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92-3593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患者104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按照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各项手术指标、癌变切除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整块切除率为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62%,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出血、狭窄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早期癌和癌前病变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虽然手术耗时较长、出血量较多,但术后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助于癌变的完整切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4):4407-4409
目的研究黏膜剥离术运用于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采取黏膜剥离术,对照组采取粘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病灶切除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明显改善,但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为1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粘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运用于早期消化道癌及癌前病变中均具有一定治疗价值,其中黏膜剥离术病灶切除率更高,缩短治疗时间,并减少复发率,减轻患者家庭负担,临床可根据患者具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评价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医院收治的消化道早癌患者90例,根据双色球随机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检查方式,实施常规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则采用消化内镜进行检查,实施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对两组诊疗情况作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诊断的毛细血管影像质量评分、形态影像质量评分及胃小凹分型影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明显较对照组短少(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采用消化内镜诊断消化道早癌的效果更佳,同时采用消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可将手术时间缩短,提高安全性及恢复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患者共120例,其中100例患者行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20例患者行外科手术切除术。对比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统计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组患者病灶一次切除成功率和整块切除率,同时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有无消化道症状以及内镜下表现。结果 120例患者中共100例患者行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共切除病灶100处,完整切除率为98.0%。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组手术时间(89.5±14.8 min)明显短于外科切除术组(214.6±46.5 min),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科切除术组患者术中出血率(10.0%)和手术治愈率(100.0%)与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组(10.0%、99.0%)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组后1个月出现消化道症状阳性率为23.0%,而外科切除术组为80.0%,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科切除术组患者术后复发率为0,而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组术后复发率为1.0%,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辅助胃癌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情况,完全剥离病变组织,减少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风险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探讨对贲门部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具体效果和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贲门部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50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使用传统手术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0%(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P0.05)。结论对贲门部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使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整体治疗效果较好,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ST)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2月LST患者62例,依据手术方案分为ESD组和EMR组,每组31例。EMR组患者实施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而ESD组患者实施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后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指标、病灶完整切除率、病灶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等情况。结果 ESD组手术指标中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低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灶完整切除率、病灶整块切除率高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低于EM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SD治疗LST既可改善手术指标,提高病灶完整切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不同大小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79例接受EMR与ESD治疗的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灶大小,分为大病灶组(n=277)和小病灶组(n=302),分析EMR及ESD治疗不同大小病灶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小病灶组中,EMR组病灶完整切除率为93.2%,治愈性切除率为89.0%,与ESD组病灶的完整切除率92.6%和治愈性切除率90.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EMR组与ESD组的出血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大病灶组中,EMR组病灶完整切除率为84.2%,治愈性切除率为84.2%,与ESD组病灶的完整切除率87.9%和治愈性切除率8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EMR组与ESD组的出血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食管上段(O■=5.098,95%CI:1.614~16.105,P=0.006)是内镜治疗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肿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41例接受ESD治疗的消化道肿瘤患者设为ESD组,并将同期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的3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病灶大小、手术时间、病灶切除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病灶平均直径、病灶大小分布以及手术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ESD组患者的整块切除率为90.24%,其治愈性切除率为80.49%,显著高于EMR组的44.44%和47.22%(P<0.05)。2组患者的纵向及横向切缘阴性率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ESD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32%,EMR组患者为11.11%。结论 ESD方案治疗消化道肿瘤,能够一次性切除较大病灶,提高了整块切除率和组织学治愈切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STD)治疗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疗效及手术时间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1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为A组,53例采用ESTD治疗为B组,比较2组切除效果、手术相关临床指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手术时间的因素。 结果2组整块切除率和根治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总手术时间和黏膜下剥离时间均少于A组(P<0.05)、剥离速度大于A组(P<0.05);2组术后出血、术后发热及术后胸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肌层损伤率和术中出血发生率均低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应用ESTD和病灶面积<9 cm2是手术时间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ESTD治疗食管黏膜内癌及黏膜下癌可有效缩短总手术时间和黏膜下剥离时间,提高黏膜剥离速度,降低术中肌层损伤率和术中出血发生风险,且总体切除效果与ESD相当;手术时间与手术方式、病灶面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3年经内镜、超声内镜检查发现的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102例,进行ESD治疗,完整剥离病变后送病理检查,所有病例术后1、3、6、12、24个月随访。结果 99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剥离,ESD完整剥离病变成功率97.1%(99/102)。ESD术中及术后出血各1例,出血率1.96%(2/102),穿孔6例,均在内镜下缝合,ESD穿孔率5.88%(6/102),穿孔成功修补率100%。经随访ESD术后复发率4.90%(5/102)。