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收治的83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增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及脑侧支循环血流速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全血黏度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流速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效果好,安全性高,能够改善血流变学,提高侧支循环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前循环急性脑梗死患者软脑膜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脑保护、调控血压、减轻脑水肿、神经康复等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应用尤瑞克林治疗,分别记录两组在治疗前及治疗14 d后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于治疗14 d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检测患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iVACA)与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cVMCA)的比值(iVACA/cVMCA),及患侧大脑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iVPCA)与对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cVMCA)的比值(iVPCA/cVMCA),评估软脑膜侧支循环开放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NIHS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治疗14 d后两组NHI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治疗后NHI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56%,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 ),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观察组治疗后侧支循环开放率为73.33%,明显大于对照组(35.56% ),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尤瑞克林可有效改善前循环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有效促进侧支循环开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同时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加快,大脑前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大脑前动脉、后动脉血流速度及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比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血浆比黏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循环,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高机体纤溶、抗凝活性及缺氧耐受能力,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背景:经颅多普勒超声能无创性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信号,较为客观的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了解血管闭塞及狭窄的程度、部位、范围、侧支循环以及闭塞后再通的情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经颅超声多普勒动态观察,与脑电图、脑电图地形图、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评估的价值,观察经颅超声多普勒与脑电图、脑电图地形图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病情指导治疗.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10/2002-03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23例患者及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方法:①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行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于入院后第2,4,7天复查,所有正常对照者均于体检当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当天行床旁脑电图及脑电图地形图检查.③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即刻,入院后第3,4,7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得分45分,最低得分0分,0~1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主要观察指标:①全部被试对象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电图描记、脑电图地形图描记、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和30名健康体检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入院当天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率91.3%,高于脑电图(65.2%)、脑电图地形图(78.3%)及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17.4%).入院当天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病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34.92&;#177;13.25)cm/s(P<0.01).病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升高(65.47&;#177;16.69)cm/s(P<0.01).②大脑中动脉流速不对称指数(不对称指数)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成正相关(P<0.01),与脑电图地形图慢波相对功率值成正相关(P<0.01~0.05),与α波相对功率值成负相关(P<0.01).动态观察发现经治疗病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逐渐恢复并出现流速增高,而病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随之下降,提示血管再通,但各自再通时间不同.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经颅多普勒超声可发现与闭塞血管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异常率高于脑电图地形图、脑电图及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其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动态观察有助于发现血管再通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激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尿激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速度、神经功能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后动脉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大脑前、后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促进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脑血流状态,抑制神经细胞进一步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动脉偏侧优势与突出血管征(PVS)之间的相关性,并分析动脉偏侧优势及PVS与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3月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38~78岁(52.8±7.7岁)。依据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提示有无患侧大脑前动脉和(或)大脑后动脉偏侧优势分为偏侧优势组(n=26)和对照组(n=22),观察两组患者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显示的PVS差异。依据T2*加权血管成像序列提示梗死灶周围有无PVS将入组患者分为PVS阳性组(n=27)和阴性组(n=21),分别于患者入院当日及1周后将偏侧优势组和对照组、PVS阴性和PVS阳性组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评分量表(NIHSS)进行评分,并分析评分差异。结果48例患者中,偏侧优势组出现PVS为42.31%(11/26),对照组患者出现PVS为72.73%(16/22),对照组高于偏侧优势组(P<0.05);偏侧优势组及PVS阴性组患者入院当日及1周后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及PVS阳性组(P<0.05)。结论单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后,大脑动脉偏侧优势及PVS阴性提示侧支循环建立及良好的灌注状态,并与患者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脑血管血流状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另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7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及左右椎动脉(V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低于对照组,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MCP-1、VE-cadher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栓通注射液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不仅能够提高临床效果,改善脑血管血流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9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联合组(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 46例和对照组(静脉溶栓治疗) 45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价;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血清蛋白(S-100β)的水平。结果治疗后联合组MCA、BA、ACA平均血流速度较对照组升高; 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MBI指数较对照组升高; Hcy、NSE、S-100β水平较对照组降低(P 0. 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改善血液动力学,保护神经功能,还可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责任性单侧大脑中动脉(MCA)重度狭窄致首发缺血性卒中的梗死分型与侧支循环的关 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责任性单侧MCA重度狭窄引起首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侧支循环 状况分为代偿良好组79例和代偿较差组108例,比较2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分析2组脑梗死分型及其与侧支 循环的关系。结果:代偿良好组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发 生率均低于代偿较差组(均P<0.05)。脑梗死分型结果显示,代偿良好组以皮质下小梗死最多,代偿较差组 以内分水岭梗死和多发梗死最多,2组梗死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灌注参数分析结果显示, 代偿良好组患侧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TT)高于健侧(P<0.05);代偿较差组 患侧TPP、脑血流量(CBF)高于健侧,MTT低于健侧(P<0.05);代偿良好组脑灌注患健比rCBV、rMTT高于 代偿较差组,而rTTP、rCBF低于代偿较差组(P<0.05)。