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三组,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治疗2组,分别60例。对照组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心肌损害,治疗1组及2组分别加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及磷酸肌酸治疗,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2组患儿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B型钠尿肽下降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临床效果好,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轮状病毒肠炎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与治疗组60例,两组均给予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大剂量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疗程均为7d。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心肌酶、心肌肌钙蛋白I(cTnI)下降快于对照组,心电图恢复正常率、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并心肌损害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湖南省临湘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患儿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左卡尼汀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心肌酶、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B)、c Tn I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0.0%(χ2=7.68,P=0.006)。结论左卡尼汀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心肌损害效果好,可改善患儿心肌酶水平,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心肌损害多项指标的变化。方法 62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作为观察组,对其空腹抽血,检查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阳性者32例,同时行心脏彩超、心电图检查;同期2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组,做相同检查,观察并比较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小儿左房内径(LAD)/主动脉瓣下内径(ASD)、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损害,肌酸激酶同工酶与肌钙蛋白I灵敏性、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 I(cTnI)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伴心肌损害中的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0月_2013年1月轮状病毒肠炎患儿79例进行心肌酶、肌钙蛋白分析,与门诊保健正常体检婴幼儿30例进行比较。结果心肌酶谱(AST、LDH、CK、CKMB)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有2例肌钙蛋白阳性,为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同时伴有 CKMB 明显增高。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患者可以引起心肌损害,心肌酶谱的测定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观察病情变化,而且有利于对患者的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抗轮状病毒鸡卵黄IgY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3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中对照组患儿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观察组患儿加用抗轮状病毒鸡卵黄IgY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平均病程、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腹泻次数、SIgA水平及轮状病毒含量等。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5.3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儿病程为(5.67±1.22)d,长于观察组的(4.50±1.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腹泻次数、SIgA水平及轮状病毒含量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患儿治疗后3 d轮状病毒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3 d、5 d、7 d及10 d后腹泻次数和轮状病毒含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1 d、3 d、5 d、7 d及10 d 后SIg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轮状病毒鸡卵黄IgY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缩短病程,并有助于促进病毒清除及SIgA 形成,效果优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喜炎平注射液(5mg·kg-1d-1)并对症补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10~15mg·kg-1·d-1)并对症补液治疗。2组病例均在初治和治疗5~7d后检查和复查心肌酶谱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心肌酶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除乳酸脱氢酶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有明显疗效,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治疗婴幼儿感染性疾病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将101例婴幼儿感染性疾病合并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患儿均常规给予治疗原发疾病、抗感染等,大剂量Vitc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0.1g/(kg·d),对照组常规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CK-MB恢复正常率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40,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婴幼儿感染性疾病合并心肌损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新生儿窒息后受损害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窒息致心肌损害新生儿 44 例分为治疗组 21 例和对照组 23 例, 2 组患儿均予常规治疗, 治疗组加用左卡尼汀针 0.1 g/ (kg·d) 静脉滴注, 每日 1 次, 治疗 7 d。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患儿症状体征的变化。治疗前和治疗 7 d 后, 试剂盒检测患儿静脉血血浆游离左卡尼汀和血浆肌钙蛋白 I (cTnI) 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0.48% vs 60.87%, P < 0.05)。治疗后, 治疗组游离左卡尼汀水平高于对照组[ (27.00±5.69) μmol/L vs(13.20±3.04) μmol/L, P < 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游离左卡尼汀高于治疗前[ (14.87±3.95) μmol/L, P < 0.05]。治疗后, 治疗组血浆 cTnI 低于对照组[ (0.025±0.006) μg/L vs(0.046±0.010) μg/L, P < 0.05]。治疗组 cTnI 下降值与游离左卡尼汀增加值之间有明显相关性 (r=0.899, P < 0.05)。结论 左卡尼汀能有效降低有心肌损害的窒息新生儿异常血浆cTnI 水平, 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行左卡尼汀治疗的效果。方法92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行左卡尼汀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TnI)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93.48%优于对照组的78.