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20例IgA肾病临床表现与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肾内科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期间肾活检为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120例IgA肾病患者发病平均年龄为35岁,男女比例为3∶4,占我院同期肾活检的38.46%。有诱因发者40例(33.33%),其中上呼吸道感染22例(55%)。临床表现多样化,以蛋白尿+血尿型最常见,共60例(50%),该型病理改变程度较重,Ⅲ级及Ⅳ级均占该型的43.3%。肾衰竭型18例(15%),该型多伴高血压及较多量的蛋白尿(〉1.5g/24h),病理分级多为Ⅳ-Ⅴ级。肾病综合征型为14例(11.67%),病理分级Ⅳ-Ⅴ级者12例。单纯血尿型17例(14.17%),病理分级以Ⅲ级(47.06%)多见。单纯蛋白尿型11例(9.17%),病理分级亦以Ⅲ级(63.63%)多见。结论:IgA肾病发病率较高,大多在感染诱因下发作或加重。临床表现多样化,其中蛋白尿+血尿型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肾衰竭型(多伴有高血压、大量蛋白尿)的发病比例有增高趋势,该型预后不良,临床应根据病理结果积极治疗,以延缓肾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2.
狼疮肾炎的病理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对34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肾活检及病理分型,分析各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特点、临床活动性及肾脏病理活动性。结果病理类型Ⅳ型最多见(占55.9%),Ⅳ型LN肾功能不全及血尿发生率高,肾脏病理活动性明显;Ⅳ型、Ⅴ型、Ⅴ+Ⅳ、Ⅴ+ⅢLN肾病综合征、大量蛋白尿发生率高。肾脏病理活动指数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活动性及抗dsDNA抗体阳性率无相关性。结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类型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一定联系;但二者之间关系不确定。  相似文献   

3.
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男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特点并与女性SLE患者进行比较。方法:收集2002年6月~2009年6月住院的64例男性SLE患者和同期425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两组间发病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SLE患者家族史、以蝶形红斑为主起病的首发症状、多浆膜腔积液发生率较女性明显,但女性患者面部红斑、雷诺现象、光过敏的发生率高于男性;男性患者肾病综合征表现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而在蛋白尿、血尿、GFR下降的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肾活检病理分型均以Ⅳ型为主,男性患者Ⅱ型、Ⅲ型所占比例低于女性,而重型病例(Ⅳ型、Ⅴ+Ⅳ型)男性比例显著高于女性;男女两组SLE患者在ANA、dsDNA、C3、C4的阳性率相似,但男性患者抗Sm阳性率高于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患者好转率低于女性。结论:男性与女性SLE的临床表现有较明显差别,男性SLE病情较重,临床上要注意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肾脏病理及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97年~2010年我科34例临床以肾病综合征表现及肾活检病理诊断为紫癜性肾炎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肾小球病理分级根据ISKDC分类标准,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参照Bohle方法。结果:(1)肾脏病理分级如下:Ⅰ级2例(5.88%),Ⅱ级8例(23.53%),Ⅲ级17例(50.00%),Ⅳ级6例(17.65%),Ⅴ级1例(2.94%),其中Ⅲ级最常见;肉眼血尿组Ⅳ级和Ⅴ级比例较镜下血尿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肾小管间质病理分级:(-)级12例(35.30%),(+)级15例(44.12%),(++)级5例(14.71%),(+++)级0例,(++++)级2例(5.88%)。(3)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病程呈正相关(r=0.643,P〈0.01),与血肌酐呈正相关(r=0.577,P〈0.01)。结论:儿童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肾小球病理损害较重,但肾小管间质损害轻,有肉眼血尿表现的临床及病理均较镜下血尿的重,需结合临床表现及肾脏病理进行综合评估,拟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儿童IgA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IgA肾病中医证型与肾脏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儿科2004年3月~2010年3月经肾穿刺活检肾脏病理诊断明确的原发性IgA肾病141例患儿在肾穿刺活检前24h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中医类型与肾脏病理光镜和免疫荧光的关系。