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将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的效果。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1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往供应室消毒灭菌(设为对照组);2006年12月-2008年12月消毒供应室对手术室器械实施消毒、包装、灭菌、发放等一体化管理(设为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种方法对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满意度。结果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一体化管理前的12.1%下降至一体化管理后的2.3%:器械包灭菌不合格率由10.0%下降到1.O%;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由86.0%上升至98.0%,两组比较,均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毒供应室实施一体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使用质量,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可充分合理利用人力、物力,减少医院成本支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医院实施FMEA模式的时间,对2017年1月—2017年6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手术器械进行分组,比较FMEA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器械风险优先数值(RPN)以及发生频度(O)、失效检验难度(D)、严重程度(S);比较FMEA模式实施前后手术器械包缺陷情况;比较FMEA模式实施前后工作人员对于手术器械管理的满意度。结果 FMEA模式实施前后RPN比较,实施前手术器械交接数目不符、手术器械包内器械缺损、器械包名称错误、手术器械周转不够以及手术器械供应不及时RPN值均远高于实施后,且O、D、S三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实施后,FMEA模式实施后手术器械管理风险低于实施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器械包缺陷情况比较发现,FMEA模式实施前手术器械包缺陷率63.97%(829/1296),FMEA模式实施后手术器械包缺陷率30.95%(420/1357),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人员手术器械管理满意度比较发现,FMEA模式实施前满意度为58.43%(52/89),FMEA模式实施后满意度为84.78%(78/92),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模式能够降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风险,降低器械包缺陷率,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对器械管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清洗及灭菌眼科精密器械共50214件,按随机抽样法选取其中的21660件,将2018年1月1日~6月30日抽查的8692件器械作为实施前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管理;将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抽查的12968件器械作为实施后组,采用一体化管理模式,两组均完成1个月管理。比较两组管理质量、差错率、满意度及院内感染率。结果:实施后组器械的回收、器械的清洗、包装质量、准确发放、除锈效果及消毒灭菌评分均高于实施前组(P<0.01);实施后组清洗不合格(包括有锈渍、污渍、血渍)、器械损耗、器械浸泡时间不足及交接错误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组医生、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院内感染率低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一体化管理模式用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精密仪器中,能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差错率及院内感染率,提高管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调查某医院手术器械供应管理现状,分析消毒供应中心(CSSD)实施“跨科潜移”管理模式对手术器械预处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建立由专职人员在手术准备期间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验证解决方案的管理模式,调查实施管理模式干预前后手术器械的返洗率、缺陷率以及手术室医护人员和CSSD工作人员对手术器械消毒供应满意度,评价该模式对手术器械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 干预后手术器械返洗率明显低于干预前(0.09%vs 0.35%;χ2=880.821,P <0.05);干预改善后手术器械缺陷率也明显低于干预改善前(1.48%vs 5.41%;χ2=53.240,P <0.001);手术室配台护士、CSSD清洗人员和手术组医生对手术器械消毒供应满意度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相对传统的器械预处理,通过“跨科潜移”管理使手术器械预处理具有便捷性及可观测性,能够减少CSSD后续手术器械返洗率和缺陷率,并提高了医护人员使用满意度,可为规范CSSD的器械清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闭环管理在骨科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1日~12月31日98件骨科手术室器械作为管理前组,实施常态化管理;将2022年1月1日~2月28日98件骨科手术室器械作为管理后组,采用FMEA闭环管理。比较两组手术器械管理流程潜在风险顺序数(RPN),手术器械回收率、损坏率、消毒杀菌合格率,超时接收污染架上器械发生率,器械拆零差错率与消毒方法差错率。结果:管理后组手术器械管理流程潜在RPN值低于管理前组(P<0.01);管理后组手术器械回收率、消毒杀菌合格率均高于管理前组(P<0.01);管理后组手术器械损坏率低于管理前组(P<0.05);管理后组超时接收污染架上器械发生率、器械拆零差错率、器械消毒方法差错率低于管理前组(P<0.01,P<0.05)。结论:将FMEA闭环管理应用于骨科手术室器械管理,可降低手术器械管理流程潜在风险,提高手术器械回收率、消毒杀菌合格率,降低器械损坏率、超时接收污染架上器械发生率、器械拆零差错率、器械消毒方法差错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流程改进前后的效果。[方法]将流程改进前清洗、消毒的1 000件腔镜手术器械作为对照组,流程改进后清洗、消毒的1 000件腔镜手术器械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器械的清洗消毒合格率、清洗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感染率和手术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和手术医护人员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器械清洗、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手术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流程科学、合理,可提高器械清洗消毒合格率,降低器械清洗消毒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手术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前)随机选取5000件清洗消毒物品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12月(品管圈活动实施后)随机选取5000件消毒物品作为试验组,记录医院供应室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器械管理情况,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应用效果。结果试验组手术器械包缺陷率低于对照组(P 0. 05),器械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供应室手术器械清洗、消毒质量,还能够降低器械包缺陷比例,有利于提高手术器械管理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8.
