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甲胎蛋白 (AFP)、透明质酸 (HA)和唾液酸 (SA)含量的变化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 36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和 30例健康人血清AFP、HA、SA的水平。结果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HA、S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 9 4 %、83 3%和 80 6 %。结论 :血清AFP、HA、SA三者联合测定 ,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比色法测定48例鼻咽癌、21例良性疾病病人和40例正常人的血清唾液酸(SA)含量。结果表明,鼻咽癌病人血清SA较良性疾病病人和正常人增高(P<0.01);以大于正常对照组血清SA含量的X±2s为阳性,鼻咽癌病人血清SA阳性率为76.7%,良性疾病阳性率为14.3%,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愈的鼻咽癌病人血清SA下降,复发或转移者血清SA升高。结果提示血清SA测定有助于鼻咽癌的诊断和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测定妇科肿瘤患者血清唾液酸 (SA)水平 ,探讨其对妇科肿瘤的诊断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了 2 4 0例妇科肿瘤患者血清 SA水平 ,其中子宫肌瘤 6 8例 ,子宫颈癌 35例 ,子宫内膜癌 17例 ,良性卵巢瘤 37例 ,卵巢上皮癌 4 1例 ,卵巢癌术后化疗者 2 8例 ,卵巢癌复发者 14例 ,结果 :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 S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妇女和子宫肌瘤组 (P <0 .0 1) ,卵巢癌患者血清 SA值明显高于健康妇女和良性卵巢瘤组 (P <0 .0 1)。结论 :测定妇科肿瘤患者血清 SA水平可作为监测妇科肿瘤和鉴别良恶性肿瘤的一项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4.
血清总唾液酸水平检测在肺癌临床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琰  王瑞 《河北医药》1997,19(3):168-169
血清总唾液酸(Total sialic acid简称TSA)是一种糖类物质,多数唾液酸与糖蛋白及糖脂结合,存在于真核细胞表面,癌变细胞此类糖蛋白和糖脂脱落增加,故引发血清中唾液酸含量增高。F-8836即为一种检测血清TSA的专用试剂,它是成都军区总院在Katopdis、Horgan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研究成功的一种通过血清学化学比色来检测恶性肿瘤的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试剂费低廉、检测“广谱”性等优点,对诊断恶性肿瘤有较高价值。本文采用此方法评价了血清TSA测定对肺部恶性疾病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琰  王瑞 《河北医药》1997,19(2):109-109
血清总唾液酸(Total sialic acid简称TSA)是一种糖类物质,多数唾液酸与糖蛋白及糖脂结合,存在于真核细胞表面,癌变细胞此类糖蛋白和糖脂脱落增加,故引发血清中唾液酸含量增高,F-8836即为一种检测血清TSA的专用试剂,它是成都军区总院在Katopdis、Horgan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国内首次研究成功的一种通过血清学化学比色来检测恶性肿瘤的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试剂费低廉、检测“广谱”性等优点,对诊断恶性肿瘤有较高价值。本文采用此方法评价了血清TSA测定对肺部恶性疾病辅助诊断价值。TSA数值在分光光度仪上以吸光度(A)表示。 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患者血内皮素和唾液酸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士阶 《淮海医药》2006,24(1):37-3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ET)和唾液酸(SA)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39例患者血ET含量,快速比色法测定SA含量,并与30名正常健康人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治疗前ET和SA含量高于正常人水平(P<0.01);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血ET和SA含量的变化与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和治疗效果与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清中唾液酸(Sialic Acid,SA)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浓度的相关性。方法 对53例恶性肿瘤患者及正常人血清进行TSGF和SA含量测定。结果 血清中TSGF和SA浓度相关良好(SA=7.9808 TSGF 63.894,γ=0.9168)。结论 SA是一种可能替代TSGF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清甲胎蛋白(AFP),透明质酸(HA)和唾液酸(SA)含量的变化对原发性肝癌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36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和30例健康人血清AFP,HA,SA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AFP,HA,SA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4%,83.3%和80.6%。结论:清AFP,HA,SA三者联合测定,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9.
唾液酸(Sialic acid)是广泛分布的糖蛋白中的一种糖类物质,是细胞膜糖蛋白寡糖链分枝末端的一种结合糖。有人曾报道在癌患者血清中,唾液酸含量比正常人高。国内已有人应用血清唾液酸测定,作为癌症患者的一项检测指标。我们对我院胃癌、食管癌、肝癌、肠癌、血癌、肺癌与非癌症患者和正常人进行血清唾液酸水平的测定分折,报告如下:一、对象1.正常人:本院献血员100例。  相似文献   

