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讨论微创小切口撬拨复位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方法:选择跟骨骨折患者23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型14例,采用撬拨辅助微创外侧小切口复位,术中侧位,轴位及Broden位X线透视观察Bohler角,Gissane角,跟骨形态及关节面恢复情况满意后,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所以病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结果: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皮肤坏死,无内固定物断裂,无骨折不愈合,术后Bolher角及Gissane角均恢复正常,关节面恢复平整,患者负重行走后跟骨高度无明显丢失。根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之足踝临床评分系统评定优13例良7例一般3例优良率87%结论:微创撬拨复位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是一种有效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晓光  李金亮 《北京医学》2012,34(11):1013-1014
正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60%~75%的跟骨骨折患者有关节内损伤。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采用微创小切口撬拨复位多枚克氏针联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满意,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21例,男20例,女1例;年龄23~49岁,平均35.5岁;均为高处坠落伤,均为闭合性骨折。跟骨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9例,Ⅲ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14d,平均10d。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跟骨骨折的复位及固定方法及疗效分析。方法: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先用圆针撬拔使患足复位,在C形臂X线影像学按Marylenel足部评价术后功能。结果:优9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1.7%。结论:微创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能使跟骨外形长度和高度得到恢复,是一种创伤小,固定牢固的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跟骨骨折临床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2%,占跗骨骨折的60%。对跟骨关节内塌陷骨折进行治疗,已渐为多数人所接受。但就其方法、疗效、并发症与后遗症等问题仍有不少争议。2007年2月-2009年2月,笔者应用劳氏手法正骨结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59例64足,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跟骨是最大的跗骨,跟骨骨折约75%为关节内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跟骨骨折多由高处坠下,足跟受垂直撞击所引起。跟骨形态不规则且与周围结构关系复杂,局部软组织覆盖较少,治疗较为困难,后遗症多,预后较差。我科自2005年9月-2007年1月对15例(18侧)跟骨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克氏针微创撬拨复位固定治疗移位跟骨骨折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克氏针经皮撬拨复位,结合短腿石膏固定治疗移位跟骨骨折64例(68足),评价术中和愈合后的复位率及临床效果。结果:68足Bohler角复位率术中89.7%,Sanders II型95.5%、III型91.2%、IV型75.0%;骨折愈合后复位率73.5%,SandersII型81.8%、III型76.5%、IV型50.0%;临床疗效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67.6%,Sanders II型77.3%、III型70.6%、IV型41.7%;远期创伤性距下关节炎并发症发生率11.8%。结论:微创克氏针撬拨复位固定Sanders II、III型移位跟骨骨折经济、安全,术中解剖复位和牢靠固定是手术成功和避免距下创伤性关节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跟骨骨折是足部较为常见的损伤,以青壮年损伤为多见.跟骨的形态和位置对跟骨在足部整体功能上具有重要作用.跟骨结节上缘与跟距关节面所形成的30°~45°结节关节角,即B hler角,为跟距关系的重要标志.因此,处理跟骨骨折时,应充分恢复其本身的正常位置和距下关节关系.跟骨骨折在跗骨骨折中最常见,90%发生在41~45岁,但也可在老年骨质疏松的基础上发生.选取临床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4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跟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跗骨骨折之一,约占全部跗骨骨折60%,占全身骨折的2%[1],其中波及跟距关节的骨折称为关节内骨折,约占跟骨骨折的75%,20%~45%伴有跟骰关节损伤[2]。跟骨塌陷骨折临床治疗较为棘手,单纯手法复位常因骨折复位不良而遗留后遗症,切开复位内固定并发症较多,尤其皮肤坏死概率较高[3]。2011年2月—2013年4月我院骨科采用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加液态人工骨植骨治疗此类骨折35例45足,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跟骨在人体负重和行走中起重要的作用.跟骨骨折为跗骨骨折中最常见者,约占全身骨折的2%,全部跗骨骨折的60%[1],多由高处跌下,足部着地,足跟遭受垂直撞击所致.如骨折线通过关节面或复位不良,易出现患足长期肿胀,疼痛、行走困难,甚至遗留严重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经皮撬拨复位多枚斯氏针轴向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经皮撬拨复位多枚斯氏针轴向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多枚斯氏针轴向内固定技术治疗跟骨骨折14侧,右侧9侧,左侧5侧;高处坠落伤12例,摔伤1例,均为闭合性骨折。Sanders分型Ⅱ型5例,Ⅲ型7例,Ⅳ型2例。采用Marylandfootscore系统对其优良率进行评价,并观察Bhler角和Gissane角的变化。结果:14侧手术顺利,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1侧由于中间骨折块未能达到复位要求,辅助小切口复位骨折块。14侧Bhler角由术前12.6°增加到38.5°,Gissane角由术前的75°增加到术后的114.5°,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8~2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评分优良率为85.7%。无一例发生软组织和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足外形良好,能够穿正常鞋,无跛行。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多枚斯氏针轴向内固定适用于SandersⅡ型、Ⅲ型及Ⅳ型跟骨骨折的治疗,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可靠固定,并明显降低软组织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皮撬拨复位技术结合空心螺钉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采用经皮撬拨复位术再结合空心螺钉固定手术治疗跟骨骨折26例.结果 随访6~18个月,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17例,良7例,优良率92.3%.结论 经皮撬拨复位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时间短,创伤小,能有效避免...  相似文献   

12.