手术室术后器械处理流程再造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手术室术后器械处理流程再造的效果.方法 成立流程再造小组,2010年1月~6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处理为传统流程组.2010年7月~12月手术器械由供应室护士处理为流程再造组.比较两组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满意度.结果 流程再造后清洗质量、手术室器械使用满意度明显高于流程再造前,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流程再造后能确保术后器械的清洁质量,促进器械清洗质量专业化,最大限度降低手术室器械造成的医院感染,提高手术室工作质量和效率,提高手术医生对手术器械性能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一体化规范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外来手术器械灭菌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内的外来手术器械150件作为实验组,另选取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前消毒供应中心内的外来手术器械150件作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的外来手术器械采用一体化运作规范的管理方式,对照组中的外来手术器械未采用规范的管理方式.比较湿包的发生率和医生、护士的使用满意度.结果 两组中的外来手术器械进行器械清洗之后,检查其清洗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中的器械清洗合格率较高,使用满意率较高,对照组中的器械清洗合格率较低,使用满意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的器械经检测,灭菌效果较好,合格率较高,而对照组的灭菌效果较差,合格率较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一体化规范管理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杀灭外来手术器械上的病原微生物,保障医疗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信息化追溯系统在眼科精密器械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1月-2018年6月为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处理前,2018年7月-2018年12月为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后。对比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实施前后眼科精密器械清洗合格率、遗失率、损坏率及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实施后,眼科精密器械的清洗合格率99.50%(398/400)、遗失率1.25%(5/400)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坏率2.00%(8/400)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实施后,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服务质量的满意度较实施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在眼科精密器械全流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通过实施信息化追溯管理系统,能够有效地降低眼科精密器械的遗失率、损坏率,提高眼科精密器械的清洗质量和临床科室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器械电子图谱在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每套手术器械包内器械拍照制成手术器械电子图谱,将图谱上传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质量追溯系统中,比较应用手术器械电子图谱前后器械清洗不合格率、包装不合格率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结果]在手术器械回收、清洗及包装等环节,运用手术器械电子图谱进行对照核查,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之前的0.089%降低到0.064%,器械包装不合格率由之前的0.078%降低到0.030%。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满意度由之前的96.0%提高到100.0%。[结论]运用手术器械电子图谱能有效提高清洗、包装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就医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对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集中式管理质量及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某医院以传统方法进行手术器械集中式管理(存在缺陷)为实施前阶段,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以FMEA方法进行手术器械集中式管理(实施整改措施后)为实施后阶段,此阶段包括成立FMEA小组,分析失效模式及失效原因,制定和完善整改措施。评估HFMEA实施前、后各因素失效模式的风险指数(RPN)。分析两个阶段手术器械集中式管理质量、消毒质量,并统计医院感染情况。结果与实施前比较,FMEA实施后精密器械损耗、器械回收不及时、器械防护不当、清洗流程错误、冲洗不彻底、培训考核不到位各RPN值显著下降。与实施前比较,FMEA实施后防护合格率、清洗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均显著升高,且均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实施前比较,HFMEA实施后手术器械消毒后生物监测、B-D试验合格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实施前后各调查250名患者,实施前后分别感染29人次、9人次,感染率为11.6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MEA可及时发现医院消毒供应室手术器械管理的失败模式,有效避免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可提升临床工作质量及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应用品管圈管理手术器械包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管理小组,进行相关培训,确立圈名和圈徽,调查分析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存在缺陷和原因,并制定相关措施进行整改,然后进一步分析品管圈管理后,手术器械包缺陷发生率和临床科室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品管圈管理前器械缺陷包发生率为1.00%,实施品管圈管理后器械缺陷包发生率为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品管圈管理前手术室护士满意率为78.13%,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手术室护士满意率为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管理后,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缺陷包发生率明显降低,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提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向超群  黄浩 《华西医学》2013,(1):100-101
