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侯瑶 《吉林医学》2010,31(4):531-533
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AP)又称亨诺一许兰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主要侵犯毛细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为血管炎综合征中的最常见型,临床特点除皮肤紫癜外,常有过敏性皮疹、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和血尿等。基本病理改变为较广泛的急性无菌性毛细血管和小动脉的炎性反应,可出现血管壁灶性坏死,纤维沉积,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与儿童过敏性紫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 (Endothelin ,ET)是1988年日本学者Yanagi sawa等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的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肽 ,是目前所知的作用最强的长效血管收缩剂 [1]。动物实验证明ET对各种血管均有明显的收缩作用 ,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ET受体。ET受体不仅广泛分布在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而且也分布于皮肤、肺、肾、胃肠道 [2]。故ET在全身血压和局部血流灌注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过程生紫癜是儿童时期一种主要侵犯毛血管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为血管炎综合征最常见型 ,严重时可…  相似文献   

3.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过敏性紫癜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过敏性紫癜(HSP)47例患儿急性期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水平,以探讨它们在该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血浆内皮素(ET)测定采用放射法,血浆一氧化氮(NO)测定采用亚硝酸盐还原法。结果:在HSP急性期患儿血浆ET,N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有肾损害组也显著高于无肾损害组。提示,ET和NO在HSP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24h尿蛋白定量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肾炎型升高更为显著,表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尿常规检查判定过敏性紫癜患儿肾受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5.
血D 二聚体 (D Dimer)是交联纤维蛋白水解产生的一种特异降解产物 ,其水平的增高反映继发性纤溶活性的增高 ,可作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本文对 2 8例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进行了血浆D Dimer的检测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HSP组 2 8例 ,均为我院儿科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5月收治的HSP患儿 ,其中男 13例 ,女 15例 ;年龄 4~ 12岁 ,平均 7岁 ;全部病例均符合HSP的诊断依据。本组单纯性紫癜 12例 ,皮肤紫癜伴有消化道症状或 和肾脏损害或 和关节症状者 (混合型 )16…  相似文献   

6.
刘静  陆彪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3,35(2):164-167,112
目的 探讨宁夏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常见食物和吸入性过敏原的检出与分布特征,为过敏性紫癜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5年11月-2010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849例,应用生物共振治疗仪进行食物和吸入性过敏原检测.结果 ①过敏性紫癜患儿过敏原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粉尘螨、豆荚、可可饮料、花草混合物、艾蒿蒿属等.②男女性之间食物及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孩食物过敏原阳性率高于男孩(P=0.04),男孩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高于女孩(P=0.168).③1~6岁组食物过敏原阳性率高于7~ 15岁组(P =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回族食物过敏原阳性率高于汉族(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⑤不同季节食物及吸入过敏原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1),冬季食物过敏原阳性率最高,夏季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最高.结论 粉尘螨、豆荚、可可饮料、花草混合物、艾蒿蒿属是宁夏地区过敏性紫癜患儿重要的过敏原.不同性别、年龄、民族及季节在食物和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分布上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5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24h尿蛋白定量测定结果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以肾炎型升高更为显著,表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较尿常规检查判定过敏性紫癫患儿肾受累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冯亚男  陈颖 《浙江医学》1998,20(5):294-295
过敏性紫癜主要累及皮肤、胃肠道、关节、肾脏等,为观察该病对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情况,笔者对1994~1997年收治的3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了脑电图检查,报告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抗原特异性IgE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 HSP)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HSP易复发,且有较高的肾脏受累率,而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治疗上亦无特效的方法.近年国内外报道证实HSP患儿血清中总IgE和特异性IgE升高[1~3],表明患儿对食物、吸入及接触类等过敏原高度敏感,推测Ⅰ型超敏反应参与发病.因此通过可疑过敏原的检测找出过敏原,对HSP的病因诊断及预防复发都十分重要.2005-2006年检测25例HSP患者的血清,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过敏原的组成,寻找致病因素以有效地预防HSP复发.  相似文献   

