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前臂骨折后前臂旋转功能恢复程度与桡骨最大弧度定点值关系指导治疗;方法:中医手法整复治疗前臂骨折后,以桡骨最大弧度定点值为依据,确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将400例前臂骨折随机分成两组,一组用桡骨定点值为依据指导治疗,一组为常规治疗;结论:用桡骨最大弧度定点值指导治疗结果对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前臂交锁髓内钉在桡骨骨折中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前臂交锁髓内钉在桡骨骨折中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伴有桡骨骨折的前臂骨折患者应用前臂交锁髓内钉进行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早期桡骨髓内钉未预弯组和预弯组进行术后前臂旋转功能的比较。结果闭合复位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5周,切开复位为14.6周;骨折愈合2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骨折不愈合1例。按照Grace-Eversman前臂功能评价标准:优18例(75.0%),良2例(8.3%),差4例(16.7%)。未预弯组前臂旋转受限(8.6±9.4)°,预弯组前臂旋转受限(7.2±8.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臂交锁髓内钉治疗桡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及再骨折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与分析桡骨近端骨折术后畸形愈合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近端骨折患者,对其进行经皮克氏针“三角架”结构内固定手术,选取术后畸形愈合患者与术后正常愈合患者各80例。其中,A组研究对象为桡骨近端骨折术后畸形愈合患者,作为试验组。B组研究对象为桡骨骨折术后正常愈合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前臂旋转功能及桡腕关节面的平整程度。结果A组患者在术后1年,前臂旋转功能明显较B组受限,且桡腕关节面平整度远远低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近端骨折术后畸形愈合使前臂旋转功能严重受限,且桡腕关节面恢复平整程度较差,明显影响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5月至2013年6月于偏关县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20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腕关节伸屈度、尺桡偏度、前臂的旋转度、手握力值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后患者腕关节伸屈度、尺桡偏度、前臂的旋转度、手握力值均接近正常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高磊  吴一雄  陆佳俊 《大家健康》2016,(10):166-166
目的:探讨微型髓内钉在前臂尺桡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前臂尺桡骨骨折患者应用微型髓内钉进行固定。观察术中、术后情况以及根据Grace-Eversman前臂功能评价标准评价前臂功能。结果:2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以末次随访结果为标准进行Grace -Eversman评分:18例为优,5例为良,1例为差,优良率达95.8%。结论:前臂微型髓内钉治疗前臂尺桡骨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及再骨折率低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前臂尺、桡骨干双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4年10月-2006年8月收治42例尺、桡骨干双骨折的治疗。石膏外固定组8例,加压钢板螺丝钉组34例。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前臂屈伸、旋转功能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发生。结论尺桡骨干双骨折临床常见,解剖功能复杂、不稳定,多移位明显,骨折复位要求高,手术内固定治疗可使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利于骨折愈合及使前臂功能得到良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臂交锁髓内钉微创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6例尺桡骨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钢板内固定治疗,实验组给予前臂交锁髓内钉微创治疗。结果:实验组骨折临床愈合率及术后恢复效果优率分别为88.30%和83.7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0,P〈0.05;χ2=5.639,P〈0.05)。结论:前臂交锁髓内钉微创治疗尺桡骨骨干骨折,能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术后功能恢复,是值得考虑的临床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腕关节外支架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C3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桡骨干骨折10例(男性7例,女性3例),利用超腕关节外支架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患者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0例患者获得 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腕关节背伸平均70度,掌侧屈曲平均65度;前臂旋前平均70度,旋后平均70度。术后患者均无感染发生,除1例患者术前已表现有正中神经损伤症状外,其余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无腕关节僵硬及疼痛发生,骨折愈合良好,无骨不连发生。结论: 超腕关节外支架联合钢板内固定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桡骨干骨折,前臂和腕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及骨折愈合,并且方便术后观察、换药和护理。  相似文献   

