讹误之处。论文引证郭霭春教授的其他同类书籍,通过互证对他的不同校勘方法,做了详细的举例说明、分析,并通过数据统计,理清这部医经古籍的学术价值和特色。  相似文献   

19.
古往今来,任何学者,都不会没有缺点和错误,而是绝对正确的。祖国医学流传达数千年,自《灵》《素》而下,医籍汗牛充栋,医家不下数千或万家,也同样不是没有可议之处的。在专攻《内经》的学者中,自王冰、张景岳以及近代的学者们,也是一样,在日本的汉医中,也有不少值得称赞的人,如著《素问识》  相似文献   

20.
《素问》一书,由于成书年代久远,辗转传抄,误文甚多,本文分析其致误原因,归纳为:因形似而误,因音同而误,因文字殊缺而误;因传抄粗率而误,因不明义理而妄改其文之误;因古文通假而隐晦其义之误等六个方面。并一一举例,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