结论ESD能一次性完整剥离较大的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治疗消化道癌前病变及早癌,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老年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在我院行ESD治疗的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9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老年组(>60岁)和中青年组(≤60岁)各49例。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和术后6个月随访情况。结果 老年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中青年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中发病部位以升结肠、乙状结肠多见,而在中青年组中,发病部位以直肠多见,两组病变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块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出血、穿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6个月内均无复发情况发生。结论 和中青年相比,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早癌及癌前病变,安全性较高,并发症较少,且复发率较低,能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道早期癌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5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EMR)和试验组(28例,ESD)。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穿孔率、≤20 mm病灶完全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试验组的轻度疼痛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B(VEGF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嗜铬粒蛋白A(CgA)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EMR和ESD均在上消化道早期癌治疗中有一定效果,但后者效果更显著,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VE...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介绍在经口牵引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中对牵引线制作的改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内镜中心40例患者中,通过使用改良牵引(实验组)和常规牵引(对照组)在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资料的对比,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牵引线安装完善时间、固定病灶后止血夹脱落次数、一次性完整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的临床情况。结果实验组牵引线安装完善时间(53.30±12.85)s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时间(105.00±11.68)s(t=3.42,P0.05)。实验组固定病灶后止血夹脱落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χ~2=2.37,P0.05)。实验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18/20,90%),对照组一次性完整切除率(17/20,85%)。两组整块切除率均为100%。两组均无出现大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结论运用创新性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操作者默契的护理配合、术后密切关注病情是达到内镜下理想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初步探讨牙线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6年7月由同一操作者熟练应用ESD方法治疗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40例,观察组为采用牙线牵引辅助ESD 20例、对照组为传统ESD方法治疗20例,比较手术时间、一次性病变完整切除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牙线辅助ESD法平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传统ESD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牙线辅助一次性病变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出现术后大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线牵引辅助应用于ESD术安全、方便、有效,能够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提高一次性完整切除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451-3452
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将我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88例随机分两组。EMR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ESD组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手术操作时间;患者半年复发率的差异。ESD组患者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效果高于EMR组,P<0.05;ESD组手术时间稍微长于EMR组,但无显著差异,住院时间、手术出血量跟EMR组无显著差异,P>0.05;ESD组半年复发率显著低于EMR组,P<0.05。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技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切除病灶,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及癌前病变(PLGC)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99例EGC及PLGC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9例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EMR),观察组50例接受ESD术,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愈性切除率、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手术指标(病灶大小、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康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观察组治愈性切除率84.00%(42/50)、整块切除率94.00%(47/50)、完整切除率90.00%(45/50)均高于对照组的65.31%(32/49)、77.55%(38/49)、73.47%(36/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病灶大小、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饮食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末生活质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ESD术治疗EGC及PLGC患者,切除病灶并可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胃正常生理结构,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康复时间,改善手术指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1.0 cm直肠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于开封市中心医院接受内镜手术治疗且病灶最大径≤1.0 cm的6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分组为黏膜切除术组(n=36)与黏膜下剥离术组(n=26),比较两组内镜手术治疗参数、病变切除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变最大径、病变浸润等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结果均为直肠类癌G1期;黏膜下剥离术组操作时间长于黏膜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多于黏膜切除术组,整块切除率高于黏膜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整块R0切除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下剥离术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黏膜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病灶残留、复发及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病灶最大径≤1.0 cm的直肠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整块切除率高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但其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临床中应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早期胃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早期胃癌的外科手术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期胃癌患者,按病例编号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毕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及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一年复发率,以及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IL-6、IL-8、IL-12及IL-1β水平。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病灶切除率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IL-6、IL-8、IL-12、及IL-1β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及一年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减少术中出血量,可提高病灶切除率,降低术中并发症及一年复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ESD)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6例消化道早癌ESD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疾病认知率、术后出血发生率等情况。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及疾病认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消化道早癌ESD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满意度及疾病认知率,降低术后出血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