9.
尺、桡骨干双骨折最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18%,多发生在青少年。前臂的主要功能是旋转功能。而前臂骨间膜在前臂双骨干骨折的治疗和功能恢复中都有重要意义。尺、桡骨干之间有一坚韧的骨间膜附着于两骨间嵴,其纤维方向由桡骨斜向内下抵止于尺骨,除供前臂肌肉附着外,对稳定上下尺桡关节及维持前臂旋转功能起重要作用,重力传达也经骨间膜完成。当前臂中立位时,尺、桡骨间隙最大,骨干中部距离最宽1.5~2cm,骨间膜上下紧张一致,尺、桡骨干稳定,其骨间嵴相对峙,当前臂旋前、旋后时,骨干间隙缩小,骨间膜上下松紧不一致,两骨间的稳定性消失。前臂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陈旧孟氏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例陈旧孟氏骨折均采取桡骨头切开复位环状韧带重建,尺骨切开复位或截骨。结果:随访1年~2年,根据前臂外观及肘关节屈伸旋转活动和X光片综合评价优良率达70%。结论:手术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前臂旋转活动受限是功能恢复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暴力造成尺骨、桡骨同时骨折,称为前臂骨干双骨折,也称桡、尺骨干双骨折.这类骨折最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18%,多发生于青少年,前臂主要功能是旋转,是人体手的重要功能,因此骨折后,应最大限度恢复旋转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王文峰 《卫生职业教育》2003,21(10):137-137
尺、桡骨干双骨折最为常见,占全身骨折的6.18%,多发生在青少年.前臂的主要功能是旋转功能.而前臂骨间膜在前臂双骨干骨折的治疗和功能恢复中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手法整复治疗B型和C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山西省朔州市人民医院1994年1月至2004年7月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49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手术组按AO内固定原则并根据桡骨的解剖外形,使用内固定治疗;非手术组采用手法整复和石膏外固定治疗。从影像学、术后腕关节功能恢复、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随访9个月~2年,参照X线片测量指标进行综合评定,手术组优良率为86.3%,非手术组优良率为37%;采用腕关节功能评分,手术组优良率为77.3%,非手术组优良率为40.7%。结论:手术治疗B型和C型桡骨远端骨折能够恢复桡骨远端解剖形态,有利于患肢腕关节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Essex-Lopresti损伤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2例高能量损伤肘关节的病例,损伤早期该骨折的复杂程度和不稳定程度不明显,最初诊断为移位不明显的桡骨头部分骨折,复诊时明确诊断为Essex-Lopresti损伤,行桡骨头置换,侧副韧带修补,下尺桡关节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1例病患术后前臂功能满意,l例存在疼痛,前臂活动中度受限.结论 高能量导致桡骨头部分骨折需要进行随访观察,并且应该仔细检查前臂韧带情况,早期明确诊断.治疗应恢复桡骨长度,维持前臂纵向旋转稳定性,可以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常三来 《中外医疗》2012,31(32):57-58
目的探讨小儿桡骨头颈骨折的微创治疗方法,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间援助阿尔及利亚国家医疗期间收治的20例小儿桡骨头颈骨折临床资料回顾性探讨。20例病例,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4~14岁,平均9岁。按Mason分型Ⅰ~Ⅱ型(1);致伤原因;摔伤14例,坠落伤6例。治疗方法;全麻,C臂机下,常规消毒,铺巾,用1,5~2mm克氏针从桡骨下端Lister结节经皮髓腔内旋转复位,术后肘关节屈曲90。石膏外固定3~4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5个月。参照METAIZEAU标准评价疗效,优16例,良好4例,差0例。结论小儿桡骨头颈骨折系关节内骨折,治疗关系到肘关节的稳定性和前臂的旋转功能。微创髓腔内旋转解剖复位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医源性损伤.保证了头颈部良好的血循环及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与稳定性。有利于患儿骨折的早期修复与患肢功能的恢复。具有实用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切开复位SPIN 螺钉内固定与保守治疗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临床随访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患者58例,保守治疗组28例石膏固定3~4周后开始功能锻炼,手术治疗组30例术后1周进行功能锻炼.术后定期X线复查,采用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判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15~33个月,平均22个月.保守治疗组Broberg和Morrey 肘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75%,有轻、中度疼痛者7例,肌力下降者3例,前臂旋转活动受限者2例,术后X线复查有2例患者发生桡骨小头骨折不同程度的移位;手术治疗组优良率96.7%,留有轻微活动痛3例,无明显关节活动受限及肌力下降.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ason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采用SPIN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固定骨折块,精确重建关节面,保证了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助于恢复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及前臂旋转功能,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尺桡骨双骨折在青少年中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暴力所产生,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后活动不当,都会导致患者骨折部位愈合恢复不良,造成旋转、重叠或者移位等严重后果,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临床上对于这类骨折治疗目的主要是尽快恢复前臂旋转功能,因此需要加强患者术后的康复训练,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护理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肌肉力量,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取得良好的效  相似文献   

18.
4例桡骨头成形术围手术期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或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等有前臂旋转功能受限者,应行桡骨小头切除,以改善和恢复前臂旋转功能。但对桡骨小头切除术后远期随访发现仍存在很多并发症。现在很多专家认为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应人工置换桡骨小头以恢复尺桡骨解剖关系,改变前臂旋转功能较切除更佳。  相似文献   

19.
总结42例尺桡骨双骨折病人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发现用自动加压钢板固定双骨折加早期功能锻炼能明显减轻术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本文指出自动加压钢板在前臂双骨折病人中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艳萍 《右江医学》2011,39(1):31-33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训练护理对尺桡骨双骨折患者前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63例尺桡骨双骨折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训练护理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前臂旋转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前臂旋转功能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外固定拆除第1天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背曲、腕桡偏、腕尺偏改变度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外固定拆除第90天上述指标改变度数较外固定拆除第1天有明显的改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早期康复训练护理组度数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②早期康复训练护理组发生并发症2例,对照组9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尺桡骨双骨折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护理能改善前臂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