结果:本组患儿资料显示年龄在1.0岁~16.0岁,平均(8.6±3.3)岁,男95例,女46例,男女之比约为2.07∶1。中医辨证分型:肺卫风热,迫血下行证47例;下焦湿热,迫血下行证29例;气阴两虚证26例,肝肾阴虚证26例,脾肾气虚证13例。肾组织病理:Ⅰ型4例,Ⅱ型43例,Ⅲ型28例,Ⅳ型23例,Ⅴ型2例。免疫病理分为4型:单纯IgA型76例、IgA+G型10例、IgA+M型38例、IgA+G+M型17例。结论:5种中医证型的肾脏病理类型分布明显不同。肺卫风热,迫血下行证中病理改变Ⅱ型最多;下焦湿热,迫血下行证中Ⅱ型最多;气阴两虚证中Ⅳ型最多,其次为Ⅱ型;肝肾阴虚证中Ⅲ型最多,其次为Ⅱ型;脾肾气虚证中Ⅲ型最多,其次为Ⅱ型。5种中医证型的肾组织免疫荧光类型在单纯IgA型、IgA+G型、IgA+M型、IgA+G+M型的分布上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引起多器官的炎症和损伤,约60%~70%患者有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的重要表现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LN临床表现分为:(1)单纯蛋白尿;(2)单纯血尿;(3)蛋白尿合并血尿;(4)肾病综合征;(5)上述任何表现伴肾衰竭等类型.本文根据LN的最新病理学分类标准,对95例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经肾活检确诊的LN患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和肾脏病理改变及其与非肾病综合征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LN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重复肾活检检测Ⅳ型狼疮肾炎的病理转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弥漫增殖型狼疮肾炎(Ⅳ型)的病理转型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经肾活检确诊的Ⅳ型狼疮肾炎32例,平均间隔686天后行重复肾活检,观察其病理转型特点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病理转型为Ⅱ型者12例、Ⅲ型者3例、Ⅳ型者13例、Ⅴ型者2例、Ⅵ型者1例。临床病理分析显示病理转型为Ⅲ型及Ⅳ型者舒张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清BUN与SCr明显升高。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首次肾活检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尿红细胞数较多、肾脏血管病变的发生比率高、重复肾活检间隔时间长、未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多转型为Ⅲ型和Ⅳ型;多因素分析显示重复肾活检间隔时间、未用免疫抑制剂治疗与肾脏血管病变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Ⅳ型狼疮肾炎可有各种病理转型。恰当地治疗可以缓解病情,有助于改善病理类型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狼疮肾炎患者肾组织免疫物质沉积与临床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狼疮肾炎(lupusnephritis,LN)患者肾脏免疫物质沉积强度与病理分型及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均行肾活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和病理资料。结果:41例LN患者均有蛋白尿,临床分型以肾病综合征型最为常见(20/41,48.7%),其次为肾功能不全型12例(29.2%),肾炎综合征型7例(17%),隐匿性肾炎型2例(4.8%)。各免疫物质IgA,IgG,IgM,C3,C4,C1q)基本呈"满堂亮"沉积,以Ⅴ型(合并Ⅳ型、Ⅲ型)LN的IgG沉积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ds-DNA滴度与肾脏穿刺组织中C3的沉积强度呈正相关关系(P〈0.05);但SLEDAI评分、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与肾脏免疫物质沉积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LN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肾脏病理改变复杂多样,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病理类型的LN,其发病机制可能存在差异;肾组织补体C3荧光沉积强度可以作为病情严重及活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陕西地区36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实验室资料。结果:病理类型以Ⅳ型最常见,其次为Ⅴ+Ⅳ型;Ⅳ、Ⅴ+Ⅲ、Ⅴ+Ⅳ型LN肾病综合征者发生率高,Ⅱ型、Ⅲ型LN肾炎综合征发生率高,Ⅳ型LN肾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从肾外临床表现来看,血液系统损害最常见;Ⅳ型AI评分最高;Ⅳ、Ⅴ+Ⅳ型贫血程度最重,尿蛋白定量最大,且ANA、抗ds DNA、hs CRP增高、补体C3、C4降低阳性率均较高,肾脏病理活动性最明显。结论:本组资料显示LN病理类型以Ⅳ型最常见,临床分型以肾病综合征最常见,临床表现以血液系统损害、皮疹最常见,Ⅳ型AI评分最高,Ⅳ型贫血最重、尿蛋白定量值最大、且ANA、抗ds DNA、补体C3、C4降低阳性率均较高,因此临床中我们应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58例儿童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自2008年12月至2017年12月于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儿童肾脏内科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患儿258例。