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外科、骨科手术中,经常利用X线照相对手术的过程进行观察,这种检查对X线照相的摄影条件及照片的清晰度要求较高,同时要求及时看到手术中X线照相的结果.CR(计算机 X线摄影)技术的诞生为术中X线照相的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乳腺癌钼铑双靶计算机X线摄影(CR)影像表现,以提高乳腺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铑双靶CR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摄取正、斜位片并经DrectviewCR900图像处理,5例隐约可见微小钙化而未见明确肿块影者,加照局部加压放大片,其中2例行术前三维立体定位,置放定位导丝,指导手术及病检。结果65例乳腺癌患者中,48例为浸润性导管癌,5例为浸润性小叶癌,2例髓样癌、4例硬癌、3例为导管内原位癌,2例管内癌伴早期浸润,1例乳头佩吉特病。CR表现:分叶状、不规则肿块20例,肿块伴恶性钙化29例,单纯恶性钙化型5例,乳腺局部结构紊乱和局限性致密浸润8例,星芒征3例;多伴有一项或多项次要征象。结论不规则肿块和恶性钙化是乳腺癌的最主要、最直接的X线征象,部分乳腺癌单纯以结构紊乱、非对称性致密或星芒征为主要表现。钼铑双靶计算机X线片摄影,可以充分显示乳腺癌的主要、次要X线征象,特别是对致密型乳腺内微小病灶的检出率有明显提高,是诊断乳腺癌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年龄不断减小,已成为女性恶性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x线摄影是早期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FDB)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X线影像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FDB患者的SPECT和X线影像资料。结果35例FDB患者中,单骨型(MFD)28例,多骨型(PFD)7例。MFD多数发生于四肢骨,PFD分布多集中在单侧肢体。X线表现:22例磨玻璃状改变,12例囊状改变,1例丝瓜络样改变。SPECT显像:病变骨呈局部放射性核素分布异常浓聚。结论FDB患者临床表现多样,常规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应取长补短,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手段,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用大恒STAR 2 0 0 0三维放射治疗系统、GE双螺旋CT、国产北医BJ 6B型加速器对乳腺癌患者实施精确定位、虚拟计划设计、射野间无缝连接照射 ,可提高患者重复摆位的精度 ,定位时间短 ,射野间衔接好 ,患者皮肤反应轻 ,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X线与CT征像特点,探讨X线与CT检查在早期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65例直径<3cm,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X线胸片及CT扫描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两种检查方法的定性准确率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分叶征、毛刺征、空气支气管征、血管集束征及胸膜凹陷征为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征象.对病灶的定性诊断CT扫描明显优于普通X线检查(x=5.47 P<0.025).结论:胸部X线检查是发现病变的基本首选方法,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早期周围型肺癌的确诊有重要意义,熟悉并掌握早期周围型肺癌的基本X线及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在肿瘤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 18F- 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 ( PET)在临床各种肿瘤诊断中应用的初步评价。方法  3 9例患者随机行 PET检查 ,其结果与同期 CT或 MR和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ET对于原发灶、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敏感性分析为 10 0 %、10 0 %、91% ;特异性为 85 .9% ;而 CT、MR对于原发灶、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的敏感性分别为 88.4 %、61.1%、72 .7% ,特异性为 4 2 .4 %。结论 临床应用初步结果显示 :PET在全身各种肿瘤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内脂肪瘤(intraosseouslipoma,IOL)的X线、CT和MRI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皮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IOLX线、CT和MRI影像学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8例IOL发生部位分别为:跟骨11例,股骨8例,胫骨5例,髂骨6例,肱骨6例,桡骨1例,距骨1例;所有病例均属于单囊型;X线平片和CT扫描中,11例见钙化,19例见骨嵴,4例见双重硬化带,21例病灶周围伴硬化边缘,16例见骨膨胀,所有病例CT上都能确定脂肪组织密度,CT值为-40 HU~-133 HU;MRI显示所有病例都有脂肪成分,其中9例见囊性部分,20例见信号强度不均匀的部分。Milgram分型,I期4例,II期4例,III期30例。结论 X线、CT能显示病灶部位、形态、病灶内钙化、骨嵴、病灶周边硬化、骨膨胀以及有无边界。MRI能显示病灶内脂肪成分,脂肪坏死、囊性变、黏液样变性、炎性改变、病变范围及边界。X线、CT和MRI从不同方面反映IOL的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年人肺癌的X线及CT 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对23例经支气管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的X线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肺12例,左肺11例,中央型18例,周围型5例。病理类型:鳞癌1例,大细胞癌1例,低分化癌4例,腺癌4例,小细胞未分化癌13例。X线及CT主要表现为:阻塞性肺炎、支气管腔内结节影,管壁增厚、管腔闭塞、不规则、分叶状团块影、肺叶不张,可伴胸腔积液。结论:青年人肺癌的特点是发展快,预后差,初诊时易被误诊而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0.
