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囊虫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通过对43例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脑囊虫病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患者(72.09%),女性患者占(27.91%),发作频率平均每年2~4次,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见,囊虫免疫反应血ELISA为(67.44%),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结论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多于女性,发作频率不高,发作类型多样,免疫力低下,各种类型的囊虫均可导致癫痫。  相似文献   

2.
一、概述:囊虫病是人畜共患病.人体囊虫病已成为我国比较常见的危害较重的寄生虫病.特别是脑型囊虫病更为严重危及人民身体健康,引起癫痫反复发作,精神障碍,甚至引起痴呆,劳动力丧失,以致死亡.囊虫病分布地区很广,据1986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首届脑囊虫病学术讨论会》报道,脑囊虫病分布在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 国内对脑囊虫病的诊断作了一些研究,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资料甚为缺乏.临床治疗已用新药吡喹酮(Praziquantel)、丙硫咪唑(Albendazole),但其剂量与疗程各地有所不同,仍在摸索之中疗效考核的时间和指标各地亦有各异. 国外用吡喹酮治疗囊虫病有一些报道,我国  相似文献   

3.
本院1961~1978年间曾被误诊为癔病而最后死亡者12例。现结合本组病例,对误诊原因作一简要分析讨论。资料介绍本组12例误诊为癔病病人中,11例为神经系统疾病(分别为脑肿瘤、颅咽管瘤、脑囊虫、后颅凹蛛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毒  相似文献   

4.
脑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幼)寄生于人体脑组织中所引起的疾病,而囊虫性脑膜炎因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改变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脑膜炎相似,极易引起误诊,临床报道较少.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囊虫性脑膜炎患者13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脑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幼虫(囊尾幼)寄生于人体脑组织中所引起的疾病,而囊虫性脑膜炎因其临床表现及脑脊液改变与其他病因引起的脑膜炎相似,极易引起误诊,临床报道较少。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囊虫性脑膜炎患者13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脑囊虫病由于猪囊尾蚴寄生在脑部而引起,由于其寄生部位、感染时间、感染程度不同,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影像学表现各异.多发小囊型脑囊虫病是一种感染猪囊尾蚴较严重的早期脑囊虫病,为研究该型脑囊虫病的诊断和治疗,笔者对84例该型脑囊虫病进行临床分析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囊虫病系指有钩绦虫之囊尾蚴寄生于颅内而言。远在1558年Rumber首先报告脑囊虫病,但当时并不知道囊虫与绦虫的关系,到18世纪Pallas,Coeze等氏压挤囊虫,发现其有类似绦虫的头部,才想到囊虫为绦虫的一个发育环节。此病在欧美均有流行。我国主要发生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等地。本文报告脑囊虫病四例(猪囊虫三例,牛囊虫一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的神经系统疾病的误诊原因。方法对误诊为精神疾病的16例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误诊为精神障碍9例,精神分裂症3例,老年性痴呆4例。结论神经系统疾病可以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无特异性,易误诊。  相似文献   