所有肾活检样本均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比较IgA肾病不同病理分级和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结果 258例IgA肾病患儿平均年龄为(9.3±3.2)岁,男女比为2.23∶1。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型84例,肾脏病理Lee氏分级以Ⅱ级为主(51.1%);孤立性蛋白尿型45例,Lee氏分级以Ⅱ级为主(40.0%);血尿和蛋白尿型72例,Lee氏分级以Ⅲ级为主(56.9%);急性肾炎型4例,其中Lee氏分级为Ⅲ级者2例,Ⅱ、Ⅳ级各1例;肾病综合征型50例,Lee氏分级以Ⅲ级为主(80.0%);慢性肾炎型3例,其中Lee氏分级为Ⅳ级者2例,Ⅴ级1例。不同临床型IgA肾病患儿的免疫球蛋白主要沉积形式为IgA、IgM、C3共沉积;随着病理分级的加重,IgA、IgM、C3共沉积所占比率显著增多(P0.05)。结论 IgA肾病临床分型与病理分级有一定相关性,急性肾炎型、肾病综合征型及慢性肾炎型患儿病理损伤程度重,通过临床分型间接判断IgA肾病进展情况,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疾病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狼疮性肾炎(LN)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不同病理类型 LN 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免疫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1)LN 最常见临床表现为浮肿73例(49.7%)、关节炎66例(44.9)%和皮疹65例(44.2)%,而Ⅲ型 LN 患者浮肿及脱发比例较Ⅳ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Ⅳ型 LN 的血肌酐,WBC、Hb、PLT 损伤较Ⅴ型重、补体更低,平均动脉压比Ⅴ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Ⅴ型的胆固醇、三酰甘油较Ⅲ型和Ⅳ型明显升高;Ⅴ+Ⅲ型尿蛋白较突出,较Ⅲ型和Ⅳ型明显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自身抗体在 LN 中阳性率较高的依次为 ANA 126例(85.7%),抗- dsDNA 90例(61.2%),抗- SSA 89例(60.5%);而Ⅴ+Ⅲ型及Ⅴ+Ⅳ型抗- U1RNP 阳性率分别为10例(90.9%)和11例(68.7%),较Ⅲ型和Ⅳ型明显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组病例以Ⅳ型 LN 为主;不同病理类型 LN 各具一些临床、实验室及免疫学特征;浮肿是 LN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复合Ⅴ型患者抗- U1RNP 阳性率较高。应注意Ⅴ型复合型的临床、免疫特征,可能预示发病机制不同,指导临床诊治,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免疫学特点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3例 LN患者临床、病理以及实验室资料,总结 LN 的临床病理、免疫学特征以及相关因素。观察内容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肾脏损害及肾外损害的临床表现、肾活检病理类型,尿常规、24 h 尿蛋白定量、血常规、血肌酐、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Cys C)、血白蛋白测定及血清免疫学检查。结果①123例 LN患者中女性106例(占86.38%),男性17例(占13.82%),发病年龄14~66岁,平均年龄(32.51±11.10)岁;②临床肾损害表现以肾炎综合征型(48例,占39.02%)和肾病综合征型(42例,占34.14%)多见,无症状型33例(占26.01%),肾功能不全型20例(占16.26%);③LN病理为Ⅳ型者59例(占47.97%),Ⅱ型者44例(占35.77%),Ⅴ型者18例(占14.63%),Ⅲ型者2例(占1.63%)。其中男性以Ⅳ型、Ⅴ型为主(14例,占82.35%),Ⅱ型患者中女性42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男性(39.6%比11.8%,P〈0.05);④单因素分析,脱发、口腔溃疡、浆膜腔炎、大量蛋白尿、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狼疮活动指数(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血清 Cys C 升高分别在不同病理类型组间存在差异(P〈0.05);⑤以 LN病理、临床表现二分类进行 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贫血、大量蛋白尿、管型尿、血清Cys C升高者肾脏病理病变较重;⑥补体C3、C4降低者分别为80例(占65.04%)和51例(占41.46%),在病理Ⅳ型、Ⅴ型中尤为显著,Ⅳ型中C3降低者为44例(占74.57%),Ⅴ型中14例(占77.78%);抗双股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ed DAN antibody,抗 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抗组蛋白抗体(Anti-histone antibody,AHA)三种抗体均阳性的患者共33例,其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3.