10.
过敏性紫癜血清一氧化氮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1.
对1990年1月至1993年12月住院的38例过敏性紫病儿进行脑电图检查并随访,发现急性期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60.53%,脑电图改变特点为散发性或阵发性中、高波幅慢波活动,双枕区及中央区明显,1a后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15.79%,二者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动态观测突发性聋 (突聋 )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的变化 ,以探讨突聋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对 2 6例 (30耳 )突聋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比较。结果 :当突聋患者听力下降至 40dBHL以下时 ,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增高 (P <0 0 1) ;突聋伴有头晕的患者其血浆内皮素含量明显高于单纯突聋患者。结论 :血浆内皮素升高 ,可能是突聋的发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P-选择素与儿童过敏性紫癜(HSP)及紫癜性肾炎(HSPN)的相关性。方法采用ABC-ELISA法检测56例HSP病儿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P-选择素表达水平,35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以尿常规检查结果将HSP病儿分为HSPN组(24例)和非紫癜性肾炎(nHSPN)组(32例),比较不同组及不同病期血清P-选择素表达水平差异。结果急性期nHSPN、HSPN组病儿可溶性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F=38.26,q=12.26、6.88,P<0.01);HSPN组较nHSPN组P-选择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q=5.81,P<0.01)。nHSPN、HSPN组病儿恢复期P-选择素表达水平较急性期明显降低(t=4.26、4.92,P<0.01),但较正常对照均仍明显增高(F=10.04,q=2.91、6.34,P<0.05)。结论血清P-选择素异常表达与HSP发病发展有关,其对HSP病情变化监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浓度(肺动脉高压组15例,非肺动脉高压组23例)。肺动脉高压组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非肺动脉高压组,肺动脉血浆内皮素浓度明显高于右心室和股动脉;内皮素浓度与肺动脉压力及肺血管阻力呈明显正相关。提示血浆内皮素增高在肺高压形成中具有重要的病理生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用放射免疫法对39例肾小球疾病患儿和20例正常儿童进行了血浆内皮素含量的测定,并对部分患儿进行了动态观察。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单纯性肾病急性期和肾功能不全患儿血浆内皮素含量分别为:100.1±31.0pg/ml,87.1±11.9pg/ml,176.4±17.3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的测定值58.9±12.3pg/ml(P<0.001)。在经过治疗后的恢复期,血浆内皮素的含量均明显下降,提示血浆内皮素的含量与肾小球疾病的发生与转归有关。  相似文献   

16.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过敏性紫癜 (HSP)患儿血D -二聚体的变化 ,以探讨HSP患儿体内血液凝溶功能的改变。方法 应用ELISA法及反向血凝法分别检测 2 8例HSP急性期患儿和 1 6例正常健康儿童外周静脉血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DP)。结果 HSP病例组患儿血D -二聚体、FDP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t=3 .88,P <0 .0 1 ;t =2 .41 ,P <0 .0 5)。结论 血D -二聚体检测显示HSP患儿体内存在高凝状态 ,为临床应用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HS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 HSP 的64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例患儿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32例患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二组患儿均治疗2个疗程。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后,对照组的患儿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的患儿总有效率为96.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二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后1年内随访过程中,对照组的复发率为35.7%,观察组的复发率为4.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 HSP 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 HSP 的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食物特异性IgG和过敏性紫癜的关系,为临床医生治疗食物不耐受的过敏性紫癜提供指导。方法:以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为观察组,3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过敏性紫癜患者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其中58例(96.67%)结果阳性,对照组为28例(93.33%)结果阳性。仅1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的,观察组有4例,对照组1例,其余均为2种以上阳性。两组动物来源的IgG阳性率最高的均为蟹,然后是蛋清/蛋黄,鳕鱼,虾,牛肉,牛奶;植物来源的以西红柿,大米,大豆,玉米为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结果在++以上的共29例,而对照组有8例,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的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均在90%以上,但是食物特异性IgG阳性在++以上的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说明不耐受食物只有蓄积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对食物不耐受的过敏性紫癜的饮食方案制定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肺栓塞病人溶栓前后血浆ET及CGRP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栓塞病人溶栓前后血液中多肽因子内皮素 (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变化及 ET与 CGRP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施行溶栓的肺栓塞病人 2 0例及对照组 2 0例 ,取血并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对照组及肺栓塞病人溶栓前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 ET及 CGRP。结果 :(1 )肺栓塞病人血浆 ET、CGRP的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 .0 5 ) ,溶栓过程中两者浓度达到高峰 ,之后在 2 4h内缓慢地降至溶栓前水平 ;(2 ) ET与 CGRP呈显著正相关 (r=0 .896)。结论 :(1 ) ET、CGRP在肺栓塞病人明显升高并随溶栓不同时间点的变化而变化 ,故两者可能作为溶栓疗效的判断指标 ;(2 ) ET在肺栓塞时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中可能起了重要作用 ;(3 ) ET与 CGRP的关系表明肺栓塞时 CGRP的升高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拮抗了 ET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过敏性紫癜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病儿急性期免疫细胞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53例HSP急性期病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有无尿检异常分为。肾炎(HSPN)组和非肾炎(NHSPN)组,以30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比值、CD4^+CD25^+细胞、NK细胞(CD16^+CD56^+)和B淋巴细胞(CD19^+)水平。结果HSPN组和NHSPN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4^+/CD8’比值、CD4^+CD25^+细胞和NK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CD8^+细胞和B淋巴细胞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F=6.80~46.40,q=2.81~4.25,P〈0.01、0.05),而HSPN组和NHSP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病儿CD4^+CD25^+细胞水平与CD4^+细胞、CD4^+/CD8^+比值呈正相关(r=0.369、0.285,P〈0.01、0.05),与CD19^+细胞呈负相关(r=-0.279,P〈0.05),而与CD8^+细胞和CD16^+CD56^+细胞无相关性(r=0.009、-0.104,P〉0.05)。结论HSP病儿急性期存在免疫细胞功能异常,T细胞亚群紊乱,CD4^+CD25^+T细胞和NK细胞数量降低,导致B细胞呈多克隆活化,在HSP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