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7.41±6.21)U/L低于对照组的(11.77±6.42)U/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儿肌钙蛋白I水平为(0.05±0.12)ng/ml低于对照组的(0.10±0.11)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8.70%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左卡尼汀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可改善患儿临床疗效,且降低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观察喜炎平联合维生素C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总结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患儿40例资料,按照用药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分别在治疗后按照文中统计指标进行统计。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平均退热时间为(1.5±0.4)d,平均止泻时间为(3.4±1.2)d,统计数据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心肌谱酶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性降低(P〈0.05)接近正常水平。结论喜炎平联合维生素C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合并心肌损害具有优秀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胡晓静 《哈尔滨医药》2013,33(4):278-279
目的 观察小儿轮状病毒感染对心肌及肝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65例为观察组;同期亦因腹泻住院,轮状病毒阴性,大便细菌培养阴性的患儿65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酶及肝功能.结果 观察组心肌酶及肝功能数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及肝功能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轮状病毒肠炎较其他病原体感染肠炎更容易合并心肌及肝功能损伤,应早期测定患儿心肌酶及肝功能,及时加用营养心肌及保肝药物治疗,减轻心肌及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3.
刘长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2,(29):46+48-46,48
目的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与心肌、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105腹泻患儿按轮状病毒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轮状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感染组)。对两组心肌及肝脏主要生化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组心肌、肝脏损害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CK、CK-MB、AST、ALT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易致心肌和肝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急性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急性重症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低于观察组的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注射液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急性重症心肌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心功能指标,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对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Ⅰ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2例为研究对象,依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6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磷酸肌酸钠与维生素C,将两组治疗后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肌酶LDH、AST、CK、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肌钙蛋白I水平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联合维生素C可明显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心肌酶及肌钙蛋白I水平,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心肌酶谱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6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由其他病因引起腹泻的60例患儿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小儿的心肌酶: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心肌酶CK、CK-MB、AST、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经我院治疗后CK、CK-MB、AST、LDH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常合并心肌损害,早期诊断、及时处理,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双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64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成双苓止泻口服液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75%和8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双苓止泻口服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见效快,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朱凯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0):1379-1380
目的 探讨磷酸肌酸治疗儿童肺炎伴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 肺炎伴心肌损害患儿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磷酸肌酸治疗,对照组加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治疗前后患儿心肌酶、肌钙蛋白和心电图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心肌酶水平相似且高于正常值.治疗后两组心肌酶均显著下降(均P<0.01),观察组降幅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P<0.05).结论 磷酸肌酸及1,6-二磷酸果糖均可治疗肺炎儿童的心肌损害,磷酸肌酸效果优于1,6-二磷酸果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泻患儿轮状病毒感染与心肌、肝脏损害的关系。方法对321例住院腹泻患儿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并做心肌酶及肝功检测。结果观察组(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与对照组(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阴性)心肌损害及肝损害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全部病例中,小年龄组较大年龄组心肌损害及肝功损害发生率高,同年龄段中观察组的肝损害和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全部病例中,随着脱水程度的增加,心肌酶和肝功能异常率有增高趋势,相同脱水程度情况下观察组的肝损害和心肌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0.05);全部病例中心肌酶及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值〈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常合并心肌损害及肝损害,且年龄小者受损害的机率较大,随着脱水程度的增加,心肌酶和肝功能异常率有增高趋势。临床医生对腹泻患儿应注意粪便轮状病毒抗原及心肌酶、肝功的检测,并给予及时有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维生素C注射液150~200 mg·kg-1,ivd qd。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患儿心肌酶、肌钙蛋白(cTnI)、T淋巴细胞以及心功能的改善状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治理后,研究组患儿心肌酶、cTnI、T淋巴细胞群及心功能等各项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心肌炎临床效果好,能明显改善患儿症状,调节免疫功能,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