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甘露糖凝集素(MBL)基因外显子I区54位密码子(ExonI54)点突变情况,分析血浆MBL及C反应蛋白(CRP)含量与ICVD的相关性。方法ICVD组患者100例,健康对照组60例,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测试MBLExonI54点突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MBL水平,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ICVD组血浆MBL基因点突变频率分别为GGC84.0%、GAC16.0%,MBL平均含量为(3372±661)μg/L,CRP平均含量为(7.5±4.9)mg/L,健康对照组MBL基因点突变频率分别为GGC84.2%,GAC15.8%,MBL平均含量为(2065±196)μg/L,CRP平均含量为(2.2±1.3)mg/L。ICVD组与对照组基因点突变频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VD组MBL水平、CRP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CRP与MBL水平成正相关(γ=0.5,P<0.01),结论ICVD患者MBL点基因突变频率与健康者无显著差异。MBL和CRP可能参与ICV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甘露糖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基因外显子1区54位密码子(Exon I 54)点突变情况,同时测定血浆中甘露糖凝集素含量及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测试甘露糖凝集素外显子1区54位密码子基因点突变,用酶连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dsorption assay,ELISA)分别测定甘露糖凝集素及肺炎衣原体水平。结果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甘露糖凝集素含量的平均值为(3372.18±660.90)μg/L;健康对照组平均值为(2065.29±195.67)μg/L。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肺炎衣原体IgG阳性58例,占58.00%;60例健康对照组阳性21例,占35.00%。1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基因频率:GGC为84.00%,GAC为16.00%;健康对照组:GGC为84.20%,GAC为15.80%。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甘露糖凝集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健康对照组肺炎衣原体IgG阳性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缺血性脑血管病肺炎衣原体IgG与甘露糖凝集素水平成正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健康对照组基因点突变频率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甘露糖凝集素和肺炎衣原体感染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宁夏回族人群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为进一步研究MBL基因多态性与疾病关联性提供线索。 方法 应用PCR-RFLP方法检测117例宁夏回族健康人群的MBL基因的多态性分布,并与宁夏汉族及其他民族健康人群中MBL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在宁夏回族人群中,只检测出两种等位基因: 野生型A和变异型B,未检出变异型C、D等位基因,获得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示宁夏回族健康人群与宁夏汉族健康人群MBL基因多态性分布差异无显著性,而宁夏汉族与广东汉族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同一人种内部MBL等位基因分布存在地理差异,也进一步支持中国汉族人群可分为南北两类的假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基因多态性及血浆MBL浓度与儿童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1年7月民乐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 67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为感染组,另选取同期9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检测受试者MBL第1外显子54密码子位点基因型,并检测血浆MBL及相关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量表(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CPIS)评价肺部感染严重程度。结果感染组与对照组MBL 54密码子基因型分布、Hardy-Weiberg定律理论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血浆MB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L-6、TNF-α、PC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GC/GAC型、GAC/GAC型患儿血浆MBL水平显著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甘肃汉族人群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为研究MBL基因突变与疾病间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方法分析250名甘肃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人员的MBL 第一外显子(EXON I)52、54、57位基因型。结果:在甘肃地区汉族人群MBL基因EXON I的52、57位没有检测出突变体,MBL基因的54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GGC/GGC为74.80%, GGC/GAC为22.00%,GAC/GAC为3.20%,基因频率GGC为0.858,GAC为0.142。结论:甘肃汉族MBL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与其它地区汉族人群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成分之一,在免疫防御中发挥多重作用。MBL基因多态性与多种疾病易感性、严重程度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在免疫系统尚未成熟的儿童,或同时存在原发或继发免疫缺陷的患者,低表达MBL基因型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尤其显著。因此,MBL的检测和替代治疗即将应用于个体化医疗。作者就MBL在疾病和健康中的作用、检测方法学的进展及MBL相关的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基因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病间的关联。方法 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对结核病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问卷调查,联合应用引物序列特异性PCR(PCR-SSP)和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PCR-SSOP)等方法对MBL基因H/L、X/Y、P/Q和A/B四个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及单倍体型分析。将各位点的基因型或单倍体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分布进行比较,并将有显著作用的环境危险因素纳入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3名肺结核病例和177名对照纳入本研究,多因素分析调整结核病暴露史和疫苗接种史两个因素后,MBL基因的HL和LL基因型与疾病的保护作用显著相关,调整OR值(95%CI)分别为0.54(0.30-0.95)和0.50(0.26-0.96)。MBL基因XB组单倍体型与中国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生的易感性显著相关,调整OR值(95%CI)为1.60(1.07-2.41)。而其余多态性位点,包括X/Y、P/Q和A/B位点与肺结核的发生均无显著性关联。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MBL基因多态性可能与汉族人群肺结核发生的易感性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甘露糖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基因第一号外显子54位密码子(Exon I 54)点突变情况,同时测定血浆MBL水平.方法 选择180例ICVD患者(ICVD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测试两组MBL Exon I 54点突变,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dsorption assay,ELISA)测定MBL水平.结果 (1)ICVD组和对照组血浆MBL水平分别为(3 372±661)μg/L和(2 065±196)μ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2)ICVD组、对照组的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VD与MBL的关系在脑血管病的机制探讨及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宁夏汉族人群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获得数据为进一步研究MBL基因突变与疾病间的关联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26名宁夏汉族健康个体的MBL基因3个多态性位点,并与广东汉族人群MBL基因多态性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在宁夏汉族人群中,只检测出两种等位基因:野生型A和变异型B,未检出变异型C、D等位基因,同时发现MBL基因的基因频率A为0.853 2,B为0.146 8,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A为0.714 3,AB为0.277 8,BB为0.007 9。结论宁夏汉族MBL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与文献中的广东汉族人群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感染儿童血浆甘露糖结合凝集素表达水平的变化,比较健康组和肺炎链球菌感染组血浆MBL浓度的差异。方法血浆MBL浓度的检测采用ELISA法。统计分析采用SPSS软件11.0版。不同人群间MBL浓度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MBL浓度分布为非正态分布资料,105例健康儿童血浆MBL浓度范围为3ng/ml-6,025ng/ml和49例肺炎链球菌感染儿童血浆MBL浓度范围为0—6,544ng/ml,中位数分别为1,057ng/ml和1,307ng/ml,肺炎链球菌感染儿童血浆MBL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儿(Z(=2.236,P=0.025)。健康组和感染组血浆MBL浓度低于200ng/ml的个体分别占5.71%和10.2%,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1.02,P〉0.05)。结论本研究未能证明肺炎链球菌的易感性与血浆MBL浓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蛋氨酸合成酶基因A2756G多态性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检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蛋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多态性.