蓝海 《中国骨伤》2008,21(7):532-533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分型内固定治疗选择。方法: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62例,男40例,女22例;年龄60~82岁,平均71岁。按Evans分型:Ⅰ型16例,Ⅱ型13例,Ⅲ型17例,Ⅳ型10例,V型6例。其中Ⅰ、Ⅱ型29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Ⅲ、Ⅳ、Ⅴ型33例采用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DHS)治疗。结果:经1-4年随访,平均2.5年.根据疗效评定的标准,EvansⅠ、Ⅱ型(即稳定型骨折)29例,优13例,良11例,差5例;EvansⅢ、Ⅳ、Ⅴ型(即不稳定型骨折)33例,优18例,良12例,差3例。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的分型,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治疗,对EvansⅠ、Ⅱ型的稳定性骨折,多采用了空心钉内固定的治疗,而对EvansⅢ、Ⅳ、Ⅴ的不稳定性骨折,则以动力加压髋螺钉(DHS)内固定为首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肾穿刺活检病理类型的分布特点以及疾病谱的变迁。方法回顾性分析2330例肾活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本地区肾脏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2330例肾活检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15,发病高峰年龄为20~40岁。2330例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896例(占81.37%),常见的病理类型依次为 IgA 肾病820例(占35.19%)、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72例(占15.97%)、膜性肾病298例(占12.79%)、微小病变肾病200例(占8.58%)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78例(占3.35%);继发性肾小球疾病367例(占15.75%),以狼疮性肾炎最常见(134例,占5.88%),其次为紫癜性肾炎127例(占5.45%)、糖尿病肾脏疾病35例(占1.5%)和淀粉样变性肾病20例(占0.86%);肾小管间质疾病50例(占2.15%);遗传性肾病17例(占0.73%)。2330例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依次为肾病综合征1015例(占43.56%)、慢性肾炎综合征681例(占29.22%)、急性肾炎综合征392例(占16.82%)、隐匿性肾小球肾炎121例(占5.29%)、慢性肾衰竭72例(占3.09%)、急性肾衰竭47例(占2.02%)。近年来,膜性肾病构成比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本地区肾脏疾病多见于青壮年,以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最常见,其中 IgA 肾病和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是最多见的病理类型,膜性肾病的检出率有增高趋势。继发性肾小球疾病以狼疮肾炎和紫癜性肾炎最常见。  相似文献   

15.
1148例新疆地区肾活检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肾活检资料的地域、种族特点,为肾脏疾病的特异性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 148例肾活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占76.1%,其常见病理类型为非IgA肾病、IgA肾病;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占13.0%,其中以狼疮性肾炎最为常见;各病理类型分布在维吾尔族与...  相似文献   

16.
肾糖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C-Ⅳ与FN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肾糖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Ⅳ型胶原蛋白(C-Ⅳ)、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肾糖颗粒在糖尿病肾病大鼠肾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中药治疗组(肾糖颗粒组)、西药治疗组(洛汀新组)、中西药治疗组(肾糖颗粒+洛汀新组),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的C-Ⅳ、FN表达。结果:经肾糖颗粒治疗8周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各治疗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大鼠模型组的C-Ⅳ、FN分别呈现高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各治疗组(P〈0.05)。结论:肾糖颗粒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改善肾功能,延缓糖尿病的肾脏损伤,其可能机制是抑制了大鼠的肾纤维化的进展,与抑制了C-Ⅳ、FN在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延缓糖尿病大鼠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随机选择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NC)与造模组,制作糖尿病模型分为模型组(DM)与维甲酸治疗组(DM+atRA)。于模型成型后分别于第8、12周观察各组大鼠24h尿蛋白(Ualb),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肾脏病理及电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肾组织Ⅳ、Ⅲ型胶原表达。结果:维甲酸组肾重/体重、Ualb、Ccr较同时期模型组下降(P<0.05),且12周大鼠肾组织细胞外基质(ECM)重要成分ColⅣ表达(5.75±0.41)、ColⅢ表达(4.98±1.37)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病理观察维甲酸组与模型组比较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减轻,足突融合改善,系膜基质增生缓解,基底膜厚度变薄,减轻了肾脏病理损害。结论:全反式维甲酸能减轻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病理损伤,减少细胞外胶原基质积聚,延缓肾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总结、分析86例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肾活检病理的特点及相互联系,认识膜性肾病的发病和流行病学特点。通过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数量的检测,了解Treg在IMN患者外周血的变化规律,探讨其在IM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3月~2008年12月间病理确诊为膜性肾病患者86例,分析患者一般资料、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选择2007年~2008年IMN患者10例,随机选取与IMN患者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0例,检测所有对象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结果:(1)86例膜性肾病患者,其中IMN68例,占80%,4例患者随访后确诊为恶性肿瘤;继发性膜性肾病18例(其中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5例,狼疮性肾炎4例,移植肾肾小球肾炎1例),占20%。(2)IMN免疫荧光以IgG沉积为主,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C1q沉积较IMN多(P〈0.05),并均存在HBsAg沉积,与IMN相比狼疮性肾炎C1q沉积明显增多,C4也多于IMN(P〈0.05)。(3)病理分期分布特点:Ⅱ期膜性肾病多见。(4)IMN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7.46±0.94)%,正常对照组为(6.54±1.0)%。结论:(1)根据病因分为IMN及继发性膜性肾病两种,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中老年多发,继发性膜性肾病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根据病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临床表现均以肾病综合征表现为主;IMN发病率明显大于继发性膜性肾病。(2)免疫荧光检查:IMN以IgG及C3沉积为主,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均存在乙肝表面抗原,狼疮性肾炎与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的C1q沉积较特发性膜性肾病明显增多(P〈0.05)。(3)IMN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数量较正常人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