10.
关于血清唾液酸测定在癌症诊疗应用中的探讨(附1200例分析)同安县医院黄丽芬F8836专用试剂与化学比色法测定恶性肿瘤由成都军区总医院(1985年)刘道传等首创[1]。系福建省卫生厅1991年向全省推广的新技术成果之一,1991年10月开始在我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唾液酸(SA)是细胞膜的成份之一。由于癌变组织细胞异常增生.癌症病人血清总呼液酸(TSA)含量明显增高。本对194例癌症病人检测血清TSA,并与110例非癌病人作对比观察.以探讨TSA检测在癌症诊断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唾液酸测定在门诊病人癌症筛选和疗效观察中的应用(附657例分析)建瓯市中医院郑爱英,陈步师,苏丽玲,杨上望本院自1991年4月始以F8836化学比色法在门诊开展总唾液酸(TSA)测定筛选早期癌症病人和对癌患者的疗效观察,合计检测657人,近千余次,现...  相似文献   

13.
唾液酸(Stalic acid,SA),又名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ANA),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是细胞膜的组成成份之一,除了少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外,其余均与糖蛋白和糖脂,主要为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g)结合,后者即为脂质结合唾液酸。SA在血液、粘液及乳汁中存在较多,也广泛分布于各实质脏器及组织内。为了探索血清唾液酸(TSA)测定对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1989年至1990年,我  相似文献   

14.
唾液酸(Sialic Acid,SA)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肿瘤标记物,对肺癌等多种人体肿瘤有良好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本文应用SA快速检测法,测定60例不同肺部病变患者和50例健康人血清游离SA含量,并对其在肺部病变时的含量及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陈敏  张瑾 《淮海医药》2007,25(6):507-508
目的 评价测定唾液酸(SA)试剂盒的精密度.方法 利用NCCLS EP5-A方案评价唾液酸的精密度.结果 正常和异常血清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0.9%和1.9%.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1.2%和1·7%,总变异系数为1.6%和2.6%.结论 SA试剂盒精密度良好,准确可靠且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6.
唾液酸测定在恶性肿瘤与良性疾病诊疗上的应用(附617例分析)南平地区医院陈建仙,王能智,欧平F8836化学比色法测定血清总唾液酸(单管一步法)作为检测恶性肿瘤的一种新方法,由成都军区总医院刘道传等人首创。本院自1991年12月在省卫生厅举办的卫生新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测定伴或不伴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DM患者的血清唾液酸(SA)浓度,以探讨血清SA水平与DM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75例门诊和住院的2型DM患者,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与之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28人。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作正常白蛋白尿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测定各组的SA、糖基化血红蛋白、血脂、肌酐。结果微量白蛋白尿组的SA水平[(631±34)μg/ml]显著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544±24)μg/ml]和正常对照组,而且正常白蛋白尿组的SA水平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血清SA水平增加可能是DM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8.
唾液酸(Sialic Acid,SA)是一族化合物的总称,大多数以结合的形式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膜、血清糖蛋白以及哺乳动物的粘液腺中。细胞表面的许多生物学现象,如细胞的分化、癌细胞的迁移、细胞的识别、粘着和接触抑制等都与膜上的SA有关。膜上SA含量减少是膜结构损伤的一个标志。我们对染氟小鼠血浆游离SA含量进行了测定,以观察氟对膜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冠心病患者血清唾液酸含量变化及其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大男  罗勇  赵慧强 《贵州医药》2001,25(6):494-49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唾液酸(SA)的改变及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测定64例冠心病者及37例正常人的血清SA含量及脂质水平,结果:冠心病的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组SA显著增高,冠心病组,心绞痛组血清SA与甘油三酯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SA增高与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唾液酸(Sialic Acid)简称 SA,是一族化合物的总称,大多数以结合形式存在于糖蛋白、糖酯分子的糖链以及一些寡糖中,是糖链非还原端的组成成分。近年来,有关血清总唾液酸(TSA)用于肿瘤诊断,恶性程度判定等方面的研究报道越来越多。作者自1991—01~1992—01,对38例妇科盆腔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 TSA 的测定,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①对象:恶性肿瘤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卵巢癌患者8例,子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