目的讨论品质管理圈(QCC)模式对降低消毒供应中心精密器械回收清洗损坏率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从2011年5月起,应用QCC理念对手术精密器械回收、清洗、包装等环节的相关问题进行改进,通过采用专人回收、专人清洗、专人包装、专盒保护等措施,确保精密器械清洗完好性。结果 QCC实施后精密器械损坏率明显降低,眼科精密器械由19%下降至1%,骨科精密器械由18%下降11%,效果显著。结论 QCC活动的开展使精密器械在回收、清洗过程中的损坏率得到有效控制,为医院节约大量的维修成本及购置资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技能专业化与流程更新对手术器械管理的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07年8月手术器械由手术室护士在手术室内清洗、消毒、包装再送消毒供应室灭菌(对照组);2007年9月~2009年3月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室专人负责回收、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观察组)。分别比较两组在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及手术医务人员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正式运行1年半,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消毒供应室专人管理前的12.05%下降至专人管理后的2.25%;手术器械灭菌不合格率由10%下降至0.1%;手术医务人员对手术器械性能满意度由86%上升至98%,均P0.01或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器械由消毒供应室专人管理,在清洗、消毒、包装、灭菌等方面进行技能专业化与流程更新,可有效提高手术器械质量,保证手术器械的安全使用,达到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管腔类医疗器械消毒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1月1日~2017年5月31日实行管腔类医疗器械常规清洗管理(实施前),2017年6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实行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实施后),随机抽取200件管腔类医疗器械,比较实施前后的消毒质量和工作质量检测,并调查实施前后32名手术医生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管腔类医疗器械经放大镜检测、ATP生物荧光检测、杰力试纸及微生物培养检测后的消毒质量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器械包装不合格、器械回收、器械遗漏、发错或缺失、物品责任人登记不明确、器械性能不佳或严重磨损、器械清洗质量不合格发生率均低于实施前(P<0.01);实施后,手术医生对管腔类医疗器械消毒质量满意度高于实施前(P<0.01)。结论:将全流程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应用于管腔类医疗器械的消毒管理工作中,能明显提高此类器械的消毒质量合格率、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和手术医生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阶段递进式管理联合CICARE沟通干预对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质量的影响。方法 2022年1月开始,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消毒供应室建立基于质量敏感指标的阶段递进式护理管理模式, 对比护理管理模式改进前后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包括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灭菌物品包装不合格率、湿包率和回收器械丢失率、灭菌合格率等指标, 运用自制问卷调查供应相关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护理改进后, 消毒供应室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灭菌物品包装不合格率、湿包率和回收器械丢失率均明显低于改进前, 各消毒质量指标护理改进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改进后, 相关科室对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器械回收、器械发放、消毒质量和临床沟通等各方面满意度均明显提升, 改进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室开展阶段递进式管理联合CICARE沟通干预, 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消毒质量, 提升各相关科室对消毒工作室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一体化管理对外来骨科器械的管理效果.方法 将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外来骨科器械12 1836件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外来骨科器械28 5905件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将自行清洗的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直接送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消毒,与消毒供应中心的护士按清单核对器械数量、名称,查看器械的质量、清洁程度,并登记在专用登记本上,由器械公司业务员包装后灭菌.观察组将外来骨科手术器械送消毒供应中心与护士进行交接,纳入供应室器械一体化管理,从接收、消毒、清洗、包装、灭菌及监测、储存、发放等各个环节进行持续记录与质量控制.观察实施一体化管理前后器械处理不合格发生情况.结果 实施一体化管理后,外来骨科手术器械不合格率从7.1%下降到2.6%,灭菌的植入性器械100%落实生物监测.结论 重视外来骨科手术器械的质量安全,将其纳入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是有效防止医院感染发生和保证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外来手术器械处理流程的管理方法,提高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方法将外来手术器械纳入到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体系中,按标准化流程进行器械交接、清洗消毒、包装、灭菌、质量监测,比较标准化管理前后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及灭菌效果。结果标准化管理后外来手术器械清洗不合格率由目测法的4.89%下降到1.09%,蛋白残留监测法由12%降低到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灭菌后湿包发生率为0.006%,与普通手术器械湿包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灭菌过程生物监测及灭菌器械细菌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外来手术器械处理流程的标准化管理,有效提高了器械清洗、灭菌质量,保障了器械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DCA)理论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在管腔器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行管腔器械常规清洗管理(实施前), 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实行基于PDCA理论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实施后), 随机抽取100件管腔器械, 对比实施前后消毒质量、工作质量、清洗不合格率、科室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基于PDCA理论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实施后, 放大镜检测、ATP生物荧光检测、杰力试纸法、微生物培养检测等消毒质量及科室总满意度较实施前明显提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器械包装不合格, 器械遗漏、错发或缺失, 器械回收, 物品责任人登记不明确, 器械严重磨损或性能欠佳等情况以及锈斑、血迹、污渍, 功能缺损, 油印, 氧化层脱落, 管腔有异物等清洗不合格率较实施前明显减少或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DCA理论的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运用至管腔器械消毒管理工作中, 既能提高消毒质量及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 又能提升科室医师使用管腔器械满意度, 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