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ei Z  Xu C  Liu Z 《中华肿瘤杂志》1998,20(5):380-382
目的统计分析一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的X线影像表现,对易与之混淆的4种骨病提出鉴别诊断,以加深认识。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48例X线平片、CT和动脉造影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30例,且内多有肥皂泡沫状表现;溶骨性骨质破坏10例;骨外有软组织肿块,骨塌陷变扁伴局部膨出4例;侵犯邻骨4例;骨质增生硬化3例;异常血管及“肿瘤染色”3例。结论X线平片对少见部位骨巨细胞瘤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优于平片,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与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结合病理总结骨盆骨巨细胞瘤影像学特点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32例骨盆骨巨细胞瘤患者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骶骨18例,髂骨6例,耻骨4例,坐骨4例.所有病例均行X线、CT和MRI检查,将影像学表现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由双盲法分析确认.结果 骨盆骨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包括膨胀性骨质破坏、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32例中,膨胀性病变26例,溶骨性骨质破坏6例,软组织肿块18例.CT显示骨质破坏优于x线平片,MRI可清晰显示肿瘤周围的软组织肿块和神经血管侵犯情况.结论 综合临床表现与X线平片、CT、MRI检查资料可提高骨巨细胞瘤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用大恒STAR-2000三维放射治疗系统、GE双螺旋CT、国产北医BJ-6B型加速器对乳腺癌患者实施精确定位、虚拟计划设计、射野间无缝连接照射.可提高患者重复摆位的精度.定位时间短.射野间衔接好.患者皮肤反应轻.放射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FDM)诊断中青年乳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进行FFDM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中青年乳腺癌与良性乳腺病患者共375例。X线诊断标准采用美国放射学会推荐的乳腺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Ⅰ-Ⅲ级为良性,Ⅳ、Ⅴ级为恶性,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同时分析乳腺癌的X线表现。以致密型和多量腺体型为A组,少量腺体型和脂肪型为B组,两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乳腺癌的X线征象包括肿块或结节、钙化、片状致密影、结构紊乱等。FFDM诊断的灵敏度为82.0%(91/111),特异度为87.1%(230/264),阳性预测值为72.8%(91/125),阴性预测值为92.0%(230/250),正确率为85.6%(321/375)。A、B两组的FFDM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4.5%(35/47)和87.5%(56/64),84.4%(108/128)和89.7%(122/136),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能及时发现乳腺病灶,对中青年乳腺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X线诊断为BI—RADS—Ⅳ、Ⅴ级时建议行手术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通过手术前X线检查 ,找到一个更为可靠的判断食管癌切除率的新方法。术前 3d患者分别于立位及卧位时吞钡食管检查并摄片 ,测量立位及卧位片上肿瘤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距离 ,并对照手术结果及术后病理做出分析。结果同一患者的X线片中 ,肿瘤上缘至主动脉弓上缘的距离在立位与卧位摄片时有一定差值 ,我们把这个差值称为食管癌移动度 ,在肿瘤部分肌层浸润组x- =1 7cm、全层浸润或外浸尚可切除组x- =0 86cm、外侵其他器官不能切除组x- =0 15cm ,食管癌移动度不同 ,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食管癌移动度 >1 2 9cm ,提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轻 ,切除病灶把握性较大 ;食管癌移动度 <0 86cm ,手术切除有一定困难 ;食管癌移动度 <0 3cm ,应先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病变长度在X线造影、CT扫描和内窥镜上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栋 《肿瘤学杂志》2008,14(5):389-391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变长度在X线造影、CT扫描和内窥镜上的差异。[方法]选择具备完整资料的食管癌病例22例,对X线造影、CT扫描和内窥镜上显示的病变长度比较。[结果]22例食管癌在内窥镜、X线造影和CT扫描上的病变长度的平均分别为6.9cm、8.8cm和10.6cm,并且病变长度在各检查方法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内窥镜检查病变最短,CT扫描病变最长。[结论]认为这一差异的原因与检查手段本身的特点和检查者人为因素有关.只有综合这三种检查手段.才能合理确定食管癌病变长度,为食管癌放射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丹丹  卫英  邵国良 《肿瘤学杂志》2015,21(11):937-940