9.
我院儿科自1994年10月至1996年12月间收住的误诊为其他疾病的小儿脑囊虫病31例,现就其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1例,其中男24例,女7例;年龄最大13岁,最小4.5岁。 1.2 病例选择与方法 31例均经CT证实,现就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致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通过对204例脑囊虫病致癫痫患者的回顾性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免疫水平,影像学及脑电图资料和治疗方法.结果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患者占76.4%女性患者占23.6%,发作频率平均每年2~4次,发作类型以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多见,囊虫免疫反应血ELISA为85.2%,脑电图无特异性改变.结论脑囊虫病致癫痫男性多于女性,发作频率不高,发作类型多样,免疫力低下,各种类型的囊虫均可导致癫痫.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报导了猪囊虫液胶乳抗原的制备过程,试验操作方法,判断标准,注意事项,抗原的保存方法以及有效期限。经过对确诊为囊虫病的患者102例进行乳凝试验,其结果总阳性率为81.4%。其中对脑囊虫病(癫痫型)脑囊虫病(癫痫型)合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囊虫病在CT影像上的诊断要点、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搜集的86例患者进行薄层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脑囊虫结合囊尾蚴在脑实质内的寄生状态。结果脑实质内见单发或多发、大小不一囊性影或钙化灶,呈结节状或环形强化,无明显占位效应。结论 CT对脑囊虫病的检出率较高,根据囊虫在脑实质内不同生存状态的CT表现及分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吡喹酮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诊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吡喹酮 (PQT)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的诊疗作用。方法 应用大剂量PQT〔5 0mg/(kg·d)〕12d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了诊断性治疗。结果  93例疑似脑囊虫病人有 3 8例确诊患脑囊虫病 ,42例基本确诊患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13例仍诊断不明。 3 8例脑囊虫病患者有 2 7例服吡喹酮后出现杀虫反应 ,其中疗后有 17例患者复查脑CT或MRI结果显示病灶缩小、周围水肿吸收或消失 ,有 2例患者复查脑CT显示病灶增多 ,且呈囊性影像表现。另 11例确诊为脑囊虫病的患者服药期间未出现杀虫反应 ,根据疗后复查CT或MRI,病灶较疗前吸收或消失而确诊。确诊的 3 8例脑囊虫病患者再经过 1~ 2个疗程抗囊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 ,其中有 3 1例患者复查脑CT显示病灶完全吸收者 2 6例 ,病灶出现钙化者 5例。结论 大剂量吡喹酮对疑似脑囊虫病患者具有较好的诊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脑囊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寄生虫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常采用免疫学方法检测囊虫特异性循环抗体(CAb)及循环抗原(CAg)与CT检查联合诊断脑囊虫病。免疫学方法简单、取材方便、交叉反应较少,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广泛应用于寄生虫病的血清学诊断和研究。但因其无法定位故脑囊虫病必须结合CT才能确诊。CT诊所耗费昂贵且因医疗条件等方面的限制难以在基层推广应用。为探讨一种简便易行的早期诊断方法,我们对30例已确诊脑囊虫病患者脑血流日进行分析,发现30例脑囊虫病患者中脑血流图异常者…  相似文献   

15.
我科于1995年3月~1999年3月共收治脑囊虫病350例,其中小儿脑囊虫病(12岁以下)100例,占同期脑囊虫病的28.5%。男56例,女44例,年龄在5岁以下18例,5岁~10岁72例,其中最小为1岁8个月。有排绦虫节片者8例,均  相似文献   

16.
脑囊虫病的CT分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囊虫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光镜、电镜已证明可分为活动期、退变死亡期、钙化期三个明显阶段。不同时期的脑囊虫需要不同的药物治疗。而CT是脑囊虫病的首选检查方法,其复杂的CT表现主要取  相似文献   

17.
囊虫病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囊虫病是我国重要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囊虫病与绦虫病互为因果 ,人畜间相互传播。在全国 30个省市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或流行 ,尤以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一些省份的农村发病率较高 ,全国约有囊虫病患者 70 0万余人。得了此病后 ,轻者毫无症状 ,重者可引起严重的临床表现 ,病人痛苦万状 ,甚至造成死亡 ,对人体健康危害甚大。在囊虫病中又可分为皮肌型囊虫病、脑囊虫病 (脑实质囊虫病、脑室囊虫病 )、心肌囊虫病、口腔囊虫病、眼囊虫病、椎管囊虫病等。1 皮肌型囊虫病囊虫寄生于皮下或肌肉组织中较多见 ,约 2 / 3的囊虫病患者出现囊虫…  相似文献   

18.
吃肉莫忘防囊虫囊虫病也称囊尾蚴病。是绦虫的幼虫囊尾蚴在猪、牛、羊、骆驼的肌肉及部分内脏中寄生而引起的寄生虫病。羊肉囊虫蚴不感染人,其它的囊尾蚴则都能感染人,其中以猪囊虫最为常见,危害最重。当人不慎吃进寄生的有囊虫的动物肉类时,就能患上囊虫病,囊虫可以出现在全身肌肉及脑中,患者出现肌肉酸痛、瘦乏无力、痉挛等症状。如虫体寄生在脑内,则可出现癫痫、失明、变哑等症状(随在脑内的位置不同而不同)。动物检疫站每年检出的病害肉中,相当一部分是囊虫病肉。检出后都经高温处理,严重者全部销毁。但有些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  相似文献   

1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表现多样,基层医院将其它神经系统疾病误诊为TIA时有发生。本文报告12例,其中脑囊虫病2例,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AE)4例,外囊出血6例。现举2例分析如下。例1,男性,54岁。发作性失语2年,昏迷1小时  相似文献   

20.
<正> 有关吡喹酮治疗人体囊虫病(humancysticercosis),国内外虽有报道,但治疗脑囊虫病的确切疗效,还未见有报道。我们自1980年以来应用吡喹酮片剂治疗囊虫病660例中有脑囊虫病450例(68.18%),现将其疗效观察报告于后。一、诊断标准1、兼有或不兼有皮肌内囊虫(病检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