结论:侧支循环有助于维持责任性单侧MCA重度 狭窄致首发缺血性卒中的脑灌注,改善梗死分型的构成,减少神经功能恶化发生,改善神经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丹红注射液与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2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48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4 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 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后90 d临床效果,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血浆脑钠肽(BNP)和心钠肽(ANP)水平,以及治疗后90 d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Barthel指数评分及血浆BNP、A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两组NIHSS评分和血浆BNP、A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两组组内NIHSS评分和血浆BNP、A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两组组内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观察组NIHSS评分和血浆BNP、A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90 d,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内,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与银杏内酯注射液均可以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效果丹红注射液明显好于银杏内酯注射液,但是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治疗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117例,以采用倍他司汀治疗的57例患者为对照组,以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治疗2周后,研究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疗效确切,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虚血瘀型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应用耳针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1年1~12月医院收治的148例IS患者分为两组,每组74例。对照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针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脑血流动力学指标、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气虚血瘀型IS患者应用耳针联合补阳还五汤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安全性好,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红注射液联合托伐普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就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托伐普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托伐普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内皮功能及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1 月接受治疗的 100 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 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50 例。 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内皮素 -1 水平均显著低 于对照组,一氧化氮水平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 );治疗后,观察组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全血高切 黏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 结论:丁苯酞联合胞二磷胆碱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态及血管内皮 功能,促进脑组织恢复血流灌注,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联合益气通络汤对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和血清氧化应激影响。方法:选取沈阳市沈河区第二人民医院2018.2月-2021.6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胶囊联合益气通络汤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丁苯酞胶囊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血清氧化应激、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肢体功能、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皆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DA、NO、SOD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DA均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O、SOD均升高,并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以及肢体功能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肢体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均升高,并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丁苯酞胶囊联合益气通络汤应用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清氧化应激水平,降低NIHSS评分,提高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且减少不良反应,本研究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颅外段颈内动脉(EICA)狭窄支架植入术(CAS)治疗前后颅内、外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CCD)分别对38例EICA狭窄患者CAS治疗前、后狭窄局部管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同侧大脑中动脉、眼动脉PSV、搏动指数(PI)和颅内侧支循环的建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CAS术后患侧原狭窄处内径较术前明显增宽(P<0.001),仍小于对侧(P<0.001);PSV较术前明显降低(P<0.001),仍大于对侧(P<0.05).CAS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眼动脉的PSV、PI较术前明显增高(P<0.001),与对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全部关闭.结论 CDFI与TCCD结合可评价CAS治疗前、后颅内、外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判断CAS疗效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CAS是治疗EICA狭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短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经颅多普勒超声能无创性检测颅内动脉的血流信号,较为客观的反映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了解血管闭塞及狭窄的程度、部位、范围、侧支循环以及闭塞后再通的情况,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判断、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经颅超声多普勒动态观察,与脑电图、脑电图地形图、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等进行对比研究,以探讨经颅超声多普勒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评估的价值,观察经颅超声多普勒与脑电图、脑电图地形图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病情指导治疗.设计病例-对照实验.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对象选择2001-10/2002-03在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23例患者及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门诊健康体检者30人为对照组.方法①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即刻行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于入院后第2,4,7天复查,所有正常对照者均于体检当天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②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当天行床旁脑电图及脑电图地形图检查.③所有患者于入院后即刻,入院后第3,4,7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最高得分45分,最低得分0分,0~15分为重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为中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主要观察指标①全部被试对象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②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电图描记、脑电图地形图描记、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例和30名健康体检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入院当天经颅多普勒超声异常率91.3%,高于脑电图(65.2%)、脑电图地形图(78.3%)及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17.4%).入院当天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为病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降低(34.92±13.25)cm/s(P<0.01).病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升高(65.47±16.69)cm/s(P<0.01).②大脑中动脉流速不对称指数(不对称指数)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成正相关(P<0.01),与脑电图地形图慢波相对功率值成正相关(P<0.01~0.05),与α波相对功率值成负相关(P<0.01).动态观察发现经治疗病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逐渐恢复并出现流速增高,而病侧大脑前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随之下降,提示血管再通,但各自再通时间不同.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经颅多普勒超声可发现与闭塞血管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异常率高于脑电图地形图、脑电图及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其异常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动态观察有助于发现血管再通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颅内动脉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及血流动力学状况的价值.方法 对7例双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患者组)和对照组7名健康成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眼动脉(OA)及颅内动脉,分别根据患者OA反向血流及大脑后动脉(PCA)P1段峰值血流速度(Vs)大于对照组((-x)+2s)来判断OA、Willis环后交通动脉侧支循环代偿途径,并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7例患者均存在双侧OA反向血流,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Vm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4例左侧PCA P1段和3例右侧PCA P1段Vs大干对照组;MCA、ACA Vm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双侧ICA闭塞患者存在OA及后交通动脉两种侧支循环代偿途径,但其颅内动脉仍供血不足.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实时评价颅内动脉侧支循环血供和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跃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34):8334-8335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用丹红注射液40 ml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40例用血塞通注射液0.4g加入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d。两组疗程均为14 d,两组应用其他常规治疗药物相同。结果:治疗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2.5%)高于对照组(77.5%)(P〈0.05)。治疗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死有扩张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疗效。能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与开放,恢复梗死区,尤其是梗死周边缺血半暗区脑细胞的功能,并在预防脑心综合征上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塞通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都县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6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血压控制、抗凝和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中应用血塞通注射液,可提高疗效,改善脑循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