摘 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X线、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X线、CT表现( 12例行X线检查,8例行CT检查)。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20例患者均为单侧,其中单发17例,双发3例,共23个病灶;肿瘤最大径1.7~10.2cm,18个病灶呈边缘光整、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5个病灶呈边缘不光整、不规则分叶状肿块,其中2个病灶侵犯乳腺皮肤,1个侵犯皮下脂肪间隙。密度均匀19个,不均匀4个;与正常乳腺腺体相比,X线检查病灶呈稍高密度9个,等密度4个;与正常肌肉相比,CT平扫病灶呈等密度8个,稍低密度2个,所有病灶均未见钙化及毛刺;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6个,中度强化4个。6例伴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结论] 边缘光整、密度均匀、轻中度强化、无明显钙化及毛刺的乳腺实质性肿块及伴密度均匀、轻度强化的腋窝肿大淋巴结为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特点,X线、CT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肿瘤累及的范围,有利于临床选取恰当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多层面CT在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层面CT(MSCT)在胃肠道的检查有特殊的要求。随着性能的提高,MSCT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胃与结肠癌病变的显示、治疗前分期、血管结构的显示、伴发与并发病变的显示及治疗后随访。  相似文献   

18.
乳腺导管内癌的X线表现及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40例导管内癌 (ductalcarcinomainsitu ,DCIS)的钼靶X线表现。 40例中按BI RADS分级 ,0~ 3级 10例 ,4级 19例 ,5级 11例。其中恶性钙化有 2 8例 ,明显软组织块影 11例 ,导管增粗 7例 ,结构扭曲或特殊征相 3例 ,阴性 6例。回顾分折结果提示 ,钼靶X线是诊断DCIS的主要手段。重视钼靶X线检查特别是对钙化灶仔细分析有助于提高DCIS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9.
18F-FDG PE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或胸膜下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全部肿瘤的0.02%~0.4%,大多呈弥漫性生长,约占胸膜原发肿瘤的80%.MPM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征性,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均不理想,预后极差.MPM的鉴别诊断及准确分期是临床制定合理治疗计划的基础,对于有效控制MPM局部病变,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tomosynthesis-shimadzumetalartefactreductiontechnology(T-SMART)断层融合成像( tomosynthesis,TOMOS )、计算机 X 线断层扫描( computed tomography,CT )与数字化 X 线摄影( digital radiography,DR)显示髋关节假体及其周围结构的能力。方法连续选取进行单侧或双侧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 ),且已行术后 DR、CT 及 TOMOS 三项影像学复查的患者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61.0岁。调阅并分析这20个病例的TOMOS、CT及DR影像资料,由3名高年资主治医师读片,并进行主观评分,评分标准为:假体周围结构观察清晰,图像评为“优”,记2分;因轻微伪影或受限于图像分辨率等原因,图像清晰度受影响,但基本不影响观察,评为“中”,记1分;因金属伪影大等因素,图像清晰度差,严重影响观察,评为“差”,记0分。评分结果以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TOMOS观察髋臼(含髋关节间隙)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5%,1分40%,0分5%,观察股骨上段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75%,1分25%,0分5%;应用CT观察髋臼(含髋关节间隙)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1分60%,0分35%,观察股骨上段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1分55%,0分40%,TOMOS的评分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应用DR检查观察髋臼(含髋关节间隙)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25%,1分75%,0分0%;观察股骨上段假体周围组织的图像质量频率分布为:2分50%,1分50%,0分0%,DR的评分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77)。结论髋关节假体TOMOS成像质量比CT图像好,又克服了DR不能分层薄层观察的缺点,在髋关节假体复查中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