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2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跟骨骨折是常见的足部损伤,约占全身骨折的1%~2%,占跗骨骨折的60%,其中波及跟距关节面的关节内骨折占60%~70%,关节内骨折分为舌形骨折和关节压缩骨折两种类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一直不能令人满意,特别是关节内骨折,常遗留疼痛、扁平足、足跟增宽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足功能。我院骨科于2003年10月~2006年3月采取撬拨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28例30足舌形跟骨关节内骨折,通过随访8~24个月,平均15个月,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申子龙  程富礼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4):4469-4472
目的 探究空心钉内固定(闭合撬拨复位)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儿血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骨科医院收治的82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儿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案分成A组(n=41)、B组(n=41).B组接受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治疗,A组接受空心钉内固定(闭合撬拨复位)治疗.对比两组...  相似文献   

14.
郭锦明  刘俊  章东明  严宏生 《河北医学》2010,16(10):1177-1180
目的:探导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46例51足,手术前后评价跟骨B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的改善情况,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采用Mary-land评分评价足功能。结果:1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克氏针松动退出。术前B 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宽度分别为(6.1±3.6)°、(101.5±7.1)°、(39.8±1.7)mm,术后分别为(31.5±3.5)°、(121.65±5)°、(31.2±1.5)mm,经统计学分析手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经平均24个月的随访,按Maryland足功能评分标准:优28足,良17足,可6足,优良率:88.2%。结论:小切口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获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为理想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的疗效,探讨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的治疗方案。方法:15例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患者,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要求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宽高度和Bhler角、Gissane角。术后2年内每月随访1次,根据AOFAS评分标准对患者的术后功能作出评价,并结合X片测量Bhler角及Gissane角,分析比较手术前后两角度的变化。结果:15例全部完成随访。术前Bhler角平均(8.2±1.3)度,术后平均(34.5±2.6)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术前Gissane角(107.5±4.8)度,术后平均(116.3±5.1)度,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P<0.01)。术后2年的AOFAS评分平均82.6分。结论: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2型跟骨舌形骨折具有关节面复位准确、疗效可靠及创伤小等优点,但必须正视该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芜湖市中医医院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60足为研究对象,均采用闭合撬拨辅以中医整复手法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治疗。分析患者手术情况、手术前后距下后关节面移位、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治疗费用等。术前和术后2周均取空腹静脉血检测比较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和D二聚体(D-D)等炎症指标水平。结果:患者术后2周的各炎症指标水平均较术前降低(P<0.05)。患者术后距下后关节面移位低于术前(P<0.05)。患者治疗效果为优和良的比率分别为70.00%和26.67%,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2周VAS评分、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65±8.45)mL、(50.22±8.79)min、(5.11±1.16)d、(71.44±5.88)d、(2.15±0.44)分、(5721.11±355.26)元和3.33%。结论:跟骨骨折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术可行性和安全性均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舌形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在术中透视及CT监测下,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舌形骨折22例,复位后经术中影像学检查,要求后跟距关节面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长度、宽度、高度和B hler角、Gissane角,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术后6周去除石膏,8周拔除克氏针,逐步负重.术后6月内每月进行随访1次.结果:2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8~24月,平均16.8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前Bhler角平均8.1度,术后平均35.4度;术前Gissane角平均108.4度,术后平均114.5度.术后1年的AOFAS评分平均83.5分.结论:采用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方法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舌形骨折,能有效保证跟距关节后关节面的解剖复位,恢复跟骨的解剖形态,手术损伤小,术后外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35例,其中双跟骨骨折4例,均为闭合骨折,SandersⅡ型26例足,Ⅲ型11例足,Ⅳ型2例足.结果 35例中28例手术顺利,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5例达到功能复位,2例改为开放手术.Bhler角为(18 1±4 2)°,Gissane角为(102 3 ±12 2)°;术后Bhler角为(26 3±5 2)°,Gissane角为(118 4±4 5)°.32例病人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1个月,平均14 3个月.按Maryland足评分系统,其评分为68~100分,平均89分,优26例,良8例,差1例.结论 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47例(52足),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准,优38足,良11足,可3足,优良率94.23%。结论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并发症少及费用低的特点,且骨折愈合后再次取螺钉手术简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跟骨Sanders Ⅳ型骨折的治疗方法 .方法 总结在C臂监视下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注射硫酸钙治疗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8例跟骨Sanders Ⅳ骨折.根据美国踝足外科学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标准(ankle-hindfoot score),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12.8个月,评分结果 显示:平均值为80.5分,达到良好.结论 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注射硫酸钙治疗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跟骨Sanders Ⅳ型骨折取得了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