方法:运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对51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及50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MS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组MS A2756G 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8.9%、10.7%和0.4%,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4.2%和5.8%.对照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4.6%、15.0%和0.4%,A和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2.1%和7.9%.2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基因A2756G多态可能不足以构成河南汉族人群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中的一个独立的遗传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甘露糖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基因多态性与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和60例健康人的MBL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结果 45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甘露糖凝集素基因Exon Ⅰ54位密码子点突变中,野生型(GGC/GGC)为34例,占75.56%;突变杂合子型(GGC/GAC)为10例,占22.22%;突变纯合子型(GAC/GAC)为1例,占2.22%.基因频率:GGC为86.67%,GAC为13.33%.对照组野生型(GGC/GGC)为30例,占50.00%;突变杂合子型(GGC/GAC)为28例,占46.67%;突变纯合子型(GAC/GAC)为2例,占3.33%.基因频率:GGC为73.33%,GAC为26.67%.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GGC/GGC基因型频率增高,而GGC/GAC基因型频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患者GGC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而GAC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L基因突变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500例,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根据超声结果分为无斑块组(106例)、不稳定斑块组(261例)与稳定斑块组(133例),检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结果:500例患者中发现无斑块106例(21.2%),颈动脉斑块394例(78.8%);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无斑块组明显升高;不稳定斑块组与稳定斑块组相比,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明显升高;易损斑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易损斑块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颈动脉硬化斑块呈正性相关关系,OR 为1.23,95% CI 为1.02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及其稳定性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关系紧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溶血磷脂类分子(LPA和AP)的变化,探讨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以及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8例脑梗死患者(包括进展型脑梗死患者32例,稳定型脑梗死患者36例)和2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在发病后3d内测定血浆LPA、AP水平,并与30例体检健康者作对照。结果脑梗死和TIA两组患者血浆LPA、A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展型脑梗死患者组血浆LPA、AP水平较稳定型脑梗死组患者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PA、AP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其增高程度与患者病情密切相关。溶血磷脂类分子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警因子,对脑血管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形态的变化,为脑血管病提供治疗和预防依据。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仪对具有临床症状的40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测。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大部分伴有颈动脉不同程度的病变,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斑块形成及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本组共发现388例,阳性率达97%。结论颈动脉病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着密切的关系,彩色多普勒检查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丁建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1):96-9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微出血(CMB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852例,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6例,急性脑梗死806例[根据TOAST分型标准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成(A组)484例,心源性脑栓塞(B组)92例,小动脉性脑梗死(C组)166例,不明原因脑梗死(D组)64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比较各组CMBs发生率、严重程度及比较初发、复发患者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组、C组的年龄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脑白质病患者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B组糖尿病史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IA组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4个分组CMBs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CMBs分布在Ⅱ、Ⅲ、Ⅳ级的比例接近,B组集中分布于Ⅱ级,C组Ⅳ级多见,D组及TIA组以Ⅱ级多见。初发急性梗死患者的CMBs发生率明显低于复发患者(P<0.05)。A组、C组初发急性梗死患者CMBs发生率明显低于复发患者(P<0.05)。结论:不同类型的急性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CMBs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较大,另外在初发、复发型脑梗死患者中的CMBs发生率也不尽相同,这可能与CMBs不同的影响因素差别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及其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240例确诊的ICVD患者(ICVD组,又分为有CAS斑块组123例和无CAS斑块组117例)和2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均接受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状况,并对血浆Hcy和MMP-9水平与CAS的斑块及其硬化程度分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1),ICVD患者斑块组Hcy和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 < 0.01)。ICVD组颈动脉IMT与Hcy和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颈动脉硬化程度与Hcy及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5);ICVD组血浆Hcy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 < 0.01)。高龄、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饮酒及冠心病对ICVD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影响较大。结论: ICVD患者中,CAS斑块形成可能与血浆Hcy和MMP-9升高有关,CAS程度愈高,其相关性愈大,ICVD患者Hcy和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是临床了解ICVD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李津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0,6(1):82-83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灯盏花与尼达尔治疗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在63例病人中有40例先单用尼达尔治疗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做脑血流图、血、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检查进行对照。然后,对63例病人联合用药,同样在治疗前、后做脑血流图、血流变学和纤维蛋白原检查进行分析,最后对两组病人3进行临床疗效的对比分析。结果:联合用药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结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9.
调脂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调脂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影响。方法:78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ICVD患者随机分为血脂康组和对照组:血脂康组口服血脂康及阿司匹林6个月,对照组仅口服阿司匹林。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血流阻力指数(RI)及血脂、血清一氧化氮(NO)、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脂康组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ox-LDL水平明显下降,颈动脉IMT、RI明显变小,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调脂治疗对ICVD患者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及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