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近十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提出值得关注的问题。方法对2009至201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合并分析,探究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结果近十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质量快速提高,监测网络覆盖面不断扩大,对风险的识别和控制能力不断增强,但同时也存在值得关注和需要改进的问题。结论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技术监测机构应根据监测数据提示的风险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开展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调整工作重心,着力提高监测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2.
2005年度7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规律及引发ADRs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5年收集的77例ADRs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患者比例较大;注射给药途径的ADRs明显高于其他给药途径;98.7%的可治愈,并对原患疾病无影响;ADRs涉及的药物品种中,抗感染药物占46.34%;主要的ADRs类型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应重视医院ADRs监测工作,加强医务人员对于ADRs的认识和呈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在我院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方法:对48例ADR有效报告表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涉及ADR的药物共有40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27例居首位,其次为抗肿瘤药、心脑血管用药,中药制剂也较多。合并用药占58.33%,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胃肠系统损害,其次是皮肤损害、发热等症状。结论:应继续加强不易观察及慢性ADR的监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药品种类、损害部位、发生时间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95年1月-2000年12月发生的1112例ADR进行分析.结果ADR涉及药品种类多,损害部位范围广,ADR发生与年龄、性别有关.结论实行ADR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18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118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患者比例较高;经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75.59%;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其中多数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94.51%);抗感染药的报告比例最高;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6.
对本院2010年度所上报的32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累及器官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微生物药物ADR发生率最高,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  相似文献   

7.
宁夏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宁夏自治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方法:对宁夏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1-2003年收集的376份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6份报表中,抗微生物药物和中药引起的ADR最多。结论:开展ADR监测,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2006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任国娟  朱炳富 《海峡药学》2007,19(8):125-126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57例ADR进行回顾性归纳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ADR例数最多的是抗感染药物,尤以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最为多见。ADR临床表现以变态反应为最多见,其次为胃肠道反应。结论应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加强医务人员责任意识和履行报告职责的积极性,防止ADR少报、漏报现象。临床药师要及时主动收集整理和反馈ADR,尽可能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联用药品进行统计分析,探索联用药品分析方法。方法:以2012年1月~2013年6月淄博市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据为目标数据,对数据结构进行转换,采用严重不良反应构成比筛选联用药品风险。结果:1 421份存在联合用药的报告中,严重不良反应构成比为9.8%;9 477份单独用药的报告中,严重不良反应构成比3.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严重不良反应构成比筛选,头孢曲松和炎琥宁的联合使用可能存在风险。结论:采用严重不良反应构成比筛选联用药品风险的方法可行,但需要将报告其他信息纳入分析,补充该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方法:以2013年上半年山东省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数据为依据,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特点。结果:报告数量逐年大幅增长,新的和严重报告比例稳步提高;报告结构合理;报告时效性、评价及时性、均衡性不佳;临床超说明书用药比例估计为9.9%。结论: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比较完善;新的和严重报告比例、报告均衡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临床应重视超说日月l书给药现象。  相似文献   

11.
林洁  吴明钗  林晖  胡瑞颖  易林高 《海峡药学》2010,22(10):225-22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年度收集到的55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55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175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主要的ADR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等全身症状。新的严重ADR有5例(占0.90%),新的63例(占11.3%),严重的20例(占3.60%)。以上三类不良反应比去年增长14.33%。结论应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危害性的认识,重视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特别是一些新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和上市后再评价,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刘静 《安徽医药》2010,14(12):1499-1500
目的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398例报告中涉及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分类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98例ADR中男女人数均为199例;10岁以下65例;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生率居首位;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刘翠红 《首都医药》2007,(14):42-43
目的提高ADR监测质量,提升临床科室ADR上报主动性,更好地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北京佑安医院2006年内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发生与患者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相关。结果ADR发生与患者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相关。结论ADR监测是医疗机构一项重要任务,医务人员需提高认识,不断提高ADR报告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对我院2012~2013年收集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的301例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涉及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注射剂导致ADR占首位,有181例(占60.1%),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占第一位有86例(占28.6%),中药注射剂、调节水电解质及营养药占第二、三位;ADR临床表现主要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有93例(占30.9%),其次为消化系统症状,有61例(占20.3%)。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231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231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138例,占总数的59.74%。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方式,共218例,占总数的94.37%。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共133例,占总数的57.58%,其次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损害等。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我院在《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颁布后,于2003年成立了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随着工作的深入及各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上交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就我院2003年1月至2005年7月儿科上报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供儿科医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2013年度中山市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表进行质量评估,以期提高ADR报告和评价能力。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度中山市18家监测单位报告的155份ADR报告表开展质量评估。包括现场核查ADR报告表的原始资料和按《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质量评估评分标准》进行质量评分。结果所有监测单位建立了ADR报告和监测制度,部分单位未及时更新和落实不到位。ADR报告表信息可追溯,未发现虚假报告。ADR报告表质量评分总体良好,在报告时限、ADR过程描述、用药信息等方面仍需改进。结论定期开展ADR报告表质量评估是市级监测机构一项重要工作,提高ADR报告表的数量和质量,为药品风险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1 174例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特点。结果 1 174例ADR中,女性及60岁以上年龄段患者占比例较高;静滴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比例较高;涉及的药品绝大多数为抗菌药物类。结论抗菌药物类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是保证公众用药安全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卫生部、国家药品食品监督局于年2004年3月联合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云南省卫生厅、云南省药品食品监督局于2004年8月联合颁布了“云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实施细则”。各级卫生部门已将此项工作的开展纳入医院质量管理考核的内容之一。本文对我院ADR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相似文献   

20.
131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将医院2006年收集到的131例ADR进行分类汇总,并加以统计分析。结果:131例ADR中,化学药品引发121例,中成药引发10例。在121例化学药品所致ADR中,静脉给药引发者最多,占总例数的49.62%;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居首位;皮肤及附件损害是ADR的最主要表现,占总例数的52.89%(64例),而较严重的ADR有10例。结论:ADR的发生与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多种因素相关,应加强对ADR的监测及相关知识的宣传,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